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审计机关提高审计监督及时性和针对性的路径探究_马俊.pdf
下载文档

ID:2369362

大小:1.2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层 审计 机关 提高 监督 及时性 针对性 路径 探究 马俊
审计月刊/2023/1/总第417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审计机关要做好“经济体检”工作,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治已病”关系到审计监督的针对性,“防未病”关系到审计监督的及时性。作为基层审计机关,面对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应着力提高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发力点和着力点,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常态化审计监督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审计监督及时性和针对性的具体表现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计划制订要有及时性和针对性,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贴合老百姓关注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二是审计项目开展方式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实际需求,结合拟开展审计单位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三是审计组织方式要有针对性,基层审计机关普遍人少事多,在既要有审计广度又要有审计深度的情况下,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有针对性地统筹实施年度计划审计项目,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审计实施内容要有针对性,审计组在实施审计项目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调查,确定审计重点,明确审计思路,揭示和反映领导关心、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发挥审计监督重要作用。五是审计结果运用要有及时性和针对性,审计人员要深度挖掘审计项目和被审计单位在管理层面、体制机制层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和审计整改要求,达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效果。六是审计整改要有及时性和针对性,要求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管理。二、提高审计监督及时性和针对性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发挥“放大镜”与“方向盘”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审计监督要当好“放大镜”,及时发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与问题,做好经济安全的“守护者”。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针对性,实现审计全覆盖,如同把握“方向盘”,抓住主基层审计机关提高审计监督及时性和针对性的路径探究马俊王凌颖刘柳江雪/重庆市南岸区审计局摘要/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果直接体现审计参与国家治理成效。本文对审计监督及时性和针对性的具体表现、提高审计监督及时性和针对性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在分析现阶段审计监督及时性和针对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审计机关如何聚焦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科学合理地确定审计着力点,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并提出突出常态化监督、突出“两统筹”实效等路径建议。关键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及时性针对性理论研讨6DOI:10.15882/ki.sjyk.2023.01.014 审计月刊/2023/1/总第417期要矛盾,聚焦民生实事、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重点领域,靶向发力,更好发挥审计监督服务职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有利于发挥“卫士”的作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发挥“卫士”作用,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助推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规范政府行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支持企业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三)有利于发挥“望远镜”的作用,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做好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发挥“望远镜”功能,实现审计监督感知风险的特性,通过对微观层面发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为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进而上升到制度层面,深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背后的体制机制漏洞。(四)有利于发挥“利剑”的作用,规范权力运行,反腐倡廉审计监督犹如一把“尚方宝剑”,可以从体制机制等层面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权力运行规范化。三、审计监督在及时性和针对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审计计划针对性不强。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对审计计划编制缺乏“一盘棋”思维,在制订中长期审计规划时缺乏系统调研,造成审计计划编制较随意,导致审计工作不聚焦、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及时性不足。(二)审计组织方式创新不够。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上统筹力度不够,创新不够,“两统筹”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项目审计成果不明显,审计建议针对性不强。(三)审计项目实施重点针对性不够。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组在实施审计项目前,未对审计目的和审计意义进行整体把握,造成无法形成切合实际需求的审计重点,审计针对性不够强,审计质量不够高。(四)审计结果针对性不强。部分基层审计机关未就审计发现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未对审计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提出切实合理可操作的建议。(五)审计整改不及时。部分基层审计机关重审计实施轻审计整改,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提出的审计整改建议意见不重视,导致审计整改不够及时有效,审计整改措施针对性也不强,部分问题存在屡审屡犯现象。四、提高基层审计监督及时性和针对性的路径建议(一)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审计宏观管理部门的新定位1.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审计工作新定位,即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打造政治上忠诚可靠的审计队伍,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第一位。2.提升掌握宏观政策能力。有意识有计划安排人员收集整理各级出台的政策文件,分门别类,形成政策文件库。通过加强政策理论学习,调动审计人员学习政策文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提高服务宏观决策能力。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加大对普遍性、共性问题以及重大风险隐患的分析总结力度,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可操作、针对性较强的审计建议。