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学生角度看学科类校外培训——内卷化的表象及实质_叶穗冰.pdf
下载文档

ID:2365104

大小:1.93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学生 角度 学科 校外 培训 内卷 表象 实质 叶穗冰
第 32 卷 总第 157 期Vol.31 Sum No.1572023 年第 1 期No.1,2023广东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OPEN UNIVERSITY 从学生角度看学科类校外培训内卷化的表象及实质叶穗冰(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30)【摘要】通过学生视角的研究可以发现,学科类校外培训造成了学生学业竞争的内卷化。学业竞争内卷化实质是教育功利化的结果,即教育效率的需要优先于教育公平的需要,知识灌输的需要优先于自主学习的需要,教育增值的需要优先于个性发展的需要。当教育摒弃功利化、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时,学科类校外培训促学的作用将得到彰显,负面影响将逐渐消失。【关键词】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内卷化;功利化【中图分类号】G4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32X(2023)01008806【基金项目】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冠肺炎疫情下职校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育”(GDZZJG2020109)。【收稿日期】20220604【作者简介】叶穗冰(1971),女,广东广州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学科类校外培训是指发生在学校以外,由社会机构提供的旨在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的培训活动。中国第一个相对正规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为1978年廖锡瑞在北京创办的精华学校 1。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兴起是改革开放造就的。改革开放搞活了个体、私营经济,放开了家庭联产承包,城乡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手中有了开展教育文化活动的余钱;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往家庭多个子女的抚养费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父母对唯一子女的期望值更高;中国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人们将其作为跻身“干部”群体的敲门砖,引发社会对高考的高度关注,通过培训提升成绩的做法被人们接纳。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此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蓬勃发展,校外作业逐渐成为中小学生的沉重负担。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拉开了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序幕。此后关于加快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学科类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密集出台。这些文件的内容被概括为“双减”政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此进入治理整顿时期,但仍然对中小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中国青年报2022年6月对2006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调查(多项选择)显示:“双减”后,53.7%的受访家长选择由学校老师进行课后答疑辅导,52.1%的受访家长表示主要由孩子自己学习,51.7%的受访家长表示会自己辅导孩子功课。此外,有31.0%的受访家长主要依靠线下辅导班,27.9%的受访家长给孩子报了线上网课2。以往学者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国家、社会对教育的期待着手,很少从学生个体这一微观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是谁在承受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沉重负担?正是亿万名中小学生。因此,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科类校外培训,分析学科类校外培训对学生的影响,探求学生的真实需要,厘清解决问题的思89文化教育路,这是本文研究的方向。一、表象发展的内卷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出现曾经代表社会进步。国家普及义务教育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基本需要,但无法满足人们对教育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要。学科类校外培训填补了这一空白,以个别辅导的形式,为学习弱势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他们跟上学校的进度;为中等成绩的学生查漏补缺,使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对尖子生进行高难度训练,使他们在各层次竞赛中脱颖而出。因此,学科类校外培训一度颇受家长、学校欢迎。但是,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之后,中小学生面临着学业竞争的内卷化困境,所以必须进行治理。“内卷”一词最早由康德提出,作为与“演化”完全相反的演进方式3。如今,内卷化主要指事物的发展进入某一阶段后遇到障碍,尽管投入不断增加,但前进的脚步却停滞下来,甚至开始倒退。从学生角度看,学业竞争的内卷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弱势变成了身份弱势。学习弱势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相对弱势。学习弱势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如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恒心毅力、未能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等,也有客观原因如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学校教学水平不高等。学习弱势学生是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瞄准的目标顾客。为了夸大学习弱势的危害,一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广告中把学习弱势学生界定为“学渣”,隐含无用、被淘汰的意思,并用一系列琅琅上口的话语强调学习弱势学生的身份地位“早恋不可怕,就怕早恋对象成绩差”“学渣和学霸之间,只差了一个*学堂的辅导班”诸如此类的广告语贬低了学习弱势学生的人格,挫伤了学习弱势学生的自信心,把学习弱势变成了一种身份弱势,由此形成了对学习弱势群体的负面压力。这一负面压力推动学习弱势学生及其父母不惜代价投入学科类校外培训,而这正是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想要的结果。学业竞争的内卷会带来“集体焦虑”,如同疫情一样感染给中等生群体、尖子生群体。中等生群体为了维持对学习弱势群体的竞争优势,争先恐后地参加各类学科类校外培训;尖子生群体也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诸如“报名*暑期一对一,开学领跑新学期”一类广告制造的焦虑中纷纷加入培训大军。你补我补大家补,最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加重,学习弱势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依然如故,并且深化了自身对“学渣”的体认。2.“全面发展的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学科类校外培训一直把“个性化教学”作为噱头。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行的是个别化教学,而非真正的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尊崇学生天性、契合学生学习特点、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虽然把学生按照成绩划分为“尖子班”“提高班”“普通班”,但只是缩小了班级规模,实际教学方式与校内的“重点班”“平行班”无异;即使是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独有的“一对一辅导”,采用的仍然是统一的辅导教材、课后习题,基本上没有做到因人而异。