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FD-QM标准的在线病理学实验课程重构与实践_张东芳.pdf
下载文档

ID:2368088

大小:764.09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FD QM 标准 在线 病理学 实验 课程 实践 张东芳
第 卷第期 年月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基金项目:年度吉林医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基于临床思维导向下的病理学实验资源与案例整合教学改革与实践”和“智慧教育视域下基础医学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构建”(,);年度吉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内分泌系统课程整合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吉林省教育厅 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 制作平台的大数据思维模式在医学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东芳(),女,河北廊坊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病理学研究。通信作者:钟秀宏(),女(畲族),浙江金华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教育研究。电话:;:基于 标准的在线病理学实验课程重构与实践张东芳,张以忠,赵东海,赵贵芳,钟秀宏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吉林吉林 【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吉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对标 高等教育在线课程质量标准,聚焦“课程活动和学生互动”核心指标,在原有“病理学”实验线上课程基础上对实验在线课程进行重构,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在线课程建设实施依据,而且有效对接了新医科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效果满意。【关键词】新医科;标准;在线课程;病理学实验【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年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强调,“新医科”建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加强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医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医学教育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此背景下,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标准作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在线课程评审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效对接了新医科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教师提供第 卷第期张东芳等基于 标准的在线病理学实验课程重构与实践了在线课程建设实施依据。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吉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对标 高等教育在线课程质量标准,聚焦“课程活动和学生互动”核心指标,在原有“病理学”实验线上课程基础上对实验在线课程进行重构,教学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标准简介 标准含义 年,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全球知名的美国在线教育质量保障机构 马里兰网络教育联盟(,)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合作开发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在线课程评审标准,即 标准。该评审标准突出“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强调课程设计要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依据该标准,高校在进行在线课程构建及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学生特质,从课程资料、课程活动、课程技术、课程制作等方面要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实现,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客观考评。因此,标准有效对接了新医科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在线课程重构和质量提升提供了质量标准。标准评审内容 标准共有个大类和 个二级指标,满分为 分。其中,“学习目标”“学业考评”“课程活动”个一级指标,共包含 个二级指标,是整个标准体系中的重点评审内容。所有要通过 认证的课程除了要在总分上达到 分及以上外,还需要在这三个大类指标上分别获得分、分、分及以上才可通过认证(如表所示),。表 标准结构及分值大类标准解释二级指标数分值达标条件 课程概况在学习开始时就向学生讲清楚课程的整体设计 学习目标从学生角度描述课程结束后能够做什么 分学业考评目的是评估学生在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或掌握能力方面取得的进步 分课程教材教材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或能力 课程活动和学生互动应支持学生的互动和参与,体现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习更加投入和持久 分课程技术支持学生实现课程目标或能力 学习支持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学校所提供的学习成功必不可少的支持服务 课程制作应充分考虑学习资源无障碍获取的可能性,吸引学生都能阅览并参与到所有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中,轻松地浏览课程各部分内容,并与之互动 合计 分基于 标准的在线课程重构与实施形式新起来 超星学习通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直播平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超星学习通作为资源整合平台以学习通作为资源整合平台,在该平台建立以病理标本为基本架构单位的线上实验课程,并将教学中的多个环节(诸如理论知识的回顾、签到、课堂互动、随堂练习、主题讨论、问答,以及课后练习、病例讨论、实验报告等)都设计在课程中。课程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学业考评,教研室利用学习通平台所提供的考评功能模块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及对实验综合成绩进行汇总,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全程跟踪,也方便学生随时查阅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作为标本库、展示台对于教学活动而言,上海梦之路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资源,包括大体标本和全景数字切片;二是提供了足够多的利于操作的观察和测量工具,比较真实地模拟了现实环境下的实验操作,实现了大体标本的 立体旋转和远近观察,以及数字化切片的类似于显微镜下的移动及放大功能。此时,虚拟平台就是教师和学生面前的大体标本陈列柜、手中的组织切片盒、眼睛下的显微镜,是标本库,也是展示台。课堂教学是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将虚拟实验平台与超星学习通进行对接来实现的,这是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的关键性技术步骤(如图所示)。进入虚拟平台的数字化标本界面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虚拟平台进行授课。中国医学教育技术第 卷第期图通过超链接将虚拟平台与学习通进行对接将直播平台作为课堂教学交流的主窗口直播平台作为影音即时交流的通讯手段,无疑是实现线上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现阶段采用的直播平台主要有钉钉、腾讯会议、超星直播客户端等,教师根据自身使用习惯自由选择。