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民族
理论
兼谈铸牢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第6期(总第168期)互嵌与分殊: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关系再审视*兼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春洋凡若天【摘要】在当代中国的时空场域中观察,党的民族理论之于一般社会理论而言具有民族性、政治性、综合交叉性和对比性,党的民族政策之于一般公共政策而言具有相对敏感性、有限自治性和长期性。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紧密联系,民族理论决定民族政策的方向,民族政策落实民族理论的原则,两者在民族工作过程之中实现互嵌。虽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具有一体两面性,但两者之间在性质、内容和功能上也存在差异。党的民族理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理论基础和原则立场的根基,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提供认知基本盘;党的民族政策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的助推,回答“如何做、怎么办”的问题,提供实践压舱石。两者彼此协调,相辅相成,在中国共产党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策略实施中发挥关键作用。【关键词】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者】于春洋,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凡若天,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河北秦皇岛,066004。【中图分类号】D63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22)06-0014-0009为解决民族问题,调节民族关系,治理民族事务,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针对中国国情实际制定实施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长的进程,也是我们党持续进行民族理论探索和民族政策创新的过程。正确理解把握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观察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为此,需要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以及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再审视。本文拟从民族理论之于社会理论、民族政策之于公共政策的主要特点出发,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之间的互嵌与分殊进行初步梳理,在此基础上,讨论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一、民族理论之于社会理论的主要特点概而观之,民族理论是“关于民族现象、民族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思想”1。民族理论主要研究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并为此提供观察视角和认识基础,包括如何看待民族、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现象以及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这一关注内容及其认知方式与其他社会理论相比存在自身的特点。*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文献整理及当代意义研究”(21&ZD211)。14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第一,民族理论具有民族性特点。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为例,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础,以此结合我国的民族结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实际而形成的系统化的、规律性的理解和论述,因此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比如我国北部气候寒冷,草原牧区的牧民就形成了骑马、住毡房等特点,而南部气候温润,山区民族则居“干栏”、农耕狩猎。原始宗教也对早期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社会的长期发展演进之中,这些特点就逐渐成为每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也由此产生。民族理论是对民族与民族问题现象的系统化理性认识,民族理论的民族性特征也因此得以凸显。第二,民族理论具有政治性特点。与社会理论侧重点在基础理论不同,虽然“按民族理论的本义来看,民族理论无疑属于基础理论范围,但中国的民族工作领域中,民族理论则有着鲜明的应用性和浓郁的政治实践色彩”2。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把对于民族理论的探索放在政治实践上,使其直接服务于政治任务,这也使得我们党对于民族工作十分重视。因此,民族理论研究紧密联系民族工作实际,以党的基本路线为导向,以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维护祖国统一为目标,坚定地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我们党很多民族理论上的创新都是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上,以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的方式得以确认的,这就使得民族理论创新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此外,我们党秉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践论原则,把民族实务工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也对党的民族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都使得党的民族理论相较其他社会理论而言,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特点。第三,民族理论具有综合交叉性特点。民族现象的存在既具有生物学、遗传学、考古学特征,也具有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表现,民族国家创建以来,民族现象又成为政治学重点关注的研究议题。与其他社会理论所关注的特定社会问题相比,民族现象的分布更为广泛,覆盖面更大,民族理论的综合交叉性特点也更为明显。党的民族理论除了研究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之外,还涉及大量少数民族、民族地区以及民族关系中的现实问题,诸如经济、政治、教育、法制等,它不单单包含政治问题,也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这就使得民族理论内容十分丰富,牵涉范围极广,与其他学科大面积交叠,只是因为关涉领域带有民族属性,所以称其为“民族理论”。虽然传统的民族理论仅限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但是在本质上,只要是涉及民族属性或者民族问题性质的社会问题,都可以被纳入到民族理论研究的范畴之内。并且,在进行民族理论问题探索时常常会借用其他社会理论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原理,旨在探讨经济、社会习惯、宗教等诸多内容对民族问题的影响,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民族理论涉及范围之广泛,是其他社会理论所不能及的。第四,民族理论还具有对比性特点。其他社会理论也具有对比性,但民族理论与之相比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民族理论的研究领域宽泛、边界模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是其重要特点。它“立足于民族政治现实,并不囿于特定路径,其理论视域和研究范畴贯通中西”3。在横向上,它可以对社会和民族、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进行比较,可以进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还可以对同一个民族在不同聚居区域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如果同一个民族在他们的某个聚居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而在另一个聚居区域的发展状况堪忧,就可以通过两者间的比较,探索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纵向上,它既可以对同一地域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的民族现象进行比较,还可以对同一民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状况进行比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求和发现有价值的一般规律。