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发明
人才
跨国
流动
全球
价值
行业
异质性
效应
及其
战略
含义
江淮
书书书发明人才跨国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行业异质性效应及其战略含义郑江淮1,2戴玮2(1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2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内容提要:全球范围内的发明人才流动对各国不同行业研发和生产分工进行了重构,加速了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动,为中国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探讨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是否提升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利用 20002014 年 PATSTAT 数据和 WIOD 数据对世界各国(地区)技术异质性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在全球范围内,发明人才流入和流出均促进了高、中高和中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同时降低了低技术行业间接附加值出口份额,推动其优化调整;(2)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进行分解发现,受发明人才跨国双向流动影响,高技术和中高技术行业进口中间产品依赖缓解是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主要机制,中低技术行业形成国内中间产品替代国外中间产品的攀升机制,低技术行业表现出行业内部的自我优化;(3)中高、中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入和流出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经济危机对高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合作更密切的国家(如欧盟成员国)之间发明人才跨国双向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改善的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中国异质性行业吸引人才和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战略含义与政策建议。关键词:发明人才跨国流动全球价值链地位行业异质性中图分类号:F415;F7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66(2023)03000523收稿日期:2022 07 0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机理与突破路径研究”(22ZD09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换机制设计路径选择”(18ZDA077);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专项重大研究课题“长三角实践创新中国发展经济学:从产业集群到技术集群”(CYD2022006)。作者简介:郑江淮,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电子邮箱:zhengjh nju edu cn;戴玮,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电子邮箱:daiweideyouxiang163 com。通讯作者:戴玮。一、引言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美发达国家挑起的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科技竞争不断加剧,中国各行业面临多种困境与冲击,高技术行业遭遇发达国家科技围堵和技术脱钩,急需突破技术“卡脖子”困局;中等技术行业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南亚、东南亚国家成本优势双重挤压(盛朝迅,2021 1;王一鸣,2020 2);低技术行业因人口红利消退,用工成本逐渐增加,产业外移压力上升(方雯,2021)3,中国亟待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形成一系列“以我为52023 年 第 3 期主”的全球价值链。人才是第一资源,尤其发明创新人才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国家经济韧性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高素质发明创新人才供给增长缓慢、引进困难,与突破技术壁垒、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紧迫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与一般劳动力跨国流动不同,当前越来越多的发明人才在国家间双向流动,已有的研究揭示了发明人才跨国流动对各国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对于流入国而言,发明人才流入促进了本国人力资本的提升,同时作为知识载体的发明人才也为流入国带来新的技术、产品和方法,增加流入国的知识储备和技术多样性,加快流入国产品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提升;为流入国带来新的产品种类,引发流入国居民对流出国产品的新需求。对于流出国而言,发明人才流出虽然减少了流出国的人力资本,但对流出国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仍发挥着积极作用,如充当起流入国和流出国之间知识溢出、技术扩散桥梁的角色(Park,2004)4,促进两国之间的技术交流与研发合作,提升流出国研发能力(Bernstein 等,2022)5,并一定程度上刺激流出国本地人力资本积累(Bongers 等,2022)6;使流出国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其他国家的市场信息,建立信任,缓解沟通障碍和信息摩擦,有效降低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易成本(Gould,19947;auch 和 Trindade,20028;Kugler 和 apoport,20079;Javorcik 等,201110;Sumiko 和 Ivan,201911);增加流出国相关产品的出口贸易,改善流出国贸易结构,加强流出国与流入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推动流出国经济发展(Combes 等,200512;Docquier 和 apoport,201213)。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行业异质性视角,探究了发明人才跨国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内在机制进行解构,并试图提出不同技术强度行业通过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可行战略。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点可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上,本文关注到行业之间的异质性,在行业技术强度差异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不同行业中发明人才跨国流动的数量和结构差异,并对不同行业中发明人才跨国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具体的战略含义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丰富现有跨国人员流动研究的研究视角和研究体系;二是深度考察发明人才跨国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不同组成部分的差异化影响,厘清各组成部分可能存在的不同作用机制,揭示不同行业发明人才跨国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的影响机制;三是在实证研究中,本文借助欧洲专利局整理的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PATSTAT),在数据库各表之间建立连接,利用申请人身份编码,对专利申请人的流动情况进行识别,以此获得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二、典型事实与命题提出1 典型事实本文根据 PATSTAT 数据库中专利申请人信息,对同一专利申请人在不同国家和不同行业中专利申请信息变化进行识别,并进一步解析出同一专利申请人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中的流动情况,分别归纳为世界各国各行业的发明人才流入量和流出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发明人才跨国流动发生的国家特征、行业特征以及主要格局三个视角,对 20002014 年间发明人才跨国流动的数量和结构变化进行全面考察,并通过绘制图表进行更为直观的展示,总结得到考察期内发明人才跨国流动的以下三个典型事实。