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敢于
担当
干部
容易
躺枪
原因
破解
霍咏秋
领导科学2023 3领导智库敢于担当,是一种具有强烈责任意识并勇于为之负责的崇高精神品格,强调的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时表现出的高度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坚决性。正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担当精神既是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优秀基因,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敢于担当型干部需要“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1。在现实生活中,干部不但要敢担当、能担当,还要会担当、善担当,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避免“躺枪”。当前,敢于担当型干部“躺枪”情况屡见不鲜,探究其背后的成因,探寻避免“躺枪”的科学路径,对于敢于担当型干部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敢于担当型干部容易“躺枪”的具体表现(一)敢于举旗亮剑,容易被“低级红”“高级黑”舆论围猎而“躺枪”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敢于举旗亮剑是敢于担当型干部的重要表现,但这种敢于担当的行为反而成了有些人对敢于担当型干部以“低级红”“高级黑”方式进行诋毁的素材。网络不良舆论对敢于担当型干部的客观行为进行偏离实际的曲解、误读,甚至扭曲其言行价值。“低级红”主要表现为:用看似政治正确的言论或举动,有意或无意地对敢于担当型干部的举旗亮剑行为与立场进行简单化、庸俗化甚至污名化的解读,或故意虚夸吹捧敢于担当型干部举旗亮剑行为的态度、立场与言行,刻意激发民众的反感情绪。“高级黑”则是借助语言技巧、恶意滥用怀疑态度,极端化解读敢于担当型干部举旗亮剑的态度、立场与言行,用看似合理的语言隐藏对敢于担当型干部的质疑和人身攻击,以达到“高级黑”的目的。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敢于举旗亮剑的勇敢行为,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言论之下,却成为敢于担当型干部“躺枪”的由头。(二)敢于迎难而上,容易被视为“逞英雄”“死心眼”而“躺枪”矛盾存在且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在一定条件下,矛盾也可以被化解。中国特色社会主霍咏秋敢于担当型干部容易“躺枪”的原因及破解之道【摘要】在现实生活中,敢于担当型干部“躺枪”情况屡见不鲜,其具体表现有:敢于举旗亮剑,容易因“低级红”“高级黑”舆论围猎而“躺枪”;敢于迎难而上,容易被视为“逞雄”“死心眼”而“躺枪;敢于挺身而出,容易被视为“出风头”“想上位”而“躺枪”;敢于试错担责,容易被视为“出头鸟”“替罪羊”而“躺枪”;敢于坚决斗争,容易被视为“不合群”“没规矩”而“躺枪”。究其原因,主要是:错误政绩观导向使敢于担当型干部遭受误解的可能性增大,病态的嫉妒心理使敢于担当型干部易遭到他人恶意中伤,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使敢于担当型干部的试错风险增大,网络舆情应对失策使敢于担当型干部易成舆情“靶心”。对此,敢于担当型干部要正视“躺枪”,理性面对“躺枪”,积极回应“躺枪”事件。相关部门则要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减少病态心理的发生;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敢于担当型干部敢担当、能担当;严格监管各类网络媒体平台,以避免不良舆情错乱生长。【关 键 词】敢于担当型干部;“躺枪”;容错机制;激励机制【作者简介】霍咏秋(1996),女,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互联网+党建提升河南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研究”(项目编号:2021CDJ028)【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606(2023)03-0120-05120DOI:10.19572/ki.ldkx.2023.03.029领导科学2023 3义进入新时代,一些旧的矛盾得到了化解,但新的实践又催生出新的矛盾。这就要求干部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在困难面前,更能看清一个干部的心胸和格局。有人面对困难,非但自己退缩畏惧、瞻前顾后,还对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同志嗤之以鼻,认为这种行为是“逞英雄”“死心眼”。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不少人害怕“出事”,一心只为保住“官帽子”,将敢于迎难而上视为虚荣心作祟、强出风头。还有些人认为,敢于担当型干部迎难而上是“一根筋”,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固执、愚蠢的行为。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本是敢于担当型干部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质,但在现实中,反而成为敢于担当型干部“躺枪”的由头。(三)敢于挺身而出,容易被视为“出风头”“想上位”而“躺枪”危急关头最能考验干部是否有担当。在面对艰难或危险的事情时,挺身而出、勇担重任、是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也是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有些干部口头上承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真正面对危机时却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恰恰是这些在困难面前选择明哲保身的人,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将敢于担当型干部在危机中挺身而出的行为视为“逞英雄”“出风头”,认为敢于担当型干部这样做是想逞能或炫耀自己,是为了把握住“机会”以谋求更大“官帽子”的投机取巧行为。面对困难敢于挺身而出的行为,反而成为敢于担当型干部被口诛笔伐的理由。这种不担当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不健康心理,不仅损害了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还会严重打击敢于担当型干部冲锋在前的积极性。(四)敢于试错担责,容易被视为“出头鸟”“替罪羊”而“躺枪”干部在改革创新实践中,试错在所难免。敢于试错,体现了敢于担当型干部敢想敢干、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勇立潮头、敢开先河的胆识魄力。当然,这里讲的错误并非根本性、原则性的错误,而是指客观环境等外因造成的种种失误,并不是主观故意所犯的错误。敢于创新,就意味着要先人一步进行尝试,要比别人先出头,但尝试过程中有可能会犯错、会有失误,因而,敢于担当型干部不仅敢“铁肩膀”挑起“硬担子”,在失误后也敢于承担责任。然而,有些人秉持着“多干事多出错,少干事少出错,不干事不出错”的错误观念,反倒攻讦敢于担当型干部是“出头鸟”,一旦出现失误,这些失误就会成为他们“枪打”敢于担当型干部的“子弹”。还有些人出于一种嫉妒的心理,把其他工作中的失误也归咎于敢于担当型干部,致使敢于担当型干部在不相关事件中也无辜受牵连,甚至成为“替罪羊”。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反而成为敢于担当型干部“躺枪”的原因。(五)敢于坚决斗争,容易被视为“不合群”“没规矩”而“躺枪”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代代相传的优良品格。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来,干部队伍中的歪风邪气不断消散,清风正气不断凝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和干部队伍中的不良风气做坚决斗争。