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超轻型坦克到布伦机枪车(上)_卡明.pdf
下载文档

ID:2365112

大小:1.22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轻型 坦克 到布伦 机枪 卡明
58 坦克装甲车辆2023年第2期老车珍品TANK从超轻型坦克到布伦机枪车(上)卡 明布伦机枪车本质上是英帝国在衰落中,试图以有限资源支撑其全球性“军事义务”的产物。鼎盛时期的英国拥有3 70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比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还要大出一个印度的面积,在其领土之上太阳永不降落,被称作“日不落帝国”。这期间英国曾经遇到过一些挑战者,比如法国和俄国,英国人分别在滑铁卢和克里米亚击败了他们,自身的地位坚如磐石,始终稳稳地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存在了数百年。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动摇了帝国的根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打击是巨大的,战后它出现了明显的衰落趋势,可以从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反映出来。但是,英国政府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采取了许多及时的措施,解救了部分的社会危机,并试图支撑住大英帝国的全球军事霸权。在这种情况下,布伦机枪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意思的是,虽然布伦机枪车是一种应急性的军事技术产品,但作为二战战场上万金油式的存在,布伦机枪车无疑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说明作为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国虽然开始衰落了,但仍能很好地协调军事需求与军事资源之间的复杂关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的标志性装备,布伦机枪车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遗忘。但这种结构极其简单的超轻型履带式装甲作战车辆,背后却有着并不平凡的故事。研发背景布伦机枪车的诞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一战结束后,严重的财政压力加上厌倦战争的普遍心理状态,促使英国以危险的速度复员了庞大的军队。1918年11月时,有350多万人戎装在身(还不包括由英印政府支付报酬的),而两年之后他们已被减少到了37万人。此后,尽管在一系列战后条约中为帝国和欧洲承担了繁重的义务,但直到1932年为止,英国的年度国防预算和编制不断被削减。不仅军事开支和人员数量遭到急剧砍削,大多数军工企业被关闭或转为民用生产,高于师级的建制被取消。事实上,就历史传统而言,陆军在英国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大英帝国的建立依靠的是强大的皇家海军,陆军的责任主要是用来维持帝国境内的治安。在整个20年代和1941年4月,英军布伦机枪车在希腊DOI:10.19486/ki.11-1936/tj.2023.03.003坦克装甲车辆2023年第2期 59老车珍品TANK30年代初,英国陆军军费开支逐渐减少,1933年达到了最低点,只占据了国家收入的2.5%。然而19311932年,日本在中国相继发动了“九一八”与“一二八”事变,远东危机爆发。远东危机充分暴露了大英帝国在防务问题上的漏洞,1932年度的国防政策评估报告认为陆军的规模、装备质量和动员的效率都完全不足以履行国联盟约或洛迦诺公约下的义务,也难以防御印度或其他东方属地。如此局势下,到了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欧洲大陆又重新被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英国不得不开始重整军备,然而在整个重整军备时期,陆军仍然是各军种中力度最小的。财政大臣张伯伦坚持认为:“把我们的资源用在空军和海军比建设庞大的陆军更为有利”。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布伦机枪车被研发出来,并作为英国陆军的制式装备大量列装绝非偶然。一方面,在十年准则的约束下,长达十几年的资源紧缩,令英国陆军很自然地青睐起廉价的、结构简单的超轻型装甲车辆。毕竟在不负担欧陆防务义务的情况下,这样的装备已足以应付宽泛的“殖民地任务”;另一方面,虽然在1933年后英国陆军得以摆脱十年准则的束缚,重新履行对欧陆的防务义务(尽管仍是“有限义务”),并据此进行扩编和重新武装。但有限追加的资源被开始迅速膨胀的部队规模大大稀释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继续利用廉价的、结构简单的超轻型装甲车辆,才可能解决部队起码的机械化问题。