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儿童
友好
多维
时代
价值
李静
2023年3月总第383期 第2期Mar.2023Sum No.383 No.2100 101 儿童政策儿童友好:多维意涵与时代价值李 静 凌 鹭 摘 要 关注儿童福祉、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全方位保障儿童权利的实现。文章对儿童友好进行了理念溯源,在实践和理论层面认识其内涵,梳理儿童友好的政策指引与地方探索。哲学视角下儿童友好是兼具内外之善的公共精神,是联结对儿童之爱的关系纽带;社会学从公共政策上呼吁儿童福利体系的完善和对儿童的权利保障;地理学聚焦于儿童成长空间的营造与地方感的建构;教育学强调培养完整儿童,将儿童友好融入教育培养。基于多维视角的意蕴阐释,文章从拓展儿童理论研究方向、保障儿童优先发展、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三个层面探析儿童友好的时代价值。关键词 儿童友好;多维意涵;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89(2023)02-0100-12儿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文明传承的保证,关注儿童成长、保障儿童权益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国际社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颁布了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利益最大化”是各国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首要考虑的基本原则(朱浩,2020)。随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人类住区规划署(UN-Habitat)共同发起儿童友好城市倡议,指出儿童福祉是衡量人居环境健康与否、民主社会文明程度和政府治理水平的终极目标,呼吁各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尊重儿童权利,正式开启对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的广泛建设和多元探讨(邱红等,2022;裘指挥等,2015)。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生育意愿普遍低迷的背景下,辨析儿童友好的概念意涵及探析其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友好理念是开展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基础,也是对社会治理价值取向的反身性思考(武昭 收稿日期 2022-07-2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发展阶段脱贫地区农村幼儿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机制构建研究”(22BSH077)。作者简介 李静,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发展;凌鹭,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发展。2023年第2期李 静 凌 鹭 儿童友好:多维意涵与时代价值101 凡、雷会霞,2022)。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儿童友好的空间规划实践,也有从不同学科视角对儿童友好的解读(沈瑶等,2018)。一方面,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儿童友好空间研究在近年来不断涌现,强调空间是儿童释放天性的场所和环境,倾向于在实践层面建设儿童友好空间,构建儿童友好社会(陈祁琪等,2021;张菁等,2022);另一方面,有关儿童友好的概念内涵和现实意义等研究也出现在哲学(陈治国,2015)、社会学(刘继同,2022)、地理学(黄瓴、尹雪梅,2022)和教育学(鞠玉翠,2012)等学科领域中。目前,学界关于儿童友好的理解还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提炼,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尚不足,对儿童友好的概念厘清和意涵阐释提出了理论需求。为服务于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深化理论探讨,有必要归纳和总结当前学界的相关研究现状,在多学科视角下进行意涵阐释,并探析其时代价值。一、儿童友好的理念演进与政策实践(一)儿童友好理念的思想基础与文化背景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很多儿童友好的思想,如“幼有所长”“慈幼”等。“幼有所长”被视为儒家“大同”社会贤能政府的政治理想(黄济,199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易经蒙卦中就有“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的儿童教育思想,强调早期教育对于儿童心智启蒙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关于对待儿童的方式,王阳明提出应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主张根据儿童“乐嬉游”的自然本性,用游戏精神开展愉快教学,因势利导使儿童内心鼓舞喜悦:“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吴光,1992)此外,儿童成长环境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也被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关注。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环境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与交友环境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西方国家有关“友爱”“友好”的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先哲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中提出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命题,将儿童作为理想国整体架构的一个基点(陈乐乐、孙蓉鑫,2022),提出“儿童公育”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将“友爱”置于理智德性的首要位置,他认为友爱是一种品质、一种选择,是人类相互之间的爱(苗力田,1999)。伦理学家休谟认为,友爱是仁爱道德原则的具体表现。总之,西方的伦理思想倡导建立友好友爱的关系,并将此作为文明社会的最高道德。儿童友好理念最早体现于雅典宪章中,其关注到儿童的空间需求,号召在居住区内为儿童设置专门游戏场所,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随着人们对儿童认识的加深,儿童友好的定义也不断完善。1989年,联合国在儿童权利公约中进一步明确了儿童享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强调儿童友好的基本内涵就是尊重和保障儿童权利,为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居环境会议号召各国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明确提出“儿童友好城市”概念,倡导国家和地区通过一定的措施,塑造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提升原有街区或城市的儿童友好度,促进儿童权益的最大化。