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生
网络
欺负
抑郁
影响
一个
多重
中介
模型
如月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年3月第18卷第3期论著大学生网络受欺负对抑郁的影响:一个多重中介模型谢如月1,刘连忠1,2,3,黄海1,谈笑1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心理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武汉 4300742.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 4300743.武汉武东医院武汉 430084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 重 点 研 究 基 地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No.DXS2022009)收稿日期2021-12-20通讯作者黄海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症状与网络受欺负、个体的应对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受欺负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应对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对武汉某两所高校1 454例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76%,不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的网络受欺负得分与抑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6,P0.01),应对自我效能感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37,P0.01),认知重评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23,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对自我效能感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25.68%,认知重评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 5.71%,应对自我效能感与认知重评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3.07%。结论:应对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重评在网络受欺负与大学生的抑郁关系中起多重中介作用。关键词网络受欺负;应对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抑郁中图分类号 R741;R749.4 文献标识码ADOI10.16780/ki.sjssgncj.20211161本文引用格式:谢如月,刘连忠,黄海,谈笑.大学生网络受欺负对抑郁的影响:一个多重中介模型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3):131-135,144.Impact of Cyber-Victimization on Depression in College Students:A Multiple MediatingModelXIE Ru-yue1,LIU Lian-zhong1,2,3,HUANG Hai1,TAN Xiao1.1.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2.Wuhan Mental Health Center,Wuhan 430022,China;3.Wuhan WudongHospital,Wuhan 430084,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ollege students andinternet bullying,individual coping self-efficacy,and cognitive reappraisal.Methods:A total of 1 454 collegestudents from two universities in Wuhan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Revised Cyber Bullying Inventory,College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Scale,Coping Self-efficacy Scale,and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detection rat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ollege students was 4.76%,and there was no genderdifferenc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e of cyberbullying and the total score ofdepression(r=0.16,P0.01),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ping self-efficacy and depression(r=0.37,P0.01),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 reappraisal and depression(r=0.23,P0.050.050.010.010.01表1 不同组别大学生抑郁风险检出率比较变量网络受欺负应对自我效能感受害者角色分离避免攻击性行为主动行为避免自责认知重评抑郁M1.103.630.890.900.950.885.291.54SD0.150.690.320.210.210.230.840.43网络受欺负10.140.110.070.130.090.140.16应对自我效能感10.760.730.650.780.360.37受害者角色分离10.320.300.400.190.24避免攻击性行为10.350.540.310.28主动行为10.350.290.30避免自责10.300.28认知重评10.23抑郁1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变量间的相关性(N=1 429)注:P0.05,P0.01,P0.001133Neural Injury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March 2023,Vol.18,No.3中介变量在网络受欺负和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包含三条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第一条途径为网络受欺负应对自我效能感抑郁,其间接效应值为0.045,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表明中介作用显著;第二条途径为网络受欺负认知重评抑郁,其间接效应值为0.01,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表明该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显著;第三条途径为网络受欺负应对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抑郁,其效应值为0.005,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表明该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显著,见表4。