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社会
生态
实践
研究
华南
农业大学
汤辉
-42-教学革新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2 月第 3 期基于“社会生态实践”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改革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汤辉,郭意(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针对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基于“社会生态实践”相关理论,结合华南农业大学 2021年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改革策略,主要包括:课程理论体系优化和实践训练改革,以建立学生“物理精神生境社会”多维空间认知设计思维为核心目标,让学生从以往静态的关注艺术审美的物理空间转向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空间,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并为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关键词:风景园林;“社会生态实践”;设计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06(2023)02(a)-0042-04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Basic Cours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Based on SocioEcological PracticeTak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ANG Hui,GUO Yi(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510000,China)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basic cours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socio-ecological practi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2021 talent training pla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 series of innovative reform strategies of basic cours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were explored and proposed,mainly including:The curriculum theory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practice training reform,with the core goal of establishing students physical-spiritual-site-social multidimensional space cognitive design thinking,let students shift from the static physical space focusing on art aesthetics to the social space centered on people,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bilities in all aspects.It also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reform of basic cours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Socioecological practice;Basic courses of design;Practice teaching;Personnel training;Innovation and reform课题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2020 年校级教改项目“基于社会生态实践 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改革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基于儿童自然教育的共建式社区花园营造及可续发展研究”(2020WTSCX007)。作者简介:汤辉(1980-),男,湖南长沙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社区营造与自然教育。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1。立足当下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需求与背景,风景园林作为构建人居环境的重要学科2,作为关注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提供城乡空间公共安全体系、提升人类福祉与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支撑,如何紧扣时代脉搏创新育人模式,培养顺应社会需求的时代新人,成为学科教学体系改革的迫切任务。为了响应新形势下国家对公共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结合华南农业大学(下称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实际情况,对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教育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有效解决我校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面临的问题,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国家发展的“千年大计”,公共卫生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政策的工作重心不断向社区基层倾斜下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持续转型升级,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使-43-教学革新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2 月第 3 期1“社会生态实践”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教学出现的变化进入 21 世纪以来,各学科门类的界限正逐步被突破,以往学科间泾渭分明的无形壁垒逐渐转为开放交叉。风景园林学与生态学、社会学、规划学、管理学等协同发展。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布尔迪厄、福柯等开展的社会空间理论体系探索3,4,促进风景园林的空间认知逐步从以往静态的关注艺术审美的物理空间转向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空间,即关注影响物理空间生成的社会动因以及人在其中的实践活动。