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
四项
职能
服务
全民
终身
学习
郑润廷
2023 第 3 期(总第 434 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 3 2023Total No 434doi:10 3969/j issn 1001-8794 2023 03 001大学的第四项职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郑润廷,陈勇(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摘要】大学三职能确定至今已有 20 余年,在此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经由大众化迈向了普及化。在对以往大学职能构建理路进行分析发现,办学模式的实体往往先于职能出现,职能是对办学模式的认定与导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办学实体如继续教育学院、开放大学等已经出现,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当下,推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使之成为大学第四项职能,是理论和现实的双重需要。它将以教育补偿的方式实现对教育公平的承诺,它将以超越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形式给予其所在地区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确信。【关键词】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大学职能【中图分类号】G72;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23)03-0001-07【收稿日期】2022-06-01【基金项目】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民办培训机构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政策设计研究”,课题编号为SLEA202102【作者简介】郑润廷(1997),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陈勇(1975),男,山东沂源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首次提及“办大学应该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1 1961 年 9 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作为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化的开端,2 提出“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应以利于教学为出发点进行合理安排”,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功能同时在此被提及。但显然此时科研、社会服务的地位是弱于教学的,还不能称之为并列的三大职能。直到 1998 年 8 月 29 审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才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同等地位以法条的形式固化下来。高等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不断与新的外部环境建立连接,并与旧的外部环境切断连接,从一个旧的社会环境投向另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中。在 19 世纪及以前,高等教育与宗教的关系密切;20 世纪以来,高等教育与民族国家的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21 世纪,高等教育与企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3 当下的大学较之以往更加开放,其内部的人员、信息、资源与外界的交换频率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随着入学人数的扩张,大学正凭借其越来越大规模赋予人力资本的方式,越来越走向社会中央。空前的产学研结合、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正在重新塑造大学的具体样貌。20 世纪 70 年代,克拉克克尔认为,在美国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复杂的矛盾与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考察。4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 1999 年的10 5%5 迅速增长到 2021 年的 57 8%,6 高等教育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规模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从精英化阶段经由大众化阶段迈入了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传统三大职能还能否适应当下高等教育的行动,是否需要引入新的职能以凸显对大学的发展导向,需要进行探讨与论证。一、传统三职能的确立理路目前对于大学三职能的观点存有一个误区,认为三职能就像大学的三个功能维度一般,各司其职负责解释某一领域的内容。还有学者更进一步认为,大学的所有职能都是广义社会服务的子项,社会服务是所有职能的最终归宿,如图 1。“关于大学社会服务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认为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一种功能,而狭义上认为社会服务是大学的职能”。7 在一些关于高校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对大学社会服务能力的评价是从科研、教学以及社会服务这三个主要板块展开的。89 从三个职能维度对大学社会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由于指1标的独立性原则,变相引入了一个错误的概念,即从一级指标的维度来看,预先认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维度的内容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但事实上,这三种职能早就彼此交融在一起,难以厘清。以大学开展的继续教育工作来说,它既是教学职能的体现,也是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大学的职能并非是功能维度的划分,而是办学模式的划分。从最早出现的大学以教学为主,到柏林大学以科研为主,再到威斯康星大学以社会服务为主,学界对大学各个职能达成的共识往往是以该职能为核心的大学出现后才形成的。由此可见,这三大职能之所以被承认,就在于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大学办学模式。10 在我国既有研究型大学,也有应用型大学,更近一步地细分还有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应用技能型11 等诸多种类。对大学的办学进行分类并不意味着大学三职能中某些职能的丧失,只不过某种职能在其中发挥了更加主要的作用,正如上海大学转“一列纵队”为“四列纵队”,使前两者更加突出科学研究职能,使后两者更加突出人才培养职能,反映了不同类别大学的办学模式。1999 年之前,我国关于大学职能的讨论热度持续增长,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关于大学职能的论述,如改造社会、12 国际文化交流13 等。1999 年后,对大学职能的讨论逐渐冷却下来,一方面是学界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另一方面,官方也以法条形式盖以定论。近十年来,关于大学职能的论题又被反复讨论,但还未就某一观点达成共识。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大学应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种职能,14 但迄今未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高等教育的职能扩展,其实是大学“新办学模式出现 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 在官方和学界的视野中得以确定下来”的过程。因而,新的办学模式的出现先于人们对职能定义的共同认可。新的职能出现不是停留在理论讨论层面得以确定的,而是对现实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认可。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文化传承创新”虽然在很多正式的场合被提出,却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因为并不存在某种大学的办学模式为文化创新而生。