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两江平话的被动标记“着”的历史来源及其语法化特征_肖雁云.pdf
下载文档

ID:2368689

大小:694.81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桂林 平话 被动 标记 历史 来源 及其 语法 特征 肖雁云
收稿日期:2022-12-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回族话与回族经堂语、小儿经语言研究”(项目编号:17ZDA3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语法视角下的桂北平话语法研究”(项目编号:18BYY04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 肖雁云,女,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方言语法和语言接触研究。桂林两江平话的被动标记“着”的历史来源及其语法化特征肖雁云(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桂林两江平话中存在一类“着”字被动句,其基本结构为“NP1+着+NP2+VP”。在感情色彩方面,常表示消极意义。在两江平话中,被动标记“着”发生语法化的环境为“着+NP+VP”,其语法化过程经历了“遭受”义动词次动词被动介词。“着”的产生或不晚于唐五代时期,两江平话中的被动标记“着”可能是对唐代“着”字被动句的遗存。关键词:两江平话;“着”;被动标记;语法化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23)02-0185-07DOI编号:10.13965/ki.gzmzyj10026959.2023.02.028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Passive Sign“着”in Guilin Liangjiang PinghuaXIAO Yan-yun(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00,China)Abstract:There is a kind of passive sentence with the word“zhe”in Guilin Liangjiang Pinghua.Its basic structure is“NP1+zhe+NP2+VP”.In terms of emotional color,it often expresses negative meaning.In Liangjiang Pinghua,thegrammaticalization structure of the passive marker“zhe”is“zhe+NP+VP”,the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 is“suffer”semantic verbsecondary verbpassive preposition,and the grammaticalization mechanism is reanalysis.The generation of“zhe”maybe not late than th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The passive marker“zhe”in Liangjiang Pinghua should be theremains of the passive sentence with the word“zhe”in the Tang Dynasty.Key words:Liangjiang Pinghua;“zhe”;Passive mark;Grammaticalization汉语方言中被动标记“着”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学界主要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认为“着”来源于动词的“遭受”义,“着”字被动句的结构基础来自“V1+N+V2”1。第二种是枞阳方言中“着”是从“遭受”义被动标记进一步虚化为“追悔”义话语标记2。第三种认为被动标记“着”源自动词的“使让”义,其发展过程遵循了“使役被动”演变的句法规律3。以上各家观点多从理论和共时层面上推得“着”的语义演变路径,缺少汉语史的论证。(第44卷总第252期)Guizhou Ethnic Studies(Vol.44.General.No.252)2023年第2期贵州民族研究No.2,2023 1852023年第2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23年4月版本文从两江平话的被动标记“着”入手,从共时描写和历时语法演变两个方面,并辅之以跨民族语言的证据,探讨两江平话被动标记“着”的历史来源及语法化过程。我们分析了桂北平话14个方言点的语料,分别是:临桂义宁、钟山望高、全州文桥、资源延东、兴安高尚、永福塘堡、永福崇山、阳朔葡萄、灌阳观音阁、贺州八步、富川秀水、灵川三街、平乐同安、临桂两江。前13个点的材料来自郑作广、林亦主编的桂北平话与推广普通话研究系列丛书以及少数硕博士论文,最后一个点临桂两江的材料,笔者在梁金荣调查的基础上,于2020年1月至3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材料有所增补。本文我们将从被动标记的地域分布、“着”的句法分布结构、谓语构成、语义色彩、“着”的由来及“着”的语法化过程等几方面来探讨两江平话中的“着”字被动句。本文中有音无字的字用“”表示。一、被动标记“着”在桂北平话及民族语言中的分布(一)桂北平话中被动标记的分布情况表1桂北平话的被动标记方言点临桂义宁钟山望高全州文桥资源延东兴安高尚永福塘堡永福崇山被动标记分fn挨ai分pu、等da、着i被bi、让i被bi分pa、捱a捱ai、ti、ho捱ai方言点阳朔葡萄灌阳观音阁贺州八步富川秀水灵川三街平乐同安临桂两江被动标记捱、着、xa捱ai、给tai着tiu、叫kie给no、被pai捱a、给ta挨i着ti、给ha我们可以从词汇语义来源的角度将桂北平话各地方言所使用的被动标记分为三类:1.来源于“遭受”义:着、被、捱、挨2.来源于“给予”义:分、给、ho、xa3.来源于“容许”义:叫、让等da从以上桂北平话语料中我们能够看出,桂北平话内部的被动标记类型具有一致性,每个方言点至少有一个被动标记来源于“遭受”义。