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桂林
透江堡
文书
见明中
后期
广西
建立
运作
任建敏
昆明学院学报 年 月第 期().,.,.作者简介 任建敏,男,广东茂名人,中山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西南边疆民族史、中国社会经济史。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历史上的西南少数民族政权与国家整合研究”(项目号)。顾有识 试论壮族土兵的性质、作用及其社会影响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建灵 明清时期壮族历史研究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任建敏 招僮防瑶与以“狼”制僮:明中叶桂东北的社会结构与族群关系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万历 广西通志 杨芳,修 苏濬,纂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桂林透江堡文书所见明中后期广西兵堡的建立与运作任建敏,(.中山大学 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中山大学 历史学系,广东 广州)摘 要 传统中国有着漫长的边疆治理经验,对巩固与发展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少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边疆治理经验直至当代仍有其参考意义。屯垦戍边是古代中国治边策略的重要内容。明嘉靖年间,广西地方官府开始在广西东部的军事要地大量设置兵堡,并招募桂西土兵耕种戍守。要对明中后期广西兵堡的建立与运作进行研究,才能理解其设立经过及其与周边地方社会的复杂关系。通过以桂林北部义宁、灵川二县的兵堡设置、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桂林透江堡文书为主要材料,分析相关文书的编纂背景、动机与历史重构的过程,从而深化对明代广西兵堡运作模式的认识。经过研究后可以发现,明中后期桂东兵堡的创设,往往以地方编户与瑶僮人群之间的矛盾为契机,经过官府征剿后,土兵在本地定居成为堡兵,瑶僮的土地成为堡田。这段屯戍历史,在明清易代后仍然为堡兵后代所继续强调。明清广西兵堡参与地方建设与职责调适的相关历史经验,对今日的边疆屯戍政策仍有其参考价值。关键词 广西;土兵;兵堡;堡田;屯垦戍边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明代对于西南边疆地区的治理,十分依赖当地的土司力量,但在不同时期,对土司力量的运用方式也并不相同。以广西为例,明前期,征调桂西土兵是广西官府为应对地方动乱的临时性军事决策。明中期,随着桂西各土州的土兵轮番更戍桂林、柳州、梧州等广西重要城市成为定制,一种与土兵密切关联,但是性质有别的堡兵产生了。所谓堡兵,是广西东部地区的官府在一些重要的隘口等处设立兵堡,将周边田地划为堡田,招募桂西狼兵以及桂东当地的土著瑶僮充当堡兵的做法。由于堡兵分得土地,且耕且守,所以又称为耕兵。堡兵往往会获得兵堡周围的田土,在当地落户立籍,成为当地社会的一部分。在嘉靖以前,虽然也偶有调遣桂西土兵到桂东屯守的记载。但往往是分土地给桂西土民或狼兵耕种,任命土目进行管理,性质各异,尚未形成一个由官府管理的、体系性的兵堡制度。直到嘉靖年间,招募桂西土兵戍守兵堡才成为席卷桂东的浪潮,大量东进并定居下来的桂西土兵,改变了桂东地区编民与“猺獞”并立的格局。至万历年间,以桂西土兵为主的兵堡已经形成一个独立于卫所体系之外,支撑桂东地方防务的重要力量。据万历 广西通志 统计,当时广西全省耕兵总数将近.万人,给田达 余顷。这一数字相当惊人,可见到了万历年间,耕兵已经成为了广西非常重要的军事防卫力量。除了对军事体制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外,堡兵体系的建立,还对明代桂东地区以“招主”控制体系为标志的社会结构增加了新的变量,使“獞”与“狼”二者产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奠定了桂东壮族的人群主体基础,从而影响了当代广西民族的分布格局。