与“卡登洛伊德”的渊源布伦机枪车与声名显赫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技术渊源。“卡登洛伊德”是一战后典型的“帝国防御”思维的产物。一战不仅仅极大地破坏了英国的经济,还使得英国经济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内始终处在一种衰落以及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工业发展的速度与效率都大幅度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战争的胜利,大英帝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本就虚弱的经济背负了过于沉重的帝国负担。与此同时,大战还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的社会心理,人们充满了对战争的恐惧与担心,防止大战的再一次爆发就成为战后英国普通民众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和平主义运动也由此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英国决策者的对外战略思维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受战争的影响,英国的社会心理转变成对战争的畏惧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这种社会心理与缓慢恢复的经济一起影响了英国战略家们的战略选择,避战与不顾一切地追求和平成为战略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实上,与战后缓慢恢复的经济以及畏战的社会心理不同的是,由于战争的胜利,英国的战略地位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英国在世界上拥有的相应的势力和影响,并未因大战而减弱德国已经战败,法国已经虚弱并全神贯注于欧洲大陆事务,美国战后又退回到孤立主义传统,苏俄则专心于内部事务,日本仍然只是一个地区性大国只有英国具备全球帝国的实力,而且海军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帝国的防御”。英国在战后获得了德国的大量殖民地,土耳其在中东的崩溃致使美索不达米亚的石油被英国控制,由此英国在中东和非洲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国家,强大的英法军事同盟关系并未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终止,国际联盟创立后,英国又在其中居于领导地位。从这一点上来说,英国在战后仍然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尽管经济破坏严重,但英国在国际市场上仍然保持着比较牢固的传统财政金融联系,支配着庞大的殖民帝国资源,并保持着对欧洲盟国的债权国地位。从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来说,在欧洲层面,在一战以前,英国在大部分时间内对欧洲国家几乎不承担具有约束力的义务。而在战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英国在一战中履行了国际义务,战争的结束并未使得这一义务解除,战争使得英国由局势的旁观者、亦或调停者变成了参与者。1917年后,英法承担了对德战争的主要任务,俄国则由于革命而暂时退出了欧洲的争夺,美国对于欧洲事务的干涉显得还不那么明显,“欧洲依然是欧洲人的欧洲”,至于意大利的作用则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英国和法国就成为负责处理德国问题的两个大国,即使在20年代中期关于欧洲安全的洛迦诺会议上,英国依然要担负起对欧洲安全负责的角色。从帝国层面而言,随着凡尔赛条约关于英法等国对战败国殖民地的接收与托管规定的出台,大英帝国从规模上来说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大英帝国的疆土从亚洲延伸到欧洲、非洲、大洋洲以及南北美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与经济以及社会心理上的“退步”相比,英国的战略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这种提升却凸显出了与经济及社会心理状况的不对称性。从欧洲角度来看,欧洲大陆的现状要求英国必须承担起战后欧洲大陆稳定的责任,但无论是从经济现状还是历史传统而言,战后的英国根本无力也不愿独自承担起这一责任。从帝国方面来看,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成为了战后英国战略家们的困扰,与欧洲责任一样,战后的英国经济根本无力承担如此规模的帝国负担。由此导致在一战后的英国,帝国政策与对欧政策又出现了某种矛盾,在当时的情况下,两者只能选择其一。