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模态口译听辨训练模式研究_靳松.pdf
下载文档

ID:2370708

大小:1.67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多模态 口译 训练 模式 研究 靳松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本期推荐本期推荐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多模态口译听辨训练模式研究靳 松(西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多模态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延伸到口译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训练中将听觉、视觉及触觉等各类感觉有机结合;而口译的听辨过程是处在口译活动的最前端,根据认知心理学,该文提出了“交替传译听辨多模态动态认知模型”,并且指出,在听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从环境、图像、听觉等各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能力,结合数字技术,营造出多模态的口译训练环境。关键词:多模态;口译听辨;动态认知模型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23)04-0013-021 多模态口译研究1.1 多模态研究“本质上,多模态指在具体语境中一种以上的模态并存的现象,这些模态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形象等”1。多模态理论基础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它认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三大功能延伸到其他语言符号中,比如动作、声音、图像等2。Kress&Van Leeuwen是西方研究者最早提出除去传统的语言符号之外,参与交际的所有包括声音、技术、图像等渠道都称为多符号,即多模态3。基于多模态的话语分析理论,Stein在1995年“新伦敦组合”的“多元识读”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多模态教学理念。这一理念指出,课堂上的所有的教学交际都应该以多模态的形式出现,教师要结合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等各类感觉,课堂内的交际活动通过图像、声音、语言、动作等多种模态共同作用完成,听觉、视觉等多种模态既单独发生作用又交互影响,这种交互活动使得多模态课堂交际产生意义4。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多模态翻译课程的建构,除了提出改革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之外,刘庆雪5认为多模态翻译课程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体现多模态特征,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收集各种模态的教学材料,运用多媒体展示多模态教学材料、创建基于网络的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无障碍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系统参与互动,使教学效果最优化。1.2 多模态口译教学与研究多模态的口译教学研究基本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联,依托数字化时代下的教育技术的发展6,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为教学建设、自主学习实践、网络建设与慕课、口译实训资源与环境建设等,研究目的皆为提高课堂的口译训练效率7。但是这类研究往往是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和语料库等来丰富口译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训练材料;另外一种主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译技能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口译注意力分配问题、口译记忆与笔记、口译听说技能、数字口译等方面,这类研究主要体现了师生协作,利用数字时代的教学模式的转变8。2 口译听辨技能2.1 口译听辨的认知特征口译释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脱离源语语言外壳”来理解意义。在口译活动中,口译听辨理解的对象是源语的意义和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这种听辨的认知方式完全不同于英语听力训练。而且,口译的即时性特点要求译员在听辨时要把握源语要点、具备快速逻辑分析语义的能力。口译的听辨从信息的输入开始,服务于信息的储存与解码,听辨能力越强,信息解码效率越高,储存的意义越全面,因此,听辨技能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又贯穿口译的始终,它是口译交际的前提,直接作用于口译质量9。根据认知心理学,口译的听辨过程大致可以描述为信息输入加工和存储意义输出,如下图:图1 口译听辨过程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译员却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认知过程来完成。从外部环境中来的源语信息通过声音或者视觉信号的方式进入译员的心理认知系统后,译员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认知行为,如:感知、联想、预测、推断、记忆、解码、提取、加工等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以言语模型和图像模型的方式存储于译员的短时记忆中10,在这一处理过程中,言语模型和图像模型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储存(长时记忆)进行联系、比对,经过重组和编码后进入长时记忆,并激活原有知识储存,作用于译员的短时记忆,最终进入反应生成器,用目标语对处理过的意义进行表达,收稿日期:2022-10-12修回日期:2022-10-24作者简介:靳松(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口译;课程与教学论。ISSN 1009-5039Overseas English海 外 英 语http:/Tel:+86-551-65690811 6569081213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本期推荐本期推荐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输出到外部环境中,如图2。在这一过程中,译员将“有限的注意力”进行分配,自动或半自动地综合运用口译认知技能完成信息输入,加工存储与输出。口译的听辨技能直接关系着口译交际过程成功与否。1)口译听辩对象与英语听力教学中清晰标准的语音材料相比,译员在口译现场听辨过程中要面对的是变体丰富的语音信息,每个演讲者的发音特点、语速和语调、遣词造句等都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带有地域特点,比如欧洲的英语使用者话语组织方式或思维习惯,输出的语言信息和北美英语使用者区别很大,而东南亚的演讲者在发音中受母语影响,语言负迁移现象比较严重;其他地域如非洲,也有着浓重的非洲口音;更不要说现场演讲者语言错误,专业术语频繁出现等都会对译员产生极大的听辨压力,而听辨的认知过程也会变得更加复杂11。