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
拓展
脱贫
攻坚
成果
乡村
西蒙
农村
综合性
改革
王卓
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研究 以广西蒙山县农村综合性改革为例王 卓广西民族大学 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 3 0 0 0 6 摘 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该文以广西蒙山县农村综合性改革为例,总结该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实践机制。为保障在政策上的衔接性,研究发现:该县通过划分试点示范区,形成以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为核心,改善乡村治理机制为基础,数字乡村发展机制为保障,促进农民增收机制为目标的衔接机制。最后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即加强地方政策顶层设计,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脱贫工作队伍的接续奋战等,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词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综合性改革 基金项目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典型案例调查研究”(2 2 FMZ 0 2 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乡村振兴进程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拓展研究”(2 2 X K S 0 0 4)作者简介 王卓(1 9 8 8),陕西西安人,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教育学。D O I:1 0.1 6 7 4 3/j.c n k i.c n 4 5-1 3 5 7/d.2 0 2 3.0 1.0 1 6 一、问题的提出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战略路径上具有接续性,脱贫攻坚阶段,基层政府展开了全面性、持续性的社会治理运动,并且解决了大量乡村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脱贫攻坚阶段以压力任务型为主要治理方式,使得农村治理成效得到质的提升,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部分脱贫地区存在自然区位条件差、交通落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能力弱等状况,在部分民族地区还出现了脱贫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双重困难。广西蒙山县大力发展丝绸生产、养蜂等特色农业,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脱贫攻坚工作不但提高了脱贫地区的自身发展能力,而且缩小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幸福感。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继承和新阶段的发展,乡村振兴阶段主要以发展型治理为主,因而更加注重1112 0 2 3年第1期(总第2 4 1期)人力、土地、产业、社会、农村等多方面的互动过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相容,所以乡村振兴在衔接期间延续了脱贫攻坚的多维任务。广西蒙山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建设,通过政策衔接、规划治理的方式对乡村社会进行综合性的治理,基于脱贫攻坚现有的成果上,擘画乡村振兴蓝图。我国在2 0 2 0年顺利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范规模性返贫提供了政策推力。2 0 1 8年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想,明确到2 0 2 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相应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1。国内学界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理论作了论述,贾晋等从共同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内在联系讨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内在逻辑2,豆书龙等从基层实践现实需要、制度衔接理论诉求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必要性3。张琦从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个维度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意义。二是实践路径方面,有学者提出要认真总结好脱贫攻坚过程“五个一批”“驻村第一书记”等经验做法,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乡村“五个振兴”角度去探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4,也有学者从地域分异理论、新内生动力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贫困治理绩效评估等方面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和衔接机制,从不同学科知识的角度为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提供了多学科支撑。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是从理论维度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探讨,而较少从具体实践层面探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具有民族地区将资源、区位、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优势。广西蒙山县是广西发展的缩影,其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县之一,试点建设具有典型性,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益经验。因而,本文以广西蒙山县为例,主要探讨以下问题: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逻辑是什么,两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二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机制和实施路径在哪里。希望通过回答以上问题,能够拓展乡村振兴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同时为其他民族地区县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提供参考。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机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关键点在于厘清两者怎样衔接的问题,在基层具体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的是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主要从广西蒙山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出发,探析该县基层政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中,如何通过规划试点区建设补齐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各个短板,缩小城乡差距,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真正落地。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机制进行阐述,并为提出有效衔接路径奠定基础。(一)补齐产业短板: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体系薄弱一直是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难题,乡村产业内生动力不足,对外界依赖性较强,难以更好带领农村居民走向共同富裕。在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试点区建设重点在于激211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研究活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整体规划重点在于加强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完善农业产业链。针对广西蒙山县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规模较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在规划治理过程中应更多关注产业的空间布局,广西蒙山县在获批试点区建设后,通过总结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和现有产业的雏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试点实验区的交通格局和项目分布情况,制定“一带两基地”的发展规划。