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供...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_赵庆年.pdf
下载文档

ID:2371053

大小:484.84K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 科研人员 学术 创业 政策 评价 基于 PMC 指数 模型 赵庆年
第 卷 第期 年 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重大资助项目()。作者简介:赵庆年(),男,黑龙江宝清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发展评价与政策、教育经济学研究;宋潇(),男,四川眉山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创新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供需匹配评价基于指数模型赵庆年,宋潇(华南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摘要:厘清现行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情况,对形成有效的创业政策体系,促进适合创业的大学科研人员投身创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需求供给”视角,识别了大学科研人员具有个方面 项具体的创业政策需求,现行政策对具体政策需求的有效供给率为 。运用指数模型测算出学术创业政策供需匹配值为 ,属于良好匹配等级,但仍存在供给结构水平低、部分需求供给缺失、供给不精准和操作性政策供给不足等问题。从提升政策供给质量、提升政策操作性和提升政策运用率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供需匹配;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创业政策;指数模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世纪 年代以来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创办企业、产学研合作、技术转让、合同咨询等多种学术创业形式是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汇聚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大学科研人员是学术创业的主体,自 年国务院颁布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以来,国家层面陆续颁发 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年)、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年)、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年)等多项政策,这些政策从制度上赋予了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的合法性,并从提高创业收益比率、营造创业环境等多方面提供保障,以期激励适合创业的大学科研人员开展多种创业活动,赋能创新驱动发展。然而,在国家密集出台支持政策的背景下,中国学术创业却始终未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从政策角度看,问题出在哪里呢?研究表明,政策供需匹配是影响创业行为产生的关键变量之一,那么,现行学术创业政策实现了供需匹配吗?已有研究分别从供给角度和需求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缺乏两者的整合研究。因此,本研究拟在梳理学术创业者的政策需求和现行政策供给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对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情况进行评价,从政策视角揭示中国学术创业率低的原因,并厘清现行学术创业政策存在的系统性不足,为完善学术创业政策体系更好激励适合创业的大学科研人员积极创业提供有益参考。一、文献综述政策评价是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标准对政策展开系统性分析。从研究发展的视角看,政策评价研究起源于西方,其标志性研究是社会学家史蒂芬对罗斯福总统的“新社会计划”的评价研究,随着 年拉斯韦尔将政策评价作为政策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正式提出,政策评价成为了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政策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强调工具的测量时期(世纪 年代及以前)、强调目标的实地实验时期(世纪 年代至 年代初)、强调决策的社会实验时期(世纪 年代中期至 年代)、强调价值多元的建构时期(世纪 年代至今)。由于前两个时期的关注焦点在于政策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多为事后评价。随着政策失败事件的增加和人们对政策价值的愈发关注,以改进政策为目标的事前评价和过程评价逐渐被重视。因此,从政策评价研究的类型来看,包括政策前评价、政策全过程评价和政策后评价三类。从国内的研究成果看,对政策后评价的研究更受学界关注,如大量文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模型、断点回归法 等评价政策效果。与此同时,近年来以政策文本内容为对象的政策前评价研究也呈现繁荣发展的趋势,表明国内研究愈发重视对政策规律、政策价值和政策改进的探索。从研究成果看,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基于政策文本进行的定性评价分析,如部分学者对具体政策的政策模式、政策路径、政策逻辑的研究 。二是基于政策文本进行的量化评价研究。政策文本量化评价研究是当前政策前评价研究领域的主流,学者们通常建构一定的量化评价指标或建构一定的量化评价框架或以专门的文本量化技术对政策的工具使用、政策内容的协同性、政策演进、政策设计质量、政策主体合作等进行评价,如建构政策量化手册,运用共词分析手段、编码技术、文本挖掘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的相关研究 。这类研究通过量化的方式,使政策情况得以直观显现,也为政策量化研究提供了多元方法借鉴。然而,以上政策前评价研究是从政策供给视角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忽视了政策对象的需要。随着研究推进,部分学者开始从政策供需视角展开评价研究。如徐德英等对北京市创新创业政策供需情况进行的系列研究 ;敬永春等对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供需匹配情况的评价。从评价效果来看,较之供给评价研究,供需匹配评价研究更能真实反映政策的设计水平。但从总体看,已有供需匹配研究多从“供给需求”角度切入,局限于政策供给的指标性评价,即评价分析局限于评估政策已有举措的供给力度与实际需求程度是否匹配,较少从“需求供给”视角对政策进行审视,导致一些重要需求可能未纳入匹配分析,即对政策对象需求的全面性反映不足。具体到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方面,已有研究从供给视角回顾和总结了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政策的演变历程与特征,梳理了校级教师创业政策的设计原则和落地策略,评估了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地方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从需求视角揭示了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的政策需求,如人事制度保障、创业融资便利、创业科研人员考核体系、创业咨询服务、创业孵化器、社会支持氛围等 。但已有研究未将供给与需求进行整合,使研究成果不能有效反映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情况。