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混合
教学
模式
专业课程
建设
主体
协同
策略
研究
王东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2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2混合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多主体协同策略研究王东曲久龙杨潇茵【内容摘要】在现有高校专业培养方案中,虽然专业课与思政课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却具有着一样的育人职责,与思政类课程相比,专业课所占比重更大,学习时间更长,其课程思政建设也显得更为重要。基于这一前提,本文结合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和专业人士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多主体协同机制,指出了每个主体在协同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为推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多主体协同教学策略。【关键词】混合教学;课程思政;多主体协同;教学策略【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智慧教学环境下项目合同管理与法规 案例教学设计与改革研究”(编号:2021XYB104)和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东,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项目管理、知识管理曲久龙,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杨潇茵,吉林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举措,提出了各个高校的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应承担起育人的职责,构建全员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其提出了新要求,对于承担专业类课程教学的教师更是全新挑战,对于非思政类专业来说,专业课程数量占据培养方案中全部课程 50%左右,这些课程的思政建设将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的重要力量。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是授课教师思政认知、思政理解、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课程思政不是在原有知识讲授基础上的任务叠加,而是与原有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后的知识涌现。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是以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完成知识讲授和思政育人的教学任务,需要借助更多主体的力量来完成,包括国家和学校层面对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承担相同专业课教师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共享,师生间的互动与反馈,专业人士的现身说法等。混合教学模式为多主体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一、混合教学模式下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主体长期以来,专业课主要以讲述大纲知识为主,很多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并不是十分熟悉,当混合教学遇上课程思政,很多教师的困惑主要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2,以及如何在短时间内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知识体系中。所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不应该是教师的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才能顺利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包括培训和激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研工作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从事具体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教师,长期承担思政课程的骨干教师和专家,专业领域内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以及授课对象学生。通过这些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和功能,协同推进课程思政体系的形成和建设。(一)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主体。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动力问题。高校教师普遍需要同时承担科研和教学的双重任务,不容易产生内在动力去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因此,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管理主体的作用,一方面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家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指引性文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和相关讲座,引导教师理解课程思政建设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深度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开展试验性的课程思政教学;另一方面加大对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经费的投入,激励教师展开相关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另外,教学管理部门还是教学信息技术的引入人和推广者,混合教学的设备和平台众多,易用、有效才能真正为思政教学进行“技术赋能”,切勿使老师陷入总是学习新技术和新系统的内耗之中,教学管理部门是助推信息化创新和教学创新相融合的重要推手,是课程思政建设破局的关键。(二)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主体。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主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作为教师首先要懂思政,会思政,深刻领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1,身体力行地形成思政意识,既不能简单地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框架,也不能蜻蜓点水般简单叙述,要寓思于理,寓理于情,寓情于课,使学生真正接受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特别是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增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被动教育到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既学好专业知识又立德树人的双重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智慧教学环境下,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设备的水平将会直接决定教学水平和效果,这无疑成为了一些年纪稍长教师的挑战,甚至是推广混合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的障碍,如何在不耗费过多精力和时间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的老师主动学习并热心参与课程思政也是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难点和重点。0712023年第22卷 第2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三)学生是课程思政的接受主体。已有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中,较少站在学生视角探讨课程思政的建设问题,学生作为课程思政成果的受益者,会被忽略其参与课程建设的作用。但是在混合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形式更易于形成老师与学生间的高效沟通机制,由于不与老师处于同一空间,学生更有胆量参与互动与讨论,有任何问题也会直接以文字或发言形式进行第一时间反馈,这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评价和不断优化,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的好奇心,主动学习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再绘声绘色地讲述要扎实。