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广西
边境
各民族
交往
交流
交融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研究
杨淑慧
214大众文艺边境地区是一个国家较为特殊的区域,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的边境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作为国家疆域的边缘部分,边境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我们坚定不移地朝向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目标不断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目标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一、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和潜在动能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这是中国人民千百万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其中,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团结奋斗,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经济文化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广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根本遵循和保障。边境地区作为国家疆域的边缘部分,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根源于各族人民长期的交往、交流和交融2。(一)广西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加强边境建设是加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对于兴边、富民、睦邻和巩固边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了解这一共同体的形成缘由,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需要准确把握共同体内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地域、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出发,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筑牢经济文化基础。广西是以壮族为主的自治区,有八个县(市、区)处于中、越边境。这种地方性、民族性、边疆性要求民族工作的开展必须时刻抓住“地方”“民族”和“边疆”等关键词。广西边境地区作为国家特殊的区域,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关键,关乎边民爱国意识的形成,也关乎整个国家的稳定、团结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广西作为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省份,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历来都是国家和广西重点关注之处。要彻底改善边境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加强交通、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广西边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杨淑慧(玉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中国与世界利益和命运深度交融交汇的大势,多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遵循。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我国一个拥有庞大少数民族人口的边境民族自治地区,加强广西边境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广西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广西边境;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04-0214-03*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项目:广西边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022YJJD0025);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南疆地区进一步深化“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研究(19BKS020);2022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22FKS017)。文化综合215大众文艺展,改善边境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重点解决村屯道路、饮水、用电、卫生、教育、广播电视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使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发生着根本变化。此外,边境地区是结合边境性与民族性于一体的独特区域,它不仅是国家对外的门户,同时也占据着维系国防安全的战略地位。因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成为推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二)广西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潜在动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独特优势。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团结和民族稳定的意识也就越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各民族以主人翁的意识纵深推进民族关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大势。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使它与非边境地区的民族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是边境地区性与民族性于一体的独特区域。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将边境民族地区划归到边境地区或者民族地区之内来进行统一的布局和规划,而应将其视为促进国家内部各民族团结与稳定的关键场、践行国家民族政策的主战场,以实现边境民族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广西边境地区作为国家特殊的区域,紧紧围绕加强民族团结这个着力点,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多元文化互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促进各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键,关乎边民爱国意识的形成,也关乎整个国家的稳定、团结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3。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全区面积为237404平方公里,历史上就是多民族汇聚的地方,聚居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12个民族。这些边境民族多是跨境民族,他们在长期的迁徙、定居和交往中互相融合,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广西边境地区多民族社会的常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事实上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广西边境地区的民族群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加强广西边境各民族对祖国的向心力,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局面,让各族群众的心越贴越近,减少差异性,增进共同性,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一)民族交往交流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各民族都有一定的聚居空间,都是在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下展开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的。自然地域是民族交往的基本框架,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不同的地形地貌,构成了不同的地缘环境。相对于一般的交往关系,边境地区民族交往是一种带有民族色彩的特殊社会关系,因此,在交往交流过程中,必然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道德情感。在世界体系中,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基本要素。同样,各民族的快速发展也正是建立在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基础之上。任何过度的自我中心意识都意味着封闭和僵化,势必影响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对于自然、社会相对隔绝,经济相对滞后的广西边境各民族,克服民族自我中心意识的互相借鉴学习,实现文化交流激增,为自己的民族社会和文化定位,对于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意义非凡。民族交往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接触、交流和往来,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动态性和互动性的特点4。民族交往是民族生存和民族发展的一种方式,民族交往也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西边境各民族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不同民族间交往交流不断密切。在共同工作和生活中,不同民族成员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民族交往既包括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往来和自我认同,也指不同民族之间的往来。我国多样性的民族文化,是各长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既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写照,也是各民族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体现。广西边境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活动,体现着民族关系的和谐程度,表现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在交往和交流中尊重差异性,尽管不断调适和整合,但依然保持着文化的多样性,使各民族在交往中彼此尊重、互相宽容、平等友爱,从而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筑牢基础。(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融合的过程,是一种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结果,是民族双方在自身的民族交往或民族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是在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民族独立性基础上的兼收并蓄,从而构成中华民族整体团结统一的强大内生动力5。民族交融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广西边境各民族,在历史上相互交融,往往是因为面对共同的自然环境、认同共同的文化传统而走到一起,彼此成为互帮互助的好邻居,各族人民都能以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平等参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西边境个县(市、区),辖103个乡镇,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242万多人,与越南4个省17个县毗文化综合216大众文艺邻,陆地边境线长1012公里。这里历史悠久,地貌多样,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古风古俗保留较多,并且差异明显。这里自古就是多民族交融地区,各民族特色鲜明又相互影响,使这块土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丰厚又独特,别具价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推动民族关系向更广领域纵深化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在尊重各民族文化习俗差异性的基础上,互调适与交互作用的结果。民族交融是对民族交往交流的补充与深化,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尊重共同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实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这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高利益。三、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等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不仅是实行自治的主体民族与汉族、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其他非自治主体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等。各民族虽入住历史不同、来源各异,但在几千年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包容共生的传统。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的发展日益紧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6。因为如此,就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做增进民族感情的工作,研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趋势、新特点,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一)破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障碍广西边境地区集边境性与民族性于一体的特征,坚持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保障各民族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坚决杜绝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使各民族之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不断破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障碍,广西边境各族人民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华丽篇章,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以平等协商等方式不断加深理解和相互尊重、消除障碍,才能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民族的共识,成为加强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支柱7。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把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贯彻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新模式统筹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急迫的基础设施建设难题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步伐,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根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二)以文化认同铸牢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也必将使各族群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情感纽带更加牢固,从而汇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文化认同的内涵包含认可、接受及融合的过程,就是溯源和铸魂的过程,其外在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着人民牢固树立团结稳定的共同理念。文化认同具有民族意识、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区域性特点,是民族文化的一般反映形式,因此,文化认同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特定民族的精神和意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文化认同的实现最终取决于能否对核心价值观形成共识,广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坚持在传承各民族文化中交融创新,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