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内
创业
孵化
平台
研究
热点
eSpaceV
可视化
分析
黄绍升
104 2023年第2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分类视角的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效果影响及动力机制研究”(20BGL019)、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新驱动山西老字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模式研究”(2020YJ111)作者简介 黄绍升,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山西太原,030006);辛燚,山西财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学生(山西太原,030006)。国内创业孵化平台研究:热点、前沿与拓展方向 基于CiteSpaceV的可视化分析 黄绍升 辛 燚摘 要 创业孵化平台是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有关创业孵化平台的实践和研究均取得长足进展,明晰国内创业孵化平台的研究现状,对思考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未来拓展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中国知网文献来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955篇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V可视化分析软件,从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维度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厘清我国创业孵化平台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结果发现,研究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较为松散,没有形成群簇态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创业孵化平台的作用机制、创业绩效、创业人才培育及使用的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创业孵化平台经历了资源赋能、多边耦合结构与平台生态三个阶段;创新创业、创客文化、创客教育、风险投资、平台生态系统和平台治理等是创业孵化平台研究的前沿。基于此,随着企业主导型孵化平台的数字化转变,通过批判性思考挖掘出七个未来研究机会。关键词 创业孵化平台;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机会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3)02-0104-13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为营造创业氛围以促进产业发展,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意空间等准政府型与商业支持型的创业孵化平台陆续出现,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2022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 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22)指出,全国孵化机构总数达15253家,其中孵化器6227家1,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孵化 105 平台数量较多的国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各行各业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显示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等多项代表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均居世界首位2。然而,我国大量的创新专利成果并没有得到成功转化,专利持有者的创业意愿及创业存活率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我国很多技术尚未取得突破,在一些领域面临被发达国家“卡脖子”的困境。科技部发布的 “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 指出,我国的科技孵化服务仍然难以满足创新创业的需求3。已有研究表明孵化器作用发挥失效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空间形式的聚集和创新人才的聚集并没有形成有效价值;二是市场机制的价值分配不够明晰;三是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与关联貌合神离4。国内学术界聚焦高校、区域和国家三个不同层面探究创业孵化平台的内涵特征、内在运行机制和国际建设经验借鉴5-7。上述研究主要强调创业孵化平台作为一种赋能性质的组织,能够提供物理空间、人才和投资等资源的集聚,帮助孵化企业将其边界从组织内部延伸至外部。而近几年,随着技术的突破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融合数字技术的创业孵化平台逐渐成为主流,对传统组织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基本假设构成挑战:一是融合数字技术的创业孵化平台基于互联网空间能够为创业企业汇聚资源、共享资源和共创价值;二是融合数字技术的创业孵化平台基于基础模块能够衍生新的创新点,突破传统规模经济观点,产生“外部资源内部化”的联结经济8;三是融合数字技术的创业孵化平台通过非层级机制协调嵌入平台的多方主体,进而实现专用性投资9,强调价值创造机制而非价值分配 机制。综上所述,学者有关创业孵化平台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仍需要在新技术背景下进行系统性了解和批判性思考,促进创业孵化平台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延伸。目前国内学者针对国内众创空间研究、创新平台研究、创新平台的竞争策略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考察10-12,为梳理创业孵化平台研究的脉络奠定了基础。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对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来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955篇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图谱、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图谱、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和关键词共现的时区图谱,刻画创业孵化平台研究的现状及前沿,剖析创业孵化平台的三个阶段,根据数字化的网络情景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提出相对应的七个未来研究机会,为创业孵化平台和互补企业的研究及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借鉴。二、创业孵化平台研究基本特征分析本文采用文献计量与文献回顾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了解创业孵化平台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方向。