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效果研究_朱盈锋.pdf
下载文档

ID:2370024

大小:166.55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改良 纵横 括约肌 切断 治疗 效果 研究 朱盈锋
浙江创伤外科2023年4月第28卷第4期Zhejiang J Trauma Surg,April 2023,Vol.28,No.4作者单位:312030绍兴,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在医学上将消化道出口处呈齿状线至肛缘最为狭窄的肛管组织出现裂伤,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溃疡称之为肛裂。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肛周疼痛,且疼痛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便后可缓解数分钟,但因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会再次产生疼痛感,常伴有便血、便秘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常用的术式主要有肛裂切除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纵切横缝术等,虽然各术式均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其手术效果不尽相同,各有千秋3-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在医学上力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术式。相关研究指出,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对治疗肛裂有显著的效果6。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被逐渐应用于临床肛裂的治疗中,且效果良好。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究其手术效果,对62例肛裂患者分别行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与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诊的62例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诊断为肛裂的患者;年龄为1880岁的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剔除标准:因手术引起肛门狭窄、肛瘘的患者;伴有心、肝、肺方面疾病的患者;同时患有语言障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将62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5876岁,(67.09.0)岁,病程为16年,(5.20.8)年,肛裂位置:前方10例,后方15例,前后方6例,研究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5774岁,(65.58.5)岁,病程为0.56.5年,(5.50.5)年,肛裂位置:前方11例,后方13例,前后方7例。在性别、肛裂位置、病程、年龄方面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进行治疗,具体为:术前1 d帮助患者清理灌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消毒铺巾,帮助患者取侧卧位,并给予患者麻醉处理。取距离肛缘1 cm左右行纵向切口,将弯止血钳伸入切口,左手食指同时伸入肛内,缓慢调整食指方向,将其与止血钳平行,利用止血钳缓慢将内括约肌下段挑出并截断,同时对切口边缘的粘膜组织、皮肤组织进行修剪,使切口呈中间宽两边窄的形状。修剪完成后对切口进行冲洗止血、缝合,缝合结束后包扎创面。告知患者术后3 d内控制排便。研究组采用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具体为:术前1 d帮助患者清理灌肠,患者进入手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效果研究朱盈锋鲁立峰【摘要】目的研究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到2022年6月期间接诊的62例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5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记录并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长于研究组,在术后5 h VAS评分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6.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90%、2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应用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术后切口愈合快、疼痛轻、并发症少,且住院时间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肛裂;并发症;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7147.2023.04.041 经验交流 743浙江创伤外科2023年4月第28卷第4期Zhejiang J Trauma Surg,April 2023,Vol.28,No.4术室后常规消毒铺巾,帮助患者取侧卧位,并给予患者麻醉处理。取距离肛缘1 cm左右行纵向切口,切口大小约为0.5 cm,将裂口基底的疤痕组织、溃疡肛管、肥大肛乳头切除,将纹式止血钳伸入切口,同时将左手食指伸入肛内以引导支持,将内括约肌下段挑出并截断,并在断端处进行电凝止血,止血后横向缝合切口,缝合结束后对切口进行加压包扎。术后帮助患者进行换药,1次/d,告知患者术后3 d内控制排便,患者在首次排便后行无菌换药,将近肛门端采用薄膜进行密封粘贴,以防因沾有大便发生感染,远肛门端无需密封。后续排便帮助患者正常换药。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3.1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5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记录并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1.3.2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根据肛裂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7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切口愈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切口愈合;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之前有所好转,切口基本愈合;无效:患者的切口未见愈合或更为严重,甚至发生感染,且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更为严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VAS评分标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8进行评价,该量表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厉害。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比较,以例(%)表示计数资料,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及术后5 h VAS评分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长于研究组,在术后5 h VAS评分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的比较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6.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90%、2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讨论肛裂是一种肛肠类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肛裂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以往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感染、外伤、解剖、肛门内括约肌痉挛等有关9。近年来,随着众多学者的不断研究发现,内括约肌痉挛是引起肛裂的主要病因。内括约肌痉挛能诱使肛门发生高压,且肛管后正中位易出现缺血现象,从而引起了患者排便困难,当患者排便用力时肛管皮肤极易撕裂,进而引发肛裂。故对于肛裂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彻底解除内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例)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3110119196.77对照组316811680.652值-4.026P值-0.045表3两组患者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例)表2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及术后5 h VAS评分的对比(xs)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愈合时间(d)住院时间(d)术后5 h VAS评分(分)研究组3124.956.247.431.053.750.644.761.063.860.24对照组3126.167.087.861.266.321.246.781.845.751.06t值0.7141.46010.2545.2969.682P值0.4780.1500.0010.0010.001组别例数复发率(%)切口水肿切口感染尿潴留肛瘘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310.0011006.45对照组3112.90341129.032值4.276-5.415P值0.039-0.020744浙江创伤外科2023年4月第28卷第4期Zhejiang J Trauma Surg,April 2023,Vol.28,No.4括约肌痉挛为主,从而降低肛管压力,使肛管后侧的血供得到恢复。以往对肛裂的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虽然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0。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因其手术切口为开放式,切口张力较大,且粪渣易残留于横缝处造成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多,另有,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手术时需对切口边缘的各组织进行修剪,产生的创伤较大,切口难以愈合,且复发率高,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故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11。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是由开放式侧位内括约肌纵切横缝术改良而成的一种术式,该术式维持了原有的纵向切口,将之前的中央缝合改良为中央切口,并对中央切口的两侧行横向缝合。该术式较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有以下优点:该术式对病变部位观察地较为清晰地,从而保证了手术的准确性,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损伤,且手术时对内括约肌断端处进行电凝止血结扎处理,对内括约肌的损伤较小,且创面小,同时也保证了内括约肌结构的完整性。该术式扩大了患者肛管直径,使肛周压力得到缓解,彻底解除了括约肌痉挛,有效地改善了肛管周围局部组织的缺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肛管结构的稳定性,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该术式采用横向缝合能加大皮肤的覆盖面,对切口创面的修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术后能防止发生肛门狭窄,有助于患者预后12。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65%(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李巍13、赵泽亚14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术中行横向缝合时可有效地降低因切口缝合所造成的张力,从而降低了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水肿等情况的发生,另有,横向缝合还可预防由横缝所致的感染,使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有助于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手术时扩大了患者的肛管,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排便压力,减轻了患者肛周的疼痛,使患者的肛管痉挛得到了彻底解除,同时也加快了切口周围血液的循环,进一步加快了切口愈合。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患者术后首次排便后采用了无菌换药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15。综上所述,肛裂患者应用改良纵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进行治疗,其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降低患者疼痛,且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参考文献1Fathallah N,Spindler L,Zeitoun JD,et al.Anal fissureJ.RevPrat,2019,69(9):1005-1010.2萧绮莉,吴畑华,苏玉环,等.肛周坏死性筋膜炎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1,25(1):40-45.3Jin JZ,Hardy MO,Unasa H,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topical sphincterotomy treatments foranal fissureJ.Int J Colorectal Dis,2022,37(1):1-15.4陈景星,唐凯,喻登明,等.改良式侧方纵切横缝术联合后位切扩引流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2,24(3):70-73.5蔡张愉,卿艳平,李通,等.经内外括约肌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