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概念
隐喻
谚语
应用
研究
文献
综述
昂秀措
|档苑论坛|2023.2 下兰台内外13摘要:谚语是人类面临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具有不同历史意义、文化意义的生活图景,是古老文化的集中反映和语言凝练。近年来部分学者从概念隐喻视角研究谚语的应用情况。概念隐喻作为一种人类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也为人类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分析概念隐喻与谚语的内在关联发现,概念隐喻蕴藏在不同语言的谚语之中,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多维研究相关文献,以期增进人们对谚语的理解。关键词:概念隐喻;谚语;文献基金项目:甘肃省档案科技项目“大数据在红色资源电子归档中的应用研究以甘肃民族地区为例”GS-2022-X-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SupportedbytheFundamentalResearchFundsfortheCentralUniversities)“藏语谚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语言学探析”。谚语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总结在语言层面的具体表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得知,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谚语的研究颇多,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也有不少学者从概念隐喻视角出发研究其在谚语中的应用。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且已经形成了相对系统、成熟的一系列成果。任何理论研究都要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隐喻研究也不例外,经历了修辞学研究、语义学研究和多学科研究三大阶段。同时还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学者以多个角度对隐喻概念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多层次探讨。尤其是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成为隐喻研究史上的转折点。1 概念隐喻理论及相关研究莱考夫和约翰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隐喻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并围绕隐喻的概念和本质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在1980年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对隐喻的发展阶段、历史脉络、概念本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并指出隐喻存在于人们的语言和思维之中,隐喻对于人们的言行产生着重要影响。从表面上看,隐喻属于语言层面讨论的问题,但深挖其本质,隐喻则属于值得我们更关注的深层次的思维层面。隐喻是概念形成的重要基础。同时二人还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存在于人类概念系统之中,我们所看到的隐喻只是表层现象,而非真正的隐喻本质。概念隐喻研究对推动隐喻研究起了重要作概念隐喻在谚语中应用研究的文献综述文/昂秀措用,甚至是隐喻研究的一大里程碑。概念隐喻的研究迫使我们对隐喻生成以及更深层次的结构转换产生兴趣。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隐喻研究,认知隐喻学也成了热点研究对象。“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或经验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或经验。”1无论隐喻作为语言现象还是思维问题,都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隐喻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隐喻所形成的概念系统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性、复杂性的。2”概念隐喻实质上是通过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领域的一个概念。这既是对概念隐喻本质的阐述,也揭示了概念隐喻的具体价值和作用。人类在感知世界过程中,如果没有新的概念作为支撑,新世界的大门就无法打开,概念隐喻对人们的感知内容和行为方式产生着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对新世界进行探索。正如Richards认为,在整个语言体系中,隐喻就是两个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彼此互动会产生新的意义,概念隐喻能够让我们借助原有的概念更好地理解新内容、新知识。“概念隐喻理论可以用来对日常语言使用中的隐喻进行深入的剖析,可以据此观察和发现我们概念系统中最基本的形成概念和判断的方式”。3通过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理解,我们可以对“语言的隐喻化现象的梳理和隐喻机制的剖析,探求人类认识的来源,即人类怎样认知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怎样在旧的概念基础上形成新的概念”4,并在互动过程中加深我们对语言背后的内涵的理解,能够自觉运用概念去探索新世界。2 概念隐喻与谚语的关系需要从心理、哲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才能够看到谚语背后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内涵,在使用过程中,谚语能够在演讲和与听众互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直白的语言所不能企及的。据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的统计,日常用语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源于隐喻概念,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谚语中。二者在概念隐喻研究过程中发现谚语实质上就是广义的隐喻。概念隐喻能够在谚语与认知过程中扮演桥梁角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谚语字面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密切联系谚语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概念具有隐喻性的架构,人类的语言和思维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隐喻性的5”。日常生活中的认知体验是以概念隐喻发展的基础,其本质在于映射各种概念之间的基本关系,“将听者和读者心中源域的认知激活,使得对某事物的一般性认知完全由一个鲜活的典型个体替|档苑论坛|2023.2 下兰台内外14代。”6概念隐喻以认识和表达新事物为目的,在旧事物与新事物之间寻求共同点从而搭建起认知桥梁,提供不同视角以增进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揭示人类活动与自然事物的相似性。从谚语的内容呈现特点看,具备哲理性、丰富性、科学性等特征。一是哲理性。谚语是本地区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是对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客观总结,体现着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朴素的哲理性。二是丰富性。我国幅员辽阔,在不同地区形成的谚语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总结,也有人们在生活过程中经验总结,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十分丰富多彩。三是科学性。在谚语形成过程中会经过实践检验,尤其是一些农事谚语和天气谚语,在现代社会依然指导着人类实践,这种对客观事物的总结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一般会将概念隐喻解释为词汇隐喻。人类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与自身有过密切经历或亲身体验的词汇来表达相关内容或诉求。相应地,人们在建构抽象概念时,也会将自身经验作为首选,用“简单概念”来解读“抽象概念”。