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让学生、家长看得见的效果,一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整理出既往考试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反复背诵;或者采用条件反射的训练方法,总结出“解题模板”“应试技巧”,通过大量、重复解题,提升学生做同类题的速度与准确率;更有甚者钻标准化考试的空子,传授学生通过选项对比揣测正确答案的方法。这些方法在短期内可能产生效果,但长远来看则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真正提升。同时,由于学科类校外培训占用了大部分课余时间,学生丧失了全面发展自己兴趣、特长的机会,由“全面发展的人”变成了只会刷题的“单向度的人”。这似乎成了一个悖论家长、学生为了发展投入越多,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反而越远。3.同学变成了对手。学习本来是在“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的比较中不断完善自己。但一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为了招徕更多的学生,却有意识地强化同学之间的比较,塑造竞争文化。“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寒假”“六年磨一剑,决战小升初”之类的广告语,把同学之间的学业竞争扩大化,甚至把升学考试比喻为叶穗冰:从学生角度看校外培训内卷化的表象及实质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第 32 卷 总第 157 期)902023年第 1 期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同学成为战场上厮杀的对手,严重恶化了同学关系。竞争文化塑造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种人把“争第一”作为人生目标,提升成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帮助同学是为了获取更大的人际关系资本,他人都是手段而自己才是目的,一旦目标达成,则放纵自己,止步不前。这是当代“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真实写照。过度的竞争容易造就偏执的人格,媒体上不时出现的伤害甚至杀害同学的案例,大多出于视同学为实现目标的障碍、不择手段消灭竞争对手的动机。二、实质社会筛选需要优先于学生成长需要学生学业竞争的内卷化是教育功利化的必然结果。教育有两大价值: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与满足社会筛选需要。如果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先,就会一切从学生出发,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如果以满足社会筛选需要为先,就会强化竞争意识,提升教育效率,尽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可见,上述内卷化皆因社会筛选需要优先于学生成长需要。(一)教育效率的需要优先于教育公平的需要在学生成长需要中,教育公平居于首位。教育公平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成绩的客观因素如家庭出身、学校教学水平、学科类校外培训机会、教育资源等,使学习结果主要取决于个人主观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学生能够凭借自己后天的努力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并且凭借知识技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教育公平包含保底式公平与保优式公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步完成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重任,义务教育学校覆盖每一个乡村,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保底式公平已经基本实现。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目标4,保优式公平成为教育公平的重心。保优式公平拒绝教育资源“被平均”,关注每一个个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设法满足人们对教育多样化选择的需求。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也更难实现的公平。贝磊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和支出均较高,拉大了不同阶层家庭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维持和加剧了教育不平等。”5因此,治理整顿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科类校外培训热降温,让学习弱势学生有免费补习的机会,这是保优式公平提出的新要求。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实质是新自由主义思想入侵教育领域。新自由主义思想鼓吹个人自由,认为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推崇优胜劣汰。正如阿普尔所言:“对于新自由主义者来说,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超级市场。消费者选择是民主的保障。实际上,教育被简单地视为和面包、汽车、电视等相似的产品。”6在教育产品化的导向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投入巨大精力开展广告推销,在社会上制造竞争恐慌,让教育产品更畅销;与学校结盟,代替学校举行选拔性考试,为学校物色优质生源,也为自己的教育产品找到更忠实的客户;与教师结盟,以提供回扣的方式,鼓励教师介绍学生购买自己的教育产品表面上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教育产品,实际上商家制造的焦虑左右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教育产品化还催生出市场化倾向的个人:他们以资本为筹码、以占有知识为目标,片面追求学习效率最大化,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甚至人格换取个人利益。这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公平与效率之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难题。当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时,以公益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应当优先关注公平。有学者根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所得的7942个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学校之间的差距造成了教育的不平等,而市场化教育本身会产生教育结果的不平等,两个教育体系的不平等叠加在一起加剧了不平等”7。如果部分学生因为居住地域、家庭条件等客观因素不能公平地享有优质教育,他们就无法拥有真正的自由,也无法实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公平不仅关联着学生自身的发展,它还与资源分配公平、社会流动公平等社会公平问题联系在一起,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公平感和获得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8。91文化教育叶穗冰:从学生角度看校外培训内卷化的表象及实质(二)知识灌输的需要优先于自主学习的需要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要。自主学习指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具有学习上的主动权,包括自主规划学习目标、自行选择学习方法、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等,以满足自身成长需要。卢棱说:“在一切动物之中,区别人的主要特点的,与其说是人的悟性,不如说是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9自主学习是真正的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传授的知识到达学生大脑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把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比较,如果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吻合,学生将把新知识同化和索引到原有的知识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