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是中国 by 星球研究所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pdf
下载文档

ID:2364516

大小:57.52MB

页数:53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这里是中国 by 星球研究所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这里 中国 星球 研究所 青藏高原 研究会
版权信息书名:这里是中国作者:星球研究所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ISBN:9787521701579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星球研究所创作团队-统筹-风子-撰稿-耿华军-制图-张靖 王朝阳 兰泽玉-图片-余宽 刘白 杨叙-特别鸣谢-为本书提供影像作品的全体摄影师们!推荐序中国需要好的地理科普作为一名地理科研工作者,我对地理科普作品总是既充满期待,又格外苛刻的。这里是中国的问世,无疑是让人欣喜的。这里是中国是由地理科普团队星球研究所和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合作创作的。这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本科普图书,开篇文章中国从哪里来?就是双方合作打磨的结果。中国科学院对青藏高原的探索和研究,贯穿了1949年以来的大半个世纪。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成立科考队,拉开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序幕。彼时,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也参与了这个项目。这次科考持续二十多年,也正是通过这一项目,我们建立了对青藏高原的系统认知。半个世纪过去了,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作为国家战略任务再次被启动。2018年,适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一周年,以首期科考成果汇报为契机,就有了我们与星球研究所的合作,有了中国从哪里来?这篇科普作品。文章写得深入简出,不仅概括了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格局的影响,“碰出一个大中国”这样简短有力的总结,更是深刻解读了青藏高原隆升所造成的“链式影响”。这篇文章一经发布,便在微信朋友圈等各类网络平台刷屏。许多人正是通过这篇“网络爆文”才知道了青藏高原对中国的意义。从地理的视角探索中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中国地域广大,景观丰富,拥有冰川、湖泊、河流、海洋、黄土、岩溶等多种地貌类型。同时,中国大地上的人类活动也是广泛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并创造出中华文明。所有这些都是今天中国的组成部分。通过好的地理科普作品,激起大众对中国大好山河的热爱,激发大众的自豪感,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理解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为当下和未来负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难得的事。作为科普,它必然要以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要实事求是。这就要求科普创作者阅读大量科研著作、论文,同时拥有很高的判断能力,能从众多晦涩的学术文章中汲取经验,厘清思路,找足证据。只有这样的科普文章,才能经得起检验。另外,科普不是简单地罗列或转述科学知识,它需要与大众生活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无限创造力,让知识变得有趣。否则,科普就变成了科学新闻,抑或是古板的说教,少有人问津。这样也就失去了科普本该具有的传播力。星球研究所就是一个很优秀的科普团队。每篇文章的创作,都要精心打磨将近二十天,甚至一两个月。他们把科普当作学术论文来完成,这股劲头令人欣赏。这也就是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从星球研究所成立之始便与他们密切合作的原因。地理科普首先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这里的艺术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审美层面的。地理学天生具有审美的特性。但无论是景观的美,还是环境的美,都需要仔细观察、发现。对于一些普通读者而言,他们往往是先被美丽的照片打动,进而渴望前往照片所在地,抑或是渴望了解美景形成的原因。这一点,星球研究所无疑做得很好。他们的文章有大量精美的照片和地图。这能很快抓住大众的视线,吸引他们成为粉丝,进而让他们对科普文章产生兴趣。二是想象力层面的。美国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曾说:“科学并不是无情地探讨客观信息,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人类活动,天才的科学家更像艺术家”无论是科学,还是科普,都需要像艺术家一样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需要新旧理念的碰撞,也需要不同领域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作品才会有趣,才会受人喜爱。在这一方面,星球研究所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地理科普行业中的佼佼者了。他们文章的内容大多是多学科的综合,文章架构的不同组成部分都是充满联系的,这显然需要充足的想象力才可以实现。此外,他们总能找到很多精妙的比喻,或是用一些示意图片,将原本深奥晦涩的理论一语道破,让人回味无穷。当然,地理科普还需要理想。不仅是科研需要理想,尤其是在中国,科普更需要理想。由于起步晚,中国科普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环境。我们需要一批有专业背景,同时又具有艺术性、懂得大众传播的科普创作者。要不断坚持,不断创作。这一过程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理想往往是坚持下去的动力。科普和科研可以通力合作,一起创造出精彩的地理科普作品。这里是中国就是一个好的范例。期望未来有更多、更好的科普作品不断涌现,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地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2019年8月7日序可以实现的理想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要将中国的雪山看遍。有一天,要将中国的江河看遍。有一天,要将中国的城市看遍。不仅仅是看遍,我更希望能认知它们,同时能将这种认知转化为文字,让更多人喜爱它们。当我将这个梦想与别人分享时,许多人告诉我,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中国太大了。是的,中国很大。但是,再庞大、再复杂的事物不也是由无数个细小的单元组成的吗?大中国不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吗?地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角度。从陆地地貌类型上讲,它可以划分为33%的山地、26%的高原、19%的盆地、10%的丘陵和12%的平原。从行政区划上讲,它可以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334个地级行政区、2851个县级行政区、39888个乡镇级行政区。