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疫情
背景
跨国企业
供应
风险
管理
研究
胡玥
2023年第3期引言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扩散至全球,自此,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陷入了停滞状态,国内企业自觉停工停产积极抗击疫情。直至今日,全球防疫工作仍没有完全停止,但是经济仍需发展。如今,中国境内的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不能松懈,尤其是对境外货物或冷链产品可能导致的小范围的疫情传播要严格防控。这些货物大多来源于跨国公司,其进出口业务不仅是企业循环生产的源泉,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于国内外运输条件、政治因素等的差异,跨国企业本身就面临较大的供应链风险;国际突发事件的发生,为跨国企业敲响了警钟。改革开放以来,跨国企业尤其青睐中国市场,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实行本土化战略,深耕中国市场,众多跨国企业也享受到了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收益。新冠疫情以来,中国成为2020年经济唯一正增长的国家,庞大的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跨国企业的不二选择。2021年,中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再创新高,引资规模和质量双双获得提升。根据各大跨国公司出具的季报或年报,一些知名公司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在全球业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中国的业务却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增长。对于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跨国企业对中国的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提升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促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稳定经营,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跨国企业往往以进出口业务为主要经营内容,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常以进出口原材料为主。虽然其本土化战略降低了进出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但是对于一些重要原材料,往往在国内难以找到替代品,仍需依靠进口,生产的最终产品也往往销往全球各地。面对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跨国企业即使深耕中国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合理识别与降低供应链风险则为当务之急。一、供应链风险的类型供应链风险是指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供应链中不确定因素和各类意外事件。应对并降低疫情背景下跨国企业供应链风险,首先应当正确识别供应链风险的类型。(一)中断风险中断风险主要分为需求中断风险、供应中断风险和物流中断风险。需求中断风险是指面对国际突发事件冲击,客户对商品的需求大幅缩减甚至出现中断。出现需求中断风险主要与企业的从业性质有关。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旅游业面临巨大的需求中断风险,而半导体行业却仍旧供不应求。学界被大部分学者认可的是将供应中断风险划分为内生性供应中断风险和外生性供应中断风险。内生性中断风险是指企业由内部因素导致的中断风险事件,例如企业生产能力不足引起产品短缺等。内生性中断风险会发生在企业生产的每一环节上,从而使供应商难以按时按量地向下游企业供应产品。外生性中断风险指的是企业外部因素导致的供应中断事件,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贸易制裁等。本文研究的供应中断风险主要为外生性供应中断风险。物流中断风险则是指区域的疫情暴发导致区域政策的不同,区域之间的商品运输不畅以及物流中断的风险。2022年4月,上海便面临了至少一个月的物流中断。(二)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主要起因于主权国家可以自主改变游戏规则,而导致受影响的对方无法进行有效的追索。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各国采取不同的防疫政策,积极或者消极的防疫政策都会产生政治风险。此外,本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也会产生相应的政治风险。(三)合作风险合作风险主要来源于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否能够按照合同规定完成贸易。对于企业本身,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等来保证自身可以依法合规完成贸易;但是对于合作企业,难以有效地进行监督也不便进行监督,合作企业能否按时、保质完成商品的供应、合作企业之间是否可以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合作的企业往往遍布全球,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都会加大业务往来的难度,相比处于同一国后疫情背景下跨国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胡玥黄昊昱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跨国企业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创造了机遇。如今疫情进入新常态,跨国公司长期以来面临的供应链风险上升。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降低损失,跨国企业积极展开自救。基于中国境内跨国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分类,为企业识别风险提供思路,并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供应链风险对跨国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结合部分领先企业的自救举措,提供应对供应链风险的普适方法。最后,提出了两大供应链风险的预防措施,启示跨国企业重视国际突发事件影响。关键词:跨国企业;供应链风险;新冠疫情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管理荟萃 69DOI:10.19885/ki.hbqy.2023.03.0332023年第3期家的合作企业而言,其面临的合作风险更高。(四)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的日常经营和资金流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全球各个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下滑,企业出现融资困难、股价下跌、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增加。此外,企业生产产品的最终价格可能会出现大幅的波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并且,突发事件会冲击外汇市场,跨国企业与不同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商品交易时,会面临相对较高的外汇风险。二、疫情对供应链的不利影响对于跨国企业,新冠疫情对于企业供应链的影响更加深刻,企业管理者应当加以重视。(一)延长企业的生产周期跨国企业用于生产的关键原材料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境外,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停工和停产,供应链上游企业生产原材料的速度降低,产能下降,出现供应短缺,生产和运输的难度增加也会相应提高运输成本。而风险在供应链链条中具有传导效应,上游供应商面临的问题会相应地沿着供应链继续传递,并且,诸如疫情之类国际突发事件的影响是广泛的,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流转速度都可能不同程度地下降。