任建敏:桂林透江堡文书所见明中后期广西兵堡的建立与运作历史学然而,这个在明代中后期对桂东地区的军事体制、社会结构与族群关系影响深远的兵堡体系,在各种相关史书、方志、文集等文献中,往往只列出兵堡之名、分布位置、堡兵、堡田与月支银的大致数字。对于这些数量庞大的兵堡的兵源、设立考量与实际运作情况,仍然非常缺乏细致的文献进行探讨。笔者在田野考察过程中,有幸在广西省桂林市临桂区透江村收集到一批清代至民国年间的民间文书,该文书由透江堡末代堡目韦佛土保存,传至其孙韦松林先生手中。根据笔者的比较分析,这批文书来源清晰,没有后世伪造的痕迹,是难得存世的广西兵堡史料(笔者将其命名为透江堡文书)。本文以透江堡为例,探讨明中后期桂东兵堡的设立经过及其与周边地方社会的复杂关系,并分析相关文书的编纂背景、动机与历史重构的过程,从而深化对明代广西兵堡的设置与运作的认识。一、桂林透江堡文书基本概况位于今日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的透江村,在明清时期属于桂林府义宁县辖境,是明代著名的透江堡的所在地。透江村距离五通镇(明清时期的义宁县治)直线距离约 公里,距离桂林市区直线距离约 公里。历史上,透江村所在的透江堡就是义宁县一带的交通咽喉,正如嘉靖二十五年()尹圭所作义宁县透江堡碑 称:透江“为古田、磁洞、西融、始龙、桑江、怀远、大罗诸贼出没咽喉,实义宁、永福、灵川、兴安要害之地”。以透江堡为界,其西面是连接永福县、融水县等广袤山脉的的天平山区,透江堡周围是丘陵地带,东面则是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带。明代中叶以后,经过官府的征剿行动所新设的透江堡,从堡兵人数设置上来看,是义宁县、灵川县一带最大的兵堡。如今堡城已不存,韦松林曾带笔者到村子西面的半山地带考察,隐隐可见堡城的轮廓,山里还曾经有两头威武的石狮子,后来被文物贩子所盗走。半山里偶尔可挖出大青砖。韦松林告诉笔者,这些文书是其祖父韦佛土留下来的,韦佛土是民国年间透江堡最后一任堡目。韦松林称他们韦家世世代代都是透江堡的堡目(如这批文书内笔者将要重点讨论的的明代记事册中的土舍韦元庆,韦松林称其是透江村始祖)。解放初,韦佛土去世以后,韦佛土之子,即韦松林之父曾考虑把这些文书烧掉,但是韦松林觉得烧掉很可惜,所以力主保留下来。关于这批文书的类型、内容与特色,笔者已经撰文进行介绍。简单说来,这批文书大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兵堡及韦氏家族历史的相关文书。包括透江堡明代记事册 册、透江韦氏家先簿 册、透江韦氏 宗支万代传 册;第二类是土地赋役文书,包括光绪七年透江堡狼兵田土底册 册、光绪七年、八年义宁县发给堡兵的执照各 份、民国二十七年义宁县政府清理堡田布告 份、民国至 年土地契约 份(残缺严重)、无标题及日期透江堡狼兵田土底册 册;第三类是各种小学、医学及风水等日用杂书。其中,透江堡明代记事册的篇幅最大,超过 字,记载了从嘉靖二十二年()到崇祯十二年()间近 年的桂林府义宁县、灵川县一带兵堡的建立过程以及堡兵“杀贼”的历史。原文献无标题,为便于称呼,笔者将这一小册子命名为 透江堡明代记事册(以下简称 记事册)。在 记事册篇首,有“原案子孙永远存照留名于后”字,篇末有“此系前人遗纪,存照以传后代,永远不能失其由云耳”字,因该文最晚的记事已经到了崇祯十二年,所以,最终成文很可能直到清代才完成。现存文本的文字、纸张都比较粗糙,且有若干缺字、补字,现存版本应该是辗转重抄的本子。该记事册的内容,大体上按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来编排。以时间为限,前半部分主要记载的是从嘉靖二十二年到嘉靖三十八年()灵川悋峒堡、义宁透江堡等兵堡的建立以及“杀贼”的经过;后半部分则是万历二十八年()到崇祯十二年间各堡奉调“杀贼”的记录。这些文字虽然大体上是按时间顺序编排,但是其行文逻辑颇为混乱。为便于分析,笔者将该文进行分段并加上编号,在引用过程中,各段不严格按照顺序编排,而是按照主题相关性进行重新组合,然后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嘉靖年间几个兵堡的建立过程,二是嘉靖、万历至崇祯年间的“杀贼”过程。汪森 粤西文载校点:三 黄盛陆,等校点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奇怪的是,韦松林所藏文书中有两本简略的韦氏“宗支簿”,其始祖名韦安,簿内亦无韦元庆之名。