2)口译听辨环境真实的口译活动往往和教室中的英文听力训练环境有着极大的区别,听力训练可以在安静的课堂中多次播放,查阅术语资料。但是,口译听辨活动具有很强的即时性,且现场的环境往往具有噪声干扰,音响效果也会产生语音畸变,环境压力会使译员的听辨过程常处于被动,除了在现场排除干扰,快速摄取源语信息中的意义要点之外,译员还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逻辑分析,提取意义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在这样的听辨环境中,译员须积极运用预测、推断和联想等认知技能来提高听辨效率。2.2 多模态口译课堂的听辨训练模式根据口译听辨的心理认知特点、听辨对象及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在真实环境下的口译活动,因为听辨对象和环境的不同,听辨认知方式不能只靠听觉这一种单模态交际。译员在构建理解的过程中,视觉触发心理图像,听觉为动态语音流,触觉为环境位置感知,因此译员既要在听的过程中关注图像、手势、姿势、面部表情等其他非语言交际符号意义,在注意听觉语音符号意义的同时,注意观察视觉图像交际符号12。在口译课堂的听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从环境、图像、听觉等各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能力,结合数字技术,营造出多模态的口译训练环境。1)语境多模态教师对语料以多模态的形式(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如:展示演讲者的照片,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画面联想;播放演讲者其他演讲视频音频,对他的语言使用和口音提前熟悉;对语料中的术语提前准备,这些都可以为听辨过程中理解源语意义做好准备。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内模拟口译现场的听辨环境,将网络资源中真实的口译内容应用于课堂,根据不同的口译发生场所,如学术讲座、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会谈等不同的场景布局及现场噪声等模拟,营造多层面多模态的口译训练环境。在这样的多模态训练环境中,学生用耳朵来选择词语,眼睛来选择心理图像,对所听到的语音进行解码后变成言语模型,对视觉观察到的心理图像进行组合变成图像模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所有媒体特质相互协调,相互交流,听觉是主模态,视觉和触觉是辅助模态,这种语境多模态有助于受训者对真实的口译环境进行联想,在听辨时,可以积极做出感知、注意、联想、预测以及推断等认知行为,提高口译听辨的效率及准确性。2)环境多模态在口译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的分心协调和适应调整的能力,教师应该创设除了语境多模态之外的多模态口译环境。在听辨训练过程中加入多种语音流,如会议现场的环境声音,加强学生的语音推测能力,克服语音畸变对学生听辨造成的影响。而且,教师可以模拟口译现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感受,加强学生的环境感知能力,在建立学生自身的知识图示过程中,加强心理受纳器中的预测与推断能力,通过多模态的训练环境,使得学生对于源语信息中所有的模态(主要是听觉)可以完成从“明示”到“推理”这一过程,适应环境多模态之后也可以为口译听辨中的分心协调做好准备。3)意义建构中的言意脱离和听力训练不同,口译听辨的重点是要求学生透过不同的语言形式获取话语的内在意义,达到话语信息层面的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所获知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进行意义的储存和译语的搜索。在口译听辨训练过程中,当完成语音解码后,译员会通过多种认知手段对解码后的语言进行意义集成、提取、加工等操作,此时的训练应着力加强言意分离的能力,结合译员自身的知识图式,以具体语言外壳之下的信息意义为主要听辨关注对象,理解源语所阐述的意义和交际意图,这一过程的训练需要结合译员的记忆、存储以及表达方法及技巧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言意分离,即释意理论的核心内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意义”。4)教学资源多模态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下,口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多元化和交互性13。教师的角色将从单纯的知识或者技能传授者转变为口译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协助者、参与者、诊断者和研究者14。教师应该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结合实际口译现场,模拟多模态的口译教学环境,帮助学生适应真实的语境,面对语言文化多元化,迎接交际技术多样化的挑战,通过更多方式获得口译现场信息,相对于单模态的语言,多模态的模式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听辨记忆这一活动也能在更真实的口译交际环境中完成,在这(下转第18页)图2 交替传译听辨多模态认知动态模型14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本期推荐本期推荐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增加了自己的理解,把敕勒这个北方的少数民族理解为了敕勒川。“敕勒”一词,有Chile这种拼音翻译,还有Teleg这种专有名词翻译,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看,相较而言,王宏印教授运用直译,把敕勒的地名译为拼音,更能让西方读者感受到中国的文化;亚瑟 威利教授译为Teleg更能让西方读者理解原文意思,更易于原文本的理解与传播,两者各有优点。5.4 音乐维民歌之所以叫民歌是由于中国古代农民在农业劳作过程中,由于劳作的辛苦,为了能消磨时间,聊以慰藉并达到放松的目的,所以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特点以及生活习惯,创造了聊以自娱并易于传唱的歌曲。民歌具有一定的格式特点,韵律丰富,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传达了劳动人民内心丰富的情感。这首民歌的最后一句是“风吹草低见牛羊”,其中“见”是个通假字,通“现”,是“显现”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敕勒平原的水草丰满,草丛茂密的程度可以使牛羊藏身。风一吹过,草丛里的牛羊都清晰可见。王宏印教授把这一句译为了“Wind blowssheep andcattle show as grasses bend low”。在该句话中,采用了blow、show、low等相似发音的词,营造了大风吹过古老山川,草木和牛羊相呼应的苍茫意境。许渊冲先生译为“When the winds blow,and the grass bends low,Mysheep and cattle will emerge before your eyes”。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读者讲述故事,描绘了一幅牛羊在平原上肆意进食的动态画面。并且该句中,winds 和bends押尾韵,blow 和low也押尾韵。结构新颖,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民歌易于传唱的特点。亚瑟 威利先生把该句译为了“Over grass that the wind has batteredlow.”“Sheep and oxen roam.”。首先low和roam押尾韵。batt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