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劳作
观照
当代大学生
劳动教育
赵会莉
2023 年 2 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总第 36 卷第 198 期)收稿日期:2022-11-30作者简介:赵会莉(1971),女,河南滑县人,新乡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22400410355);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022XWH178)。哲学与文史从诗经劳作诗观照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赵会莉新乡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丰富多样,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反映劳动与爱情、风俗与婚姻、战争与徭役的生活日常;还有对山河、地貌、天象、动植物的细致描绘等。诗经是周代五百年社会生活面貌的一帧帧画像,也是周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诗经里有很多描绘农民劳作的诗歌,从中观照当今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探讨劳动教育的社会学意义,对于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诗经;劳作诗;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doi:10.3969/j.issn.2096-2452.2023.01.014中图分类号:I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452(2023)01-0076-05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周初到周晚期的社会生活概貌,是描绘周代生活的“全息图”,其描写劳作的农民、劳动事务、劳动情景的劳作诗蕴含着丰富的劳动精神。本文从梳理诗经劳作诗入手,深入挖掘诗经 中劳作诗所蕴含的劳动教育观和劳动精神,以古代劳动教育观观照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状况,直面当下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明白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明白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的重要意义。一、诗经中的劳作诗中华文明和农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劳动是维系种族繁衍生息、生存发展的唯一方式。记述周代生活的诗经中,描绘人们劳作的劳作诗是其重要内容。农业劳动不仅能够创造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途径。诗经中的诗或表达对劳动的热爱,对丰收的期盼;或在劳动中寄寓绵绵情愫和信仰,从诗经中我们可以了解先民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生活,体味他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情感。1.对劳动热爱之情的表达诗经的劳作诗表达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描绘了采葛、制衣、洗浣等劳动场景,表现了女主人公欢快的劳动心情。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 采 芣 苢,薄 言 袺 之。采 采 芣 苢,薄 言 襭之。”高亨诗经今注:“这是劳动妇女在采车轮菜的劳动中唱出的短歌。”余冠英诗经选:“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苡时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芣苢通过描写妇女们在田间地头采集野菜的场景,展现出她们愉悦的精神状态和获得劳动果实后的高昂67从诗经劳作诗观照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情绪,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描写的是夕阳西下、暮色渐起时,忙碌一天的采桑女面对劳动收获时的画面,勾画出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图。2.对劳动赞美之情的表达诗经的劳作诗充满了对劳动的讴歌和赞美。周南兔罝 中猎人将捕猎网“椓之丁丁”,分别“施于中逵”“施于中林”,纵横交错布阵来捕获猎物,赞美“赳赳武夫”,塑造了猎人威武雄壮的形象。郑风大叔于田 中“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即为赞美猎手之作。刘沅在诗经恒解中认为,这首诗歌是赞美叔段武勇善射的。吴懋清毛诗复古录 云:“叔段长于射御,力能暴虎,为国人所叹赏,宣扬传颂。”今天,我们也认为这首诗歌通过对猎虎场面的描写来赞美猎人猎艺的高超。小雅无羊 云:“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糇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全诗四章,每章八句,描写牧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背着干粮,一边砍伐着细柴与粗薪,一边猎获天上的飞禽,如一曲悠扬的牧歌或一幅美丽的放牧图,写出牛羊繁盛的状况和牧人的梦想,反映了当时畜牧业生产状况,强烈表达出先民对劳动的推崇和赞美之情。3.对丰收期盼之情的表达诗经中描写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诗歌中蕴含了先民对丰收的期盼。豳风七月是诗经中篇幅最长的一首劳作诗,也是一幅古代农耕生活全景图。第一章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从岁寒写到春耕;第二章、三章“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写春天里妇女们忙忙碌碌采桑养蚕,蚕茧纺织,为贵族们做衣服的情形;第四章“四月秀葽,五月鸣蜩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写农民们在农田劳作之事完成之余,还要为统治者到野外捕获野兽;第五章写农夫们忙碌一年,收拾房屋准备过年;第六章:“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描绘人们对农作物丰收的喜悦;第七、八章,写农作物已经颗粒归仓,农夫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在农闲时间也不得停歇,还要修筑房屋、酿酒、庆贺、祝寿等。诗经七月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季节的劳动画面,概括了劳动者全年辛苦无休的生活,描述了春种、夏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等种种劳动,几乎无所不写,这些劳动描写有对劳动快乐的咏唱,更多的是对丰收的殷殷渴望。4.诗经劳作诗表达了对劳动的情感寄托诗经中劳作诗不仅有对劳动场景的细致描绘,也有情感和信仰的寄托。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美丽的少女亲自采来红管草和漂亮的荑草送给我,“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些劳动所得,也是他们爱情的美好见证。卫风木瓜中的“木桃、木瓜、木李”,是女子通过自己辛苦的劳动所得,以女子心中最珍贵的礼物送给最心爱的人,男女通过互赠礼物来表达他们甜蜜的爱情。