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TTM
长蛇灸
治疗
慢性
灸感
研究
婷婷
论著临床研究 :网络首发 :()基于 长蛇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灸时灸感灸效研究马婷婷,郑锐,龚蕊,陈瑞雪,吴节(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施灸时长的长蛇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灸感和疗效差异,探索灸时灸感灸效关系。方法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例脾肾阳虚型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纳入 长蛇灸组(组)和 长蛇灸组(组),接受改良长蛇灸治疗,每周次(隔日次),连续治疗周,共 次,治疗结束时完成疲劳量表()和脾肾阳虚中医证候量表评价。两组各随机抽取 例患者,在第、次的治疗前后完成共次红外热断层成像()扫描,采用温度变化值作为灸感评价依据。结果随着疗程的增加,第 次治疗后,两组的疲劳程度及中医脾肾阳虚症状均得到改善,且 组在改善躯体疲劳方面效果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灸感均随疗程增加而增强;两组在第次治疗时灸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疗程的增加,组颈部传热、下肢传热、腹部透热程度较组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蛇灸治疗 时灸感与灸效密切相关,长蛇灸的灸感与灸效均优于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长蛇灸;灸时;灸感;灸效;热断层成像扫描 中图法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重庆医学 年月第 卷第期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作者简介:马婷婷(),副主任医师,博士,主要从事传统中医针灸干预亚健康的临床研究。,(),;艾灸,“以艾燃火,按而灼也”,是以艾草的燃烧作用于人体部位或者穴位,发挥温通、温补作用的外治疗法。灸感是艾灸施术过程中人体局部及全身出现的一种特殊感觉和反应。灵枢刺节真邪 曰:“火气已通,血脉乃行”,说明灸法的疗效与灸感密切相关。长蛇灸作为特色灸法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研究长蛇灸不同施灸时长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灸感和灸效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灸法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 年月至 年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 患者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平均分为 组与组,每组各 例。本研究已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 会 审 查(),注 册 号:。诊断、纳入、排除及排除标准 持续个月及以上、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休息后不能充分缓解。此外同时出现项下述症状:()劳力后的不适超过;()不能解乏的睡眠;()严重的短期记忆或集中注意力障碍;()头痛;()肌肉痛;()无关节红肿的多关节疼痛;()咽喉痛;()颈淋巴结或腋淋巴结触痛。脾肾阳虚中医证型参 考 证 候 类 中 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技 术 指 导 原则及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主症包括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次症包括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纳入标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符合 的西药诊断及脾肾阳虚中医症候辨证诊断标准;()岁女性;()治疗前个月内未参与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科研项目;()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如满足以下一项条件则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有明确影响红外热断层成像()结果的疾病(如脊柱侧弯、肢体残缺等);()不能表达主观不适症状或无法正常沟通;()皮肤有明显破损、瘢痕;()对姜片外用过敏。方法长蛇灸操作方法将新鲜生姜切成厚度为 的姜片若干,用针稀疏戳孔备用;准备纯艾条数根(规格:,支;南阳仙草药业有限公司),三孔灸盒个(规格:)。