强化审计干部综合素质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培养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并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促使新进审计人员快速成长并独当一面。(二)从高从深谋划审计计划,突出审计重点1.探索建立审计对象动态数据库。基层审计机关应积极与纪检、财政、国资等主管部门沟通,梳理近几年党委、政府会议纪要等确定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改革事项等涉及单位的重要信息,建立与组织部门、人社部门等干部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充分了解、有效沟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审计对象动态数据库。2.精准制订审计项目计划。基层审计机关制订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还应该收集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在制订长远审计规划时,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单位及问题多、反映大的单位可以加大审计力度和审计频次,力求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在其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3.靶向发力,突出审计重点。基层审计机关提高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突出审计监督重点,在关键环节靶向发力。(三)探索综合审计组织管理模式,突出“两统筹”实效1.统筹项目计划有效衔接。发挥审计项目计划引领作用,在制订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与上级审计机关项目计划、内部审计项目计划的相互统筹衔接,规避重复审计。还要考虑到统筹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提前通盘谋划审计项目内容、时间、人员安排,为统筹审计组织方式奠定基础。2.统筹审计项目融合实施。根据项目计划及项目内容特点,采取融合式、嵌入式、“1+N”等组织方式,在审理论研讨7 审计月刊/2023/1/总第417期计实施方案、审计通知书中同步安排、同步实施,以政策为面、项目为点、资金为线,点线面结合关联在一个审计项目中,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不断提升审计监督实效。3.统筹审计资源整合利用。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强与内部审计机构协调联动,还应根据需要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形成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互补发展。依托主管部门建立具有环境评估等方面的审计专业人才库,针对项目具体需求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审计力量。(四)构建协同作战模式,拓展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广度和深度1.加强与其他监督方式的贯通融合。建立审计与纪检监察、组织、巡察、公安、检察等部门的贯通联动机制,共同研判确定监督的重点单位、重点领域以及重点环节,构建问题查核、情况报告、问题反馈、成果共享工作机制,健全案件移送机制、协同办案机制、沟通协作机制。2.加强与职能部门行政监督的联动协作。加强审计监督与财政、发改、国资等职能部门监督合作,促进财政、金融、民生保障等重要领域持续健康发展,在与其他监督方式贯通融合的基础上,审计着力强化源头治理、前置关口。3.加强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工作协同。审计监督和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在完善制度建设、严肃财经纪律、规范预算行为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压紧压实整改责任,借力人大执法监督、政府考核问效、督查室跟踪督办等,联合相关部门统一对审计结果执行及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做实审计的“后半篇文章”。(五)治已病、防未病,着力发挥审计监督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1.以研究式审计强化审计“治已病”功效。基层审计机关应找准研究型审计的切入点,以研究的思维开展审计工作,注重研究审计发现问题及其深层次体制机制原因,针对“病因”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从制度的源头、管理的源头、执行的源头分析,提出意见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举一反三、防患未然,达到审计监督的效果。2.着力发挥审计的建设性和预防性作用。审计监督要研究分析规律和深层次原因,对发现的普遍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从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层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及时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完善、衔接配套。同时设立典型问题负面清单,向有关部门发出审计建议函,提示风险隐患,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对照风险情形,组织本行业开展预防性体检,达到审计监督“防未病”效果。3.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提升审计人员的成果意识,将审计成果运用列入年终科室及个人重点考核事项,与年终绩效、评优评先直接挂钩。提高审计成果转化效率,深入挖掘审计的“附加值”,促使审计成果运用及时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针对性。4.推进常态化审计整改。及时向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察、行业主管等部门通报审计结果,及时向巡察机构反映审计发现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违反财经法纪制度问题较多的地区和单位,加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落实力度。(六)科技强审,推进审计大数据运用1.积极参与审计信息平台建设运行。基层审计机关应积极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积极试行各种运用功能,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推进平台建设完善,确保平台建成后,与审计实践无缝对接,充分发挥效益。2.将大数据应用贯穿审计全过程。审计计划阶段,结合以前年度审计情况,对采集的基础数据开展预分析,并形成分析结果,为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审计计划提供依据。现场审计实施阶段,通过前期数据疑点分析,尽快把握总体情况,判断发展趋势。审计整改阶段,将审计整改落实的实际情况与前期数据分析情况对比,分析整改不到位、整改推进较慢等原因,查找对策。3.风险导向,探索大数据动态预警模式。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尤其是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进行综合比对与关联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对经济发展、社会运行在整体上的把握,同时可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和潜在经济风险,实现动态预警,以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参考文献:1孙永军,刘琪,商松昊.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运行机制研究 J.会计之友,2018(9).2彭华彰,戚振东,刘军,等.审计发挥经济体检作用研究 J.审计研究,2020(9).3杨娜.新形势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改进策略研究 J.现代国企研究,2018(7).4陈潇坤.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 J.纳税,2018(15).5冯均科.新时代如何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作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9(1).6王晓红.新时代国家审计的政治功能研究 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7安锦,徐跃,陈文川,廖宇.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与实现途径研究 J.财会通讯,2020(1).理论研讨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