“社会生态实践”为一个系统,与周围世界的其他系统相互联系,且可涵盖人类行为和社会过程的六个不同但又相互交织的种类规划、设计、建设、恢复、保护和管理。以“社会生态实践(socioecological practice)”为核心的生态实践学(ecopracticology)进一步消除了学科理论与社会实践的鸿沟,为理论教育及实践探究提供了衔接途径 5。具体而言,“社会生态实践”成了风景园林学科立足生态智慧与社会可续发展的新兴学术领域,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体系教学如何深化多样性与多学科的交叉,深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途径,将“自然文化”“社会生态”“观念实践”融入学科体系教学,成为亟待改革与突破的重要方面。2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的现状2.1 教学方式逐渐从单一“图纸设计”转向多维度空间思维培养我国早期的风景园林学科教学思路以“布扎体系”6和“包豪斯体系”7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图形化设计能力以及通过动手实践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这种以形式美为法则的教学体系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重设计轻理论,重形式轻人文 8”的弊端。风景园林学科建立以来,各大院校立足国际发展趋势及国内本土特色与社会需求,从精神空间9、生境空间10、社会空间11、生态空间12等维度拓宽风景园林学科的教学培养方式,通过对风景园林多维度、多义性的探讨,培养学生从整体观、系统观来处理复杂问题的科学思维。2.2 空间观培养与历史观、生态观、价值观的培育缺乏有效融合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奠定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专业观念及社会责任感是国家和社会对高等院校的基本要求13。风景园林学科在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维护公众利益方面具有重要社会意义14,对学生的观念培育更应是从基础类课程开始抓起。然而,目前风景园林学科的设计基础类课程过于注重对空间形态、图纸表达等技能训练,对培育学生历史观、生态观、价值观的研究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对物体事件关联看待的辩证观,缺乏对自然环境、人文社会敏锐理性的观察力。设计基础类课程群间的各门课程缺乏明晰的脉络衔接,课程群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15,导致对学生的观念培育只能是“蜻蜓点水”的程度。2.3 未能与社会及行业发展前沿接轨,实践教学形式单一设计基础类课程的开展形式大多是“教师学生”单向式自上而下的理论讲解,低年级学生缺乏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实践机会16,导致课程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学生实践能力薄弱,以课堂图片展示为主的教学过程导致学生缺乏对真实空间环境场地尺度的把握,缺乏对社会环境因素对场地影响的观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连贯,甚至被动接收一些过时的信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不了就业市场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如何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从知识技能的表面认知到融会贯通的系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对环境、社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善于汇报与有效协商,并思考如何在设计时进行结合本土特色的创新创造,以正确的专业观服务社会,是进一步完善、深化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3 基于“社会生态实践”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改革策略3.1 改革内容3.1.1 理论教学改革:基于“社会生态实践”构建“四维空间认知”知识体系课程引入“生境社会空间认知”理论体系,以“生境空间认知”促进学生对园林空间自然构成要素的观察、记录,通过植物生态学的应用思考场地恢复与再利用的能力;以“社会空间认知”引导学生从人的社会生活行为入手,关注空间与人相互作用机制和空间背后的文化社会性。以观察、记录、感知先行的手段结合传统教学中“物理精神空间认知”理论体系,全方位、多维度建立学生“四维空间认知体系”,即把诸多问题事件置于同一空间同时予以思考,训练学生非闭合发散式的逻辑思考能力与对风景园林空间多义性的价值观认识,进一步丰富风景园林教学体系的深度与广度。3.1.2 实践教学改革:结合社会服务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改革内容实现从传统课堂教授方式到以“现场教学、社会服务”教学为主的实践体系改革。总体来讲,实践改革将城乡社区各类微空间作为教学实践场所,通过自然观察、社会调查、场地调研、参与营造等实践活动,加强高校师生、社会公益组织、城乡居民、政府及企业的多方联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精神和社会服务精神,使学生走出课堂,服务社会,凸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的教学特色。3.1.3 观念培育改革:推动“空间观价值观社会责任”的全方位人才培育以促进学生对空间的多维度思考为导向,以开展自然观察、社会调查、场地调研、营造实践为依托,培养学生对环境、社会敏锐的观察力和理性的感知力,结合-44-教学革新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2 月第 3 期参与社区营造的实践活动,通过社会服务的方式组织学生对社区微空间进行更新设计与营造实践,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在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社会服务”的教学模式推动课程教学完成从空间观培养到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衔接与升华,形成“理论实践观念”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3.2 实施方案和方法基于“理论实践观念”的教学模式改革,对以往讲解的内容和计划进行梳理,借鉴国内外相关院校风景园林教学改革优秀案例,结合我校 2021 年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厘清设计基础类课程的理论体系知识模块和教学实践知识模块,根据知识模块制作调研问卷,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分析。针对调研分析结果,重新确立具体知识点比重,最终形成设计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体系框架(见图 1)。3.2.1 优化课程理论体系首先,对课程理论体系进行优化,改革后的教学理论框架由基础理论体系和“四维空间认知”理论体系两部分组成,其中以建立学生“物理精神生境社会”多维空间认知设计思维为核心目标。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体系,此次改革基于“社会生态实践”的学科转型背景,引入“生境空间认知”和“社会空间认知”设计思维,培养学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