患者取俯卧位,将背部完全暴露,在大椎至腰俞两侧膀胱经一线之间铺上一层姜片;将点燃艾条的个三孔灸盒依次从大椎到腰俞横向摆放在姜片上。三孔灸盒中间的灸头对准督脉,每隔 调整一次灸头与皮肤的距离,以保证患者自觉温度恒定。组施灸时长为 ,组施灸时长为 。疗效评价方案主要评价指标:疲劳量表(),该量表分别从脑力和躯体疲劳两方面评价疲劳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疲劳程度越严重。次要评价指标:中医脾肾阳虚症候评分量表,该量表分数越高,表示阳虚症状越严重。扫描方案及流程两组各随机抽取 例患者,分别在第、次治疗前后完成 扫描,每组每例患者共完成 次 扫描。扫描前提前除去饰物,放下头发,解开文胸,静息平衡 ;进入更衣室后,除去所有衣物(包括内衣裤、袜子)后,进入扫描床,按扫描提示进行扫描。分区及取值参照 正常人体解剖学 及 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论 中人体解剖定位在红外热像图上的投影,将 分别分为胸部、腹部、颈部、背部、腰部、臀部、下肢、上肢等个部分,每个部分取该区域的平均温度值。统计学处理采用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治疗前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程、评分和中医脾肾阳虚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庆医学 年月第 卷第期()。见表。表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项目组()组()年龄(,),岁 (,)(,)身高(,)体重(,),(,)(,)病程(,),个月 (,)(,)(,),分躯体疲劳(,)(,)脑力疲劳(,)(,)总分 (,)(,)中医脾肾阳虚症候评分(,分)两组治疗后不同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的 评分及中医脾肾阳虚症候评分均有降低,且 组 及其躯体疲劳评分低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 组疲劳程度的改善效果更佳。见表。两组第、次治疗前后温度变化比较单次治疗前后同一部位平均温度的变化值提示该部位灸感强弱。第次长蛇灸治疗后,两组各部位的平均温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第次施灸时的灸感无明显差异。第 次长蛇灸治疗后,两组各部位的平均温度差值均较第次增加,说明随疗程增加,两组灸感均有增强;两组在颈部、下肢及腹部的平均温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 组颈部、下肢传热及腹部透热程度更佳。见表。表两组治疗后不同量表评分比较(分)组别 (,)躯体疲劳脑力疲劳总分中医脾肾阳虚症候()组 (,)(,)(,)组 (,)(,)(,)表两组第、次治疗前后温度变化情况比较项目第次治疗组()组()第 次治疗组()组()背部温度 (,)(,)(,)(,)腰部温度 (,)(,)(,)(,)颈部传热 (,)(,)(,)(,)上肢传热 (,)(,)(,)(,)下肢传热 (,)(,)(,)(,)臀部传热 (,)(,)(,)(,)胸部温度 (,)(,)(,)(,)腹部温度 (,)(,)(,)(,):该区域单次治疗前后平均温度值的差值。讨论 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应激、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消化系统相互作用有关 。的中医机制主要为:饮食失节、劳逸失度、起居失常、情志不遂等多种因素导致人体气血亏虚,经脉运行不畅,阴阳重庆医学 年月第 卷第期失衡,五脏气化功能受损,其中以脾肾阳虚为主要证型。灸法借助灸火的温热刺激,通过神经反馈机制激发神经系统功能,并通过红外线辐射改善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是治疗 的理想选择。长蛇灸的施灸面积较大,单次灸量足,在阳虚型疾病中的应用广泛。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云:“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说明灸量决定了灸效。灸量是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总和,刺激时间包括单次灸法时间和疗程,而刺激强度则体现为灸感强弱。长蛇灸最佳灸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尚有差异,可能与疾病性质和操作技术有关。例如,长蛇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灸量为单次 ,对阳虚质反复外感病患者的最佳灸量则为单次 ,但长蛇灸治疗 的单次施灸时长缺乏统一标准 。长蛇灸的灸感研究较少,更缺乏灸感灸效的临床证据。故本研究在相同疗程条件下,研究长蛇灸、治疗 过程中的灸感变化及疗效差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提高该法治疗 的疗效,也能为灸法的灸时灸感灸效关系提供依据。