在战后英国不愿插手欧洲大陆事务的社会心理影响下以及帝国利益的优先考虑下,军事战略只能优先照顾帝60 坦克装甲车辆2023年第2期老车珍品TANK国,在对欧政策上只能寄希望于外交本身的效果。于是正如前文所述,在帝国防御思维指导下,英国陆军对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采购成本低廉的超轻型装甲车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其军事能力足以满足各类“殖民地任务”的宽泛需求,在经济上则是可负担的,适应当时英国陆军乃至帝国政府糟糕的财政状况。事实上,令当时英国陆军青眼有加的这种所谓超轻型装甲车辆,有一个专门的称谓术语“tankette”。英语中的“tankette”特指那些战斗全重5吨以下,一般采用敞开式设计,装甲和火力都较为薄弱的履带式战斗车辆。目前在中文语境中,尚没有专门的词汇对应,只能模糊地称之为“超轻型装甲车辆”。世界上最早的tankette设想起源于一战之前也就是给农用的霍尔特拖拉机安上铁板架挺机枪,用来在堑壕战中压制敌方机枪,保护己方步兵。这种构思在一战初期落地,俄国一个叫亚历山大博罗霍夫希科夫的年轻工程师在1914年设计了一款全重只有3.6吨的“履带式越野车”,车上只有一条非常宽的履带,最大时速42.6千米,乘员1人,武器为1挺机枪。这个看上去颇有些怪异的小东西,是目前可考的“tankette”最早的原型。一战中另一种可归为“tankette”的设计,是美国在战争末期研制的福特M1918超轻型坦克,这款重3吨、乘员2人、武器为1门37毫米炮或1挺机枪的微型履带式装甲车辆原本有机会成为美国的第一款参战坦克,但潘兴将军实在是看不上这种“铁皮罐头”,只让它们承担了牵引车的任务。另外法国坦克部队的创始人简埃司丁将军也曾经提出过这样一种理念:步兵部队装备一种小型坦克,它可以抵御炮弹破片和轻武器火力的攻击,同时对敌人进行有效的突击。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这一想法并未被人所重视,也从未被付诸实施。一战结束后,由于上文反复提及的诸多原因,英国人开始在“tankette”领域一展身手。1921年,英军约翰富勒上校对简埃司丁将军的理念进行了重申。虽然英国军方高层对这样的建议起初并不以为然,对于保守的英国官员来说,如此新鲜的事物在有国外先例之前,他们是断然不能接受的。但是富勒上校的构想却给一位年轻的陆军少校吉法德马泰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准备结合陆军的需求设计一款单人装甲车辆。马泰尔认为在现代战争之中单一骑兵仍可以在战场上驰骋,不过勇士们的坐骑不再是战马,而是靠轮子或履带行驶,并受装甲保护的坦克战车。马泰尔是一位实干家,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在1925年设计并制造了罕见的单人坦克。马泰尔的这款单人坦克采用了木质车体,大致尺寸为2.44米1.37米1.52米,采用了一台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当时还叫麦克斯韦公司)的发动机,因为车体很轻所以最高时速达到32千米。马泰尔制造的只是一个概念车,他力求将这种单兵载具的概念推广至整个英国陆军,但很显然仅凭他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主要资助方英国莫里斯汽车公司与马泰尔合作,于1926年打造了一款单人超轻型坦克,车体尺寸与概念车相差不大,但是采用了金属车体,装甲厚度为8毫米,车重达2.2吨。该车换用了莫里斯发动机,安装了一挺7.7毫米机枪,最大公路时速35千米。虽然英国陆军对于单人坦克的优秀机动性和低廉造价赞不绝口,但也发现仅有的一名乘员很难同时完成驾驶和射击工作。一共有不到10辆被称为“莫里斯-马泰尔”的单人坦克装备了英国装甲侦察部队和试验装甲部队,“莫里斯-马泰尔”坦克项目也就到此为止了,莫里斯公司转向了其他领域。不过,单人坦克项目让马泰尔声名鹊起,1927年位于曼彻斯特的克罗斯利公司向他递出了橄榄枝。双方合作研制出的新战车尺寸为3.05米1.45米1.62米,装甲厚度达9.9毫米,车重1.8吨。武器仍然为1挺7.7毫米机枪,采用了一台45马力的克罗斯利发动机。这款战车的外形更像一辆半履带战车,越野能力不佳而且故障频发,因此并未得到英国军方的青睐,草草地结束了其历史使命。墙内开花墙外香,虽然马泰尔的方案终结了,超轻型坦克的发展却没止步于此。就在马泰尔提出单人坦克方案之后,日后声名大噪的卡登洛伊德拖拉机有限公司也开始了同类战车的研制。20年代中期,英国人约翰瓦伦丁卡登和维维安洛伊德开始共同设计tankette。卡登洛伊德的早期作品与马泰尔的方案相差不大,都是一些单人设计(即“卡登洛伊德”MKI/II/III/IV/V),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较长的履带悬挂,从而更适应越野行走,机动性能相当出色。随后卡登洛伊德公司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开始采用略微放大的双人编组设计,最终在1927年打造出了可用性较高的“卡登洛伊德”MKVI超轻型坦克。之后卡登罗伊德拖拉机俄国军事工程师亚历山大博罗霍夫希科夫设计的“履带式越野车”被认为是最早的“tankette”马泰尔单人坦克坦克装甲车辆2023年第2期 61老车珍品TAN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