二、民族政策之于公共政策的主要特点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通过政府)运用民族理论,为回应和解决社会公共领域中出现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等具有民族属性的公共问题而提供的解决方案。较之于其他公共政策而言,民族政策具有如下特点:15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第6期(总第168期)第一,民族政策具有相对敏感性。民族政策和公共政策相比而言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为特殊的要数它的敏感性。“民族政策十分敏感,一项政策的出台,关乎民族团结、民族发展、社会稳定。”4而且在民族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之中,也要留意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在社会发展状况、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避免由于实施不利而导致民族政策出现偏失,引发不满情绪,进而导致民族关系不和谐。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导致民族分裂主义乘虚而入,蓄意发动暴乱,刻意制造民族冲突,破坏国家领土完整。比如,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以财税分配不均衡为理由,在2017年举行了违宪的“独立公投”,虽然此次独立公投流产,但还是造成了西班牙国家政府与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之间持续的政治摩擦,以及加泰地区大范围的街头骚乱,造成社会动荡。因此,民族政策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之中都比较敏感,民族政策制定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能够和谐稳定地发展,甚至影响国家的统一与分裂。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更需要在制定实施民族政策的时候保持谨慎。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展开民族工作、进行民族事务治理时要格外审慎,才能够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统一。第二,民族政策具有有限自治性。与其他公共政策更多强调实施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相比,民族政策的实施往往带有有限的自治性。在确保民族政策与党和国家的意志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可以因地制宜制定实施适合本地特点的自治单行条例。民族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个子系统,自成体系,在对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问题的治理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自治体系。我国结合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考虑到我国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基本政策。“鉴于单一制是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色调,是单一制(而不是联邦制)下的民族地方自治,因此,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是有限的。”5在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民族地区依据本地实际情况享有有限自治权利,行使自主权,对本民族内部事务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在中央考虑到国家层面的重大问题制定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国家政策后,具体到民族地区,当地政府可以依据当地的特点,考虑民族生活方面的具体问题制定与本地区、本民族相适应的地方政策并实施。第三,民族政策具有长期性。相较于其他公共政策而言,民族政策更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系统性工程。“只要有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存在”6,而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在客观上也就决定了民族政策也将长期存在。而且,由于不同民族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使得民族间的利益冲突、互不信任等现象和问题时有发生,而要想消除民族间的发展差异以及文化隔阂,也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具体到我们党的民族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一个不断累积和累进的发展历程”7。比如,为了保障各项民族平等权利能够落到实处,我们党领导的民族识别工作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时间跨度达30余年;再比如,我们党对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探索和制度实践从建党早期就已经开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至最后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西藏自治区的建立,前后历时40余年。而作为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以及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更会长期实行、一直存在。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互嵌的几种方式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存在密切关联。概括而言,民族理论是制定实施民族政策的依据,而民族政策则是民族理论在现实社会场域中的应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互嵌主要表现为内容互嵌、过程互嵌和关系互嵌等。(一)内容互嵌:民族理论决定民族政策的方向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内容上看,两者间的互嵌关系集中体现在民族理论决定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而民族政策则是为了达到民族理论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一方面,民族理论决定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一个国家在治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理论对其政策的指导和决定作用是多方面的,不16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同的民族理论观点对民族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有着重大影响。民族政策是依据民族理论而进行的一种价值选择,然后采取特定方式、工具和手段对这一选择加以落实。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8,这里的“增进共同性”就是一种价值取向,这一取向也就决定了未来我们党制定实施民族政策的方向。另一方面,民族政策是为实现民族理论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公共政策是作为政策主体的公共权力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相应地,民族政策也是政策主体为调整不同民族群体和民族地区的利益关系,凝聚民族发展动力,引导发展方向,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政治行为。比如通过制定出台对口支援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来实现缩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些民族政策,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原则的贯彻,符合党的民族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与现阶段我们党的民族理论目标相匹配。(二)过程互嵌:在民族工作过程中实现互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在开展民族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互嵌的。把民族理论与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实际相结合,结合民族实际、地方实际开展深入细致的民族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开展民族工作的过程之中发现民族问题,继而针对民族问题来制定实施民族政策。可以发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民族工作的过程之中实现了彼此间的互嵌。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