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色天香动京城_谭怡令.pdf
下载文档

ID:2369897

大小:2.12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色天香 京城 谭怡令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唐皮日休牡丹隆冬过后,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楠书房特以艳冠群芳的牡丹配合品茶,策划一场花香茶韵盛会,以飨诸君,为此特邀笔者撰文。牡丹为百花之王,国色天香,寓意富贵,深受人们喜爱,花鸟画家也爱此题材,留下许多精彩作品,本文即在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牡丹画作的同时,为读者介绍这名唤花王的人间第一香。引言王象晋群芳谱记载了宋张敏叔以十二花为十二客,称牡丹为贵客。其贵在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写:“群芳中以牡丹为第一,故世谓花王。”更有唐李濬松窗杂录记述玄宗会春暮内殿赏牡丹花,问善明国色天香动京城谭怡令作者为原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研究员DOI:10.19993/ki.2095-865X.2023.02.01画之孝廉程修己,今京城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修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上闻之,嗟赏移时。此中所点出的“国色天香”,为牡丹风姿的最佳写照图 1,图 2。这些都显现了牡丹历来所受到的推崇和重视,那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牡丹的特色和历史演进吧。7图 1宋人 富贵花狸 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8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图 2(传)后蜀 滕昌祐 牡丹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9简介牡丹原产中国,属毛茛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有鹿韭、鼠姑、百两金、京花、宝妆成、花天子、花彤史等别称。其性耐寒耐旱,喜燥恶湿。花开于四、五月间,是春花中开得最晚者,故又有“殿春”之名。牡丹的品种既多又复杂,一般高约二三米,高者可达三四米。惟如宋欧阳修洛阳风土记所说:“家家有花,而少大树者,盖不接则不佳。”故经嫁接之后,往往花大干短,颇合苏轼诗中所言“头重欲人扶”之趣。花瓣原多为单瓣,经栽培之功,多瓣者渐多。瓣数较多者称多叶或平垂瓣,繁密者为重瓣或千叶,层叠隆起者为起楼或楼子,平整匀称者则为平头。牡丹的花色繁多,兼有深浅浓淡的变化,甚因瓣色的深浅是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乃有正晕、倒晕之别。略可分为白、红、粉、黄、紫、间等色系,并各有名称。名称多由花色、花型而来,如:白色的玉芙蓉、羊脂玉、玉楼子、迟来玉;红色的状元红、醉胭脂、瑞露蝉、海云红;粉色的醉杨妃、赤玉盘、观音面;黄色的御衣黄、甘草黄、玛瑙盘;紫色的淡藕丝、泼墨紫、朝天紫;间色的萼绿华、腰金紫等。亦有特别以产地或所出人家之姓氏命名者,如潜溪绯、姚黄、魏紫等,以及以花朵本身的特异处而命名的,如添色红、一捻红、叶底紫等,其中姚黄和魏紫最负盛名图 3。姚黄为千叶黄花,出于民间姚氏人家,色极鲜洁,精彩逼人;魏紫为千叶肉红色,红至深处而呈紫色,出自宋相魏仁溥家中,花面大如盘,中有碎紫堆,并突起圆整如覆钟状。群芳谱中钱思公曾谓“姚花为王,魏乃为后”,姚黄与魏紫并称花王花后。而那些较为奇特的花朵则饶富趣味,图 3(传)元 张中 太平春色 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白釉瓶中插饰五色牡丹,寓意太平春色。10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像“添色红”是花开之初呈白色,经数日渐红,花落时乃为深红色,颇为别致。“一捻红”有着一段浪漫的渊源,据异人录所记,唐玄宗时有献牡丹者,诏命栽于仙春馆。时杨贵妃正云面,手染口脂,印在花上。来岁花开,瓣上有指痕红迹,帝因而命此名。“叶底紫”则因花旁生一大枝,引叶覆盖花上可延后花期的缘故而得名。尚有较少见的色系如黑、蓝、绿色,记载中黑色实为深紫色,像“叶底紫”就因花色似墨,也称“墨紫花”。