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的实践路径——以湖南省为例_余求根.pdf
下载文档

ID:2371149

大小:1.04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方 应用 本科 院校 内部 质量 实践 路径 湖南省 求根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年*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 2022 年度课题“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高校领导决策机制实证研究”(课题编号:XSP21YBC214)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1.余求根(1976-),男,湖南汨罗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2.韩啸(1989-),男,湖南长沙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3.朱红建(1972-),男,湖南常德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处处长、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通讯作者:韩啸。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当今我国各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最主要的构成,更是促进我国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结构从普通精英化向应用型大众化发展过渡的桥头堡。为了落实国家政策、紧密契合发展需要,部分高校开始逐渐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过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由高职院校升格而来,需要在“新本科”与“老高职”的夹缝中求发展。办学质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才培养质量,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完善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质量文化创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高校持续发展蓄力。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湖南省在实现“三高四新”和“强省会”发展战略进程中,以院校合并升格、独立新建办学两种教育形式来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学院的设立,本科层次教育逐步深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联系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成立了内部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分别建立了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维度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精准谋划围绕着“质量”二字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注重两个结合,即将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与“建卓越、争一流、建特高”以及高校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做到高定位、高要求,协同促进。在诊改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和岗位要求,以质量诊改为手段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精准落地。同时,通过绩效分配改革,充分调动教学院部的办学积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多措并举,推进了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第 43 卷(2023 年)第 9 期第 14-17 页Vol 43(2023)No9P14P17*余求根1,韩啸2,朱红建3摘要: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关系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当前,湖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实践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院校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缺乏足够重视;质量制度、质量控制标准与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质量文化意识有待加强;内生动力需要充分激活等。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可围绕五维度,完善质量管理规范;打造五载体,强化质量文化引领;践行五融入,厚植全员质量意识;优化一平台,形成内部质量保障闭环,从而为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和服务。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文化;质量管理;质量意识;质量保障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23)09001404以湖南省为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第 9 期高校持续创新发展。(二)强化平台支撑,激发办学活力以诊改评估工作为主线,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构建一种本土化、网络化、全覆盖的大学内部质量与保障工作体系,加强对各类高校自身办学行为方向、标准、质量行为的全面规范及引导,落实高校内部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各类高校的创新活力,实施了自我诊断、自我约束、重在质量改进提升的内部常态化诊改机制,为高校教职工潜心教学科研提供了较为和谐的育人环境。(三)健全质量管理体制、制度坚持课程教学建设工作的中心地位,落实校院两级学科管理评价体制,扎实做好重点专业建设,并以接受外部评估为契机,持续推进传统专业学科与传统课程结构的重新诊断改进,不断完善教学标准体系。同时,高校注重加强专业优质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学院专业教育与信息基础设施优化的建设工作步伐,加强校内外教学实训的基地网络建设,狠抓专业的常规教学工作管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使其在专业诊改领域亮点突出,并形成了专业特色。(四)以教师为本,推进人才工程建设注重年轻骨干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汇聚和形成了优秀而高效的青年教师团队。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师资结构梯队整合提升优化工程、高层次教育创新研究人才提升工程、双师教师梯队培养工程、全员学习研修和培训工程、国际化视野培养工程等,造就出了一批批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辅导员队伍。这一系列举措无疑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虽然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在不断提高对内部质量保障诊改重要性的认识,质量保障机制与政策也在逐渐完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各校反响不一,内部质量保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一)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缺乏足够重视目前,不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与教务处的职能职责并未完全理顺,有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变成了教务处的服务职能,质量管理部门成为了教务处的附庸,这些都说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内部质量保障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出来。(二)内部质量制度、标准与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内部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导向不明、标准内涵模糊等一系列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重点高校实施的各项教学与质量制度、标准考核及考核评价方法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一线的教学质量管理及工作人员因对相关规章制度等了解不充分,对专业的认识深度不够,质量评价工作也主要局限在课堂教学质量检查评价以及学生评教等方面。