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_肖虞燕.pdf
下载文档

ID:2369376

大小:2.1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共同富裕 视域 城乡 融合 发展 路径 探析 肖虞燕
DOI:10.16675/14-1065/f.2023.04.010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肖虞燕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处理好城乡基本社会关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城乡关系已成功步入统筹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从制度保证、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4 个方面出发,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是积极构建良好新型城乡关系的应对之策,同时也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夯实基础、创造动力。文章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与不足,提出了发展路径,以供参考。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实现路径文章编号:1004-7026(2023)04-0037-03中国图书分类号:F299.2;F323文献标志码:A(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始终对我国城乡关系的构建起着引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将城乡社会关系演变的曲折历程划分为 3 个基本阶段,即城乡矛盾对立深化阶段、城乡二元加速分离阶段和城乡全面融合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遵循这一规律,现已成功步入城乡统筹融合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推动城乡之间经济、民生、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融合,要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当前,我国经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后,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必须积极探索并构建以全面性、可持续性为特征的新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1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历程在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大多数国家选择集中一切力量发展大城市,致使大量农村土地被侵占,劳动力、资本、资源等要素流入城市,现代化危机日益加剧,乡村日渐衰微,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出现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改革开放后,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城乡“二元制”结构产生。改革开放建设初期,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收益偏低等问题,使得大量农村劳动人口流向城市,带来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年轻劳动者进城务工,农村整体老龄化严重,农村劳动、建设人口明显不足。农村大量宅、田闲置,土地规模经营难成体系,农村土地有效利用率大幅下降。二是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乡人口失衡问题加剧,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供需失衡等一系列“城市病”,城市可持续化发展严重受阻。部分农村进城人口受政策、户籍、教育水平等各方面限制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各种社会经济矛盾出现,国家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逐渐受到重视。2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及不足我国城乡关系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城乡融合程度逐渐加深,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城乡融合机制体制逐步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健全,城乡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国家牵头建成一批城乡融合发展重点示范区,率先形成了城乡尽其所长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国各地区城乡融合工作的积极开展提供了参考。现阶段,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城乡二元结构未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发展仍不均衡、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制度有待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城乡公共服务未达到均等化等问题制约着城乡进一步融合。通过城市和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协调发展,有效解决城乡发展差距、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和生活差距等问题,既是解决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又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具有现实而深刻的意义。3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3.1完善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推进共同富裕稳步向前在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要始终明确共同富裕是一个整体性概念,而非割裂城乡分而论之。建立健全有益于城乡融合、侧重于乡村建设的政策机制,以惠及人民的人才户籍政策、土地管理政策、创新的金融政策制度引导并统筹城乡要素双向对流,是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基金项目:南充市社科研究“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项目“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NC22C179)。作者简介:肖虞燕(1996),女,汉族,甘肃嘉峪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探索/37山西农经/2023 年 4 期的重要条件。3.1.1完善城乡人才户籍管理制度为解决城乡融合过程中人口失衡的问题,要立足于城乡整体,以城市居民同乡村居民权益对等为改革目标,鼓励各地制定利于城乡人口双向流动的人才落户政策。放宽城乡双向落户条件,建立健全“双轨”并行的积分落户制度。打破城乡户籍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的限制,给予进城务工人员和入乡就业、创业、投资人员相关权益保障。浙江省户籍政策改革为实现城市居民同乡村居民权益均等化、打破城乡户籍分离分治、畅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提供典型示范,2015 年底,浙江省出台政策“全面放开县(市)落户限制”、取消对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进行严格的性质区分、户口登记同各类限制性政策脱钩等,浙江省户籍改革成效显著,对全国各地户籍制度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1.2深化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我国城乡融合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土地管理政策较为僵化,出现了政策制度跟不上发展,从而限制城乡经济发展的现象。通过城乡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受土地政策限制城乡融合效率较低、规模开发难度大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难题,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吸引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完善并落实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制订合理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整合优化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构建并完善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放开对部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租赁、出让和入股等限制,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统筹规划及合理开发。