典型事实 1:总体而言,高、中高技术行业发明人才跨国流动量明显高于中低、低技术行业。6郑江淮,戴玮发明人才跨国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图表中主要展示了发明人才跨国流入情况,考察期内世界各国(地区)发明人才流出情况与流入情况总体而言较为接近,备索。为考察不同技术强度行业中发明人才的跨国流动情况,本文使用 2014 年世界各国不同类型行业流入人数作为纵坐标,分别以流入占比、人均 GDP 和人口作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考察世界各国四个技术强度行业流入占比与流入人数的分布情况,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规模对不同技术强度行业发明人才跨国流动的影响。由图 1 第一行可以发现,中低、低技术行业在世界各国(地区)中流入人数占比都较低,高、中高技术行业中世界各国无论流入人数还是流入占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整体而言,高、中高技术行业发明人才的跨国流动量和占比均高于中低、低技术行业,大部分国家高技术行业占比集中于 0.4 0.6 区间,中高技术行业主要集中于 0.3 0.5 区间内,而中低、低技术行业占比则大多小于 0.2。第二、三两行中,四种技术强度行业都表现出发明人才跨国流动量随着人均 GDP 和人口规模的提升而增加的趋势。具体就高、中高技术行业而言,经济发达国家的发明人才跨国流动量相对更多,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也具有更高的流动量,但即使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高、中高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动也发生得较为频繁,即大部分国家在高、中高技术行业中都存在着发明人才流动需求。就中低、低技术行业而言,发明人才跨国流动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且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鲜有中低、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跨国流动,且中低、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动量较多的国家中,中低、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动量占比较小。图 12014 年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流入)数据来源:PANSTATA 数据库典型事实 2:大部分国家都会参与高、中高技术行业发明人才的跨国流动,只有流动总量较大的国家才会发生较多的中低、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跨国流动。在图 1 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人均 GDP 和人口分别作为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绘制 2000 年、2005 年、2010 年和 2014 年世界各国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散点图。图 2 中圆形、六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表示对应国家该年高、中高、中低和低技术行业的发明人才流入数量,符号越大,表示流入的人数越多。不难发现,除中国和印度外,发明人才跨国流动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其中,美国始终是世界各国发明人才跨国流动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则呈现出发明人才跨国流动的快速增长,至 2014 年中国发明人才流动量增长至第二位。从行业上看,大部分国家中,高、中高技术行业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数量远远超过中低、低技术行72023 年 第 3 期业,尤其是高技术行业逐渐成为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最多的行业。2000 年高、中高技术行业各国跨国流动人数仍较为接近,但至2014 年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技术行业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数量已经超过中高技术行业,成为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最主要的行业。另一方面,大部分国家中低、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的跨国流动量都较为有限,只有美国、中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总量较大的国家具有较高的中低、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跨国流动量,与图1 中的发现一致。图 2各年发明人才流动(流入)数据来源:PANSTATA 数据库典型事实 3:20002014 年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格局从美国、日本和德国三足鼎立转变为以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瑞士五国为首的格局。本文选取了流动量最多的五个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瑞士,深入考察这些国家之间的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情况以及各国不同技术强度行业人才流动的分布情况。图 3 中分别绘制了2000 年、2005 年、2010 年和 2014 年五国之间的人才流动情况,每幅图中,中间两列左侧为人才流出国,右侧为流入国,最左侧一列为流出国对应的行业分布,最右侧一列为流入国对应的行业分布,各列中柱形越长表明人数越多。由图 3 可知,20002014 年世界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家结构上,发明人才跨国流动的核心国家数量逐步增加,2000 年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个国家之间的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最为频繁。伴随着中国发明人才跨国流动量的快速增加,2014 年形成了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瑞士五国为首的格局,除美国外其他四国发明人才跨国流动量差距较小。图 4 为不同行业发明人才流动占比的变化趋势图,可以发现,在行业结构上,各国之间的发明人才流动都主要以高、中高技术行业为主,其中,高技术行业人才流动呈现出上升趋势,逐步成为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最为集中的行业。通过对发明人才跨国流动的典型特征进行梳理,本文发现,受行业异质性的影响,发明人才跨国流动表现出巨大的行业差异。高、中高技术行业在流动量上远超中低、低技术行业,高、中高技术行业国家间无论是技术交流合作强度,还是在技术互补和依赖程度上都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行业,尤8郑江淮,戴玮发明人才跨国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其是高技术行业的全球生产分工使各国之间形成技术依赖,进而产生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互补式竞争模式。中低、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数量相对有限,且更集中在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之中,这些国家能够为中低、低技术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