在以上方言点中,被动标记有“着、分、挨(捱)、等、被、让、给、叫”等等,其中使用“着”作为被动标记的有钟山望高、永福塘堡、贺州八步、阳朔葡萄以及临桂两江等5个方言点,本文仅讨论两江平话中的被动标记“着”。(二)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被动标记“着”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我们通过对被动标记“着”跨民族语言的考察后发现,被动标记“着”还存在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诸语言中,如:1.德宏傣语(杨帆帆 2013)4(1)man o me tn ja o hau他着蜂蜇着了2.广西武鸣罗波壮语(2)kau tk te da(林亦 2009)5我着他骂(3)te tk ma hap l(杨帆帆 2013)他着狗咬 了3.布依语(杨帆帆 2013)(4)te tktu tin dat pai他着只蜂蛰了4.标语(杨帆帆 2013)(5)man tk p:n i:m ha l他着蜂蜇了以上4种少数民族语言的被动标记,在语音、语义、功能上都同汉语中的被动标记“着”有对应关系。傣族、壮族、布依族等民族都属于跨境少数民族,本文所用语料是境内民族语言。跨境 186语言在分化的时间、语言差异以及相互接触等方面或许有所不同6,而对于这些境外民族语言被动标记“着”的具体使用情况,我们有待进一步考察。郑张尚芳(2003)将“着”的上古音拟为*ta7。“着”在中古时期有两种读音,一是广韵 张略切,入声、知母、药韵,上古音*ta;二是直略切,入声、澄母、药韵,上古音*da。武鸣罗波壮语tk、布依语tk、标语tk均能与古汉语“着”对应,而德宏傣语被动标记o与西南官话中的“着”对应。以上被动标记都具有+遭受的语义特征,语法功能上也有相似之处,很可能是来自早期的汉语借词。二、桂林两江平话被动标记“着”的句法结构分布考察汉语的被动句可以分为长被动句和短被动句两种类型8。通过考察两江平话中的“着”字被动句,我们发现“着”能够出现在以下两种句式中:表2两江平话中的被动句式基本被动句句法结构长被动句(出现施事NP2)NP1+着+NP2+VP你个话着人家误解唉。短被动句(隐略施事NP2)NP1+着+VP你个话着误解唉。(一)“着”字长被动句:NP1+着+NP2+VP这种句式是两江平话中被动句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是“着”后的施事NP2要出现。如:(6)no t kiuti tauhi那障桥着大 水冲去 唉(7)lu ti ku mau u tu老鼠着个猫捉倒(8)to ti lu moiie t他着老师骂入一通“NP1+着+NP2+VP”的句法成分完整,表义明确,此结构在两江平话中使用频率较高。例(6)“那障桥”是“冲”的受事,“大水”是“冲”的施事,“着大水”共同构成介宾短语,在动词“冲”前充当状语。例(7)“着”前的“老鼠”是动宾结构“捉倒”的受事,“着”后的“个猫”是动作的施事。例(8)“着”前的“他”是动作“批评”的受事,“着”后的“老师”是动作的施事。(二)“着”字短被动句:NP1+着+VP两江平话中短被动句中的被动标记“着”可直接置于谓语动词前。如:(9)lukuinpautitaui老张 个钱包着偷入唉(10)ku ti 间屋着浸唉(屋子被淹了)(11)ukinitiinl我件 衣 裳 着剪 烂 唉在上述几例中,由于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和语用的需要,“着”可直接置于VP前,句中的施事可以隐现,且施事大部分为虚指成分,通常很难清楚地确定其所指。例(9)中我们可根据语义推测出“着”后面隐含了 VP“偷”的施事“贼”,但无法确定具体是谁“偷”的;例(10)中“着”后隐含了动词“浸”的施事“水”。例(11)中“着”后面隐含的成分是虚指性成分,能够补出的施事可以有多种情况或是不能直接确定,因此直接隐含。三、桂林两江平话“着”字被动句的谓语构成两江平话“着”字被动句的谓语部分通常由单音节光杆动词、动宾结构、动补结构等构成。(一)单音节光杆动词两江平话“着”字被动句的谓语部分由单音节光杆动词充当时,被动标记“着”前要出现能愿动词、否定副词或时间副词等修饰性成分,如:(12)to mi ti ku kauau他没着个狗咬(13)to mi po ti lu mo他没怕着老师骂(二)V+入/倒/唉当句中的谓语部分是单纯的动词时,其后通常要跟上体貌标记才能足句,否则整个句子不能成立。在两江平话中,体标记“入”用来表示动作、事件的完成或状态的实现,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了1”,助词“倒”和“唉”表示动作的完成和状态的变化,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了2”如:(14)a.to ku i ti i kii他个车着人骑入b.*to ku i ti i ki他个车着人骑(15)a.notkiutitauhi那 障 桥 着大 水冲去唉肖雁云:桂林两江平话的被动标记“着”的历史来源及其语法化特征 1872023年第2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23年4月版b.*notkiutitauhi那 障 桥着大 水冲去(16)a.kumautitafui个帽着大 风吹入唉b.*ku mau ti ta f u个帽着大风吹(17)a.to hi f tii tu他吃 饭 着噎倒唉b.*to hifatii他吃饭着噎例(16a)的 VP 后面跟了助词“入”,表示“骑”这一动作已经完成;例(17a)中的VP后跟了助词“唉”,表示“冲”这一动作的完成;例(18a)和例(19a)中的“入唉”和“倒唉”分别表示动作“吹”和“噎”的完成。“入”、“唉”这两个体标记跟在VP后才使得句子成立,若去掉这两个助词,如上述例(16b)、(17b)、(18b)和(19b)中动词后没有体貌标记“入”、“唉”、“入唉”和“倒唉”,故四句均不能成立。(三)动宾结构被动句中的动词后面接宾语的情况是一种后起现象,这种VP在两江平话中有所保留。一般来说,动词后面的宾语是一种隶属性宾语,隶属于受事NP1,或是属于NP1的一部分。如:(18)totitaili ei.他 着大雨 淋 湿 只 身(他被大雨淋湿了身子)(19)i lu kei n ti i ko五只老鸡娘着人家taui l i.偷入两只(五只老母鸡被别人偷了两只)例(20)中“只身”是受事主语“他”领有的,同时“只身”也是“淋湿”的直接受事对象。例(21)中数量宾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