首先,基于所选取的955篇文章,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分析创业孵化平台研究的基本特征,包括学者发文量、学者合作网络和机构合作网络;其次,对创业孵化平台研究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和突现词分析,了解领域研究的热点、演进趋势及研究前沿;再次,通过聚类的形式了解创业孵化平台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最后,通过文国内创业孵化平台研究:热点、前沿与拓展方向基于CitespaceV的可视化分析丨黄绍升 辛 燚 106 2023年第2期(第17卷 总第104期)献的系统回顾,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创业孵化平台的研究议题。(一)数据来源创业孵化平台多种多样且名称较为复杂。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意空间、创业中心和创业基地等都是创业孵化平台的表现形式,部分创业孵化平台“没有平台之名,却有平台之意”。因此,在对中国知网(CNKI)中的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的文章进行检索时,为确保分析文献的完整性,将检索形式设置为“(主题=创业平台)或(主题=众创空间)或(主题=孵化器)或(主题=创客空间)或(主题=创意空间)或(主题=创业基地)或(主题=创业中心)和(主题=创业)”,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初步得到1190篇样本文章。为确保分析文献的质量,对检索到文献的摘要进行系统性阅读以剔除与创业孵化平台无关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样本文章 955篇。(二)创业孵化平台研究学者发文量及合作网络分析发文量高说明学者对创业孵化平台研究的产出比较丰富,对该领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通过分析,创业孵化平台研究产出较多的作者分别是杨德林、周文辉、冯华、冉佳森、刘向杰、刘承良、李燕萍、刘雨枫、张延平和惠祥等。这些学者所专注的方向主要包括战略研究、区域研究、教育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等方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创业孵化平台需要多学科交叉推动,形成多场景的创新和赋能。另外,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高影响力作者团队及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通过CiteSpaceV软件可以得到创业孵化平台领域作者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1所示。通过图1可以发现,研究创业孵化平台的学者网络虽然较为分散,但是部分学者在图 1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图谱 107 国内创业孵化平台研究:热点、前沿与拓展方向基于CitespaceV的可视化分析丨黄绍升 辛 燚机构内部已经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这部分紧密联系的作者团队分别为杨德林团队、周文辉团队、李燕萍团队、冯华团队、冉佳森团队、刘向杰团队、赵黎明团队、张宝建团队、李玉龙团队等。(三)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为更加直观地展现创业孵化平台研究的科研机构合作情况,将研究机构作为节点进行分析并绘制图谱,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以看出,有关创业孵化平台研究的机构较为单一,没有形成跨组织合作的态势,且研究机构大多为高校,合作也大多限于校内的合作。机构合作网络对应了图1的作者合作网络,团队的建立也局限于校内群簇态势。三、创业孵化平台的研究热点分析关键词是文献的基点,是文献观点的高度凝练,也是整个研究的高度总结,关键词的共现网络能够揭示研究内容的内在相关性,反映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情况和演变过程13。因此,本文通过CiteSpaceV归纳创业孵化平台研究频次排在前20位的关键词(见表1)。由表1可知,创业孵化平台领域大部分的高频关键词集中在20002005年,这些关键词连接不同的聚类,共同构成创业孵化平台的研究热点。另外,通过CiteSpaceV绘制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见图3)可知已有研究共形成17个不同的关键词聚类,分别为“#0科技企业”“#1众创空间”“#2创客空间”“#3创业教育”“#4创业投资”“#5中小企业”“#6在孵企业”“#7科技企业孵化器”“#8孵化服务”“#9政策文本分析”“#10科技创业”“#11影响因素”“#12孵化环境”“#13发展战略”“#14知识经济”“#15创新效应”“#22企业孵化网络”。这17个聚类可以大致归类为以下研究热点。图 2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图谱 108 2023年第2期(第17卷 总第104期)(一)创业孵化平台+内在作用机制这一研究热点关注创业孵化平台产生作用的内在逻辑。创业孵化平台的构建是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早期创业孵化平台(如传统孵化器和产业园区)的作用在于提供静态的物理空间与知识服务等14,因而相关研究聚焦静态视角下创业孵化平台如何通过孵化、价值创造或共生演化实现赋能1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基于早期积累的资源和服务构建平台给予中小创业企业提供更多动态性的数字化功能帮助。可见创业孵化平台随着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种类型,且各种类型之间的区别与发展逻辑莫衷一是16。基于创业企业视角,有学者认为基于创业孵化平台的创业是跨越边界的要素耦合,因而需要从要素的耦合方向、耦合水平和表 1 频次排在前 20 位的关键词词表排序频次中介中心度首次出现的年份关键词排序频次中介中心度首次出现的年份关键词11680.472000众创空间11160.012001扎根理论21280.602000孵化器12150.052000高校3790.112015创新创业13140.022002图书馆4500.092000创业教育14140.022000创业投资5330.062000创客15120.072000创业企业6250.022005创业16120.042000影响因素7240.052008创新17120.022015中介效应8220.032000风险投资18120.022014科技企业9160.032015在孵企业19120.012000创客文化10160.032009创客教育20120.012014案例研究图 3 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 109 耦合质量展开分析17。(二)创业孵化平台+创业绩效这一研究热点关注创业孵化平台产生的结果。创业孵化平台从创办主体进行分类可分为政府主导、大学主导和民营企业主导三大类18。由于这三类主体拥有的资源不同,因此研究的侧重点也产生差异。针对前两类创业孵化平台,研究聚焦于社会资本、与高校的网络联系、控制能力等对孵化平台运营的绩效影响19-21。而针对民营企业主导的创业孵化平台,研究一方面聚焦于如何利用平台赋能创业企业,进而实现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双方绩效的提升22;另一方面聚焦于如何通过不同的竞争策略提升平台的绩效23。(三)创业孵化平台+创业教育这一研究热点关注创业孵化平台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创业孵化平台不是由于各类资源的单向度聚集而自然涌现的,而是源于人才、资源和机会等的互动。一方面,高校是创业孵化平台的创办主体之一,不仅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还重视科研成果的孵化;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创业孵化平台成立于高校,对于市场的洞察较为缺乏,因而创业成功率较低。从学术研究上来讲,大多数研究都呼吁高校建立创业平台,帮助学生培养创业思维24,或从教育层面呼吁创业教育的改革以适应“创业孵化平台+创业教育”的模式25。(四)创业孵化平台+研究方法这一研究热点关注创业孵化平台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在高频关键词中体现为“案例研究”“中介效应”和“扎根理论”,关键词聚类分析中体现为“共词分析”,表明研究主要采取的方法融合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但都回应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