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务社会背景下高校社会学专业实践教育困境及路径_汤夺先.pdf
下载文档

ID:2371105

大小:212.60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服务 社会 背景 高校 社会学 专业 实践 教育 困境 路径 汤夺先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服务社会视域下社会学类专业实践教育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安徽大学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安徽大学合肥市瑶海区民宗局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安徽大学社会学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作者简介:汤夺先(),山东邹城人,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口社会学与都市人类学。服务社会背景下高校社会学专业实践教育困境及路径汤夺先,白云腾(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合肥 )摘要:从满足社会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和顺应社会学学科特点两方面,分析了现阶段社会学实践教育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安徽大学合肥市瑶海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实践教育基地为例,提出应从明确实践教育培养目标、精准定位研究领域;完善实践基地设施建设;注重教学各环节有效衔接;健全实践学习成果考评体系等环节推动社会学实践教育的发展与完善。关键词:社会学;实践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服务社会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社会学专业教育自 年复办以来,社会学学科研究及学科教育历经几十年发展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无论是师资力量、办学水平还是研究成果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然而仍有部分人把社会学教学看成是理论知识的输入,却没有看到社会学本质上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这种实践取向的缺失严重影响中国社会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社会学本应该充分体现学科的实践属性,引导学生把学术理论与实践环境结合起来。但中国社会学实践教育存在缺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社会学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对于社会学专业学生培养能力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否有效衔接。耿言虎在分析中国社会学实践课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时提出“无理论实践”,课程设计者假设学生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却无法自发联系。第二,中国社会学教学过程缺乏实践能力培养。郭元祥认为实践的教育价值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世界”、促进全面发展,但当下社会学教育日益脱离社会、远离生活,实践能力无从培养。汤夺先指出,当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不符合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并提出认知学徒式和师生互动式实践教学两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分支学科设置混乱,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低效。目前中国社会学是法学门类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由各培养单位自主建设。二级学科方向对于社会学一级学科的认同并不充分,存在滥设二级学科方向,资源配置低效和学科能力退化等问题。实践教育基地是社会学学科教学和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平台,面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学实践教育缺失的困境,探究实践教育基地在社会学专业实践教育中的平台优势以及依托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学实践教育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二、社会学专业实践教育面临的困境实践教学对于社会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扩宽学术理论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渠道,加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年第期DOI:10.19371/ki.issn1008-6021.2023.01.003强学生对现实社会真实状况的了解,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成功的社会学实践教学应该具有主动性、获益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然而,当前我国社会学实践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实践教育平台搭建、实践教育模式创新和实践教学目标确立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共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学实践教育的发展进步。(一)实践平台资源缺乏,学生实践时间不足且连续性低下中国社会学因历史原因出现了二十多年之久的学科停摆。学科发展历程的曲折导致与社会学相关的组织机构发展迟缓,直接导致能够为社会学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的平台资源严重缺乏。另一方面,在进行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时,多采用学生跟随导师科研项目进行实践学习的模式。对于拥有较多项目的导师而言,其对于社会学学生的培养拥有更多实践教育资源,但部分导师并没有足够的科研项目与经费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此外,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学科研项目地点与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实践学习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不能把学生长时间固定在某一区域和某一研究领域内进行实践学习,对于学生实践学习的成果难以进行测量和评估。(二)实践教学沟通机制不完善,学生实践观念淡薄部分高校与实践教学单位缺少稳定的交流反馈渠道,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高校与实践实习单位虽然签订了实习实践协议,但并没有及时跟进,使得实习协议仅仅停留在纸上,至于如何操作、如何实习,则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没有专人来对接实习实践事宜,往往因为没有提前沟通而缺乏实操性与针对性,影响了实践教育的效果。同时,不少学生把实践学习仅看作是一种学术理论上的经验性认识,是一种通过实践来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把实践学习看作是社会学理论学习的附属品,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独立性以及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忽视社会学的服务建设功能,学生公共服务意识欠缺“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经世致用是指做学术研究需注重实用理性,学术研究要贴合于社会民生的实际需要。社会学学科的内涵就包括经世致用,其研究对象和研究空间就是社会本身。社会学致力于通过对学术理论知识的运用,完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进而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社会学实践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为核心内涵,然而,现阶段诸多高校在社会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忽视了社会学本身的服务建设功能,多以“懂理论、会写作、能考试”作为教学目标,弱化了对社会学专业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培育,导致了“学而不足以开物成务,康济时艰”的不良局面。现有的社会学培养模式,虽有一些实践实习教育,但不足以凸显社会学学科专业本身自有的服务建设社会的特征,没有发挥出社会学学科专业在社会服务建设方面的优势与价值,整体上忽视了社会学的服务建设功能。