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诗经·周南·芣苢
基于
乐舞
一体
诗经
周南
芣苢
邱轶
19大众文艺一、诗经周南与“诗乐舞一体”关系考(一)“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已成为学界共识。如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百兽率舞,庶尹允谐。表现了诗、乐、舞一体的原始形态。乐记有“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吕氏春秋古乐之“葛天氏之乐”,以上都显现出上古先民对诗、乐、舞相结合的初始形态的探索与追求。1在我国诗歌发生时期诗乐舞一体同源,均为感物而兴,心物交融,人心触动,以情为体的诗乐舞随之产生,将生活中的诗、听觉上的乐、视觉里的动态舞蹈相结合,统为一体,具有歌词性、音乐性、舞蹈性三位一体的特征。诗大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中可以看出诗、乐、舞三者同源且具有逐次递进的关系:即先有形于言之诗,后有嗟叹不足而咏歌,最后再配以手舞足蹈以求充分达到“诗言志,歌咏言,舞动容”的艺术表达效果。2毛诗传“诵之、弦之、歌之、舞之”与之观点类似,认为诗乐舞虽为一体,却有着诵之、弦之、歌之、舞之的先后顺序。(二)诗经周南是“诗乐舞一体”的虽然在我国诗歌发生时期诗、乐、舞一体,诗经又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否为“诗乐舞一体”却仍有争议。争议点在于诗经三百篇跨度时间长、范围广,而随着乐舞的失传,是否全可入乐有待商榷。即使诗经全可歌唱,仍然存在全部入乐与部分不入乐之的争论,即有乐器伴奏与无乐器伴奏的清唱民歌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诗经全篇可入乐,就是一部乐书。其依据为史记孔子世家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礼乐由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明代刘濂认为“愚谓乐经不缺,三百篇者乐经也,世儒未之深考耳。”唐顺之、魏源、皮锡瑞等人均赞同诗全入乐说。第二种观点认为诗经有的篇章可入乐,即需要乐器伴奏。有的不可入乐,无须伴奏、清唱即可。宋代程大昌认为雅颂入乐,风诗除周南召南之外均不入乐。“至考其入乐,则自邶至豳,无一诗在数也南雅颂之为乐诗,而诸国之为徒诗也。”朱熹、顾炎武从其说。3两说均认同诗经周南入正式典礼的正乐,是“诗乐舞一体”的。二、诗经周南芣苢与“诗乐舞一体”关系考前已述及,诗、乐、舞三者皆是自然情感的流露与表达,创作之初的内驱力近乎一致,且有着诵之、弦之、歌基于“诗乐舞一体”的诗经周南芣苢考论*邱 轶1,2 彭 飞2,3(1.泰国国家发展管理研究院,泰国曼谷 10240;2.南昌职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 330500;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871)摘要:文章在递次论证了诗经周南芣苢与“诗乐舞一体”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历代学者仅以文本解读、名物考据进行史料考证,不能基于“诗乐舞一体”视域进行全面、立体解读的不足。明确了芣苢“劳动歌谣说”的主题,指出基于“诗乐舞一体”可以刈除芜杂并开拓诗境;“诗乐舞一体”和“诗中有画”具有连类效应;模仿借鉴诗经需要注重“诗乐舞一体”的诗学思索。关键词:周南芣苢;诗乐舞一体;“劳动歌谣说”;诗中有乐;诗中有舞;模仿借鉴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04-0019-03*基金项目:江西省2021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江西职业本科高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路径研究(JC21109)。文艺评论20大众文艺之、舞之逐次递进的先后顺序。“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萌芽时期的总体风貌。而诗经周南是“诗乐舞一体”的,而周南芣苢作为其中的重要篇目,则顺其自然是“诗乐舞一体”的。除以上宏观论证外,周南芣苢是“诗乐舞一体”之作还有如下微观论证:(一)周南芣苢最能体现诗经的“重章”艺术特色重章是诗经中常见的表情达意的形式,多见于同一诗章进行重叠。诗中情绪的传递、情感的表达、动作的变换多是通过少数关键词语的替换来体现的。其中以周南芣苢为突出。这种看似简单的重章叠句,实则有其独特的魅力。