蓝色者花瓣微青,与宋汝窑瓷器的天青色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绿色者于天中记中曾记,宣和年间,洛中花工以药瓮培于白牡丹根下,次年花作浅碧色,以其出于欧家,故号“欧家碧”,花木考中也有名“绿蝴蝶”者,均是极罕见的品种。总之,牡丹不但花型富丽,绚丽多姿,且花色千变万化,为众花之冠,一如唐舒元舆赋中所说:“淑色披开,照耀酷裂;美肤腻体,万状皆绝。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诀袅者如舞,侧者如跌。”因其娇贵之气,故又名富贵花,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即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演进野生的牡丹以陕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为其自然分布区。起初归属于药用植物类,记载在托名神农氏所作的本草经内,而此书实是由汉、魏间张机、华陀等人记录而成,约当公元三、四世纪。且因牡丹之花与芍药相似,枝干却为木本,故又依草本的芍药而得名,称作本芍药。根据 群芳谱 酉阳杂俎等书的记载,秦汉以前,牡丹无可考证,自南朝谢灵运,始有“竹间水陆多牡丹”的句子。刘宾客佳话也提到前朝无牡丹诗歌,但有北齐杨子华画牡丹一事,可知南北朝时已对牡丹有相当的认识。另隋志有“清明次五日,田鼠化为鴽,牡丹华”之语;天中记曰:“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易州进二十相牡丹。”都是隋代确已栽培牡丹的明证,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牡丹兴盛于唐朝,成为观赏用的花卉。大唐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国势强盛,牡丹的丰盈华美,神采焕发,表现充沛的活力,正符合唐人豪放积极的作风与爱好丰腴饱满的心理,于是备受喜爱图 4。初唐时此风还不甚明显,到武则天时期,据舒元舆牡丹赋:“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可推知牡丹自此移种京城长安,至盛唐乃大盛。尤以玄宗之爱牡丹最为有名,曾在宫中广为培植,龙城异人录便载有“宋单父者,有种艺术,牡丹变易千种,玄宗召至骊山种花万本,色样各殊,内人呼之为花神”。同时玄宗宠爱杨贵妃,贵妃亦爱牡丹,故每每于园中赏花。一次沉香亭前花方盛开,玄宗乘名驹照夜白至,妃子则以步辇从诏。李龟年与众乐者将歌,帝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调,遂命龟年持金花盏赐李白,进清平调三首,成就了千古颂赞的名作:“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识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另天宝遗事载,宫宴后,玄宗递花予妃子,谓此花能醒酒,更见其对牡丹之爱重。甚或传说沉香亭前有牡丹一枝二头,朝为深碧,暮转11图 4(传)宋人 花王图 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2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深黄,夜则粉白,玄宗指为花木之妖。至穆宗时也有牡丹花开,夜有黄白蝴蝶数万飞绕其间的故事,唐时对牡丹的狂热可见一斑。唐玄宗以帝王之尊,偏爱牡丹,自会上行而下效,所以当时不论贫富贵贱,无人不爱牡丹。不但宫院之内,举凡官署、宅第、寺院也无处不种牡丹。从酉阳杂俎记载开元末年裴士淹自汾州得白牡丹一株,移置长安私第,成为都城奇赏一事,及裴璘诗作“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新开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向月中看”,可想见当时盛景。甚且还有 太平广记所谓韩愈侄孙韩湘有奇术,能在顷刻之间聚土开出碧牡丹二朵,叶上并有小金字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影射韩愈日后贬潮州,在蓝关遇雪之事,连大文学家韩愈者也成了牡丹传奇的一部分。当然基于此种珍爱的心理,也会造成一些纷争。如清异录所记:武宗会昌中,朝士们寻芳至慈恩寺,赏东廊白牡丹,却以未见红深者为憾,院主笑答是诸君未见耳!朝士乃求一见,僧请其允诺定不外泄,方引至一院观殷红牡丹一本,几及千朵,朝士惊赏不已,及暮而去。未几,此寺中珍品便为权贵子弟强以金三十两、蜀茶二斤换去。足见稀有的牡丹品种,在唐代是何等的名贵,而令人向往图 5。牡丹虽受到唐人的普遍喜爱,却仍十分昂贵,白居易诗中言:“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朵深红花,需要十户寻常人图 5(传)宋人 华春富贵 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地描金番莲纹瓶上插饰牡丹、桃花与红蓼。