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方言
文化
资源
融入
高校
课程
政教
价值
实现
刘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年*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山西省东南部方言参考语法研究”(项目编号:20YJC740029)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 芳(1984-),女,山西长治人,晋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方言、方言文化研究。方言文化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语言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2022 年 11 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这不仅是对“两个结合”的深入贯彻,也是对高校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要将方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不断激励大学生树立语言文化保护意识,增进乡土文化认同,树立语言文化自信,并引导其自觉地投入到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保护事业中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延续语言文化基因。一、方言文化资源的内涵及特点(一)方言文化资源的内涵关于“方言文化”的界定,有“方言与文化”“方言民俗文化”“方言口传文化”等不同的阐释。有的重在方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如周振鹤、游汝杰的 方言与中国文化(2006)从方言与移民、方言与人文地理、语言化石与栽培植物发展史、从地名透视文化内涵、方言和戏曲与小说等方面探讨方言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有的重在与方言有关的文化现象的探讨,如赵园的京味小说与北京方言文化(1989)探讨了京味小说中蕴含的文化现象;有的重在方言中蕴含的文化资源,如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第一辑)(2017)通过音像图文展示各地方言文化现象,使受众的阅读体验感增强。本文的“方言文化资源”是“语言资源”的下位概念之一,指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方言现象、方言使用和相关方言本身,是根植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2。(二)方言文化资源的特点1.民族性和地域性方言文化资源是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域语言或方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生活、婚育丧葬、节日和说唱表演等3。不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孕育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以山西方言饮食词汇“馍、米、面、糕”为例,“干馍、缠皮馍、小米稠饭、捞饭、毛糕、素糕”等特色饮食分布于山西各地,透过这些词语的表达就可以看出“馍、米、面、糕”这些词汇在山西不同地域分布的特点,集中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2.系统性和文化性所谓系统性和文化性,是指在方言文化资源的调刘芳摘要:方言文化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语言文化资源,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系统性、文化性、大众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坚定语言文化保护信念,树立语言文化保护意识,增进乡土文化认同,增强语言文化自信,丰富高校语言文化教育内容,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方言文化资源应在高校课堂、和谐校园语言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关键词:方言文化资源;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课堂教学;语言文化生活;社会实践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23)09005004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第 43 卷(2023 年)第 9 期第 50-53 页Vol 43(2023)No9P50P53方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现*第 9 期查中要树立系统性的观念,调查、记录时应关注词音与词义、词语与所指对象、不同民俗事象之间的有机关联,从而揭示方言词语、民俗事象背后的文化内涵3。如 平遥方言民俗图典婚育丧葬4中“出淘公婆”“出淘新媳妇子”“出淘女婿子”条,分别指“戏弄公婆”“戏弄新媳妇”和“戏弄女婿”,这三条词不仅将“出淘”这个系统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而且将结婚当天戏弄公婆、新媳妇和新女婿的一系列流程展示出来,表达了热闹诙谐的气氛和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一定的系统性和文化性。3.大众性和传承性方言文化资源是历史的积淀,是对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内心情感和文化心理的透视,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体现了大众性和传承性的特点。要利用纸本记录和音视频录制等方式对人们口头流传的活态方言文化资源进行记录、保存乃至保护,唤起社会大众的语言保护意识,引导其自觉地参与到语言保护工作中来,真正实现方言文化资源的社会化传承与发展。二、方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方言文化资源是优秀的语言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形象体现,是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文化育人的丰富资源,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一)坚定语言文化保护信念,树立语言文化保护意识当代大学生还处在价值观塑造、知识体系构建和思维方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以及由于某些利益的驱使会使其出现拜金、享乐和功利的消极倾向,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缺少了有温度的解读。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炼方言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并加以整理、系统化,让学生了解掌握方言文化保护的理论,引导他们在全球语言濒危的趋势下感悟方言文化保护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语言保护事业的重要性,从而坚定语言文化保护信念,树立语言文化保护意识。科学地保护我们的方言文化不仅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而且对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促进语言文化的多样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增进乡土文化认同,增强语言文化自信2021 年 12 月,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提出“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其中就包括乡规民约、地方戏曲和俗语民谣等5,这些优秀的乡村语言文化资源正是增进大学生乡土文化认同、增强语言文化自信的绝佳素材。方言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承载者,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方言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因此,将方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填补大学生缺失的乡土文化教育,引导他们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感受方言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深度和厚度,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创新、活力、初心和坚守,明确自身的文化归属,有效增进乡土文化认同、增强语言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传承语言文化基因。