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联翻译理论关照下的交流线索与谚语翻译_毛燕.pdf
下载文档

ID:2369512

大小:1.44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关联 翻译 理论 关照 交流 线索 谚语 毛燕
第 28 卷第 1 期2023 年 2 月 25 日 Vol.28No.1Feb.25,2023Journal of Hebei Open University河北开放大学学报关联翻译理论关照下的交流线索与谚语翻译毛 燕,韩彬彬(琼台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海南海口571107)摘要:谚语在传达文化信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求翻译在语义层面表现其形象性和隐喻性,在实际语境中传递其真实语义。关联翻译理论注重从语义层面表现文本的交流线索,传达文本的深层结构,从而达到与文本的最佳关联。关联翻译理论帮助谚语翻译达到忠实和通顺的标准,并且能从词汇、句法和修辞层面表现谚语风格。关键词:交流线索;关联翻译理论;直接翻译;谚语翻译中图分类号:H 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567(2023)01-0094-04谚语具有传承文化的特点,因此对谚语翻译的研究大多数是从文化角度来分析翻译策略,但采用归化翻译容易忽视谚语表达所特有的隐喻性和趣味性,而异化翻译有时需要以注释的方式补充语言表层之下的深刻文化内涵,这就遮蔽了谚语言简意赅的特点。不少研究者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讨论谚语的翻译,讨论不同语境下谚语翻译的策略,这为不同策略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但缺乏可控的操作标准。在此基础上,有译者提出利用 Ernst Gutt 关联翻译理论1解决谚语翻译忠实性问题。与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相比,关联翻译理论中的直接翻译策略进一步明确了“交流线索”对表现原文风格的重要作用。但针对该翻译策略的具体实例分析很少。本文尝试采用关联翻译理论的交流线索处理谚语的表层结构,试图分析谚语翻译中的言义之辩,为保持谚语翻译的忠实性提供解决方案。一、语义交流线索的认知意义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过程致力于在原文和译文之间找到“最佳关联”。2为了获得最佳关联,译者需要捕捉语义的关键信息,适当处理可能造成歧义的信息,从而让那些能够形成“最佳关联度”的语义交流线索得以保留,带给读者准确、自然的译文。海南有一处景点叫“海灵儿”,有译者从中国 传 统 文 化 出 发,主 张 翻 译 为“the princess of dragon”,但失去了原文的“灵”性。也有人翻译为“Ling er mermaid”,但这种归化翻译没有体现中国的民俗文化。还有人为了避免文化差异造成歧义,翻译为“the spirit of the sea”。在笔者看来,“the spirit of the sea”就是一个比较忠实原文的直接翻译,有利于传达原文语境和隐喻含义。“the spirit of the sea”可以理解为“大海的精灵”,符合中国民俗文化中“精卫填海”这一意象。精灵翻译为“spirit”,也符合西方的文化传统。在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Ariel 就是一个精灵。即便没有导游的解释,“the spirit of the sea”能帮助游客理解原文的意思,从而达到成功交流。很多人认为中国要弘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就应该把“海灵儿”翻译为“the princess of dragon”,但是文化的传递是复杂的,在对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前提下,准确传达含义再弘扬传统收稿日期:2022-10-18基金项目:琼台师范学院一流本科校级教材建设项目“实用文体与翻译”(QTjg 2020-29)作者简介:毛燕(1978-),女,湖南常德人,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人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琼台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DOI:10.13559/ki.hbgd.2023.01.02295 第 1 期文化更重要。“dragon”在中西方的意义相距甚远,西方的龙是邪恶而不是正义力量的象征,当读者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时,该译文并不能直接从词汇的隐喻含义和文化意义上体现原文意图。找到合适的交流线索以体现谚语的真实含义,使原文和译文之间形成最佳关联,让读者的理解达到最大关联度,才能帮助读者对中国文化形成正确认知,避免翻译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二、直接翻译强调语义交流线索根据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Ernst Gutt 认为,直接翻译依靠的是“语言特征的相似性”,即保留原文中的所有交流线索,以保持其风格,而间接翻译则需要修改原文的语言特征,以保持原文的“认知效果的相似性”。3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直接翻译力求达到解释的完全相似,而间接翻译只求在相关方面达到足够的相似性。可以看到,间接翻译与传统翻译策略所说的“意译”以及纽马克所说的“交际翻译”很相似。而直接翻译与“直译”“语义翻译”有相似之处,要求交流语境能让读者完全理解原文的意义,达到一种对等翻译,而交流线索旨在表现原文的风格。根据 Gutt 关于直接翻译的理论,原文的语义表征(Semantic Representations)、句法特征(Syntactic Properties)、音韵特征(Phonetic Properties)、客套语语体(Formulaic Expressions)、拟声词(Onomatopoeia)、风格词语(the Stylistic Value of Words)等都提供了表现其风格特征的交流线索。4联系具体的语境解构谚语的内涵含义,研究原文在语义表征和句法上的特点,以表现谚语文体的隐喻性、趣味性和模糊性,才不至于望文生义。这种文学类、文化类文体特点如果没法在语言层次上得到传达,译文就失去了原文的风格。由此采用关联翻译理论,利用交流线索保留谚语的特色和文体风格至关重要。例如:例1:If you give him an inch,he will take a mile.直译:如果你给他一英寸,他就会拿一英里。直接翻译:得寸进尺。例2:Let sleeping dogs lie.直译:不要让睡着的狗躺着。直接翻译:不要打草惊蛇。在第1句译文里面,由于中英两种文化的相似性,直译并不会造成歧义,但是原文的条件结果关系在“得寸进尺”这样的中文结构中体现得更明显。