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政治条件分析_张颖.pdf
下载文档

ID:2368389

大小:1.17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构建 中日 自由贸易区 必要 政治 条件 分析
115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现实探讨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 必要政治条件分析张 颖 张 程【内容提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受挫的背景下,推动实现区域一体化成为各国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区域一体化最基础的表现形式。本文将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作为分析对象,认为区域一体化建设需要满足特定的政治条件,包括:区域内是否存在地区大国、对一体化的未来预期是否高于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对区域外部的威胁感知是否强于对内部的威胁感知等。中国在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为中日韩一体化提供充足条件的过程中始终需要注意创造更优的政治条件。首先,创造区域一体化的价值认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其次,强化多边主义区域认同及区域参与;最后,提供更丰富的区域公共产品,推动利益共同体建设。【关键词】区域一体化;中日韩自贸区;政治条件;周边国家外交间复杂而密切的关系。中日韩自贸区最初于2002 年在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截至新冠疫情全球暴发前,已经历了十六轮谈判,过程不可谓不曲折。2020 年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很大程度上为三国的贸易往来扫除了制度性的障碍;疫情中被破坏的国民经济也使三国合作的愿望进一步增强。但即便如此,目前为止,中日韩 FTA 的签署仍然遥遥无期。必须指出的是,中日韩在 FTA 漫长的谈判过程中也有数次趋于达成共识的经历,而最终使谈判搁置,阻碍一体化进程的往往并非经济因素,而是政治因素。钓鱼岛问题、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中韩的“萨德纠纷”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在美对华发起战略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成为促进国家间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衰退,推动区域一体化成为各国维护地区安全、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发展的共识。而自由贸易区或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Area 或 FreeTradeAgreement,FTA)是区域一体化最基础的表现形式。其能否获得区域内各国的通过并得到有效落实,也是判定该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指标。FTA 的谈判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而中日韩 FTA 是一个坚持长期谈判且尚未达成协定的议题,这充分地反映了东北亚三国之116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现实探讨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竞争的新历史形势下,日本公开站在美国一方,在人权、台湾问题、“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持续对华施加压力,a且单方面取消韩日领导人会谈,b三国关系尚难谈稳定,一体化之路道阻且长。中国面向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海陆邻国多达 20 余个。在世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中国需要更多地融入区域之中。特别是在东北亚地区,中日韩理应是关系最密切的地缘政治伙伴,c三国间的一体化势在必行,这也会助力世界政治稳定与经济复苏。因此,认识新时期的区域一体化,分析并评估影响区域一体化的政治因素,将有助于为中日韩 FTA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一、影响自贸区建设的三个重要政治因素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以及当今世界中各类自由贸易区及区域一体化合作组织形成历程的研究,本文认为影响自贸区建设的三个重要政治因素分别为:区域内是否存在大国(地缘因素)、区域内各国国民对现状的满意度与对未来的预期(民意因素)、区域内各国对内外部威胁的感知(安全因素)。(一)地区大国与区域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如今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普遍的政治现象,三百余个已经生效的区域合作协定中不乏小国间的联合,但小国联合的案例并不适用于东北亚地区的实际情况。一体化的实践说明,当区域内存在地区大国时,一体化往往更易得到推动。华尔兹对大国的定义为,立足当前时代的国际政治,注重权力的“非同质性”在某一领域、而非全部领域内有强大实力的国家,即有成为大国的实力或潜质。d同时,区域一体化范畴内的“大国”还应当是一种相对的实力对比。如欧盟以法、德两个地区大国为领导核心;北美自由贸易区以美国为绝对的核心;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倡议时也居发起方的地位。国际社会中已有的、现存的、在国际事务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几个区域一体化组织中,都能看到地区大国在发挥作用。区域内大国的存在能更好地协调其他国家利益、稳定区域内一体化的成果。e具体而言,地区大国在推动区域一体化时的作用主要有三点:第一,大国更注重区域安全稳定。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中反复强调,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地区大国想要更多地占有世界权力。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担心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可能在他们的后院颠覆均势,给他们的霸权构成威胁,其首要任务是维持区域内的安全稳定。f推动区域内一体化是维护地区稳定的最佳选择,若大国能以分享一部分利益为代价获得区域内各国的追随和安全保障,就能更好地投入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的利益。19 世纪的美国集中精力于建立地区霸权,推行“门罗主义”使自己成为地区霸主,免于大国的威胁。在此政治根基上,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一跃成为全球性超级大国。尽管其在国际事务中也经历过陷入战争泥潭或外交困局的逆境,但美洲大陆区域内的稳定使得国际事务中的挫折不会轻易威胁到美国的霸主地位。第二,大国对周边国家有更强的吸引力。区域一体化本质上是一种政治选择,离不开国家间的相互认同,认同度越高,就越容易达成117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现实探讨一体化。多伊奇指出,一体化进程往往起源于某一个核心地区,由一个或若干个较强、较高度发展以及在一些重要领域比其他地区更先进、更具吸引力的政治单位构成。g大国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很容易使周边国家产生“搭便车”的心态,采用追随地区大国的政策,用较小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利益。除了军事保护和贸易往来,文化、政治价值观与国家的外交政策无形中也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而运用软实力,大国得以通过吸引而非强迫达到想要的政治目标。