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陕苏区红色报刊插图的建构研究_傅姗姗.pdf
下载文档

ID:2364840

大小:2.61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苏区 红色 报刊 插图 建构 研究 姗姗
传媒论坛2023年第4期(总第124期)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创建了以通江、南江和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至今仍留下大量红色报刊及报刊插图。作为抗战时期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载体,这些插图以图形图像记录战争、阐述战争和诠释战争,亦是川陕苏区历史发展过程的时代缩影,是伴随社会动荡与硝烟洗礼沉淀出的一份独特的红色文化。川陕苏区红色报刊插图的建构主要作用于串联川陕人民群众记忆与经验的回溯,重塑百姓参与革命、保家卫国的生存斗志与生活自信,引导川陕人民群众摆脱因军阀长期割据而残留的地方性蒙昧思想,唤醒他们接受先进艺术文化及政策改造的内力自觉。一、川陕苏区红色报刊插图的建构之源川陕苏区建立之初,民众受旧军阀长期霸凌而对苏维埃政权有尚多误解。因此,唤醒民众的自觉意识,赢得民众对红军的信任与支持,打破“麻木”“萎靡”的生存状态是关键。在此背景下,以红色报刊为代表的文教宣传形式迅速铺陈开来,并作为直观易懂的视觉文本渗透到大众文化的方方面面,将党的总路线“争取群众”作为重要手段,把思政教育的知识与革命宣传的多元媒介有力结合,满足红军队伍落地的政治需求和军事需求。(一)打破思想屏障的政治需求中共川陕省委在省委关于和反动团体斗争的决议中指出:“党要用最耐心的说服工作来教育他们,用各种实际例子揭破其反动蒙昧的一切迷信虚假,多多揭破反动头子、地主、富农的阴谋罪恶,普及科学教育。”1当时川陕百姓对红军知之甚少、误会很多,军阀地主竭力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形象。2因而,打破思想屏障、启蒙政治意识极为重要。毛泽东说:“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讲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3可见,视觉启蒙的思想功用不容忽略。红色报刊插图借助视觉表征的陈述化形式传达出中国共产党先进的革命思想,揭示真理启发老百姓的政治民主意识,以图解文让他们明辨是非、提高觉悟,消除对红军的错误认识。同时,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关注战事,思想上配合川陕苏区的队伍建设,从而立足自身,发挥光热。如川陕苏区各地政府纷纷油印的画报指南针快中快等。这些画报寓教于乐,有的通过漫画形式把各路旧军阀画成以他们姓名为谐音的不同动物,一来幽默打趣便于理解,二来以正思想纠正态度,就连不识字的老百姓也喜爱看,不仅娱乐了民众生活,也满足了政治需求,促进了社会团结。作者简介:傅姗姗,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插图设计。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川陕老区振兴项目“川陕苏区红色报刊插图的视觉建构”(SLQ2021CB-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川陕苏区红色报刊插图的建构研究傅姗姗摘要:红色报刊插图是抗战时期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坚持群众路线方针,以报刊图形图像建构为主体引导民众理解与认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红色革命精神的艺术路径之一。基于记忆与经验重塑、政策与方针落地、群体与个体并存的建构之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红色报刊插图以印刷复制形式在苏区传播,促进了思想战线的统一与民众自觉意识的形成,研究红色报刊插图对中国近代插图史和抗战美术史的完善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川陕苏区;报刊插图;视觉建构;红色文化中图分类号:G21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3)4-0030-04红色传播30传媒论坛传媒论坛2023年第4期(总第124期)(二)走进民众心田的军事需求川陕苏区建设之初,苏区民众大多目不识丁,对造型语言的解读能力又十分有限。