但是,课程组要求是同一门课程、同一个班级只能用一种直播平台,以免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通过直播平台,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屏幕或窗口互相分享模式进行互动交流,标本病变观察环节可以实现教师所见即学生所见,学生所见即教师所见。这对于病理实验教学中的组织学观察(显微镜下)尤为重要,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指导学生观察病变,节省沟通时间,避免线下课堂中镜下病变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所带来的困扰,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学生忙起来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课前预习教师提前一天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上课通知,提醒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复习,提前预习即将学习的大体和组织标本,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直播为了使学生更加投入和持久地学习,课程学习活动设计要注重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按照 标准,互动主要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学生与同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同伴、教师的共同互动。由于“病理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课堂直播中增加了两个互动环节,以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课程当中。直播窗口展示授课中使用虚拟平台画面(如图所示)。课堂互动真实还原线下教学过程课堂互动模块主要采用随堂练习和主题讨论两种互动模式。其中,随堂练习以课上教学示范标本为主,采取选择题的形式,题量为道题,在课堂最后 进行,作答时间 ,点评总结时间 。此课堂活动目的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当堂课的吸收消化情况,以对共性问题及时给予解答。主题讨论真实还原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行观察标本和切片环节,即将此次实验中自认为正确的和存在疑问的病变结构截图上传,教师和学生对其作出判断和点评;尽量不重复教师上课时强调的病变结构,要在多个位置找病变,举一反三,以提高学生对病变本质特征的理解力。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平台里其他的标本和切片,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将时间设置为一天。开放性病例分组讨论在病例讨论环节中,教师根据病理学的特点搜集病例资料,并且把病例资料贯穿于章节和课时的学习进程中,开展开放性的病例分组讨论。通过病例讨论,旨在培养学生以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临床思维,进行综合分析、解决临第 卷第期张东芳等基于 标准的在线病理学实验课程重构与实践图钉钉直播虚拟仿真平台授课床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医学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大量研究证实,病例讨论教学法以典型临床病例为主线,将基础阶段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也符合 标准。讨论课的前一天,教师会线上发布病例资料,要求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活动,负责人利用钉钉、腾讯会议、微信群等通讯手段创建讨论群,并将群号告知授课教师。对于病例准备工作不作强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而定。课中,授课教师利用 来介绍病例情况,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期间,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群号自行进入讨论群并随时切换讨论群,重点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要始终注视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只看重结果。任课教师可以看到、听到每位学生所发表的意见、所表达的看法和分析病例的思路,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课后,组长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整合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并将其制作成 、文档或者思维导图,然后上传至学习通。讨论结果设有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学员自评和教师评阅,以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反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课后任务学生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和课后练习,并对所观察的标本进行必要的复习,以温故而知新。同时也可以进入虚拟实验平台观察教学大纲要求之外的病理资源拓展眼界,增强其对病变的识辨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以绘图和完成实验报告为主。但是,通过线下授课情况和前期线上教学的反馈,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很多主观因素影响,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课程组采用了生生互评的评价模式,要求学生根据题干要求截图上传,评价人和被评价人都设置为匿名,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平性。不仅如此,学生参与评价能够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之后能够为其所用。效果实起来 用数据说话从 年第二学期至今,教研室按照重构后的教学方案实施线上教学。通过对数字化平台进行优化,加强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平台页面累计浏览量 次,选课人数 人,累计互动次数 次,平均每人互动次,明显优于线下课堂互动次数,并且讨论区显示“发表话题”个,“回复话题”个。从平台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认可度、投入度明显增强。学生参与的线上学习活动如图所示。中国医学教育技术第 卷第期图 学生参与的线上学习活动由于随堂练习能够直观、即时地反映学生对当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解答。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结束后,针对当堂课重点、难点,通过平台为学生提供随堂练习题。课后学生反馈显示,随堂练习题不但利于对该堂课重要知识点的吸收,而且能对其学习成效进行跟踪,及时发现薄弱环节,便于课后及时巩固,深受学生的欢迎。随堂练习答题情况如图所示。图随堂练习答题情况主题讨论可以说是该课程重构的特色,完全顺应了“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的根本要求。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在虚拟仿真平台将观察到的病变进行截图后上传到主题讨论区,以供线上师生展开共同讨论。然而,令教师感到意外的是,在回复区除了教师的解答和学生的回答外,还有学生之间展开的热烈讨论,这一现象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希望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因此,此版块的设计不但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讨论情况如图所示。病例讨论结束后,每组将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疾病之间的关系和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出来。从思维导图可以看出,学生不再是对知识进行简单记忆,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内化。病例讨论情况如图所示。第 卷第期张东芳等基于 标准的在线病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