第三,大国有更强的实力推动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作为一个政治过程,离不开国家权力间的作用和反作用。关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米尔斯海默认为,所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次大国其命运都从根本上取决于那些最具实力国家的行为和决策。h在一体化问题上同样如此,以冷战中苏联集团一体化的经济工具经济互助委员会为例,由于苏联的实力远远强于其盟友与卫星国,因此一直在一体化过程中强调其“单方面的领导地位”。i其责成成员国以牺牲现存的东西方贸易关系为代价来增加经互会内部贸易的行为,虽然使经互会内部经济结构变得不健康并引发了部分国家的不满,但客观上使区域内各国的经济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由此可见,地区性事务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最具实力的大国手中,相比周边国家,大国更具有影响他国决策、实现自身政治诉求的能力。(二)现状满意度与未来预期当松散的国家对现状不满而认为联合起来会获得更多利益时,就会倾向于推动一体化;反言之,当已经在一体化进程中的各国不满于既得收益,而认为单边主义是更好的出路时,一体化就倾向于解体。多伊奇在一体化的三重过程中提出,最重要的是必须产生一种新的、吸引人的生活方式,并伴之以对较好事物来临的共同期望以便使这些期望令人可信,并给予有关的民众和政治精英至少以某些展望和利益统一的潜在意识。j据此可见,“满意”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相对的,也许国民对现状并无不满,但出于对美好未来的预期,仍然愿意作出改变。这一现象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中即可看出。80 年代,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深,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对外的整体进出口百分比不断下降,区域内贸易占比不断攀升,GDP 占世界比重稳定保持在 30%左右;日本也在这一时期实现了经济的腾飞,1980年日本 1.105 万亿美元的 GDP 占世界总比重的 9.8%,1990 年已经能以 3.133 万亿美元的 GDP 占世界比重的 13.8%,增速可谓迅猛。相比之下,美国 GDP5.963 万亿美元在体量上不及愈发团结的欧盟,十年间的增幅也只有 0.9%左右,k远远落后于日本。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不满坚定了美国与周边国家联合的意愿,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于 1989 年应运而生。而后,尽管出于历史上曾经遭受过美国的侵略、边境纠纷以及不想被大国主导等政治、经济因素的考虑,墨西哥一度坚决反对加入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但经过 1982 年的债务危机和 1985 年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墨西哥已经有了“走向开放的决心”。在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带来巨大收益的美好预期中,墨西哥选择与美、加共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事实证明,加入区域一体化的收益对墨西哥来说是巨大的,19932013 年这二十年的年均 GDP增长值达到 1993 年之前十年年均增长值的118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现实探讨CONTEMPORARY CHINA AND WORLD10.5 倍。l1995 年墨西哥再次经历金融危机,但由于和美国间的相互依存度高,因而在美国的帮扶下迅速度过难关,GDP 仅两年就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相比之下,1982 年债务危机的恢复经历了 8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基于各国对自身状况的不满与对联合后出现更优结果的预期,而实践证明这一因素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尽管当今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大国政治色彩浓重,但对继续实行一体化的收益高于单边主义收益的预期仍然是三国联合的理由。(三)对区域内外部的威胁感知由于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的基本特征,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各种可能的威胁。这种威胁或许真实存在,但更多的则表现为一种无形的压力,进而促使国家产生各种不同的观念。而戈尔茨坦指出,观念的不同可能使国家间的关系与相互认知大幅变动。特别在政治联合的问题上,“观念影响战略互动,增进或阻碍采取联合努力来达到更有效的结果”。m区域一体化无疑是政治联合的延展,只有在区域内各国观念中对相互威胁的感知低于对外部威胁的感知时,才有联合的可能和必要。反之,则非但一体化难以得到推进,恐怕还会出现联合区域外国家对抗邻国的政治行为。由于国家的第一目标与核心利益是确保生存,因此任何可能存在的威胁都必须引起重视。这意味着,即便在已经有一体化趋势的区域内部,也不能忽视威胁感知对国家间关系和一体化进程的影响。以二战后法德联盟的威胁感知为例。首先,法德政治权力差距扩大,缩减了相互之间的威胁。尽管数百年来战争不断,且二战给两国造成巨大的国力损失,战后法国成为战胜国,很大程度上掌握了欧洲大陆的话语权,并通过管理占领区而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德国的命运。而德国作为战败国,不仅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被轰炸过,其工业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三分之一,国家领土遭到分割,其权力与战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不再有政治上威胁法国的能力。与此同时,二战还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改变了欧洲在世界政治舞台中的地位,体现美苏意志的雅尔塔体系取代了欧洲中心体系,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旋律。相比区域内的威胁,显然美、苏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给处于两者中间的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国,以更深的不安全感和威胁感知。除了区域内权力条件下的威胁变弱,法德两国在利益诉求上也逐渐趋同。法国在战后力图重拾国际影响力,但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夹缝中,几乎不可能独立地对由这两个阵营间对抗主宰的国际秩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而德国“强烈希望自己作为一个正常国家为各国所承认”,在欧洲事务中“多做事,少出头,甘当法国配角”,希望借助法国的力量尽快实现国际地位的正常化。n利益的一致除了为两国带来更多的合作,还培养了政治互信,减少了相互间的猜忌,为区域一体化的构建铺平了道路。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的地缘因素地区大国以其维护区域安全稳定的意愿、对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和绝对实力,能有效地推动一体化的构建,有无地区大国的存在是影响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政治因素。2022 年,中国已拥有 14 亿多人口,GDP 仅次于美国,119当代中国与世界2023 年第 1 期(总第 9 期)CONTEMPORARY CHIN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