“一带”主要是通过试点建设,沿着国道和高速公路辐射带动多个行政村落,根据村落产业发展不同,集中展示种养型、科技型、创新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两基地”主要是集中力量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打造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品牌培育孵化等试点,以桑蚕品种改良、标准化桑园示范建设、桑蚕资源开发、休闲农业体验、乡村特色品牌培育和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支持试点经济的发展。政府确定产业发展思路后,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布局现代特色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为核心,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前端为企业提供降本提质的科技支撑,中间抓好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后端利用“互联网+”搞好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打造地理标志性产品的品牌优势,构建一体化的绿色生态农业全产业链。广西蒙山县从前、中、后三个方面出发,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完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利益链,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为了实现长效脱贫,蒙山县政府还着重培育现代农民,通过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促使农民主动提高自身劳动技能,积极参与农民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在强化产业融合方面,广西蒙山县以“政府帮扶+社会资本”模式,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示范区建设,构建了相对科学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广西蒙山县对产业发展进行具体细化,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注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打造了生态友好发展型产业。(二)补齐治理短板:构建改善乡村治理机制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改善乡村治理发展方式,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基础。乡村治理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创新管理方式等。乡村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村民的切身利益,而创新管理方式是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对基层治理探索的有效补充。第一,开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脱贫攻坚期间,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衔接期间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工程,对试点乡村开展了“三清三拆”项目,鼓励村“两委”领导班子带头干,重点清理村道、房前屋后以及池塘水沟的漂浮物和障碍物,对旧房危房、废弃养殖场所、露天厕所、违章建筑等进行拆除。第二,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改革。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建设“道德评议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试点村为先锋,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平台,将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扶贫帮困、志愿服务等“民生事”纳入积分管理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实现乡村善治,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第三,乡村“一站两网”全面监督。该县以新圩镇坝头村为示范点,推广“一站两网”的基层治理监督模式,使掌握公权力的行政人员始终处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纵横交错的方式,积极探索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载体、新机制,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第四,打造“集群制”村屯和谐管理中心。通过引入网格化管理,村党支部对全村进行网格化管理,选择党员或先311“一站两网”:村级廉洁工作站、村务监督“物廉网”、党员监督“互廉网”。2 0 2 3年第1期(总第2 4 1期)进代表担任“集长”,畅通党员群众的沟通渠道,记录群众诉求和化解邻里矛盾等,以村干包片包干的方式,打造多方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第五,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通过深入挖掘、推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民俗活动和文化传承人的传承工作,开展体验式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传承与地方产业经济相结合,打造有内涵的文旅产品,增强民族文化的内生动力。第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对乡村非经营性的公共服务设施,推行“政府投入+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的模式,优化资金投入比例,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对于乡村经营性的公共服务实施,通过“中央综改资金+村级集体经济+群众性支出管理”模式,对公共基层设施进行维护,以村民监督的方式,规范资金的使用。(三)补齐共享短板:构建促进农民增收机制农民作为乡村产业最大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是促进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强化成果共享,构建促进农民增收机制,有助于改善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环境,改变农民对产业融合的认识,激发其对产业融合的积极性。广西蒙山县针对农民收入较低、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等问题,创新连农带农激励机制,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启动优秀农民带头人项目和农业产业化联合项目,以建设试点区农民增收机制。首先,优化制度创新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农业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将利益分配重点进行适当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其次,完善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行“公司+农户”的“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份分红”等模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适合农民的增收机制,将散户家庭小生产与村级集体经济连接起来,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带来的增收风险。同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深化农业全产业链的合作,抱团发展,降低风险,由农民合作社与企业联合运营,并签订相应的分红协议,以折股量化的方式壮大乡村经济的份额。最后,发挥农民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农民现代化。广西蒙山县以优秀农民“领头羊”为主要目标,吸纳退伍军人、农民党员等先进群体,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通过政府组织知名学者、农林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等为其授课,培育一批掌握实用技术的、有较强经营能力的乡村产业带头人。此外,以村为单位,开展个体农民种植培养,帮助农民群体自主学习并掌握相应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农事生产,不断增强农民的政策法规意识、民主意识、市场风险意识和农产品质量意识,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责任意识的方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四)补齐信息短板:构建数字乡村发展机制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成熟,数字技术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