从土地利用类型上讲,它可以划分为38亿亩林地、33亿亩草地、20亿亩耕地、4.7亿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55亿亩交通运输用地等。其中,0.55亿亩交通运输用地又可以划分为13万千米的铁路、484万千米的公路、100万座桥梁我的脚步未必能触及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但可以划分的地理单元,让我找到了另一种阅尽中国的方方面面的希望。我只需要像蚂蚁搬家一样,一个地理单元接一个地理单元地进行分析解构,一篇文章接着一篇文章地创作。当然,即便如此,这也不是我一个人有限的一生能完成的事。于是,就有了一群极致世界的探索者来共同完成这个梦想。从此,梦想变成了理想。在理想的驱动下,我们不再追求一时应景的“快文”,而是创作有体系、有沉淀、有价值的好作品,即便历经岁月,仍然不失光彩。我们夜以继日地探索,日以继夜地创作,将我们对中国的认知传递给更多的人群,也传递探索的力量。最终,这些努力将汇集成为一本关于中国地理的百科全书。这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现在,历时三年,我们终于可以将这本百科全书的初步成果呈现给大家这里是中国。它集结了星球研究所目前中国主题文章的精华。从章节排列上,我们采取了“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划分方式。不仅因为这是中国地势的大格局,更因为,今天中国的地理环境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整体呈现出一种从荒原到人间的变化。我们也希望借此能带领读者体会中国人与中国这片土地的相互作用。在视觉上,为了追求最佳的阅读体验,我们的地图师和设计师为此付出超过了1000小时,为每一篇文章重新制作地图。摄影作品从初选,到优化,再到定稿,也是反复打磨。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们不厌其烦地配合我们挑选作品,甚至专程重新拍摄图片,最终才得以将191位摄影师的365幅作品奉献给各位读者。但是也不得不说,作为我们“阅尽中国”的第一步,这本书还只是个开始,它无法涵盖中国所有山川、地区。它更像一个浩瀚工程的概述,一份对未来要展开的工作的期许。作为我们出版的第一本书,它也一定会有不少缺陷,在此我们只能诚恳接受读者的批评指正。在后续的版本中,我们会不断优化改进。最后,希望有一天,我们能阅尽中国的方方面面,实现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这里的我们,也包括你。星球研究所所长2019年7月15日1.数据来源: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截至2017年12月31日)”。2.以上数据分别来自国家统计局、新编中国自然地理、2016中国土地资源公报。中国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解答这个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而地质学家的视角更为特别。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大碰撞造就了如今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且这一影响还在继续。中国及其周围区域地形图/图片来自123RF答案会是什么?身为人类,我最好奇的问题是,我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而身为中国人,我最好奇的问题会变成:中国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解答这个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地质学家的答案或许最为特别,因为他们会从一个行星尺度的宏大视角出发。答案不在掌控中国经济命脉的繁华都市,而在这颗星球上非常突出的一块寒冷高地青藏高原。我们对青藏高原的了解,始于40多年前。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之中,一批科学家凭借简陋的装备毅然进入青藏高原,开展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他们的足迹遍布高原的角落。40多年后的2017年,作为国家战略任务,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被启动。数千名科研工作者被组织起来做研究,持续时间将长达十余年。这是全球地学界极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凭借这些科学研究,我们不但会从中了解“中国从哪里来”,还依稀会看到“中国将往何处去”。青藏高原地形图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横断山,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迄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北侧,东西长约3000千米,南北宽3001500千米,其中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此图所采用的具体范围据张国庆等的研究(2015)。壹 大碰撞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在最近的5亿年间,类似的板块碰撞曾发生过多次,但只有此次碰撞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于是,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上图 喜马拉雅山脉 摄影 商睿此图拍摄地点为加乌拉山口。从这里拍摄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将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至少四座8000米级山峰收入图中。下图 喀喇昆仑山脉 摄影 温钧浩此图为喀喇昆仑山脉航拍。从图中可以看到喀喇昆仑山一众山峰,包括四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独立山峰。照片拍摄于从喀什飞往阿里的飞机上。珠穆朗玛峰北坡/摄影 李健南迦巴瓦峰/摄影 张扬的小强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属于第一级阶梯。东川红土地/摄影 刘珠明东川红土地位于云贵高原,属于第二级阶梯。华北平原/摄影 陈俊杰华北平原属于第三级阶梯。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喜马拉雅山、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南北夹持;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居于腹地;兴都库什山 喀喇昆仑山、横断山分立东西两端。这些高大的山脉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其中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峰。乔戈里峰的海拔为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则完全位于中国境内,海拔为8027米。其他声名赫赫的极高山,如位于西藏林芝的南迦巴瓦峰,位于西藏阿里的冈仁波齐峰,位于云南的卡瓦格博峰,位于新疆的慕士塔格峰,位于四川甘孜贡嘎山,位于四川稻城亚丁风景区的央迈勇峰等,则形成了中国西部的擎天之柱。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中国四大高原无一不受到大碰撞的巨大影响。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的地理格局就此定形。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山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可以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