对不同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进行两两比较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比较1(途径1和途径2间接效应之间的差值)和比较2(途径1和途径3间接效应之间的差值)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不含0值,这表明途径1的间接效应显著高于途径2和途径3。比较3(途径2和途径3间接效应之间的差值)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含0值,表明途径2和途径3的间接效应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见图1。3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48.2%的大学生在过去6月中至少有过一次网络受欺负经历,与Kowalski等研究结果相似24,说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与时长不断增加,这可能会加大其网络受欺负的风险。与以往的研究结果25相似,在性别方面,男生网络受欺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即男生遭受网络欺负的频率和程度高于女生,可能是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具有高度的同理心和道德脱离,更有可能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并感知周围环境系统的支持26,能减少其网络受欺负的经历。本研究结果还显示,4.76%的大学生存在高抑郁症风险,与2021年常模中的检出率4.78%相似20,大学生处于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期,面临的挑战由单一的学业压力转变为适应、实践、表达、社交等多方面能力要求,加之离开家庭所产生的孤独感,都是容易引发大学生抑郁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受欺负以及抑郁的大学生应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本研究探讨了网络受欺负和抑郁症状之间的直接效应,结果与先前的研究一致27,28,即大学生的网络受欺负经历能直接正向显著预测抑郁,网络受欺负可能是大学生抑郁症发生的一个显著风险因素。根据网络受欺负的一般攻击理论,网络受欺负经历首先会引发受欺负者的负面情绪,如抑郁、焦虑,并提高其负面情绪唤醒水平,加之在网络上遭受欺负的大学生通常容易保持沉默,较少向老师和家长求助,其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水平更低29,因而容易引发长期的抑郁状态。本研究发现,在控制性别和年级后,应对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重评在网络受欺负和抑郁的关系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丰富了大学生网络受欺负对抑郁症状影响的内在机制的相关研究,并为后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回归方程结果变量应对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抑郁预测变量网络受欺负网络受欺负应对自我效能感网络受欺负应对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整体拟合指标R0.140.380.41R20.020.150.17F9.2861.1556.60P0.0010.0010.001回归系数显著性0.590.170.160.110.070.05t5.133.5014.094.4312.134.16P0.0010.0010.0010.0010.001应对自我效能感-抑郁Ind2 网络受欺负-认知重评-抑郁Ind3 网络受欺负-应对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抑郁比较1(Ind1-Ind2)比较2(Ind1-Ind3)比较3(Ind2-Ind3)间接效应值0.0570.0430.0100.0050.0330.0380.004Boot标准误0.0100.0090.0040.0020.0100.0080.004BootCI下限0.0380.0270.0030.0020.0140.023-0.002BootCI上限0.0790.0620.0180.0090.0540.0550.012相对中介效应34.46%25.68%5.71%3.07%表4 应对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分析注:Boot标准误、Boot CI下限和Boot CI上限分别指Bootstrap方法计算的间接效应的标准误、95%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134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年3月第18卷第3期(下转第144页)的引导和干预提供了方向。首先,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网络受欺负会通过应对自我效能感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表明网络受欺负经历会降低个人的应对自我效能感,导致其体验到更多的抑郁情绪。这可能与应对自我效能感的特点有关,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个体的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之一32,网络受欺负作为一种失败的网络人际交往体验,也会导致个体的应对自我效能感降低。同时,依据网络保护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是个人采取自我保护行为的重要前置条件29,因此,在网上遭受欺负后,大学生应对自我效能感会降低,自我保护行为也会减少,从而减弱了对自己的情绪管控,导致其会体验到更多的抑郁情绪。其次,本研究还发现了认知重评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当大学生经历网络受欺负后,积极的认知重评能降低其抑郁程度。认知重评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方式,它能指导个体重新解释由负性事件唤起的主观意义,从而改变由事件引起的负性情绪。因此,当大学生遭受网络受欺负等消极的生活事件时,积极的认知重评可以帮助他们从这些负性的事件中找出新的积极角度,赋予其积极的理解,从而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同时,fMRI的研究证据也表明,积极的认知重评可通过杏仁核显著唤起以海马区为基础的新联想形成和以纹状体为基础的精神奖励来调节情绪,从而产生一种新颖和积极的情绪体验,而且可以形成长期记忆,在减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具有长期效果33。这提示未来可以通过指导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认知重评策略来降低网络受欺负所产生的抑郁情绪,维护其身心健康。最后,本研究还发现了应对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认知重评影响大学生的抑郁症状,这一链式中介作用表明应对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重评可以共同缓解负性生活事件给个体带来的负面身心影响。自我效能感是压力情景下个体进行认知评估的重要资源34,在经历网络欺负行为后,应对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容易将此事看做是挑战而非威胁35,从而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认知重评策略,更多关注压力性事件中的积极因素,提高心理弹性,降低抑郁症状发生的可能性。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该既教授大学生掌握处理负性情绪的调节方式,又要培养大学生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自我效能信念。强而稳定的应对自我效能信念与积极的认知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