任建敏 广西桂林透江堡文书介绍与简析 田野与文献: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昆明学院学报 年 月第 期()记事册 中所提到的各堡位置,根据文献及笔者的实地考察,以文书所在地的透江堡为中心:思庄堡在透江堡南约 公里,鹅桥堡在透江堡东南约 公里,塘头堡在透江堡北约 公里,以上各堡均位于明清时期义宁县境内;悋峒堡则在透江堡东北约 公里,位于明清时期灵川县境内;都狼堡大致在透江堡西南约 公里,位于明清时期古田县(隆庆五年后改为永宁州)境内。为便于理解该 记事册 中各堡的相对地理位置,兹先将该记事册所涉及的地名绘图如下(见图)。图 透江堡记事册 相关位置二、记事册 所见悋峒、透江等兵堡的立堡经过记事册 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以透江为中心的数处兵堡的立堡过程,可以补史料之阙。首先,文字内容最多的是位于灵川县的悋峒堡:()灵川县一都六悋峒堡世袭土舍罗廷现、韦元庆等原调庆远府那地州狼目。因嘉靖二十二年有白眼巢莫向虎、莫敬虎,高园猺獞莫金贯等为王作将,屡由出入行劫地方,掳掠人口。有本排年周满珠、阳子官、俸进等告至军门内院何爷、胡爷给牌招兵剿杀。獞贼报仇,招得猺獞兵乙千有零,彼此山间协同用力,一时杀败,自此大家猖恶,三年不得耕种,田地丢荒。屡告三司文子。又于嘉靖二十四年告至布政司参议刘爷、正政张爷、参刘、兴安爷、通判何爷、灵川县卜爷前到悋峒寨杀得贼王莫金贯、莫向虎、莫敬虎等,勤得功六十四口,提解报上,委始祖罗廷现、韦元庆世袭功劳土舍,果是杀得田地抛荒,将排年审问明白,详文后批回县,提拘排年,引到悋峒,于嘉靖三十年踏勘分田立堡,每名占田十二亩,每名乙月米四十斤,由银贰钱七分五元,共占粮田七百二十八亩有零,自耕自食,为口粮,镇守地方,把守隘口,护民耕种。于九月初八立团,起动乡夫立大桅城墙完毕。()复到悋峒堡剿杀贼王,得功四十八个,共获男女乙百八十乙口,勤功解报,赏银十四两,分兵镇守地方,每名肉艮二钱七分五,把守地方,护民耕种。()又至嘉靖三十八年十月十三日,盗贼出掳富家洞村牛十二只,赶到土名下全巢,兵带排年周满珠到下全巢射死贼首三人,才放回转,各村齐心会议立团,又乙次盗贼掳掠村各富家洞,周满珠、俸进才家财。十排团人计议,具告军门郭爷、察院徐爷、总府刘、布政参议刘、灵川本县卜、桂林府金、二府胡、通判何同议发牌千户刘爷督率战,兵乙千有零。十排赶上剿杀贼王莫金宝、莫向虎、莫敬豹等,安兵乙百二十名守护悋峒堡,土舍李笔接管,土舍罗廷财、李富、罗现、扶床、李宗即仰十排年督工,千户刘爷帮议督起大桅城墙,起动乡夫抬木担瓦,立官房乙座,又钱粮,每名兵肉银二钱七分五,又有各兵退散,妻子无靠,后来就将贼田作为口粮养活妻子,方可镇守地方。有田粮当差,每名占田十二亩,为征古田借去应用,告明太爷存案。参见 透江堡明代记事册,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透江村韦松林藏。任建敏:桂林透江堡文书所见明中后期广西兵堡的建立与运作历史学()又有莫家自散招猺獞报仇,拿兵三口,杀死七口,苦杀兵十座土难去拥护地方。以上四条都围绕悋峒堡的立堡展开,主要记载了从嘉靖二十二年白眼巢莫向虎等作乱到嘉靖三十年()那地州土舍罗廷现、韦元庆为堡目立悋峒堡,以及嘉靖三十八年土舍李笔接管悋峒堡,扩大堡城的过程。从以上记载来看,嘉靖二十二年,灵川县悋峒寨等地的莫姓“猺獞”作乱,“行劫地方,掳掠人口”。当地的周、阳、俸等排年向官府告状,官府招募了那地州狼目罗廷现、韦元庆等人率兵剿杀,导致“三年不得耕种,田地丢荒”。至嘉靖二十四年()将“贼王莫金贯、莫向虎、莫敬虎等”杀死。官府、里甲排年一同到悋峒“踏勘”,确定“田地抛荒”,才在嘉靖三十年在悋峒“分田立堡”。立堡的过程也说的很清楚,是由军门发牌,由各里排年招集乡夫来建设官房、城墙等,并安置了 名堡兵。到了嘉靖三十八年因莫姓“盗贼”出掳村牛而引发对立。当地各村齐心会议立团,又再次请求官府派兵进剿,“剿杀贼王莫金宝、莫向虎、莫敬豹等”。其后,任命土舍李笔接管悋峒堡,十排年督工,起动乡夫修筑城墙、官房。设兵 名,原来的土舍罗廷现等人则似乎继续留在悋峒堡协守。此后,莫家招募“猺獞”前来报仇,堡兵被抓 人,被杀 人。需要指出的是,()()两条文字,有一些表达内容颇有重复。如()中嘉靖二十四年所杀贼首有莫向虎,在()嘉靖三十八年所杀贼王中又有莫向虎。此外,()所出现的莫敬虎、莫金贯与()所出现的莫敬豹、莫金宝之名也很相似。而且两条都出现了灵川知县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