类似的培养模式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社会学专业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欠缺,没有真正体现出社会学学科内在的培养目的,与社会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降低了社会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对社会学学科的认同感。(四)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学生个体发展诉求无法实现实践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需满足作为知识携带者的个体发展诉求。然而,现阶段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多由校方或学院主导,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完成任务式的内容安排,既没有展示出社会学理论教学内容对应的现实实践需要,也没有考虑到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区别化和差异化的实践实习需求。一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安排不合理,理论学习始终占据学校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大多数学校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或大三,且时间较短,实习机构仅仅为实习生安排较为简单、琐碎的小事,难以发挥学生的专业水平,导致学生对实际问题缺乏应对能力。二是内容与形式单一,学校实习内容多以志愿者、公益活动为主,学生无法根据理论兴趣点选择实习内容,难以提高社会学专业人才的社会调查能力、问题捕捉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实习形式为自主实习或院校安排,一般是给学生安排实习机构,总体上实习机构短缺、形式单一。多数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都难以和学生个体学习发展诉求有效对接,致使社会学实践教育呈现出一种无意义的形式化流程,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活动的汤夺先,等:服务社会背景下高校社会学专业实践教育困境及路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三、实践教育基地在社会学专业实践教育中的平台优势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是以互惠互利为原则,通过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并具有规模性 与 稳 定 性 的 能 够 实 施 专 业 实 践 教 育 的 场所 。实践教育基地在社会学专业实践教育中具有显著的平台优势,依托规范化、常态化的实践教育基地为载体能够进一步提高社会学实践教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一)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社会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在社会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不能人为割裂两者之间的有机关联。传统的实践教学多以假期机构实习为主,实习内容往往与课堂理论知识缺乏联系,实习时间也具有短期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在脱离实践课程科学安排与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社会学实践教育基地是社会学学科教学和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平台,能够把学生相对集中到某一固定环境中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实践课程安排下能够弥补传统单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有效衔接。(二)汇集实践教学资源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是开展社会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社会学实践教育基地能够联合当地政府部门、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通过校地合作强化多方交流和业务联系,整合多方优势,建设以服务社会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优质实践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充分发挥社会学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资源集群优势。(三)聚焦个体与社会发展需求首先,社会学实践教育基地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诉求,以研究项目或社会调查为手段,增强实践教育内容针对性、有效性,在实践教育中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其次,在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庞大的社会建设需求和服务需求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舞台和现实性需求,这也意味着如何运用社会学理论知识解决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学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社会学实践教育基地搭建了理论知识转化的实践平台,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对社会问题、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现象近距离的观察,进一步了解社会现实需求,增强对社会学社会服务价值的理解与认同,树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并立足于服务社会建设需要的时代背景,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务当世之务”,为解决快速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四、依托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学实践教育的路径高校、地方政府和社会紧密协作,建立符合高校社会学特色研究方向并贴合当地实际发展需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社会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学实践教育缺位问题的有效手段。依托实践教育基地既达成了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公共服务意识的教学目标,也满足了服务社会建设、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需求,最终实现学生、高校、政府和社会四者间的互利共赢。(一)明确实践教育培养目标,丰富实践教育模式实践教育基地作为高校培养社会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应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服务意识为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实践教育体系。针对现阶段实践教育模式忽视学生个体发展诉求、缺乏服务意识、理论与实践能力脱节等问题,需在实践教育建设的过程中依据知识体系特点,研究领域的不同,持续提高社会学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安徽大学合肥市瑶海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实践教育基地依托合肥市瑶海区“民族宣教教育工作室”和“民族文艺工作室”两大平台以及组建的“宣教教育服务团”“民族文艺服务团”“双联双创服务团”三大服务团,开展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民族团结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拥有深入了解城市民族工作实际情况的机会,增强相关民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程度,通过相应的实践教育可以进一步加深相关理论认识,提升实践技能。(二)精准定位研究领域,匹配实践平台资源优质的实践教学须具有连贯性和专一性,建设社会学实践教育基地须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立足于本校社会学优势研究方向进行实践教育活动的系统规划,以此为基础寻求与之研究领域相匹配并具有丰富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年第期实践资源的社会机构、政府部门或是社会组织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实现智力资源与实践资源的强强联合。比如,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在社区治理、民族工作等研究领域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红石榴文化交流中心作为合肥市瑶海区民族工作的主要阵地,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具有丰富的创新经验和示范性作用。依托红石榴文化交流中心作为实践教育基地能够最大程度上匹配双方的资源优势和实际需求,进而在加快安徽大学社会学人才培养和促进合肥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