(三)丰富高校语言文化教育内容,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2015 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语言资源观逐步走进大众视野,走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际范围,方言文化资源成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将方言文化资源中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饮食、地方名物、农工百艺、说唱表演等精彩内容提炼出来,并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改造,营造不同地域的方言文化情境,通过图文、音视频带领大家走进异域感受别样的方言文化,这种情境式、场景切换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方言文化的体验性认知,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厚重。这样的方言文化教育让学生可以用更开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青春的热血品尝家乡的味道,体味故乡的声音,自觉地将语言文化保护同自身紧密联系起来,在丰富高校语言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增强课程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三、方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方言文化资源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文化信仰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将不断丰富,是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优秀素材,要全方位地融入到课程思政教育中,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等各个环节,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一)融入课堂教学,让方言文化有所托高校有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责任,而且多数学刘芳:方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现51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年生对乡土文化有着较为感性的认识和天然的亲切感。地方高校中文系一般开设汉语方言学 方言调查研究 语言文化专题研究 方言文化等地域特色较强的本土课程,多数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本土文化认识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营造良好的方言文化教学环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言文化调查技能,具备一定的听写记录能力,掌握用国际音标记音、用规范汉字记录字词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将调查过程中的人、事及调查语料等用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方式展示出来,将地方方言文化中蕴含的有温度、有深度和有厚度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情感认知中,激发他们对家国的热爱,培养他们对方言文化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感悟到乡音是家的呼唤,是一个民族亲切而有力的声音,既是一种身份的认同,也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二)融入和谐校园语言文化生活,让方言文化有所传发挥好方言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是弘扬大学精神和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方言文化资源内容积淀深厚,形式丰富多彩,不仅是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优秀样本,而且也是培育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人的重要精神源泉,因此,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和谐校园语言文化生活中。第一,以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或语言文字推广部门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成立方言文化研习社或相关社团,并聘请专业教师为顾问,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科研训练相结合,通过专业的方言文化调查实践和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方言文化。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传播方言文化,不仅符合大学生的喜好,而且也提升了他们的科研能力。第二,整合学校、教师和社会资源,建立地方方言博物馆,通过文献、实物、图文等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化方式保存保护并传承方言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方言文化传播环境,这也是利用数字化赋能传承弘扬方言文化的新举措。第三,通过普通话宣传周、世界母语日等重大的活动或节日开展方言文化推广工作。例如,举办学术讲座让学生认识到推广普通话不会影响方言的获得,从而破除学生的认知误区,使其正确看待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重视方言文化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第四,在校园宣传栏、电子屏等宣传窗口给方言文化留一处交流的空间,打造方言文化景观,强化方言文化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学生不仅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而且还要传承方言文化。第五,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公众号等的传播优势,在保证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导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用方言创作的相声、小品、影视剧、电影等片段的播放或宣传,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其方言文化认同。第六,从国家语言规划的宏观视角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多种语言能力,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本土语言与外语之间的关系,促进普通话、方言与外语的和谐共赢。(三)融入社会实践,让方言文化有所用社会实践是深入挖掘方言文化资源的最好方式,也是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有效形式。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总领,有效推动方言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了使方言文化资源更好地、全方位地融入到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不仅要融入课堂和校园,更要融入乡村的广阔天地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行走的课程思政课在田间地头活起来。第一,以学生为主体,与发音人互动同行。利用学校组织实习支教的机会挖掘实习基地宝贵的方言文化资源,并做好调查提纲,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乡村语言文化调查等活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方言文化调查有了理论上的认识,加上调查实践,他们的主体地位就会凸显。在调查过程中,不再是流于形式的调查观摩,而是与发音人有了近距离交流,在不断比对、核实语料的过程中,增强了互动、增进了互信,真切地体会到了方言文化作为宝贵的资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守护的。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方言文化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调查能力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实践调查的认知和体验融入自我价值观中,深刻领悟到一代代语保人的初心使命和发音人的坚守执着,明确了自己的使命担当,锤炼了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使自我价值观得到有效提升。第二,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与社会发展同行。利用寒暑假启动“经典润乡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开展“乡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