面对歪风邪气,干部要敢于激浊扬清,敢于坚决斗争。干部要认识到歪风邪气的危害性,要坚持原则,敢于任何时候都坚决与歪风邪气做斗争,不给歪风邪气滋生和蔓延的机会。广大干部应当有舍我其谁的豪迈和泰山不移的意志,勇于接受严格的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培养一身正气,对一切歪风邪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然而,有些干部对歪风邪气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权衡中偏离了正确方向,陷入腐败泥潭。所谓“坏掉一个,烂掉一片”,一旦风气坏了,不正之风就会“乘势而起”。他们不仅身陷歪风邪气之中而不自知,而且认为敢于同歪风邪气斗争的敢于担当型干部是“不合群”,看不清“大势”,认为敢于担当型干部不与他们一道同流合污是“没规矩”,恶意中伤敢于担当型干部同歪风邪气斗争的行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反而成了敢于担当型干部“躺枪”的理由。二、敢于担当型干部容易“躺枪”的原因(一)错误政绩观导向使敢于担当型干部遭受误解的可能性增大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绩观,那么评价干部就失去了科学的度量衡。政绩观是干部对政绩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干部领导理念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2正确的政绩观是把为民造福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因此,干部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为民造福的事”上,要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为民造福的事”上,要把责任体现在“敢担为民造福的事”上,要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为民造福的事”上。然而,由于错误政绩观的导向,有些干部在追求政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范异化现象。产生错误政绩观的原因在于:一是对为谁创造政绩和创造什么样的政绩认121领导科学2023 3知不足、认识不清。干部手中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这些权力虽然小,但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切实影响着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干部创造政绩是“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3,创造为民造福的政绩是干部追求政绩应有的基本认知。二是为谁追求政绩、追求什么政绩的立场不明。追求政绩的前提是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立场。干部要在干事担事中坚定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真正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三是追求政绩的侧重点不对。有些干部做出政绩的意向强烈,希冀能快速做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导致追求政绩求速不求质;有些干部把政绩作为取悦上级领导的工具,作为自己高升的阶梯,热衷于搞“面子工程”;还有的干部认为只有大事情才能彰显政绩,只抓大事不抓小事。四是当前干事创业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潜规则或惯例,对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产生了误导。比如,对干部政绩考核评估的制度失范、标准失范,干部升迁奖罚同单纯的经济量化指标简单挂钩等。(二)病态的嫉妒心理使敢于担当型干部易遭到他人恶意中伤实际工作中,病态的嫉妒心理是导致敢于担当型干部“躺枪”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考察这种病态嫉妒心理的产生原因,需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导致病态的嫉妒心理产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形成了带有“无为而治”“中庸之道”鲜明特色的传统文化,同时,长期从事单一小农经济导致民众普遍存在思想固化现象,逐渐变得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这也导致当前一些人认为凡事不抢风头、不冒险才是保身之道。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行事格外谨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遇事先要等一等、看一看,做人处处圆滑,没有一点棱角,没有一点锐气,更没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魄力。不敢担当,表面上看起来是出于自我保护,实质上是保守落后、不敢承担责任的表现。思想保守,没有忧患意识,就谈不上改革和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下,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就成了“另类”,就会招致嫉妒、批判而“躺枪”。二是病态追求荣誉的价值观,导致病态嫉妒心理的产生。每个人的心理、个性都是不同的,甚至千差万别。虽然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但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人生追求和意识倾向,这一点是共通的,比如每个人都具有追求向上和荣誉感的心理。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人会因被他人超越或未完成别人完成之事而产生一定的嫉妒心理。这种嫉妒心理作用于自身,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一是表现为化嫉妒心理为动力激励自己;二是表现为对别人的挑剔和攻击,甚至是暗自愤恨。在现实中,敢于担当型干部普遍会比其他干部多承担一些工作,也往往会获得一定的荣誉奖励与组织认可。如果有些干部处于嫉妒心理的后一种状态,就会表现出对那些敢于担当型干部的无端议论和攻击。(三)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使敢于担当型干部的试错风险增大科学的容错机制能够激发干部探索前进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旨在鼓励干部在干事创业中轻装上阵,树立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倡导敢于担当的良好风尚,营造积极作为的舆论氛围,鼓励敢于担当型干部大胆试、勇敢闯、努力干。目前,对于容错纠错机制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要合理包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和错误。这里的失误和错误不是一般性的违法乱纪行为,而是改革创新中的探索性偏差和科学决策上的探索性失误。另一方面,要明确容错是指包容不违反重大原则的工作失误和错误,是一种化解潜在问题和矛盾的缓冲机制,容错的根本目的是纠错。但从容错纠错机制的现实运行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现有容错机制还存在制度和现实相脱节的问题,在现实运行中不能充分发挥容错机制应有的效能。二是现有容错机制往往处于低效运转甚至无效运行状态,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各单位重问责轻容错,致使现有容错机制应有的激励功效无法充分发挥。三是容错机制容易成为有些干部犯错的“挡箭牌”,背离了建立容错机制的本意,不但无法激励敢于担当型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反而给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