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分配管理制度,允许农户自愿有偿腾退农村闲置宅基地,畅通宅基地产权流转、抵押、交易等渠道,规范并简化审批流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个人可通过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将闲置宅基地加入城乡融合项目建设用地,盘活农村闲置土地。3.1.3革新农业金融制度针对农业融资难、阻碍城乡融合等问题,要创新扶助农业发展的金融制度,鼓励银行同政府、担保机构等通力合作,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现阶段,我国已成功建立一批典型示范区,为其他各地创新农业金融制度提供了借鉴。成都市通过搭建“农贷通”平台,给予5 类农业专项贷款不同比率的优惠贴息,在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资金压力的同时,极大调动了农业生产积极性。浙江省统筹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三方,创新构建“政银担”合作机制,为部分农业产业提供一定数额的专项担保,并给予一定比率的保费优惠及贴息,拓宽了农业发展融资渠道。3.2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夯实共同富裕实现基础以发展县域经济为抓手,扩大融合城乡区域优势,为实现共同富裕筑牢经济基础。县域连接乡镇、沟通城乡,是推动城乡深度融合的重要节点。基于不同县域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人文条件等差异,尊重和利用好不同县域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规律性,是打造特色县域、改善县域经济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要在遵循差异性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县域内城乡地区的优势要素,将城镇的人口、资本、市场、科技和公共服务与乡村土地资源、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相融合,形成城乡要素优势互补、互融互通的发展新格局3。3.2.1集中县域内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整合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培育一批高水平农业技术人员及职业农民。在中高职、本科教育建设中,更加重视农林类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设立农学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将资金投入到聘请高水平农业专家和教师、购买学校试验设备、实地调研农村等工作中。部分专业实施定向就业制,培养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人员,以聘用、合作等形式将人才引入广大农村地区,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农业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二是优先发展立体循环模式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将现代科学技术等城市优势要素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实现城乡共赢。生产环节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建成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基地,打造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加工环节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品质为导向,积极融合一二三产业,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销售环节利用微信、小程序、APP 等网络平台,搭建农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桥梁,提升农产品保鲜技术和农产品运输能力,最终实现高品质绿色农产品快达城市。结合当地特色,集全县域力量,宣传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提升城乡整体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3.2.2以县域为单位,合理开发优势资源目前,全国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但部分人口数量较低、旅游产品较单一的城市项目建成后,往往面临吸引力较弱、发展动力不足、受季节影响较大等问题,造成项目荒废。针对此类现象,要控制工程项目规模,灵活切换项目功能及定位受众,避免城乡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整合县域内城乡特有文化旅游资源、农业特色资源等,在对其进行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再创造,打造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庄园、特色小镇等,探索乡村文旅、康养等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入乡消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3.3缩短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牢守共同富裕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38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为城乡公共服务建设作出全局性部署,加强保障民生的基础性建设,平衡好城乡融合建设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做好兜底性工作,为实现共同富裕守好底线。分阶段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体化,做好城乡深度融合、人民精神富足的基本保障4。3.3.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大、乡村部分惠民工程流于形式、基础设施维护费用高且普及程度低等问题。一方面,要以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基础,统筹规划并合理布局城乡一体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保证偏远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文化建设全覆盖。例如,完善水、热、电、气、网络、交通、物流、文体等相关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惠民工程;搭建乡村“智慧缴费”“智慧物流”“智慧图书馆”等便民生活服务平台。另一方面,给予农村居民、城市低保户等群体基本的财政补贴,让群众有能力享有建设成果。3.3.2加快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为导向,积极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着力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加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注重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提升综合能力的平台。加强学校间交流合作,设立城乡间教师轮换、互调机制,按教师交流年限给予不同程度的津贴奖励,鼓励教师进城入乡交流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等。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数字化讲堂,城乡校间开展合作,开通网上同步教学渠道,让优质教育资源及时进入乡村课堂。将县域内重点小学、初中、高中校区建在城镇同乡村交汇的中心区域,提升学校对城乡教育的影响力。3.3.3建立城乡统一的保障体系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基本生活能否得到保障,是城乡融合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应创建完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障体系,将更多资源向乡村倾斜,实现城乡共建共享5。搭建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在各级地区设置城市中心医院分支、卫生院等,配套相应规模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和设施。提高农村医护人员薪资待遇,为其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提升专业医护水平。健全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普及城乡养老保险,给予城乡老年人口同等的养老权益。3.3.4注重并推动乡村文化复兴在城乡“二元制”的影响下,城乡差异较大,农业发展受到阻碍,群众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弱,致使农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乡村文化日益衰退。从物质和精神两大层面重振乡村文化,搭建城乡文化沟通的桥梁是实现城乡全面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物质层面要加大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基本平台。在乡村建设图书馆、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必要文化活动场所。因地制宜,塑造乡村文化氛围,修复翻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