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关于
人类文明
形态
三个
基础性
问题
桑明旭
理论探索 2023年第2期(总第260期)哲学问题收稿日期 2023-01-16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百年变局 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现实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20BZX018),主持人桑明旭。作者简介 桑明旭(1984-),男,江苏东海人,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王坤鹏(1989-),男,江苏涟水人,苏州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个基础性问题桑明旭王坤鹏(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摘要 以马克思主义系统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深刻回答三个基础性问题:其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看待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其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在当代中国出场?其出场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其三,在当代中国出场的新文明何以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想,对“现代社会是否存在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如何创造这种新文明形态”的思考与解答,构成他们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条清晰线索。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出场,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因素决定的,其经过从崇尚“社会进化论”到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学习借鉴苏联式现代化到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重大历史过渡,最终在新的时代方位隆重出场。中国创造的新文明之所以一经出场就能够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当今时代大变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把握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更是这种新文明的本质属性使然。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社会新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 B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4175(2023)02-0036-09在当前,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展开系统阐释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理论工作。一段时间以来,学界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重要特征、世界意义等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和积极有益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如下三个重大基础性问题亟需我们予以深度阐明:其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渊源是怎样的?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看待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他们是否认为在现代社会存在着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如果有,这种新文明形态是怎样的?如何创造这种新文明形态?该问题关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来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合法性;其二,在全球交往普遍化、紧密化的当今时代,各个国家面临着相似的时代背景,那么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何率先在当代中国出场?其出场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面对世界各种文明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该问题关乎我们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逻辑的理解把握是否完整、是否具体;其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的时空场域中出场的,它首先是一种中国式的新文明形态,那么这种中国式新文明形态何以能够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该问题关乎我们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概念的 36理论探索 2023年第2期(总第260期)哲学问题理解把握是否深刻,也关乎我们的研究方式是否站在唯物史观立场之上。准确澄清上述问题,对于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理基础、推动相关阐释系统完整展开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和价值。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何看待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唯物史观的阐释原则来看,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展开理论探讨首先要追问它出场的历史时代。从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格局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1 32毋庸讳言,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一时代背景决定中国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它的宏观历史坐标依然在现代性世界历史阶段,是现代社会的新文明形态;其二,它之“新”是在与当今时代的主导文明类型即西方现代文明或资本文明的比较中呈现出来的。由此可见,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存在于现代社会或现代性世界历史阶段的一种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这种新文明形态具有普遍性的世界意义,因而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文明问题的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人类文明演进的一般规律,二是对现代资本文明进行辩证批判,三是探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崩溃之后的文明类型及其实现路径。因此,从论述的篇幅和分析的重点来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文明的相关思想主要寄居于对“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自由王国”的文明类型即共产主义文明的分析和描绘之中。当代中国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文明为长远目标并为后者的实现不断创造条件,后者始终为前者的发展提供指引。既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文明问题的探讨是以扬弃现代资本文明、实现共产主义文明为核心议题的,那么他们在聚焦这一核心议题的同时,是否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现代社会的新文明形态呢?答案是肯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将资本文明视作现代社会的唯一文明形态,对现代社会是否存在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这种新文明形态是怎样的、如何创造这种新文明形态的思考与解答,同样构成他们探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条清晰线索。(一)在现代社会是否存在不同于资本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恩格斯之问”。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年时代就已经开始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问题,这一思考主要表现为他们对“现代社会是否存在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的不懈探索。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 中,马克思分析和追问道:“德国不是和现代各国在同一个时候登上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的。甚至它在理论上已经超越的阶梯,它在实践上却还没有达到。它怎么能够一个筋斗,就不仅越过自己本身的障碍,而且同时越过现代各国面临的障碍呢?”2 13我们知道,在马克思提出上述问题的年代,德国尚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社会发展远落后于已经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英法等国,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追问这一时期的德国如何通过“一个筋斗”不仅超越自身的封建文明,而且也超越英法等国的现代资本文明,反映出对现代社会新文明形态的探索已经成为青年马克思自觉的理论任务。在实现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更加深入的探讨。以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问题的探讨为例。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 中,恩格斯一方面深刻批评了俄国民粹主义者对现代经济发展之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决定性作用的忽视,另一方面也明确指出:“俄国的公社所有制早已度过了它的繁荣时代,看样子正在趋于解体。但是也不可否认有可能使这一社会形式转变为高级形式,只要它能够保留到条件已经成熟可以这样做的时候,只要它显示出能够在农民不再是单独而是集体耕作的方式下向前发展;就是说,有可能实现这种向高级形式的过渡,而俄国农民无须经过资产阶级的小块土地所有制的中间阶段。”3 398-399这表明,在恩格斯看来,在当时俄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规制的文明类型并不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在特定条件下,俄国公社可以直接过渡到更加高级的社会形式,创造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在 给 祖国纪事 杂志编辑部的信 中,马克思在回复有关俄国社会发展前景是否一定是农村公社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实施等问题时说道:37理论探索 2023年第2期(总第260期)哲学问题“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3 464很显然,马克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俄国不再继续走“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么则有可能抓住避免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灾难性波折的最好历史机会,也就是说,在那个历史阶段,现代资本文明并不是俄国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文明形态。同样是在这封信中,马克思极力反对人们将他在资本论 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的研究成果视作“超历史的一般历史哲学”,即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及其文明类型视作每个国家都必须经历的一般发展道路和一般文明类型。他明确指出,如果“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那么“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3 466在 给维 伊 查苏利奇的复信 的初稿中,马克思多次论及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他说:“如果说土地公有制是俄国 农村公社 的集体占有制的基础,那么,它的历史环境,即它和资本主义生产同时存在,则为它提供了大规模地进行共同劳动的现成的物质条件。因此,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3 579-580在这里,马克思对现代社会是否存在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的意见和看法是十分明确的,如果“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是现代文明的典型形态的话,那么俄国在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创造现代文明。在复信的终稿中,马克思再次提醒人们不能将 资本论 中有关西欧资本主义生产起源的研究结论套用于俄国,并强调“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明确地限制在西欧各国的范围内”3 589,对于西欧之外的其他国家来说并不起到“铁的必然性”的作用。在 共产党宣言 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又一次论及俄国公社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还是“必须先经历西方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的过程”的问题,他们作出的判断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1 8共产党宣言 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旗帜性文献,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言而喻,马克思恩格斯在该文本的序言中明确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俄国必然要经历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文明并不是俄国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文明类型,足以表明他们在现代社会新文明形态相关问题上的明确意见。(二)现代社会的人类新文明形态是怎样的、如何创造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列宁之问”。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探索的基础之上,列宁对现代社会的新文明形态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这一分析具体展开为对考茨基等第二国际思想家的“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以及对俄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思考。依照“经济决定论”的线性逻辑,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在经济层面低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那么就不可能开辟出超越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资本文明必然是其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针对这一论断,列宁反驳道:“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4 778“按考茨基思想编写的教科书在当时是很有益处的。不过现在毕竟是丢掉那种认为这种教科书规定了今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切形式的想法的时候了。”4 778列宁强调,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资本文明并不具有普遍必然性,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所呈现的规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4 776。通过领导俄国革命,列宁以具体实践证明现代社会存在着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与各个国家文明类型的多样性、特殊性并不冲突,不仅俄国革命是如此,“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4 778。通过领导俄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列宁深刻地意识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依靠政治权力驾驭、引导、利用资本逻辑,在现代社会完全可以开辟出一条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道路。对于列宁来说,在确证现代社会存在新文明形态之后,如何描述这种新文明形态、怎样创造这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