召南野有死麕云:“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描写的是打猎男子偶遇漂亮少女的场景,用白茅草将猎物捆起来作为礼物送给女子并最终收获了美好爱情,表达了诗经时代人们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成就美好生活的爱情观。郑风溱洧是描绘阳春三月青年男女郊外踏春场景的诗,“方秉蕑兮”“赠之以芍药”,青年男女用自己亲手所采摘之物互赠定情,表达爱慕。这些劳动果实是先民们自己最珍贵的物品,用它来献给自己的最爱,也表达了诗经时代重视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及劳动是人的美德的爱情观。周颂载芟开篇云:“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描写数以千计的先民在田间拔掉野草除掉树根,翻动土壤,一派春耕大忙的热闹景象;接着写到了“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描写夏耕的繁忙和收获的喜悦;最后写“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了粮食的丰收,可以制作美酒来祭祀祖先,报答先祖之恩,光大国家,保障人们的美好生活,并向神祈祷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雅生民第四章写道:“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这段是说后稷自幼就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写后稷能辨别土质的好坏,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诞降嘉种,维秬维秠后77从诗经劳作诗观照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后面写到荏菽、麻、麦子、瓜、秬等农作物的种类及对农作物的发芽、出苗、抽穗、结实生长周期的描述,农作物丰收之后来祭祀祖先,歌颂先祖的事迹,诗歌主题是感恩祖先的恩德,并祈祷粮食能够来年丰收。诗经中多角度、立体化对劳动生动的展现,倾注了先民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全部情感,承载着他们对人类生生不息的渴盼。在劳动中,人们用收获的农作物祭祀先祖,蕴含了他们虔诚的信仰;用劳动的果实献给心上人,从中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先民们在劳动中描摹着他们的生命底色,也收获了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二、诗经劳作诗中蕴含的劳动教育观念1.劳动教育的概念关于劳动教育的概念,辞海这样解释:“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1教育部于 2020 年 7月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劳动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必须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檀传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认为“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的教育活动,并将劳动价值观的培养看成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他认为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包括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形成尊重、热爱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和劳动主体 劳动人民的价值态度两方面的内容。2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的四维目标分别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层面”。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只有亲自参加劳动,才能养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其目标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2.诗经劳作诗中的劳动教育观(1)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诗经劳作诗大抵是先民心底开出的劳动之花。遍读诗经,几乎每篇作品都与劳动有关,由此可见那个时代的人们把劳动看作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们要想生存下来,第一要素就是要创造物质财富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无论是“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的制衣,还是“彼茁者葭,壹发五豝”的捕猎,抑或是“古公亶父,来朝走马曰止曰时,筑室于兹”的劳动,所有的衣食住行都要通过先民勤劳的双手来获得。马克思曾说过,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中国文明史乃至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史、一部创造史。(2)劳动是人们热爱生活的表现。诗经中有众多采集、采摘类的诗歌,如卷耳采薇采蘩菜蘋采葛摽有梅桑中木瓜等,都写道人们依靠自己双手劳动才能获得劳动果实,提供给自己基本的生存条件。在当时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人们没有感到劳动的艰辛,“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更多的是表达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劳动的热爱。豳风七月 描述了春种、夏耕、秋收、冬藏等一年四季的农业劳动,农夫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获得了劳动的丰收。这里蕴含着先民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乐观向上、珍惜自己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3)劳动活动中凝聚了先民的智慧。诗经中出现的很多农具都是先民智慧的创造。豳风七月云“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小雅大田曰“大田多稼,既种既戒”农夫们亲自动手整修锄犁等农具,借助手工工具进行劳作,抽象思维和双手精细的动作结合,劳动成了人类发展智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手脑结合的劳动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小雅大田中“以我覃耜,俶载南亩”和周颂良耜中“畟畟良耜,俶载南亩”的耕种农具“耜”多次出现。在周颂臣工描述“庤乃钱镈,奄观铚艾”的“钱”“镈”是除草工具,就是发展到后世的锹和锄头,“铚”“艾”是收割工具,即发展到后世的镰刀类工具。诗经中仅七月一篇中就有多 种农作物的 名称,如“萑苇”“稷”“蘩”“禾”“葵”“葽”“郁”“黍”“麻”“鬱”等,虽然名字有变化,但后世的农作物大麦、小麦、谷子、高粱、大豆、黄豆、萝卜等都已经有了。先民通过农具的制作和农作物的种植,发挥了聪明才智,创造了美好生活。(4)劳动能增强体质,促进和谐关系,展现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