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池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及成效_韦向诚.pdf
下载文档

ID:2367358

大小:1.86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河池市 岩溶 地区 石漠化 综合治理 技术 成效
第17卷第2期南方农业2023年1月Vol.17No.2SouthChinaAgricultureJan.2023232232韦向诚.河池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及成效 J.南方农业,2023,17(2):232-234.河池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及成效韦向诚(河池市金城江区大山塘林场,广西河池 547000)摘要 石漠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岩溶地区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是制约当地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及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加快河池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步伐,促进当地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分析了河池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现状及成因,阐述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的主要危害,从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坚持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绿色生态经济等方面探讨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技术。关键词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广西河池市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志码:CDOI:10.19415/ki.1673-890 x.2023.02.072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被称为“地球之癌”,是一种以出现大面积基岩裸露劣地为重要标志,具有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主要由岩溶山区脆弱的生态与人类活动干扰相互作用而形成1。长期以来,石漠化已成为制约广西河池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河池市必须高度重视石漠化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对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以确保石漠化治理效果,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1石漠化现状及成因1.1石漠化现状河池市地处桂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地理位置 10634 10909E,2341 2537N,东 西 长228 km、南北宽 260 km,总面积 3.35 万 km2。从石漠化监测结果来看,河池市除宜州区外,巴马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金城江区等10个县(区)均属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县(区)。河池市石漠化土地面积高达 72.3 万 hm2,占河池市土地面积的 21.60%,占广西石漠化面积的 35.00%,位列广西第一;河池市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 84.6 万 hm2,占河池市土地面积 的 25.24%。1.2石漠化成因1.2.1自然因素造成河池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 2 点。1)河池市山多地少、岩溶广布,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喀斯特地貌面积高达2.18 万 km2,占河池市总面积的 65.74%。2)河池市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长而炎热、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河池市年平均气温16.921.5,年平均降水量 1 200 1 600 mm,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超过 2 500 mm,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也在1 000 mm 以上。喀斯特地貌与气候条件为河池市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尤其是在灾害性气候(连续暴雨、高温、干旱等)和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等的影响下,河池市原本脆弱的岩溶山地更易发生石漠化。1.2.2人为因素河池市为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仍较为传统。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人地矛盾越发突出。例如,大石山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0.02 hm2,当地居民为了种植粮食、发展经济,出现了毁林开荒、毁草开垦、开垦陡坡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导致河池市现有耕地中坡耕地的占比在 40%左右。同时,生活能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剧,过度樵采、乱砍滥伐的情况普遍存在,再加上过度放牧、无序扩建等因素影响,石山的森林植被逐渐减少,地表遭到破坏。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收稿日期:2022-12-14作者简介:韦向诚(1978),男,广西河池人,本科,工程师,从事营林生产、林业调查设计、石漠化综合治理等。E-mail:。第17卷第2期南方农业2023年1月Vol.17No.2SouthChinaAgricultureJan.2023233233营活动使岩溶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加快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演变速度。2岩溶地区石漠化的主要危害2.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库坝淤堵水土流失是石漠化地区典型的危害之一,可分为面蚀、沟蚀和崩塌 3 种水土流失类型,并以面蚀为主,通常能占到整个水土流失面积的 95%以上。河池市辖区内河流众多,主要为红水河、龙江及其支流,属珠江水系,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当石漠化地区遭遇暴雨天气时,由于岩溶山地植被稀疏、土壤少,贮水能力低,易发生水土流失,岩溶山地表层的土壤会被雨水冲刷至江河及库坝当中,造成河道、库坝淤堵,加剧洪涝灾害,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安全。2.2耕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石漠化地区发生水土流失时会冲刷表层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全钾、全磷等物质含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使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劣化土质。而保留下来的土地资源,其土壤多分布在石缝和岩溶缝隙中,存在土层较浅(2030 cm)、连续性差的问题,无法满足耕种需求2。因此,发生石漠化的山区,其可耕地面积会严重缩小,土地生产能力会大幅下降甚至丧失。例如,在石漠化发生较为严重的巴马县燕洞镇交乐村,人均耕地面积已下降至 0.026 hm2,土地地力也严重退化,导致粮食作物大量减产,当地农民为发展经济,改变以种粮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种植核桃、油茶等耐旱、耐瘠的经济作物。2.3生存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1)石漠化地区的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河池市地处石漠化片区,当地居民饱受缺水困扰,人畜饮水困难成为当地常态。截至 2010 年,河池市共有114.77万人、44.37万头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为 27%。经过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后,河池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 2010 年的27%提高到 2022 年的 84.5%,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2)由石漠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造成山穷、林衰、土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河池市的经济发展,导致当地经济发展进程缓慢,农业生产更是广种薄收,居民生活质量改善速度缓慢。