(三)“五横五纵一平台”未能有效协同发挥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高校不论是“五横”还是“五纵”都难以有效协同。从横向看,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往往不能面面俱到,难以统筹兼顾;从纵向看,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系统之间往往各自为政,难以真正融合。同时,鉴于质控点繁多、系统操作繁琐、流程复杂等因素,很多高校的质量管理平台并未得到常态化运行使用。(四)质量文化意识不强导致内生动力不足各高校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容易忽略质量文化意识的培育和养成,质量价值观引领缺乏,师生参与程度不够,导致内部质量保障作用并未完全发挥。例如,内部质量保障的内容大多围绕政府组织的外部评估展开;以行政命令来推动、指挥工作,将高校本身的人文教育内涵、教育价值淡化,等等。究其根本,主要原因是质量文化建设滞后,而这已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的瓶颈所在。三、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新变化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新时代、新形势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增强适应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作为办学宗旨,从多个方面实现质量保障的内生驱动。(一)建设目标应由通过评估转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高校的教育工作合格评定、国家重点学科评价、省一级学科排名评定、大学学历授予水平评估中,外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实际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又和这些外部评价工作紧密联系。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同时,更是评价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品质的根本性指标。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工作和高校的其他管理工作均须围绕着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基本工作目标进行。(二)建设标准应由国家统一标准转向更高要求的自主研发标准构建质量标准是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正常余求根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以湖南省为例15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年运转的前提。2018 年,我国出台 普通高等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质量国标,包括了普通高校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全部 92 个大学本科专业类别、587 个学科,共涵盖了我国高等院校的五万六千余个学科专业点。建立健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应当改变过去单纯的“对标”,尤其要改变脱离高校发展实际的“一一对表”的建设思想。因此,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大的自主权,并引导其独立开发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标准。(三)建设动力应由政府推动为主转向高校自觉为主当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工程,为办学目标不突出的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将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从政府部门引导变为院校自觉管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与发展的关键。同时,地方政府部门也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实践,提出针对性的评价规范,突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产学研协同方面的评价考核,并尽可能减少定量目标,以引领院校个性化建设,并给予院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但是,对于处于转型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不但应该根据各自优势和当地实际,明确办学定位,还应该加强对“应用型”的理解,凝练专业特点,实现从“要我评”到“我要评”的过渡。(四)建设重点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高校教育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发现其把高校作为了评价的核心,如对高校办学场所、办学资金、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都赋予了较大的权重。如果说外部质量保障是为了规范高校教师的办学活动,那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则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四、基于质量文化建设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优化路径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理应成为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可遵循以下优化路径。(一)围绕五维度,完善质量管理规范要从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维度,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及常态化运行机制。以质量文化为引领,构建高校内涵化发展质量标准;构建基于行业发展、需求导向为引领,聚焦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的专业质量标准;构建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引领,聚焦优质课堂、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的课程质量标准;构建考赛驱动、自主发展为引领,聚焦教师进阶式成长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质量标准;构建五育监测、综合考核为引领,聚焦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注重增量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质量标准。同时,应借助数据中心提供的大数据,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设置观测点、诊断值和预警线,对人才培养全过程数据实时监测、动态预警和常态纠偏,实现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以提高高校治理效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打造五载体,强化质量文化引领要打造高校章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案五载体,让质量文化贯穿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章程统领、两级管理”的制度文化体系,形成校院二个层级权责分明、权益挂钩、有效监督、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治理机制;制定以学生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着力将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实现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三维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实践为导向,以真实项目或任务为主线,在每个子项目或任务中融入职业精神、价值文化培育的任务分解方法重构的课程标准;建立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与省部优秀教材为主,凸显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特色,融入课程思政,体现类型特点的教材建设机制;构建对标教学能力竞赛,形成以教学设计为主的校本表格化教案全员比赛机制,将质量意识有机融入课堂。(三)践行五融入,厚植全员质量意识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具体的创造过程和规范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学生对高校满不满意、企业对学生满不满意、家长对高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