在解读过程中,概念隐喻便由此而生。概念隐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和集中反映。莱考夫等学者认为可以从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对概念隐喻进行解读。一是方位隐喻。是指人们在构建其他概念过程中,更愿意使用一些与自身距离比较近的方位词汇来映射其他概念。二是实体隐喻。世界本体基本概念是其他概念形成的重要基础,人类在理解实体特质时,往往可以利用已知实体的某些特征进行隐喻阐述。例如,我们可以用动物的某些特征来隐喻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可以用植物的某些特征来反映人的性格特质。三是结构性隐喻。是指在理解陌生领域过程中可以通过源域隐喻的方式对目标域进行概念构建,进而形成一系列结构性概念隐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陌生领域的内容。3 概念隐喻在不同谚语中的应用及对比3.1概念隐喻在中国谚语中的应用概念隐喻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界对于隐喻的研究。有很多知名学者对概念隐喻进行了探讨,并将概念隐喻在多个领域进行尝试,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汉语谚语略有涉及。汉语谚语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语言形式,在人们日常互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概念隐喻在汉语谚语中普遍存在,以概念隐喻作为分界线可以将谚语划分为两类:一类含有概念隐喻,另一类不包含概念隐喻。包含概念隐喻的谚语更加生动,更能够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因此,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语言研究,都应该对谚语中的概念隐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特征、文化内涵、思维方式、精神品质。从文化角度看,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语言精华,从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由于谚语形成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结晶,有些谚语已经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经历了成百上千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其中所表达的观点和道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有一些谚语是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总结。这些谚语很多都运用了概念隐喻,不仅在修辞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也展示出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差异。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正如藏语谚语“话无谚语难讲,皿无把手难拿”。强调要借物说理,借物抒情,借物表意,这其中的“物”不仅能指人类生活中作为物的概念事物,也饱含其文化经验,概念隐喻无疑是藏语谚语表征的主要方式之一。壮族谚语在壮族先民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韦达教授在壮族谚语与人生经验中论道:“壮族谚语作为一种潜藏在民间的文化形态,渗透了壮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培育壮族人的品德,铸造壮族人的人格7。”反映了壮族谚语对于民族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长远影响。周艳鲜教授在中国壮族谚语指出:“壮族谚语是壮族口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记录了壮族人民在劳动、生产、生活中所积累的丰富知识、经验与真知哲理,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是历经沧桑而又生生不息的文化活态生命的体现!”8谚语由壮族先民创造并代代相传,涉及家庭、修养、事理、自然、乡土等诸多方面。壮族家庭伦理谚语语言形式简练、寓意深刻,将先民对事物的观察投射到家庭伦理关系中,其中有很多体现了概念隐喻的映射特点,使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认知经验。吕倩维吾尔谚语中“火”的隐喻认知初探一文中对维吾尔谚语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研究从隐喻认知角度入手,并将其作为一种认知手段进行了研究9。3.2概念隐喻在西方谚语中的应用与中国的谚语研究相似,在西方,起初相关谚语的研究主要也是对谚语进行集成和归纳,后来到20世纪中后期,开始从新的角度进行探讨。Reynolds指出不同民族受到地域、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本民族的谚语。他指出“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自己本民族的谚语中找寻自己的民族性格”,除了本民族谚语之外,外部也会向本民族传播谚语,这些谚语是其他民族的智慧结晶,对本民族的文化也会产生影响。F.Lucas对谚语与格言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系统探讨,指出,谚语是思维层面的集中体现。Honeck也对国外谚语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从认知角度、功能角度、文化角度、文学角度等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档苑论坛|2023.2 下兰台内外15谚语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简练鲜明的特征,是语言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谚语的运用,能够更加真切实际地表达观点和内容。在英语及英文中十分普遍。但在国内学习英文的过程中,无论是口语交流还是文本信息,对英语谚语运用普遍偏低,这也是导致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说出的话不地道的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系统性,在谚语教学方面有必要在数量和授课方式上进行改进,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多样化诉求。应从概念隐喻角度向学习者揭示隐喻型谚语的结构生成及意义投射机理,培养学习者的谚语习得意识,这才是提高谚语习得效果的根本之道。概念隐喻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从已知的概念理解新领域的其他概念。而要想实现概念转移,需要三个必备条件。一是生存大链条,生存大链条是维系世界生存的根本形式。其存在具有内在规律,并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二是事物的本质。人与动物,植物区别明显。动物具有本能反应,人具有思维特点,而植物则只具备生物功能。在整个生存大链条上,人属于最高层级,动植物其次,无生命物质则属于最底层。三是话语经济原则。这一原则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在具体时间过程中能够分清主次,厘清头绪。4 概念隐喻在谚语中的应用研究展望通过以上论述,当前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在谚语研究方面都主要以语言作为切入点,较少有学者以概念隐喻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而概念隐喻在表述人类经历和感受方面能够起到解释说明作用。因此未来在谚语研究方面完全可以以概念隐喻作为切入点,对谚语进行探讨和分析。从现有成果来看,对于概念隐喻在谚语中的应用研究还不成熟,相关研究分布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为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需要在不同地域谚语概念隐喻应用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增强相关研究的全面性。当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无论是谚语研究,还是概念隐喻研究,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研究成果和研究体系也会更为丰富。随着文化的变迁,许多谚语的隐喻也会产生变化,而语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