通过章节的重叠,营造出简明轻快的节奏感,有助于表达细腻隽永深微曲折的情感,表现内容的层层递进与逐步深化。朱光潜诗论中也探讨了诗、乐、舞同源的问题。他认为诗经中的重章叠字、相同的韵尾韵字,以及回环往复的声调均体现了音乐的节奏感。在周南芣苢中,“采采”为叠词,“薄言”为衬字,“之”字为韵脚,通篇重章,音调重复,韵律和谐,最能体现诗经的“重章”艺术特色,展现了其入乐可歌的属性。(二)周南芣苢最能体现舞蹈动作的延展变化动词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具有表现舞蹈形态的自然属性。诗经中的重章以变换动词居多,通过动词的变换来展现舞蹈动作的变换与延展。周南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共计四十八字。诗中仅仅通过六个动词的延展变换、递进配合便介绍了采芣苢的不同的环节与过程,即“采”“有”“掇”“捋”“袺”“襭”。周南芣苢一诗用词准确并富于变换,结构循环往复又互为补充,构成了一个整体。全诗一舞三变、婉转深刻、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这种文辞复沓的简单歌谣,需要纷繁复杂变换的舞蹈动作予以补充。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语言。舞蹈是通过身体形态的变化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只有综合多种因素,将节奏与韵律、视觉与动觉、情感与意识融合于一体,才能取得理想的表现效果。细析六个动词,“采”统摄全篇,“有”“掇”“捋”“袺”“襭”均为细节动作,符合舞蹈动作的准确性。且通过“有之”“掇之”“捋之”的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进而达到“袺之”“襭之”的丰硕成果。六个动词延展为六套不同的舞曲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采采芣苢”的全部过程,可见周南芣苢之舞,非为独舞,乃众女协作之舞,乃烦琐辛苦劳动终至满载而归丰收之舞,这也正是周南芣苢舞曲的精华所在。三、基于“诗乐舞一体”的诗经周南芣苢主旨考论周南芣苢的主旨众说纷纭,有“治不孕说”“妻伤夫说”“采药说”“求贤说”“童儿斗草嬉戏说”“劳动歌谣说”及“歌颂夏禹说”等等。4相关论说均依照周南芣苢文本,并辅名物考据、史料考证等平面论据而得出的结论。视野局限,不能站在“诗乐舞一体”的视域下对周南芣苢进行全面、立体的解读,以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在“诗乐舞一体”的立体视域下进行周南芣苢主题考证,可以依据其“欢愉、有序、收获”的基本内涵,得出如下结论:(一)周南芣苢为欢愉之作,可排除“治不孕说”“妻伤夫说”对于周南芣苢的主题考论,需要结合时代背景、用历史的眼光去思考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关系,将三者放在宏观的大文学之下进行讨论。在“诗乐舞一体”的立体视域下,不仅有周南芣苢诗,且需在王公贵族等正式场合配以音乐,辅以舞蹈进行表演。芣苢在诗歌、音乐、舞蹈三个方面均洋溢着对劳动的热情,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因此,“治不孕说”“妻伤夫说”由于和周南芣苢丰收愉悦的整体意境相违悖而不攻自破。(二)周南芣苢为有序协调之作,可排除“童儿斗草嬉戏说”“童儿斗草嬉戏说”虽表欢愉,然儿童斗草嬉戏为自由、随机、偶然之事,难有章法,嬉戏后难有物品收获,和周南芣苢“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作递进配合、延展变化,“袺”“襭”集腋成裘,满载而归相违背,难以浑然统一。足见舞诗周南芣苢为有序协调之舞,可排除“童儿斗草嬉戏说”。“歌颂夏禹说”“求贤说”在“诗乐舞一体”视域下有些许道理,因其受众为有王公贵族的正式场合,然此舞蹈动作均为劳动,二说非舞诗本意,最多为其比兴意义,不论。(三)周南芣苢为满载收获之作,“采药说”偏颇,“劳动歌谣说”为当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5“采药说”与“劳动歌谣说”在“诗乐舞一体”视域下最为接近周南芣苢诗歌本意,采药本质上也属于劳动的范畴。但“采药说”基于芣苢的药用价值展开论述,往往得出治疗不孕的主旨,与周南芣苢众女协作之欢愉群舞不符,“袺”“襭”满载而归与药物的适量即可也相违背。且“二南”中有采蘩采蘋卷耳诸诗,“蘩”“蘋”“卷耳”均有药用价值,然均未就其药用价值引申阐述为诗歌主题,单就芣苢作药物引申,不公。“二南”共25篇,与体力劳动相关的诗歌8首,占32%。对于芣苢,清代学者郝懿行尔雅义疏曰:“野人亦煮啖之。”故而“劳动歌谣说”成为唯一基于周南芣苢诗、乐、舞统一意境的圆满解释,并与“二南”中葛覃卷耳汝坟采蘩草虫采蘋甘棠等表现劳动意象的诗歌主题相符。