儿童友好理念伴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不仅受到国家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且与同时期的思想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密切相关。中西方思想家关于“慈幼”“友爱”“友好”的思想不仅是儿童友好理念的基础,也为儿童友好社会、城市和社区的实体建设注入了文化内涵。2023年第2期总第383期当代青年研究102 103(二)儿童友好理念的社会实践与理论认识儿童友好理念希望将儿童福祉融入社会发展和城市治理之中。国外对儿童友好的内涵探索,集中在社会实践和理论认识两方面。一方面,空间规划聚焦于儿童生活空间、公共基础设施和儿童游戏场所等物理空间的适儿化建设(沈瑶等,2018;刘磊等,2022)。随着李普曼、马修斯等学者将“儿童”与“哲学”相联系及新童年社会学的兴起,政府管理者开始意识到儿童的权利与福祉对儿童发展的奠基价值,儿童友好逐渐被纳入社会和城市的发展规划。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从城市规划与儿童权利两个角度对儿童友好型城市进行界定,从健康、安全、公民权、环境可持续发展、繁荣等五个方面衡量儿童友好水平(见图1),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林瑛、周栋,2014)。图 1 联合国关于儿童友好水平的多维衡量另一方面,理论认识致力于儿童群体的友好度识别。Riggio(2002)从儿童的表达权、参与权、健康、社交、可持续性发展、获得爱与照顾等方面提出儿童友好城市的关键指标,从理论上对城市儿童友好程度予以度量。Agarwal等(2021)通过儿童绘画来识别儿童对理想社区或公园的偏好,了解儿童对友好环境的看法,以儿童立场对儿童友好程度进行可视化研究。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国外实践经验总结、儿童友好的概念阐释和国内实践探索等,内容集中于以下三方面:其一,儿童友好的“硬环境”或物质层面的改造方案(沈瑶等,2018)及空间规划策略(刘磊等,2022);其二,结合儿童活动空间特征及空间满意度,探讨社区空间中的儿童友好性(陈祁琪等,2021),呼应国外测量儿童友好度的相关研究,以客观立场分析儿童日常行为的空间偏好;其三,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空间诉求的分析,探索儿童游戏空间的优化路径(周雅君、胡福贞,2022),从理论层面为儿童友好型社区或城市建设贡献方案。相关研究多见于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建筑学等学科,主要对儿童友好物理空间的建设与评估进行探讨,但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及身心发展的“软环境”研究则相对较少。(三)儿童友好理念的政策指引与地方探索儿童友好对社会治理尤其是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有着重要意义,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实践。繁荣安全健康儿童友好环境可持续发展公民权2023年第2期李 静 凌 鹭 儿童友好:多维意涵与时代价值103 多国通过制定政策法律、评估细则及引导儿童参与等方式来提升城市的儿童友好度,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球870多个城市已获得“儿童友好城市”国际秘书处的认证,如伦敦、慕尼黑、西雅图等,且数量仍在持续增加(张谊,2018;徐梦一等,2021)。这些城市的建设重点集中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两方面,依据“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进行落实(见表1)。在社会决策和城市建设中,各国政府将视角转变为“一米高度”(即儿童视角)关注儿童的出行、游戏、成长环境及社会参与,探索建成使儿童能够享受自我并全面发展的友好城市(张会平,2021)。表1 联合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要素序号要素1人身安全有保障,免受剥削、暴力和虐待2人生有良好的开端,健康成长,备受关怀3能获取基本服务4能享有优质、全纳、参与式的教育和技能培训5能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意见并影响相关决策6能参与家庭、文化、城市或社区及社会生活7能生活在清洁、无污染、安全、有绿化空间的环境中近年来,我国政府将“幼有所育”上升到政策保障层面,与儿童友好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上不断推进。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关爱儿童、共享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合作倡议,向国际社会彰显我国政府贯彻儿童友好理念的政策决心和实际行动。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出“儿童友好”的明确目标及内容:“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切实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提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应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坚持“一米高度”的视角,并在城市、区(县)、街镇及社区等层级统筹推进。北京、上海、深圳等约100个城市已在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和友好社区建设的多样化模式,它们从儿童生活场所的空间改造出发,以公共设施适儿化改造为核心。2022年,深圳发布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地方标准,从内容和空间两方面对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出指引,填补了国内儿童需求视角下公共服务体系标准的空白,是我国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进程的重要突破。一系列儿童友好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契合了国际社会对儿童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彰显了我国政府完善儿童保护与福利体系的决心(周望等,2021)。然而,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暂无被联合国认证的儿童友好城市。同时,在儿童友好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方面,多数城市对“儿童友好”理念的理解和重视仍未上升到总体战略层面。二、儿童友好的多维意涵建构一个新的社会观念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力、社会制度及社会资源供给水平密切相关。多学科视角的儿童友好研究呈现出交叉融合的态势,揭示了儿童与哲学、社会学、地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2023年第2期总第383期当代青年研究104 105 交叠并行的关系。研究视角虽不同,但都反映了儿童友好理念与公共精神、儿童福利保障、儿童成长空间和完整儿童培养之间的深刻联系(见图2)。哲学和社会学更强调从公共精神和福利保障角度培育社会大众的儿童友好理念;地理学和教育学更关注儿童友好理念的践行。地理学通过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儿童成长空间的规划,帮助儿童在友好的氛围中形成“地方感”;教育学关注儿童发展,将培养“完整儿童”作为儿童友好的落脚点。图2 多维视角下的儿童友好阐释框架儿童友好理念的培育儿童友好理念的践行儿童福利的保障公共精神的构建完整儿童的培养成长空间的营造社会学视角地理学视角哲学视角教育学视角儿童友好多维阐释(一)哲学视角:儿童友好的公共精神构建哲学视角从公共精神关注儿童友好,旨在构建自由和谐的社会秩序、宽容友好的人际关系,使儿童的生命充满自由美好。亚里士多德把“友爱”置于人的幸福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