结合已有研究情况,拟从“需求供给”视角研究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情况。具体来看,已有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指数模型是近年新兴的政策评价模型,其由 基于 假设提出 ,认 为 各 政 策 变 量 具 有 同 等 重 要 地 位,不限制政策变量的数量,尽可能将所有的政策变量纳入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具有全面性。此外,还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以具体政策建构具体评价指标,能有效反映不同政策的特殊性;二是以政策在政策指标上是否采取行动为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三是通过指标间的比较可以有效反映政策或政策体系的一致性水平,同时通过比较还可考察不同政策之间或不同指标间的供给差异。由于这些优点,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政策 前 评 价 研 究,如 对 耕 地 保 护 政 策 的 评价、基础研究政策的评价、制造业创业政策的评价 等。总体来看,已有关于政策前评价的研究较少关注政策供给与政策需求的匹配,即多数评价研究回答了政策“是什么”的问题,对政策“应是什么”的问题缺少足够回应;而仅有的供需匹配研究又忽视了政策需求是否获得了全面的政策供给。因此,为弥补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供需匹配研究的缺失,本研究结合已有政策前评价研究的经验和不足,将 指数模型引入到政策供需匹配领域,开展对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评价,以客观反映现行学术创业政策情况。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参照李盛楠等 的研究,从已有文献中识别大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创业需求,构建学术创业政策需求体系。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包括:一方面,对学术创业需求(包括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较系统文献,覆盖了政府层面、社会和组织(高校)层面、个体层面,通过文献整合可以形成较全面的学术创业政策需求体系。另一方面,已有文献既实现了理论层面的分析,还综合采取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丰富的结论有利于文献之间的对话和互补,能有效避免单个团队调查研究的主观性和调研地域或对象带来的片面性,同时避免单个研究设计带来的研究发现“碎片化”。本研究主要考察中国大学科研人员的创业政策需求,因此文献来源以中文数据库为主,辅以外文文献作为补充。对于中文文献的搜集以 为检索库,采用主题词“学术创业”或“科研人员创业”进行检索,选取其中来源于“中文核心”和“”的文献,以其内容直接涉及到学术创业影响因素或政策需求为选择标准,最终得到了 篇直接相关的文献。外文文献以“”为检索库,以“”为题名进行检索,同样以其内容直接涉及到学术创业影响因素或政策需求为选择标准,随机挑选了 三区以上的直接相关文献 篇,最终形成了 篇中外文献样本。本研究选取国家层面的学术创业政策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国家层面的政策对地方政策具有导向或约束作用,从晋升激励的角度看,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往往成为地方政策关注的重点,透过国家政策既能把握国家政策情况,也能大致反映地方政策的情况。政策选取的时间范围为 年,原因在于 年国务院颁布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后,各种形式的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的制度合法性才得以正式确立。因此,本研究以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为起点,以“北大法宝”为检索库,以“创业”“成果转化”为主题词,辅以“科研人员”“离岗”“兼职”作为全文内容检索词,最终获取了 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等与大学科研人员创业高度相关的 份政策文件。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采用文本分析法和 指数模型展开研究。其中文本分析法用于识别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政策需求和提取政策供给要素。具体展开方式如下:利用 软件的编码功能,对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需求进行识别。第一步,将定性分析文献中有关大学科研人员创业需求第期赵庆年等: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政策供需匹配评价基于指数模型的内容,以及定量分析文献中呈显著影响的创业需求变量进行初级编码,初级编码确保每一编码点只表达一项创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将表达同样需求的编码点进行合并。第二步,对初级编码的节点进行聚焦编码,将合并后的节点进行归类处理,按照节点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第三步,将聚焦编码内容进行主题归类,即将聚焦编码中相关的可以置于更高级主题下的创业需求再次进行归类处理,形成政策需求体系。对于政策供给要素的提取,则根据政策文本内容,按照建立好的政策需求进行对应编码,最终形成政策供给体系。指数模型原用于政策供给维度的评价分析,本研究将其拓展到政策供需匹配维度,用于评价学术创业政策的供需匹配情况。采用 指数模型的原因在于:其一,的基本假设与本研究的基本假设一致。政策需求的供给偏离或缺失会导致匹配失灵,进而形成低效政策激励,因此,本研究认为学术创业政策对各项政策需求的供给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的基本假设也认为政策的各变量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即任何一方面的供给不足均可能造成政策效果的“事与愿违”现象。其二,的判断标准与本研究也具有一致性。以政策在政策指标上是否采取行动为标准判断政策表现,与本研究考察学术创业政策面向各项政策需求是否采取政策行动具有一致性。因此,引入指数模型展开大学科研人员供需匹配的研究具有恰切性。指数模型的操作主要分为以下四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因本研究考察的是政策供需匹配情况,所以将大学科研人员学术创业的政策需求体系设置为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赋值标准,遵循 各政策变量具有同等地位的原则,对同级政策指标设置相同权重,同时对最低级政策变量进行或赋值,即政策涉及了该项政策需求则赋值为,未涉及则赋值为。建立投入产出表,以政策文本内容对具体政策需求是否满足为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具体赋值,最终形成投入产出表。计算 指数值。此外,参照 的等级划分标准,对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政策各项指标的供需匹配等级进行划分,划分标准为:完美匹配为分、优秀匹配为 分、良好匹配为 分、合格匹配为 分、不良匹配为 分。值计算方法如下:以表为例,的值为其对应的个二级指标值的和(取值范围为),即。其中,二级指标的评价值为其对应的三级指标评价值的和再乘以该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即()(),()(),()或;()或。三级指标的评价值为其赋值乘以其对应权重,如()或。表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政策各项指标赋值标准及权重示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赋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