荀子乐论曰:“夫乐者、乐也。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足以文艺评论21大众文艺率一道,足以治万变,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周南芣苢舞蹈动作多为劳动场景,以此表达粮食来之不易,也有劝谏统治者厚生爱民、节食为用的积极导向。清人王夫之正是有鉴于此,论之曰:“芣苢,微物也。采之,细事也。采而察其有,掇其茎,捋其实,然后袺之。袺之余,然后襭之。目无旁营,心无逮获,专之至也。”6正是周南芣苢“劳动歌谣说”通篇洋溢着劳动丰收的喜悦之美,才能力压“治不孕说”“妻伤夫说”“采药说”“斗草嬉戏说”诸论,入选至大至刚的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四、基于“诗乐舞一体”的诗经周南芣苢馀论(一)基于“诗乐舞一体”剖析乐舞诗歌,可以刈除芜杂并开拓诗境由于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坏乐崩,再加之音乐、舞蹈保存条件的匮乏,古乐渐渐消亡,在文献记载中诗歌的音乐、舞蹈性难觅只鳞片爪。后世对诗经的解读多以文本解读、名物考据、史料考证为主,视野局限,不能站在“诗乐舞一体”的视域下对诗歌进行全面、立体的解读。而在“诗乐舞一体”视域下剖析合乐舞诗歌,可以刈除芜杂,开拓诗境。像周南芣苢这种文辞复沓的简单歌谣,需要悠扬回环的多种乐音、纷繁复杂变换的舞蹈动作予以补充。唯其构建出“诗乐舞一体”的诗境,方可从众说纷纭中明确周南芣苢的主旨,并从清癯简单中品鉴周南芣苢的丰赡之美。再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如仅论诗文,则文辞简洁明快;如结合音乐,则复沓回环,如临其境,清新欢愉;如再结合以舞蹈,虽“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为同一“戏”字,但鱼在莲叶间的嬉戏动作却神态迥异,付诸舞蹈则可表现吐水泡、跃龙门、穿水草、相追逐等多种动作,此诗也渐次显露出丰盈隽永之美,使得诗境得到立体的开阔。目前学界逐渐开始由“诵诗三百”关注“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并出现了向“舞诗三百”触及的倾向,但此类研究凤毛麟角,亟须比类推导,以立体开拓诗学境界。(二)“诗乐舞一体”和“诗中有画”具有连类效应自从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提出以“诗中有画”论诗以来,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成为重要的诗美标准之一。而“诗乐舞一体”理论认为:诗歌、音乐、舞蹈的萌芽都是源自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与工作。劝力之歌是诗歌的雏形,副歌重复是音乐的内在、音乐律动是舞蹈的节拍,三者具有互力作用。作者内在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三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诗乐舞一体”可衍生出“诗中有乐”“诗中有舞”两个方面,运用通感、移情,分别从音乐、舞蹈方面和诗歌产生共生效应。而“诗中有画”从本质上为论述诗歌与静态画境的关系(虽然在实际操作中也可用动态画境),因而“诗乐舞一体”“诗中有乐”“诗中有舞”在和“诗中有画”具有连类效应的同时,可以补充“诗中有画”动态美、音乐性、舞蹈性缺失的不足。(三)模仿借鉴诗经需要注重“诗乐舞一体”视域由于诗经中的多数篇章都是“诗乐舞一体”的,所以在模仿借鉴诗经的过程中不宜简单仿其文辞而失其意脉。随园诗话记载:“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闻者绝倒。”章斋仿诗之所以会出现“闻者绝倒”的状况,正是其简单模仿诗经文辞而不能基于“诗乐舞一体”视域立体考量诗经才产生的笑料。7周南芣苢为重章复沓的劳动之诗、回环往复的劳动之乐、声情并茂的劳动之舞三者合一,这才是周南芣苢的诗美风骨精髓所在。唯其参悟其中至理而非无病呻吟地简单模仿所能企及。诗经作为历代诗人创作的精神宝库,当代诗人在摹写诗经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诗乐舞一体”视域,方可师其神韵,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佳作。结语本文论点与前人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历代注家对诗经的解读多以文本解读、名物考据、史料考证为主,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