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媒体
视角
管窥
我党
互不侵犯
条约
态度
贺文乐
摘要:20 世纪 30 年代末,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各大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战与和”成为争论的焦点。1939 年 8 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签订后,中国共产党表示支持苏联的此种外交政策。一方面,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条约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高层领导发表言论对其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其中既有共产国际的影响,又有对苏联援华的乐观估计。此种态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和苏联信任度的提升,同时在增强中国共产党国际与国内地位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加快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关键词:媒体视角;中国共产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图分类号:D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808(2023)02-0024-05第 40 卷第 2 期2023 年 4 月晋中学院学报JournalofJinzhong University1939 年 8 月 23 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下简称 苏德条约)签订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反响。中国共产党在诸多媒体发表评论,对其进行了肯定。可以说,该条约的签订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毛泽东和斯大林、中共和苏共之间的关系。学界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目前并未有专文对此加以论述。因之,充分挖掘各类史料尤其是报刊资料,以媒体视角系统梳理中共对苏德条约态度的基本史实,不仅有助于深层次把握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向,而且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一、中国共产党对条约的态度苏德条约签订之际,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巨变。面对日益猖狂的法西斯势力,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绥靖政策,美国则坚持“中立”政策。正因如此,局部战争逐渐向全面战争演进。对于中国自身而言,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较之战略防御阶段,日本对侵华方针进行调整,其结果是国民党虽然仍在坚持抗战,但对中共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不稳定因素与日俱增。面对此种情况,无论是中共主流媒体还是主要领导人,对 苏德条约 均持有较为积极与乐观的态度。有学者就曾指出:“苏德条约 签订之后,中共中央很快就召开会议,毫不迟疑地肯定了其重大的积极意义。”1 389问题在于,中共为何做出如此反应?从已有史料观察探索,中共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和主要领导人态度的公之于世为此种反应赢得了舆论话语权。(一)主流媒体的态度苏德条约签订后,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新中华报 很快做出反应。1939 年 8 月 29 日,新中华报 发表题为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严重意义 的社论明确肯定条约的重大意义,即粉碎英法阴谋、增强社会主义力量以及打击日本2。9 月 1日,新中华报 发表题为 平沼的倒台与阿部的组阁的社论则进一步指出该条约使日本在国际上“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苏联已无西顾之忧,因而在东方则更能帮助中国抗战”3。由此观之,此时从媒体视角管窥我党对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的态度贺文乐(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收稿日期2023-02-1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抗战专项工程“山西抗日战争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19KZD00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贺文乐(1983-),男,山西偏关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和中共党史。Vol.40 No.2Apr.202324贺文乐从媒体视角管窥我党对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的态度新中华报 无疑倾向于支持苏联,认为这样不仅能够打击国际法西斯势力,而且可以借此拉近中苏关系,进而促使其为中国抗战助一臂之力。这也说明,中共此时以反国际法西斯主义为革命话语,极力呼吁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尤其是希望苏联为中国抗战提供更多的援助。随着战争的不断演进,中共认可苏联的倾向日渐明显。在德国入侵波兰和苏联,与周边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订立各种互助条约后,新中华报 相继阐明立场。1939 年 9 月 8 日,新中华报 发表社论指出:“我们最可靠的朋友社会主义苏联,并没有被卷入战争漩涡”,其对中国抗战进行物质与精神援助的可能性增强4。10 月 27 日,新中华报 刊发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中再次强调苏联出兵波兰目的在于“巩固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巩固东欧和平”5。不难发现,此时 新中华报 的舆论导向事实上有助于国际共产主义革命的开展。对于波兰事件,中共对苏、德的态度不同,一方面认为德国之举为侵略行为,另一方面则认为苏联之举为自卫行为且有益于条约之巩固。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中共对苏、德的不同态度,充分体现了中共对条约乐观估计的态势。新华日报 对条约的报道尤为及时。1939 年 8月 25 日,新华日报首次刊登苏德条约的主要内容:“(一)签字国一方倘被他国攻击,则其他一方不得予攻击国以援助。(二)今后签字国双方,应就彼此有关的各项问题,保持接触,并交换情报。(三)任何集团,凡不利于签字国一方者,其他一方即不得出面参加。(四)签字国双方,倘若发生争议,应以友好交换的方式,或由仲裁途径设法解决。(五)本约有效期间定为十年,倘不宜告废止,即自动延长五年”6。8 月 28 日,新华日报 刊文指出:“日寇所受的打击,反过来说却就是中国的胜利”,具体表现为:提高苏联维护世界和平的地位、粉碎法西斯国家之间的“防共”协定以及促使美国在远东地区采取更为积极的举措7。9 月 2 日,新华日报 刊发署名汉夫的文章强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能否认的,对欧洲和世界和平,是个空前有力的推动”,此即“粉碎了日德意反共集团”,打击了日本反苏以及“拉拢德意”的阴谋,粉碎了英、法“驱使德国东进的阴谋”,“加强了英法日国内的矛盾”8。