同时,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更会激励教师从事课程思政的教研工作,从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传播到师生间频繁互动的知识学习,此时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教育,更是主动学习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使思政知识充分内化,真正做到了真知、真懂、真会和真信,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四)专业人士是课程思政的协助主体。思政故事是专业课思政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情理并茂的生动故事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若故事参与者能直接讲述将会让学生更加难以忘怀,对于专业课来说很多思政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本领域内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见解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现身说法,不仅有易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能使学生对思政内容真信服,从思政故事中明白真道理,做到知行合一、情理相融。在单一线下教学中,由于空间和时间所限,很难实现让故事人物讲故事的方案,但是在混合教学模式中,这一问题却可以迎刃而解,灵活的上课形式,使专业人士与学生交流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专业人士的介入,也会给予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的机会,实践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思政又融入知识之中,通过实践可以巩固学习效果,更可以检验事实与真理,不同主体对同样事实的口口相传胜过教师单一的讲授,使思政内容固化于脑海,形成正确、积极的道德认知与判断。二、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多主体协同策略(一)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育。在众多协同主体中,教师是实施主体更是核心主体,承担着教好课、育好人的重要责任。当“混合教学”加上“课程思政”,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在已成熟的教学大纲基础上增加新的思政知识点,特别是年纪稍长一些的教师对于掌握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还存在困难,即便是中青年教师也可能觉得占据较多的时间而动力不足,此时管理主体必须承担起为教师减负,为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助力的重要角色。一方面,要充分整合校内外的培训资源,有选择地向专业课教师提供实时在线的学习,构建沟通反馈机制,对普遍存在难点和重点问题制订专项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一些好用、高效的线上教学平台,针对不同专业课的特点有的放失地进行推荐,减少教师自主选择和学习的时间,提升教师线上教学的备课效率,缩短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化的时间,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二)提升学生线上学习的参与热情。当前“00 后“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可以说是上课不离手,生活不能没有,占据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使用不当甚至成为了挂科的重要原因。对于这些极有个性的年轻人,我们不能彻底改变他们,但是可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来影响他们,而混合教学模式正迎合其生活学习的习惯,他们每天都在使用的终端设备,恰恰也是学习所必需的,通过教师线上问题导向型的任务布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同时,引入实时在线交流平台,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任务进展状况,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常态化沟通持续进行,以思想撞击心灵,从“学知”“熟知”到“真知”,专业课的“思政元素”也将潜移默化地融入知识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极大激发,专业课的思政内容也能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由于年龄差异,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难免存在,在了解学生思想之前,首先要走入他们的内心,一是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讲究沟通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和困惑;二是可以考虑由不同年龄段教师组成备课小组,往往年轻教师可能会更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年长的教师更具有教学经验,各方互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以“教产学研合作”促进课程思政的课堂建设。专业课的思政内容不只是“讲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只有真正实践过或经历过的人才能讲出更具有思想水平的内容来,学生只有与亲历者的接触或亲身感受过才能真正相信和领会思政道理中的真理和情理。“产学研合作“不仅有助于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更会为学生创造参与社公实践的机会,亲身感受国家在各行各业的辉煌成就,学生通过与专业人士的直接沟通将深化课堂知识学习,强化思政内容的理解,使思政教育铭于心、立于言、践于行、成于效,使学生终身受益。教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应该注重常态化、规范化和多元化,专业人士参与教学活动应该列入各个专业培养方案中有序进行,在符合教学要求和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该充分利用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将讲述、参观,实操和讨论融为一体。(四)绩效考核导向的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现有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方式是以合格制为主3,教师达到相应分值即可达到考核要求,其中科研达标难度高于教学难度,因此,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不得不选择性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科研项目申请和学术论文发表上,本来参与教学的动力就不足,更何况从事课程思政的改革与研究,所以,绩效考核方向的调整和完善是十分关键的。对于评价指标的设定应该重视“质“的提升而非”量“的增加,要以实际的教学效果为核心,考核的方式可以以专家和学生的主观打分为主,以课件、论文和项目的质量为辅,同时,可以考虑将教学创新成果和科研创新成果进行量化转换,以增强教师从事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同时,学校应该重视教师在课程思政研究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在各类考评和评职中赋予其更为重要的权重指标,使专业课教师们能够静下心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三、结语综上所述,混合教学模式为多元主体参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为有效和广泛的空间,推动了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绝不是简单的“思政内容”+“专业知识”,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对思政内容牢记于心,把思政工作贯穿育人过程,匠心求精,责任于行,通过课程思政助推高精尖专业人才的培养。17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2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2医学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创新模式研究刘埝【内容摘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引导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大思政课的社会行走课堂。文章总结新形势下“三下乡”社会实践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思政育人效果差、实践成果少、实践缺乏指导;分析医学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实效主要有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完善知识体系;提出进一步提升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路径的经验和思考。【关键词】“三下乡”;“三全育人”;教育创新【作者简介】刘埝(1995),男,安徽肥西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辅导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