2.4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加剧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石漠化又严重影响了岩溶地区的蓄水保土功能,石漠化与水土流失已形成恶性循环。1)在石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极易发生山洪、干旱、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裂及土洞等灾害。例如,2020 年 14 月,河池市共发生 6 起自然灾害,其中洪涝 3 起、干旱 1 起、风雹 1 起、山体崩塌 1 起,涉及宜州、环江、南丹、天峨和凤山5 个县(区),19 238 人受灾,782.03 hm2农作物受灾,20 户 29 间房屋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4.7 万元。2)石漠化地区植物种群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较不明显,岩溶地区的生态系统简单化,生态极脆弱,易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3综合治理技术3.1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1.1实施“坡改梯”工程所谓“坡改梯”就是将不利于保土、保水、保肥的坡地改造成台阶状梯田,“坡改梯”工程不仅便于农户耕种、丰收,还有利于防止岩溶地区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岩溶地区的所有坡耕地可按“小弯取直、大弯就势、坡面稍宽”的原则沿等高线实施“坡改梯”工程,并选择易成活且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树种(火棘等)种植植物篱埂,从而扩大耕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3。3.1.2建设完善小型的水利水保工程在开展“坡改梯”工程的同时,还应建设配套完善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如引水渠、排涝渠、拦山沟、小水池、小水库等,以解决岩溶地区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的难题,同时为有效治理石漠化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河池市实施完成 6 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4.38 万处,开工建设 14 个中小型水库,建成河堤及护岸 146 km 等。3.1.3大力发展农村绿色新能源工程过度樵采是造成岩溶地区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河池市要大力发展农村绿色新能源工程,减少农村薪材消耗对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进而对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发展进程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4。例如,可通过在农村地区建设沼气池、节能灶等设施,以及大力推广光伏发电、水电、风力发电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逐步实现“以气代柴、以电代柴”的目标,减少农村薪材的消耗量。目前,河池市已累计建成沼气池 29.94 万座、省柴节煤灶 61 万座,让 4 万 hm2的森林免受砍伐。3.1.4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落实生态移民工程石漠化会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而滞后的经济发展会进一步加大人为因素对石漠化造成的不利影响。2015 年,在河池市精准识别出的贫困人口中,大部分贫困人口均居住在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地区。因此,第17卷第2期南方农业2023年1月Vol.17No.2SouthChinaAgricultureJan.2023234234为减少人为因素对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影响,就必须贯彻落实好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工程,切实解决当地居民所面临的生存问题。当前,河池市已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实现 817 个贫困村、76.52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7.5 万户,建成 121 个集中安置点、4.13 万套住房,帮助 17.62 万贫困人口实现异地搬迁扶贫。3.2坚持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3.2.1封山育林恢复森林植被是岩溶地区生态重建和治理石漠化的根本措施。因此,对石漠化地区和潜在石漠化地区中的林草地,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封禁区域内禁止樵采、放牧、垦荒、割草等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聘请护林员,设立管护机构,制订封育措施和管护措施,以尽快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修复脆弱生态区的生态系统。自 2016 年以来,河池市已先后选聘、续聘 4.5 万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成为生态护林员,落实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 3.22 亿元,森林管护面积高达 120 万 hm2。3.2.2人工造林对于石漠化地区和潜在石漠化地区内的耕地、宜林荒地、无立木林地、25 以上的坡地,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生态优先、因害设防、效益兼顾”的原则进行人工造林,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建设防护林等人工造林方式治理石漠化。可选用生命力强且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乡土树种(杉木、红锥、米老排等)营造混交林,形成乔、灌、草复层森林结构,以提升石漠化的整体治理效果。2021 年,河池市植树造林面积高达 2.22 万 hm2,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达全年造林任务的 127.23%;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7.22%,位居广西第一。3.3坚持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绿色生态经济3.3.1发展特色经果林石漠化地区立地条件差,不适宜耕种,需改变以种粮为主的传统观念,选择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且具有经济价值、生态效益的果树或经济作物等,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产品。例如,核桃生命力强、适应性广、耐旱耐瘠、见缝生根,适宜在石灰岩山区生长,是治理石漠化的先锋生态树种,也是可持续增收的长效经济树种。目前,河池市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7.33万hm2,产量超 6 300 t,产业覆盖 11 个县(区)、122 个乡镇、1 052 个行政村,参与种植农户 36 万户、120 万人,核桃造林绿化“癌山”的贡献率曾高达 65%。3.3.2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林下经济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的优点,发展林下经济不仅能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还能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巩固生态建设成果5。近年来,河池市加大了林下经济建设力度,重点发展林药、林菌、林禽等复合经营模式,不断推进林下经济的转型升级。例如,金城江区林下种植铁皮石斛、天峨林下种植金花茶、环江林下种植石崖茶、东兰林下养殖黑山猪和乌鸡、都安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的竹藤编等均是河池市培育的著名的林下产品,河池市林下经济总产值达 94.1 亿元,惠及林农 143.33 万人。3.3.3发展特色生态种养特色生态种养模式不仅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牧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的作用,还能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近年来,河池市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在岩溶石漠化地区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沼气-种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