波德战争爆发后,新华日报 于 9 月 3 日发表社论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恰恰打击了侵略者,使 防共集团 瓦解”9。9 月 8 日,新华日报 发表许涤新的文章重点提及 苏德条约 对远东局势的影响,即“拆散了日本强盗所引为法实的 防共协定,促进了日本外交之孤立”10。从中得到,新华日报 对条约亦持肯定态度。较之 新中华报,新华日报 对 苏德条约 的宣传体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报道时间最早。8月 23 日条约签订后,新华日报即于两天之后对其主要内容进行报道,其时效性不言而喻。其二,宣传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新华日报 的报道突出了条约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而且在具体内容中一再强调条约对日本的影响,以期建构“侵略”与“反侵略”的对立关系。相比之下,新中华报 则重视条约在推动国际共产主义革命方面的意义。其他报刊的立场与前述两大报刊基本趋同。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的 新华日报 华北版 对苏德条约进行了及时且相对系统化的报道。8 月 27日,新华日报 华北版以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签订 为题名再次刊登 苏德条约 的基本内容11。9月 3 日,新华日报 华北版 刊发题为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协定的国际时论,认为该条约的签订对苏联、德国,乃至国际社会“都有着严重的意义和影响”,具体内容与 新中华报 8 月 29 日的相关内容相同12。9 月 13 日,新华日报 华北版 刊发陆定一的专论指出:“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的签定,将德国法西斯的所谓 防共 之真正意图完全拆穿”,认为“苏联的和平政策是愿意与一切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13。从中不难窥探,此时中共在谴责德国的同时则为支持苏联外交政策而制造国际舆论。8 月 28日,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 抗敌报 刊文认为:“这一条约是基于苏联利用各帝国主义的内部矛盾,保障世界和平,保卫自己的基本立场的一贯政策的表现。”该文同时认为该条约直接或间接给予侵略者及其帮凶重大打击,主要体现在:“这一条约将有力地拆散了至少是打击了国际法西斯的 防共协定 的反动的侵略阵线”,同时“直接打击了张伯伦等放纵希特勒的暴行,以进攻波兰,进而进攻苏联的阴谋”,“至于这一条约对日本的打击而间接有利于我国的抗战则是很显然的”。基于此种认识,该文认为对于苏联所采取的这一外交方针“应予以绝对的同情与赞助”14。9 月 1 日,抗敌报 再次发文指出:该条约的签订“给了达拉第、张伯伦当头一棒”,“同时打击了国际法西斯的防共阵线”,尤其是25日本“越更孤立起来”15。抗敌报 充分肯定了 条约 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是对苏联外交政策的一种高度认可,乐观地认为此后国际形势将有利于中国抗战。8 月 31 日,中共晋西南区委机关报五日时事刊发社评指出:“苏德互不侵犯协定是苏联和平外交的继续坚持与发展”,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为:“打击了英法的投机外交”、“孤立了正在进行着猖狂的侵华战争的日本帝国主义”、“执行了苏联正确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16。五日时事 无疑肯定了 苏德条约 的积极影响,尤其是肯定了苏联外交政策的正确性,并且认为其对中国抗战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39 年 9 月,八路军军政杂志 以 苏德订立互不侵犯条约,反共协定已成废纸 为题名对 苏德条约 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报道17。仅从题名来看,中共支持苏联的政策倾向跃然纸上,苏德条约 已然成为中共宣传“反法西斯侵略”和共产主义革命的重要舆论工具。综上所述,不论是 新华日报华北版,还是抗敌报 五日时事 八路军军政杂志,四者均以苏德条约为据,事实上将“反法西斯侵略”的革命话语进行了“在地化”转换,即对 苏德条约 肯定的真正意图在于为中国抗战寻求国际舆论支持,在于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突破争夺话语权。(二)主要领导人的态度对于 苏德条约,毛泽东同志最初亦持有肯定的态度。1939 年 9 月 1 日,毛泽东同志对新华日报驻延安记者说:“苏德互不侵犯协定是苏联社会主义力量增长和苏联共产党与苏联政府坚持和平政策的结果”,“巩固了苏德两国间的和平”,尤其是援助了中国抗战18。即便是德国入侵波兰之后,毛泽东同志于 9 月 14 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发表演讲依然认为条约是“真正有益于制止侵略者的发展,真正有益于世界和平事业的条约”19。随后,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 22 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发表 苏联利益与人类利益的一致 一文再次指出:苏德条约 的签订“至少是延缓大战爆发的时间”,“苏联坚决不参加非正义的掠夺的帝国主义战争”。同时毛泽东同志为苏联占领波兰部分领土进行辩护,指出:“苏联现在不过是把过去失掉的土地收回来,把被压迫的白俄罗斯民族和乌克兰民族解放出来,并使免受德国的压迫”。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毛泽东同志认为:“苏联的战争是正义的、非掠夺的、谋解放的战争”。为此,他再次强调条约“大大地打击了日本,援助了中国”20。这就说明,毛泽东同志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条约对世界和平局面加以维护的进步性,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对战争定性而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为进行辩护。也就是说在毛泽东同志看来,支持苏联、“反帝”与“抗日”是三位一体化的。除了毛泽东同志,其他领导人也发表了意见。王明(陈绍禹)于 1939 年 9 月 20 日在 新华日报工作人员会上的报告亦指出:苏德条约 签订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苏联国力的强大及其和平政策的胜利”、“德国法斯蒂反苏政策的失败”、“挑拨德苏战争的那些国家外交政策的破产”以及“所谓德意日反共轴心的破产”21。若仅从文本内容来看,此时王明在对待 苏德条约 问题上同样倾向于苏联。张闻天在德国入侵波兰后亦认为欧洲战争属于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苏联与中国“采取不参加的中立的立场,是完全正确的”,苏联政府的中立是“保障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和平政策与巩固世界永久和平的堡垒所必要的”。正因如此,他认为苏联与中国是“推翻世界帝国主义反动统治的重要支柱与力量”22。这从侧面说明,张闻天亦对 苏德条约 表示支持。综上所述,苏德条约 签订后,中共通过各类报刊不仅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报道与宣传,而且对条约本身持有赞许态度。中共对该条约的肯定可归结为三点。第一,使英法拉拢德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的企图暂时被搁浅;第二,使国际“反共”力量受到削弱;第三,孤立日本法西斯势力,为中国抗战赢得了更多的外援。因此,当时中共对国际形势持有较为乐观的估计。二、影响中国共产党态度的主要因素中共对 苏德条约 的态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