综上,大学的职能不仅是其作为一个复杂的学术组织应该承担的职责与义务,不仅仅是对大学“应然”的要求,15 它还必须拥有特点突出的办学模式作为实体支撑,大学的职能应是对既往办学模式与未来办学导向的综合。二、大学引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职能的必然性(一)大学发展的必然性在许多发达国家,高等学校成为开展继续教育的关键阵地。法国 1984 年颁布的高等教育基本法 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大学必须在终身教育领域进行合作。13 所大学联合建立了“终身教育巴黎大学中心”。16 在美国的大学中,继续教育是发展最快且规模最大的部分,如今美国大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扩大全体社会成员学习的机会,在终身教育思想下创建学习型社会。统计显示,在美国每年约有9 000万成人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项目,17 而大学成为提供服务的重要力量。大学三职能确立的理路已经证明了高等教育的概念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更新。社会不仅仅以财政支持的方式左右着学校的发展,也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向劳动力市场的供应方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寻求在大学进行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马丁特罗认为: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不仅正规教育向非正规学习渗透,非正规学习也向正规教育渗透,正是边界两侧不断增强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向开放系统的广泛过渡”。18 高等院校自创立之日起就兼容并包多元文化,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大学教师作为新思想的重要传播者,应当首先成为终身学习的推进者、导师和典范。19 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终身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的大学中,教与学的双方在终身学习的思想下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大学则通过转向学习型组织实现了对自身形态的超越。(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作为我国教育的长期规划,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然而,即使许多国家意识到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由政府主导出台了许多倡导性的政策,但从统计情况来看,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在 2019 年发布的最新的第三轮国际2成人学习能力调查结果中,表现最好的日本在阅读方面低于 2 级水平的(含 2 级)占比为 28%,计算方面低于 2 级水平的(含 2 级)占比为 36%,20 见图2。由此观之,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学习者个人是从宏观到微观的透视。在过去,研究者们关注宏观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的构建研究,21 关注微观的学习者个人研究。2223 但对中观层面 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却相形见绌。人们如何产生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及人们如何将终身学习的动机转化到学习的实际活动,学习型组织可以提供思想来源和实现路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24 的社会是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推进的体系化工作。大学拥有这个社会上众多的学者和专家,并且在设备和设施方面比任何组织机构都要优越,25 大学正因为有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能,才使得学习者个人这个微观层面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这个宏观层面建立了更加牢固的连接。三、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职能的引入条件对于大学新职能的引入,薛秀珍认为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高等学校应该做什么;二是高等学校能做什么;三是“第四职能”不能损害前三个基本职能的有效实施。26 见图 3。但薛秀珍并没有区分这三个标准的内在逻辑。从既往大学职能的确立理路来看,“高等学校能做什么”和“新职能的引入不能损害其他原有职能”二者合并才是大学新职能引入的充分必要条件。前者说明大学职能的引入必须有以其作为标志的办学实体作为支撑,后者说明职能本身是个价值尺度,一种较大职能的扩展不能补偿对另一种较小职能的损害。而“高等学校应该做什么”则是一个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只能作为前两个必要充分条件的修饰或注脚。政府层面屡屡提及的“文化传承”职能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洪堡大学的例证也说明,即使大学不以某一时刻社会的即时需要为导向,也可以产生相应的职能并固化下来。在下面的讨论中,将着重对两个充分必要条件展开论述,首先说明存在服务大学全民终身学习的办学模式,其次说明新职能的引入是对原本职能的扩展。(一)存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办学模式在刚刚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就有学者意识到原有的大学功能亟须扩展,应“变教育型大学为学习型大学,帮助学生融入学习型社会,为学习型社会提供学习的条件和环境”,27 这是我国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职能出现的开端。对于这一职能的更确切表述,是王洪才提出的“大学的另一个新3职能是推行终身教育”28 与朱小峰提出的“积极参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构建,是高等院校的应尽义务”。29 在高等教育迈过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之后,常规高等教育给社会整体带来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益感知正因为边际效应而衰减,大学更加广泛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职能的出现也越来越必要。2010 年前后是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性时间节点。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明确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30 试点。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体现出了人们对于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从大学提供继续教育到大学提供开放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更加深入,而其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特色也越加凸显。2011 年 1 月 5 日审议通过的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提及“普通学校应当发挥师资、科研、课程开发、场地、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在不影响正常教 育 教 学 情 况 下,为 开 展 终 身 教 育 提 供 服务”。31 原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庄俭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到:“大学继续教育培训联盟因此快速发展,依托华东师大成立了老年教育培训中心、课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等。”在此之后,高等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开始在实际上建立了更深层次、更加广泛的连接。先前已有学者提出建立“终身学习型大学”的设想,32 这种形式的大学正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越来越广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