而第2句,译文的“蛇”替代了原文的“狗”,尽管不是直译,但从交流线索来看,译文能够很好地表现原文的内涵,即做事应该周密,不要让对方警觉。跟意译或者内涵含义相比,该直接翻译保留了原文的隐喻性和认知特点,同时又比直译更能体现原文风格。但由于英汉语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差异过大无法直接翻译时,译者可以采用间接翻译方法来体现谚语本身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例1:A horse stumbles that has four legs.该例句如果直译为“一匹有四条腿的马跛腿走路”,由于文化缺省,中文读者很难在第一时间理解其隐喻意义。经过查证,这里传达的隐喻含义应该类似于中文所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版本属于意译,尽管没有从语义特征和句法结构表现原文特点,但该译文保留了原文的隐喻性和形象性,因此可以看做从直接翻译到间接翻译的过渡情况。采用直接翻译是有条件的,需要两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表达方面具有比较高的相似性。相比间接翻译,直接翻译对原文和译文的对等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完全的直接翻译比较少。因为译文与原文表达形式的差异程度不一,所以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是有中间地带的,有时候二者兼而有之。5对谚语翻译而言,形神兼备的直接翻译无疑是最能体现文化特点的,但在文化缺省的情况下,间接翻译也不失为一种折中选择。三、语义交流线索表达深层结构我们常提到的八种翻译技巧,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从词汇选择和句式调整尽量保留原文本在交流上的线索,在译文和读者之间创建最佳关联。例如:The lion is the king of animals,翻译成“动物的国王”就不如“百兽之王”好。因为百兽从数量上体现了原文 animals 这个词的语法特点和内涵。1.词汇层面从语义层面上讲,表达同样的意思,英语倾向于使用名词或者是动名词,而汉语更倾向于使用动词。例如在“Water works for weight loss.”一句中,我们只能够找到一个动词,即“work”,但当翻毛 燕,韩彬彬:关联翻译理论关照下的交流线索与谚语翻译96第 28 卷河北开放大学学报译成汉语时,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动词“喝水可以帮助减肥”。尽管从表层意义看,中文译文相对原文词类改变了,词语也增加了,但“喝水”“帮助”这两个动词作为语义交流线索却从词汇层面表现了原文“work for”在原文语境中的逻辑含义,更完整地传达了信息。又如:例1:Success is often just an idea away.原译为:成功往往只是一个念头。改译:成功与否只是一念之差。增加词汇“与否”后变成“成功与否往往只是一个念头的距离”,“距离”体现了原文“away”的意义,进而修改为:“成功与否往往只是一念之差”,揭示原文的隐喻含义。原译虽看似和原文对照工整,但意义含糊不清,容易产生歧义。改译增加了“与否”这样的词表现原文逻辑,以抽象概念“一念之差”表现原文“an idea away”作为交流线索的意义,人们便能清楚地领会到作者的意图,明白“一念之差”的重要性。例2:Reading makes a full man.原译:阅读制造充实的人。改译:阅读使人充实。一旦明白了“reading”和“a full man”之间的关系,就自然可以得到“读书使人充实”这样的通顺而又忠实原文的翻译,这样的搭配结构显示的是中式思维图式,译文“使”与原文“make”在语义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所以说一个词作为交流线索,它体现的是一种思维的结构,而直接翻译有利于保留这种图式思维。要使译文从词汇层面保留原文的交流线索,深入理解词汇在句中的逻辑搭配非常重要,因为那是使文本实现最大关联度的关键。2.句法层面从最佳关联角度来说,增译、词类转换、语序调整、分译合译等翻译技巧,能从最大程度上保留交流线索或者交流效果,有利于还原源文本的语境,表达谚语原文的风格。因而在翻译谚语“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时,译者可以翻译为“Mend the fold even after some sheep have been lost”。译文以逻辑词“even after”来顺应汉语遵循时间顺序的象似性原则6,即明确原文先后排列顺序以体现原文体逻辑结构,使“为时不晚”这样的推测成为译文的深层结构,使得原文与译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例1: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原译:学习永远不会迟。改译:活到老,学到老。改译把关键词“late”和“learn”作为交流线索,在中文语境中寻找类似的语境,原文可以被理解为“如果想学习,什么时候,什么年纪都可以开始,永远不会晚”。“早晚”这样的语言交流线索转化为“年龄”,即“无论多大都可以学习”,这样,就会得出用“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中文译文,从语言形式和意义上都表现了原文,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交流线索以保留语言交流的最佳关联为原则,以最小的努力达到最好的交流效果。例2:不到长城非好汉。原译:He is not a true man if he has not reached the great wall.改译:He who has never reached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原译也有表现中文谚语的逻辑,相比原文,原译先呈现结果再给出条件,与原文顺序相反。改译将这个条件变为定语修饰主语,强调了“他”先有不到长城的行为,再有“非好汉”的评价,与原文强调的时间自然顺序一致。作为交流线索“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从句法层面保留了原文的“不到长城的人不是好汉”这样的深层含义。从上可知,汉语的句法注重以排列组合的先后顺序表达逻辑,但在词汇层面逻辑表达不明显,而英文译文以逻辑连词或者代词的形式凸现汉语隐含在句法结构的逻辑,从而更忠实于原文。可见利用交流线索进行直接翻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谚语文体特点,有效传递文化信息。四、结语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探讨译者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语境进行翻译的途径,寻找与原文对应的交流线索,使原文和译文,以及译文与读者之间形成最佳关联,达成最佳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