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得到民众的认可和口碑,实现军民一心、军民团结,图像技艺创作与报刊复制的作用力逐渐形成独特“大众化”的视觉媒介,产生出如报刊插图、书籍插图、石刻和壁画等一系列贴合民众心理的作品,并带领民众参与其中。川陕苏区通行的纸币就印有许多同红色报刊插图相同程式的领袖肖像和抗战漫画,苍溪、通江等多地至今保留了许多红军团结民众、送亲人参加红军的石刻、壁画。这些石刻壁画主要由川陕苏区红军战士和农民、手工业者们共同完成的,都是报刊插图的视觉题材延伸。插图图像空间上承载了苏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托读报活动中趣味生动的讲解与分析,追求民众最大支持的宣传效果。图形图像传递的立场与观点通过军民共同创作、共同参与的方式方法,以民众对军队充分接纳与肯定为基础,迅速稳定人心,满足红军在苏区不断扩大发展的军事需求。二、川陕苏区红色报刊插图的建构之法插图建构是川陕苏区文教宣传战士和美术工作者以革命为基准,根据苏区民众的所思、所想、所感联系实际劳动生产作出的视觉本体调适。目前已知川陕苏区通行的红色报刊种类有二十余种,影响较大的有中共川陕省委机关报共产党、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川北穷人等。4笔者通过梳理发现,几乎所有川陕苏区的红色报刊都不定期刊登插图,有些每期都刊载且版式十分精美,也有画报搭建稳固图像平台向民众普及。红色报刊主要呈现出经典化、艺术化与宏观化的建构之法。(一)新闻视觉经典化在川陕苏区,红军倡导“办实事,说实话,做短文章”,所以红色报刊文章字数都不多,精炼扼要,体现出很强的新闻性。内容上主要配合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文化教育、戒烟运动等地方法令实施,如红四方面军消灭范绍增孟旅仅31个字,党政机关文件一般不超过千字。红色报刊插图主要服务于报刊文章,故画风即文风,画面呈现出生动、真实、干练的新闻特征,强化报刊文章对事件的叙事及再现性,将战场上的生动场面以漫画形式趣味表达,政策和地方治理晦涩难懂的内容转化为深入浅出的象征性视觉图像。新闻性主体极易打造出经典。其一,注重与社会互融。苏区政策落实的视觉形式多元丰富,如农耕宣传画会以主题或非主题方式在各种视觉渠道中诠释,经典图形图像从方方面面描绘社会生活真实写照,对经典的解读细化了民众的记忆形象,使他们提升审美、经验回溯,产生文化自信。其二,加强宣传效应的作用。苏区读报活动密集开展,唤起百姓对报刊内容的关注,他们更易记住经典富有美感的画面,产生审美认同。在中共川陕省委的统一领导下,苏区建立了专职宣传机构和宣传人员,下设宣传队、錾字队、报刊编辑部、油印刻字科、读报组等基层单位。他们的美术宣传个性,色彩鲜明,所创作的漫画、连环画、木刻等形式丰富,是报刊插图的主力军。(二)语言视觉艺术化文章对形象的塑造毕竟是非直观的。报刊插图传递图形图像语言,插图能将视觉联想直观展现在纸媒中,因而是一种艺术语言的转换。四川广元私人藏有的一枚川陕苏区纸币形式的兑换券,票面中央有一紧握大拳头猛砸在地球的北半球部分,拳头打击处一伙反动派的代表人物在狼狈逃窜,除了地球图案还有镰刀斧头元素的共产党党旗高高飘扬。现存第87期少年先锋报中红胜二区黄忠捕捉拿到敌人侦探所配漫画插图,形象逼真,直观有力。这些作品展现出插图符号及元素的魅力,充分把握了视觉语言中暗示、象征、借代等方式手段。为了活跃版面,红色报刊制作题花、尾花和插图,或沿文稿嵌刻花边。版面插图紧密配合新闻主题,以使其文图并茂、配搭适当,给读者以美感。风格新鲜活泼、简朴明快,具有本土民间艺术的造型语言,深受广大军民的喜爱。时任川陕苏区省委常委兼川陕总工会宣传部部长的廖承志,在苏区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现存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的廖承志木刻插图马克思像,当时贴在巴中县新文乡吴家大院苏维埃村,红军撤走后群众为了保护它贴上“天神榜”覆盖留存下来,5可见其对民众影响深远。(三)技术视觉宏观化庞大的印刷战线、出版战线和发行战线组成的技术力量是成就红色视觉文化的有力保障。由于从四川旧军阀手中缴获的印刷设备和造纸设备充足,苏区印刷事业开始逐步前进,铅印、石印和木印三个印刷局规模甚大。