将人体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红外线辐射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并重建,可反映人体任何部位的细胞相对新陈代谢强度,并具有稳定、敏感的优势,是研究灸感的良好工具 。本研究分别在第次和第 次长蛇灸治疗前后进行 扫描,采用单次施灸前后温度变化值作为灸感的指标,描述灸感随疗程变化的差异。在疗效评价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疗程的增加,次治疗后,两组疲劳程度及中医脾肾阳虚症状均得到改善,且 组在改善躯体疲劳方面效果更加明显。躯体疲劳主要指身体的疲劳感,根据中医“脾主四肢肌肉”理论,躯体疲劳多责之于脾气不足。脑力疲劳指心理生物学状态的功能低下,表现为自觉懈怠、有厌倦感、记忆力减退等,根据中医“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理论,脑力疲劳可责之于肾气不足。长蛇灸铺灸于督脉及膀胱经,可温补脾肾阳气,故既能改善躯体疲劳,又能改善脑力疲劳,最终达到改善整体疲劳的效果 。此外,脑力疲劳的改善可能源于灸法过程中患者产生的愉悦感觉,但本研究中组并未显示出改善脑力疲劳的优势,可能与、长蛇灸对情绪的改善无明显差异有关,说明 长蛇灸改善疲劳程度的优势更多是通过改善躯体疲劳获得。以透热、扩热、传热等为代表的灸感出现是灸法起效的最低灸量,而施灸至灸感消失是评判单次最佳灸量的依据。相对于单穴施灸,长蛇灸单次灸量大,灸感研究更复杂。前期研究中,作者通过制定长蛇灸灸感量表,将长蛇灸灸感总结为透热、传热、局部热感、特殊感觉等四大类,但仅能反映患者主观感觉。本研究首次采用 测量的代谢热值对长蛇灸灸感进行客观研究,发现单次治疗后,所有部位平均温度值以升高为主,提示灸法的温热效应提高了脾肾阳虚型患者的代谢热,且长蛇灸灸感范围较大,这与其单次施灸面积大有关。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两组各部位的平均温度差值均增加,说明无论 还是 ,长蛇灸的温热效果均随疗程增加而累积。长蛇灸腹部透热、下肢及颈中传热程度在治疗结束时明显强于 ,说明 组灸感与灸效均优于组,长蛇灸治疗 时灸感与灸效密切相关。参考文献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部分:证候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重庆医学 年月第 卷第期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红外热成像面瘫病检测技术规范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红外热成像技术规范摄像环境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樊勇,张卓莉,唐福林 正确认识纤维肌痛综合征与慢 性 疲 劳 综 合 征 中 华 风 湿 病 学 杂 志,():张晓天,丘俊鑫主编 慢性疲劳综合征体质养生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骆州晓,林玉芳,金肖青 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机制及灸法治 疗 研究 进展 新中医,():诸毅晖,成词松,刘美琳,等 调补脾肾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思 路探 讨 中医杂志,():高晓燕,高洁,郭蓉,等 不同灸量长蛇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学创新,():胡秀武,邓陈英,黄平,等 长蛇灸干预阳虚质反复外感病的灸时灸效相关性研究 针刺研究,():,:,():黄平,邓陈英,江晓鸣,等 长蛇灸治疗心脾两虚型慢 性 疲 劳 综 合 征 临 床 观 察 光 明 中 医,():田宁,陈日新,谢兵,等 支气管哮喘患者热敏穴红外辐照特征研究 上海针灸杂志,():付勇,章海凤,李芳,等 灸感法与红外法检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下关穴热敏态的对比研究 中国针灸,():周星辰,熊俊,徐绍忠,等 基于 技术探讨艾灸原发性痛经患者热敏态关元穴 特征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杨婉婧 改良长蛇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优势及施灸方案设计的回顾性研究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董小玉,陈日新,张波,等 艾灸热敏腧穴产生舒适情感体验的临床观察 江西中医药,():王洪辉,张波,黄仙保,等 火足气到方为灸时珍国医国药,():潘政绮 改良长蛇灸灸感量表的修订及其应用研究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收稿日期:修回日期:)(上接第 页)丰芬,刘罗冀,阎博华,等 肝经俞募穴刺络放血法对失眠患者 、和 的影响 辽宁中医杂志,():张蕊 俞募配穴法治疗肝郁型经前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广州:广州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