另外,国家防疫态度的差异会导致国家防疫政策的不同。货物运输出现缓慢和停滞是正常现象,也难以预测,不仅如此,运输工具也会受到条件的限制。并且,大多数物流企业会优先服务于政府抗击疫情的工作,人员及相关物资的流动也会受限,短时间寻找替代的物流服务较为困难且成本较高。例如上海暴发疫情时,苏州加强了防疫措施,违反防疫规定的工厂被勒令停止货物运输,并进行整改。虽然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加强人员管理从而合理规避,但是运输途中的各道关卡和签收货物前的消毒措施对整个地区的企业都造成了影响。(二)延长企业的销售周期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受挫,市场需求出现重大变化。疫情出现以后,出于防护需要,全球各地采取不同的隔离管控措施,最终目的都是限制人口流动,因而全球消费者对于非日常必需品的购买欲望和消费能力大幅下降,市场需求骤减,易出现产品滞销等情况,导致产品供过于求的供需不平衡局面。但在某些行业出现了爆发性的需求,例如疫情导致全球各地口罩、药品等医疗产品需求暴涨,而人员流动受限,居民更倾向于网购来代替实体店购物,促进了电子商务需求的暴涨,因此在这一类行业中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供需不平衡局面。由于疫情,原本较为均衡的供需关系被打破,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面临这一冲击,难以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和生产策略,出现了销售周期不稳定的情况。此外,物流运输企业则会更倾向于服务政府和本土企业等,完成向疫情严重地区运输日常必需品的工作,其运输风险也会相应加大。而运输市场上原本激增的运输需求也无法得到快速解决,这势必会提高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时效,延长企业销售产品的周期。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其面临的国际运输则会受到出入境管控差异、运输工具的改变等影响,相对于本土企业而言,销售周期的不确定性更强。(三)企业回款放缓,对现金流造成冲击疫情导致企业进行对外贸易时赊购原材料和赊销商品的运输周期增长,即使企业为了尽快回笼资金采取更加有利于购买方的销售折让,但购买方未必领情,甚至还会相应拖长原本合同中约定的交货时间。因为时效更长的运输会导致货物在运输途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信任降低。为了降低风险,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下游企业会更倾向于晚一些支付货款,即使收到货物,下游企业也可能出于维持自身现金流的需要延长付款时间。在无法预测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生产销售的突发事件面前,企业更倾向于维持更高水平的现金流,以备不时之需。由于物流速度放缓,一些对于存储要求较高的产品有更高的概率出现质量问题,造成产品的损坏和损失,增加企业的运输成本和后续继续加工的生产成本,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提高估计的损耗率,或者是增加成本的投入来降低产品在长时间的运输途中的损耗,如更改运输方式等。三、跨国企业的应对措施跨国企业的供应链横跨全球,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众多,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外包服务商等。而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经营环境愈加不稳定、用户期望更高、产品生命周期更短。供应链成员在商业合作中相互依赖,这也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程度;而疫情导致外部经营环境愈发不确定,供应链面对内外部威胁时也愈加脆弱。同时,自然灾害、生产的众多安全事故时刻对企业运营中各个环节造成威胁,再加上供应链网络自身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以及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内部因素和外部威胁无不突显出供应链的脆弱性。因此,针对突发事件扰动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灾害冲击在供应链中的传导机制,提高供应链的安全性,建立完善的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企业针对脆弱性高的薄弱环节采取应对措施来提升供应链弹性显得格外重要。(一)加强企业的人员管理疫情暴发期间,极易出现企业中员工零星感染导致聚集性疫情以致企业不得不停工停产的情况,因此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管理迫在眉睫。加强人员管理的关键是尽量降低人员在厂区和办公室内的流动,降低特殊期间公司内人员的密度,从源头上遏制疫情在企业内的传播。可以采取轮流居家办公的方式,对公司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生产与办公独立进行,降低人员之间的面对面交流等措施,降低疫情传播的概率。另外,需要着重加强企业内生产人员的管理,加强员工 管理荟萃702023年第3期管理荟萃 的教育,树立大局意识,预备必需的生活物资,发生特殊情况时,企业的一些关键岗位的生产工人可以进行闭环生产,保证企业生产不出现中断。(二)适当提高商品库存量,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新冠疫情的影响是长远的,企业应做好持续应战的准备。在疫情情况下,适当提高企业的最低库存水平,能够延长企业的收货时间,为下一批原料的采购争取时间,提升企业应对供应中断风险的能力,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周转。此外,采购人员也应当积极与客户对接沟通,增加采购的频率,降低单次采购量,少量多次进行商品的采购,分散运输中可能面对的风险,降低企业因为供应短缺、生产资料不足而引起的供应中断风险和物流中断风险。发出货物也应当如此。(三)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共享供应链上信息传递的不流畅,会给供应链上的企业带来无法预测的损失,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应该共同应对新冠疫情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影响,不可置身事外,应当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建立多种渠道的信息共享。例如,下游企业可以共享市场需求的预测、客户订单量的变化以及企业未来可能出现变化的生产计划等;上游企业可以共享生产进度、运输时效、进出口政策等,互相帮助对方降低生产及合作中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之间的信任。在具体操作中,基层员工应积极同供应商跟进供应情况,加强对消费者需求的跟踪,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分析市场需求,将相应的难点、堵点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调,高效率解决问题,适时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因为需求中断风险导致产品积压、资金回笼困难。但是,在加强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应注意信息传递的保密性,在合同条款中明确说明、签订保密协议等,规定信息使用者的权限,避免商业机密泄露。(四)在本土寻找替代品和下游厂商跨国企业选择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是降低成本,但是新冠疫情影响下势必会提高商品的运输成本,增加商品运输途中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增加额外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盈利。因此,跨国企业应当积极在本土或周边相对距离较近、运输较为方便的国家寻找相关生产资料的替代品,降低因为距离和长途运输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在本土国家积极寻找下游厂商,扩大产品的需求和销售范围,必要时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降低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