6尽管是土纸油印,但印刷技术提升了报纸质量,保障了精美插图的呈现效果。技术支撑下川陕苏区的美术手段运用在宣传画、纸币铜币设计、版画等多种类型中。现存平昌县(苏区时期的江口县)金山中学的墙壁上,尚存有六幅完整的宣传画,就是当时红三十军268团战士驻防时,从报纸上临摹在白色墙壁上的。7从技术细密程度看,红色报刊插图是集中主要技术力量的纸质视觉源头,其引导力不仅影响了阵地宣传画与壁画,也与红色戏剧文化、红色教育文化、红色金融文化等共红色传播31传媒论坛2023年第4期(总第124期)同组成了宏观化的视觉文化体系。短短一两年间,川陕苏区的党政军群机关就创办了二十余种报刊,有的是1天1张,有的3天1张。其力度宏大,覆盖面广,无处不有画,无处不宣传。如货币上印有革命口号和领袖、党徽、战马、田野、工厂,展现了设计生产者的价值取向和艺术才华,本就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百看不厌的钱币文化艺术精品。8三、川陕苏区红色报刊插图的建构之序红四方面军广大战士绝大多数出身贫苦,吸纳进党的队伍之后参与党的建设,文教工作的疏导与提升是重中之重。基础图文读物是快速普及知识的具体形式,插图作为最靠近文字精英的纸质艺术,主要创作人员是忠于苏维埃的专门人才和知识分子。在川陕苏维埃政府优待专门人才暂行条例的激励下,他们积极贡献个人力量。所打造出来的作品,依托精致纸质出版物又再次转化为其他视觉形式,分散传播表现出红色建构的秩序与确立。(一)注重记忆与经验重塑审美意识形态的苏区建构是严肃而严谨的,要让民众从元素和符号中感受到浓郁的革命精神,必须以视觉刺激感召苏区民众回溯记忆与经验,联想到个人生活的苦难与社会阶层的压迫,产生重塑生命观与价值观的动力因子。譬如经常刊载插图的川北穷人及战场日报都更改过几次刊名,以贴近民众。出版的报刊插图病从口入报名当红军合作社大发展坚决与鸦片毒魔作斗争拥护第二次川陕党大会等,很多画面虽小但都将苏区民众入画,体现出视觉引导对于社会心理及内在力量的关注。9不仅仅是社会教育,科学教育的补给也同样重要,红色报刊插图在此方面紧贴群众,联系实际。川陕苏区民众历来强悍勇敢,长期生活在边陲之地,风气渐染,改造并使其有所觉悟并非易事。红色插图打造出视觉力量的氛围,能够凝聚人心,即便大字不识也能通过浅显易懂的漫画和木刻将自身赋予情景之中。农妇在读报活动中看到“包办婚姻”的漫画又见“妇女独立团”的木刻,立马重塑了自身角色和过往记忆以及婚姻经验的关系,坚定了加入革命的决心。铺天盖地的其他场景进一步给予她视觉参照,稳固了重构的意识形态。(二)观照政策与方针落地少年先锋报现存九期,每期都有插图,或漫画或木刻,还配尾花和题图等。通过插图传达出苏区少年充满朝气和理想信念的新面貌,与党在苏区少年群众团体的建设紧密相连。1933年出版的第11期赤色儿童报配有五幅插图:加紧识字消灭刘湘老人送娃儿参加少先团学习足球学习篮球。从内容看紧密联系苏维埃政府的政策与方针,加紧识字一则画中两名红军战士聚精会神在看书,充满了浓郁的学习气氛,画面传递出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情境上观照了苏区大力发展的各类学习班和全民读书读报活动,表现出画面的巨大能量。西北军区政治部版红军画报1934年8月20日第九期刊画三组,居中一组绘红军开进行列,排头一红军战士高举“全国工农红军北上,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誓言大旗,想是作者根据中央1934年7月15日文件精神而绘。10这种描绘不仅是内容上的契合,更是绘画语言风格上的贴近。一部分红色报刊插图有别于从民间、乡土等现实传统题材取经的视角,更多解读战士与国家,对一种战争环境的视觉经验表现,让每个观者都能从国家政策层面感怀战火与公众的交错以及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和劫难,同时也暗示了我们对抗战争的正义与敌军必败的结局。(三)主张群体与个体并存社会和群体层面的图文交往实践,就是建立视觉的公共性,完全私人化的图像建构是不存在的。川陕苏区的红色报刊插图应该放置在公共视觉的独特立场去看待。在全民族抗战主题插图形式语言极具现代手法的背景下,苏区将摄影与绘画特征都融入了插图创作,且就地取材。妇女、老人及儿童进入画面视角比比皆是,整体视觉网络充满了战地图景的统一感,所有客观因素都归纳在红色图形群体的概念中,领袖肖像画、镰刀、旗帜等具有群体效力的视觉元素广泛铺陈开来。个体特殊梳理同样存在,妇女运动、禁烟运动等战时动员的插图又十分具有独创性。群体形象的梳理在抗战建设的深刻影响之下,譬如根据地建设之初妇女的冷漠和麻木问题突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