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新型教育空间: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及其教育意蕴_王宇遥.pdf
下载文档

ID:2369497

大小:326.50K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构建 新型 教育 空间 英国 大学 建筑设计 及其 意蕴 王宇遥
2023 年第 2 期现代大学教育外域检视基金项目:2022 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英国大学教育思想史研究(文艺复兴至 20 世纪)”,项目编号:DOA220438。收稿日期:2022 10 28作者简介:王宇遥(1996),男,河北承德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研究;易红郡(1970),男,湖南攸县人,教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研究;长沙,410081。Email:。构建新型教育空间: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及其教育意蕴王宇遥易红郡摘要:以教育学视角研究大学建筑设计有利于厘清教育与建筑间的关系,并使教育空间回归本真状态。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蕴含人性尺度、校园一体化与学术社区等独特理念。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英国新大学通过营造绿地上的学术村落,创立一体化的混合校园,以及引进人性化的预制组件等举措,构建了一个新型教育空间。总览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可以发现,它具有如下教育意蕴:帮助大学抵御外界干扰,使个体自由地追求真理;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推动大学的跨学科融合;彰显大学平等教育理念,使个体获得真正归属感;凸显非正式教育的价值,引导个体成为整全的人等。探讨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希望能够超越建筑学的视角,赋予大学建筑以真正的教育内涵。关键词:英国;新大学;大学建筑设计;教育意蕴;教育空间中图分类号:G649.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1610(2023)02 0047 09英国新大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对大学传统的更新,它们不仅重构了大学生活,而且还建立起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范式。本文的新大学是指 20 世纪60 年代由国家创办并享有学位授予权的 10 所英国大学,它们分别是苏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Sussex,1961)、基 尔 大 学(KeeleUniversity,1962)、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1963)、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1963)、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1964)、兰开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1964)、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1965)、沃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1965)、斯特林大学(University ofStirling,1967)和阿尔斯特大学(Ulster Universi-ty,1968)。1 这些大学创办的主要目的是革新大学教育,避免大学教育过度专门化,加强大学文理科之间的交流,从而“打破了近代英国大学的传统,为英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鲜气息”2。英国 新 大 学 的 建 筑 设 计 是 一 种“新 的 开始”3 46的表达。每所新大学都是建立在广阔处女地上的新社区,这不仅可以使它们自由地试验各种建筑,而且还赋予它们创造大学物质表现形式的机会。从这一层面上说,此前英国从来没有一所大学可以享有如此大的自由,能够根据自己的理想创造自身。因此,新大学是一类颇具原创性的大学,它们在未开垦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有全新的校舍,并按照自己所选择的模式进行建设,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现象。4 同时,它们也代表了与英国高等教育旧模式的决裂,这种决裂体现在其自信和与众不同的建筑设计之中。3 46可以说,新大学凭借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充分展现了它们的建校宗旨、时代特性、精神品质与教育理想等。一、大学建筑研究何以必要:教育学的视角当前,中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5 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大学建筑设计上还有待改进。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建筑74王宇遥易红郡:构建新型教育空间: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及其教育意蕴设计能够体现大学的教育理念与追求,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教育的本质。另外,从教育维度对大学建筑设计进行研究,也有利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认识大学教育,并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大学和教育的内在逻辑与本质属性。然而,目前以教育学视角为出发点,并整合建筑学等其他学科视角的大学建筑设计研究,在国内仍然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同时,高等教育学界较少关注大学建筑设计所蕴含的教育意蕴。可以说,提到大学建筑设计,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建筑和设计,而非大学。因此,大学建筑设计作为一项跨学科研究,在中国并未受到高等教育学界应有的理论关照。诚然,开展大学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亦是教育学者的责任。中国有必要对大学建筑开展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关学术界尤其是教育学界亟需加大对中国大学建筑的研究力度。6 正如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7:教育研究虽主要针对“软件”问题,但是,教育硬件是任何软件运行的基础载体。倘若始终对硬件问题持回避态度,则软件的创新就被永远束缚在“落伍的硬件”之内。与其在硬件问题上逆来顺受,不如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来弥补大学建筑学的缺失,进而使基础硬件成为探索未来大学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这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大学的教育理想。大学建筑的每一部分都蕴含独特的教育意蕴,它通过建筑的实质空间与符号等,对个体的品德、价值观与行为等多方面产生浸润性的影响。