13家的税金才能买得到;另柳浑诗句“数十千钱买一窠”,指出上万钱方买一棵,当然田舍翁就只能低头叹息了。唐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深,达到了残瓣都舍不得丢弃的地步,因此有王建诗句:“可怜零落片,留取作香烧。”及后来送花还兼送兴平酥,以待花谢与兴平酥煎食之的说法,无怪乎刘禹锡作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地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的培植,唐时以长安为中心,至宋转至洛阳、陈州(今河南周口淮阳区)、天彭(今四川彭州)等地。其中洛阳在唐宋均以牡丹闻名天下,所以牡丹又称洛阳花或洛花。本来牡丹由长安迁洛阳,可能是因武则天当权后常居洛阳,故将所爱之牡丹大量种植于此。却引出一段武后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的故事,虽不足采信,倒也十分有趣。至于陈州与天彭,可从宋张邦基 陈州牡丹记“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盛且多也。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及陆游 天彭牡丹记“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中看出其盛况与具代表性的地位。宋代政局虽不如唐之强大安定,对牡丹喜爱的程度却未减,由欧阳修花品叙谓时人称他花为果子花或某花,唯牡丹直称花即可知,盖因天下真花独牡丹,就足以为凭了。苏轼诗曰“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不愁家四壁,自有锦千堆”,也充分表现宋人对牡丹的着迷。宋僧仲殊谈到花开时节,各种庭园、宅院、观寺都设有“看花局”,供游人欣赏,可想见赏花人的踊跃。而欧阳修洛阳风土记的描写,“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幕席,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更勾画出一幅万人攒动、争观牡丹的生动景致。牡丹的兴盛,栽培之功实不可没。但南宋至元代,由于连年征战,民不聊生,遑论栽培与观赏牡丹的雅兴。且在异族的统治下,民族意识强烈,更为标榜具风骨或经霜耐寒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以及“岁寒三友”松竹梅等,因此元朝可说是牡丹的衰落时期。到明代,牡丹又开始复兴,并出现了新的发展中心亳州。一如夏之臣评亳州牡丹所说,“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客三变尤在季孟之间”,证明了新品种的不断出现。明人薛凤翔还撰有牡丹八书,分为种、栽、分、接、浇、养、医、忌八篇来讨论牡丹的培植和管理技术。赏玩的风气虽受元代低迷的影响而大不如前,但已在逐渐恢复中,好古堂家藏书画记就记载着明四大家之一的沈周,曾与女婿徐克成同游庆云庵观牡丹,并戏作写生,赋七言长古于其上,以赠克成。明清之际,曹州(今山东菏泽)栽种牡丹渐成气候,取代亳州成为新的中心。曹县志载:“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再盛于亳州。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并曹南牡丹谱记下曹州园户种花也是动以顷计,东廓二十里连畦接畛也。其他如杭州,自唐代起就已栽培牡丹,以及北京等地,均是牡丹种植的分布中心,只是规模不及曹州而已。北京自元代起有牡丹的栽培,宫苑的富丽堂皇搭配牡丹,相得益彰,至明代北京成为首都,更是“金殿内外尽植牡丹”图 6。尤清廷嗜花,几乎四时无缺,富贵牡丹者,当然倍受垂青,于是北京的牡丹栽培,也就蔚为一时之盛图 7。14美成在久2023 年第 2 期图 6清 恽寿平 花卉 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 7清 郎世宁 瓶花 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5小结千百年来,牡丹以其卓越的丰神和多样的色彩造型赢得历代人士的喜爱,他们往往借着诗文书画的叙述和描绘,表达一份欣慕与赞颂之情图 8。唐人皮日休诗句“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正写尽了牡丹之美与贵。O图 8明 陈淳 写生 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