为此,我们在对大学建筑设计进行研究时,不仅应注重建筑学的知识与原理,更要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建筑作出深度诠释,以寻求科学的教育学依据。8 以教育学立场为出发点的大学建筑设计研究,能够厘清大学建筑与大学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大学建筑的空间回归教育的本真状态。可见,以教育学的视角对大学建筑设计进行研究非常必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建筑史就是一部微型的大学史或教育史,而对英国新大学建筑设计的探讨实际上就是从一个微观、直观与独特的视角剖析大学建筑及教育。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极具独特性,它强调大学教育的连续性,注重跨学科交流场域的建构,积极关注并探索全新的建筑组织方式,重视塑造具有人文精神的连续性学术社区;同时,它也为大学建筑与教育研究增加了新的分析维度和视角。目前,关于英国新大学建筑设计的研究并不多见,主要是从实施层面进行的探讨:从大学分布看,英国新大学主要设立在一些中小城市的边缘或乡村地带9 90;从周边环境看,英国新大学主要位于广阔的绿地之上10 37;从占地面积看,英国新大学的校园不小于 200 英亩(约 80 万平方米)11 60;从校园规模看,英国新大学初期规划的校园能容纳至少 3000 人11 60;从校园形态看,英国新大学的校园是具有一体化趋势的独立实体12 29;从建筑功能看,与“红砖大学”不为学生提供住宿的做法大不相同,英国新大学实施灵活的住宿制度,能为个体提供学术、社会与文化的完整体验13;从建造方式看,英国新大学广泛使用预制方法3 118;从建筑风格看,英国新大学的建筑属于现代化的设计,它在钢材或混凝土结构中广泛采用平板玻璃,建成速度快且更加宽敞明亮,这与古典大学和“红砖大学”的建筑风格迥异9 90。然而,已有研究却鲜有从实施层面对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进行系统与全面的剖析,也缺乏关于其建筑设计的理念与教育意蕴的探讨。基于此,本文试图对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进行系统分析,深入解读其独特理念与实施路径,并以此为基础努力阐释大学建筑与大学教育之间的复杂关系。综上所述,从教育维度对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进行考察,不仅能有效弥补大学建筑设计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凸显大学建筑研究的必要性,而且有利于从多学科的视角探讨教育问题,以推动教育研究范式的革新。实际上,本研究的用意不仅是为了使高等教育学者关注大学建筑设计,同时,也希望参与大学建筑设计的人员能够从教育学的角度审视建筑,从而使大学中的每一处建筑空间都能彰显教育的价值。二、新型教育空间何以可能:英国新大学建筑设计的理念大学建筑不仅是物理的遮蔽场所,更是大学的教育空间。英国新大学通过建筑设计构建了一个新型的教育空间,即充分彰显人性尺度的一体化学术84王宇遥易红郡:构建新型教育空间: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及其教育意蕴社区。一般说来,建筑设计理念是贯穿整个建筑设计的基本思想,一项成功的建筑设计必定有科学的设计理念作为支撑。因此,英国新大学建筑设计的独特理念,使新型教育空间的存在成为可能。(一)关涉主体:人性尺度理念随着战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已被工业文明所束缚。这种生活消解人的主体性,忽视人的感受,使人趋向于机械性的异化,成为“奴役、压迫和压抑的根源”14。在此背景下,新大学的人性尺度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它反对纯粹的理性主义,强调人的具体感受与真实生活,真正面向不同的需求本体,回归到人的日常生活体验中。人性尺度理念尤为关涉使用主体,它以使用者为导向,而非以一个预先做出理想模型的物质为基础。“人是学校主体,校园建筑规划和建设要充分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15 大学的核心人群是教师与学生,大学在本质上是属于师生的,师生才是大学建筑最主要的使用者。因此,新大学的建筑设计从师生的体验出发,试图通过一个生活化的社区实现个体完整人格的塑造。第一,步行是主体体验的主要行为方式。丹麦学者盖尔(Jan Gehl)的研究表明,人们日常步行可接受的距离一般为 400500 米,步行时间约为5 分钟。16 人们希望新大学可以为师生营造舒适的步行体验,因而,新大学重点关注短距离步行的空间可达性。新大学通过多种方式将机动车设置在大学中心区的外围,使中心区建筑间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5 分钟,以构建充满活力的大学,并使个体回归到舒适的步行生活。正如埃塞克斯大学的学生所说:“大学的一切都在步行距离之内。”17 113新大学强调的 5 分钟步行时间,实现了大学中心区的无车化,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步行体验。第二,主体的体验需要建筑空间作为载体。空间不仅是一个场所,它还作为一种力量在发挥作用。18 任何教育活动,不管是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的,都具有空间特征,因为它都是在一个空间里发生的。正如学者所说19: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一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碰撞,这种交互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在一定的场域中通过激发彼此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动态生成。新大学连接了教学、交往与生活空间,并将所有空间要素整合成连续体验的载体,因此,所有建筑都可以看做是参与体验的场所。可以说,新大学尤为注重建筑空间的体验性。例如,在规划建筑布局时,往往将最方便进入的中心地段分配给使用频率较高的行政、图书馆、公共教学与社交活动等,而专业教学、研究和居住等使用频率次之的则置于大学中心场域之外。第三,主体的体验需要以平等理念为基础。新大学首次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上有意识地将师生“混合”在一起,推崇一种大家共同排队与进餐的平等场景。大学的所有设施基本上为全体成员共用,大学的中心一般是公共的开放空间,包括学生、教师、管理者、后勤人员以及访问者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经过这一空间,或者在这个空间自由地停留、交谈与用餐等。这使得新大学不仅是一个规训场所,同时,也是师生日常生活与诗意栖居之地。新大学的建筑设计以人性尺度理念为基点,赋予大学建筑生命的温度与人性的维度,使大学呈现出一种非机构的社区形态。新大学强调人际交流场所的塑造,注重师生在大学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有利于创造一个令人愉快与彰显人性尺度的场所。(二)建构路径:校园一体化理念随着战后英国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新大学在物理空间设计上面临一个极其严峻的挑战,即如何容纳更多的学生,并创造一个令人舒适的环境,以满足大学师生日常生活的需要。校园一体化设计理念快速而经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理念尤为关涉新大学的建构路径,它强调基于人性尺度的需要,建构具有连续性、整体性与关联性的校园建筑体系。为此,“新大学的校园形态极大地保留了建筑与人的对话”20 57。首先,新大学试图创建一个连续的物理环境,即具有一体化趋势的各种建筑组合。因此,新大学的所有建筑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场所。这些建筑不仅构建了一个整体性的网络,而且成为个体偶遇与交流的平台。从这一意义上说,连续的物理环境并非仅仅是物质形态的空间网格,更是人际交流的社交网络。新大学尤为注重教育的连续性,其建筑设计往往以营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