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庄子注
崔譔
庄子
价值
研究
寇志强
第 25 卷 第 2 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25,No.2 2023 年 4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pr.2023 崔譔庄子注价值研究 寇 志 强(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摘 要:崔譔属清河崔氏,生活于魏晋时期,在晋朝曾做过议郎的官职。崔譔庄子注成书于曹魏时期,是今可知最早的庄子选注本。由于选篇合理,训诂精深,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不辍,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崔譔庄子注今存有五百余条佚文,在音韵、训诂、目录、校勘、辑佚、史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关键词:崔譔;清河崔氏;庄子注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23.02.009 作者简介:寇志强,男,河南许昌人,讲师,博士。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1CZX038)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23)02-0071-05 收稿日期:2022-04-11 汉魏之际,随着经学思潮的衰落,清谈内容由经学转向玄虚之学,庄子流传日广,成为士人必读之书。在此背景之下,为庄子作注者有数十家,其中崔譔庄子注由于选篇合理,训诂精深,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版本。崔譔庄子注的流行,导致当时数十种庄子注湮没无闻,成为迄今可知最早的庄子选注本,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不辍,后不幸于中晚唐时期亡佚。崔譔庄子注今存五百余条佚文,在音韵、训诂、目录、校勘、辑佚、史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一、崔譔生平与庄子注的创作与流传 崔譔,清河(今河北衡水故城县)人,活动于魏晋时期,生卒年不详,三国志晋书皆无传,亦无一条材料提及。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谓其“清河人,晋议郎”167,可知崔譔属清河崔氏,晋时曾做过议郎的官职。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秀本传曰:“秀游托数贤,萧屑卒岁,都无注述。唯好庄子,聊应崔譔所注,以备遗忘云。”2可知,崔譔庄子注成书于向秀撰写庄子注之前,故向秀得以参考崔注。关于向秀庄子注成书时间,史书亦未载,然晋书向秀传曰:“始,秀欲注(庄子),嵇康曰:此书讵复须注,正是妨人作乐耳。及成,示康曰:殊复胜不?”3可知向秀撰写庄子注当在结识嵇康之后,而嵇康被杀之前已有了一定的成果。向秀与嵇康共为竹林之游在正始(240249)年间,嵇康被杀在景元三年(262),则向秀开始创作庄子注的时间当在景元三年之前,故崔譔庄子注成书时间也一定在此年之前。综上,崔譔乃由魏入晋之人,其庄子注成书当在曹魏时期,入晋之后曾任议郎之职。另外隋书经籍志云“梁有庄子十卷,东晋议郎崔譔注,亡”41001,崔譔显然不可能活到东晋时期,故“东”字当为衍文。清河崔氏乃中古时期巨族之一,其郡望在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衡水故城县南)。与博陵崔氏的显赫不同,清河崔氏在整个汉代不显,两汉书均未见有清河崔氏人物的传记,三国志崔琰传也没有追述崔氏先祖,其从弟崔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5370,可见直到东汉末年,清河崔氏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宗族势力。清河崔氏的兴起得益于崔琰与崔林,崔琰是当时名士,影响力较大,曾任冀州别驾从事、尚书、中尉等职务;崔林曾任御史中丞、幽州刺史、司隶校尉、司空等职,封安阳乡侯。两人对清河崔氏发展影响最大,故后来史书、墓志中清河崔氏人物追溯祖先时多追溯到两人。崔譔亦属清72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河崔氏,笔者以为崔譔或为崔林儿子崔述。崔述是崔林长子,崔林去世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三国志云“正始五年(崔林)薨,谥曰孝侯。子述嗣”5682。笔者疑崔譔便是崔述,原因有四:1)“譔”“述”同义,符合古人名、字相表里的起名规则。“譔”,集韵云“譔、篹:述也。或作篹,通作撰”6。古人名、字分离,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常与名相表里。“譔”“述”同义,符合古人起名字的原则,疑“述”为名,“譔”为字。2)二人生活年代相近。崔述,生卒年不详,然可从其父崔林之生活年代推知。崔林,生年不详,其初入政坛在建安十年(205),其去世在正始五年(244)。崔述作为崔林长子,以二十年为一世,其初入政坛时间或在黄初(220226)末、太和(227233)初,其去世时间或在晋初的咸熙(264265)、泰始(265274)年间。崔譔也是由魏入晋之人,其庄子注成书大约在景龙(237239)年间或正始(240249)前期,此时必定已步入中年,晚年入西晋,去世时间极有可能在晋初,所以崔述与崔譔的生活年代是比较接近的。3)崔譔在晋初曾任议郎的官职。依惯例,郎官多由二千石官吏子弟充当,清河崔氏在魏晋之际只有崔林一人曾任二千石官吏。4)崔林有道家方面的修养。孟康在荐崔林中云其“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5681,从孟康的言辞来看,崔林显然具有道家方面的修养,而“禀自然之正性”很明显是受庄子的影响。崔譔若是其子,受父亲影响,对庄子产生浓厚兴趣,并为庄子作注便毫不奇怪了。崔譔曾任晋议郎,议郎属于郎官的一种,虽然品级不高,但却能经常接近皇帝。议郎的设置起源于秦代,汉仍其旧,多征召有道德的士人充当,其中学问较好者可考为博士,任中郎的职务。议郎的职务是充当皇帝的顾问,那就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后汉书云“六月,诏公卿举能通尚书毛诗左氏谷梁春秋各一人,悉除议郎”7,可见汉代之时,议郎多由通晓五经的士人充当。议郎曾在东汉时期一度被撤销,曹魏时期又恢复了建制,晋代沿袭而不改。崔譔作为晋议郎,从庄子注可看出其博览群书,又擅长训诂,应具有较高的学识,惜其平生著述均已亡佚,无法具体考知。崔譔庄子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流传不断,向秀、司马彪、徐邈等人在撰写庄子注之时都参考了崔譔庄子注。到了陈隋之际,陆德明撰写庄子音义,引用崔譔庄子注509 条,可见此时崔譔庄子注尚存。至唐初,隋书经籍志云:“梁有庄子十卷,东晋议郎崔譔注。亡。”41001可见,唐初馆阁之中亦无崔譔庄子注,然此时崔譔庄子注并没有亡佚,民间尚有收藏,故此后的两唐书皆有著录。两唐书所著录唐前书籍皆据唐玄宗开元十年毋煚所撰古今书录,故唐玄宗开元时期此书仍存。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入洛阳、长安,两都所保存的书籍亡佚殆尽。唐末黄巢叛军再次攻入洛阳、长安,使得安史之乱后好不容易收集起来的书籍再次毁于一旦。经过这两次战乱,书籍大量亡佚,崔譔庄子注可能亡佚于这两次战争。其实中唐以后的学者在引用崔譔庄子注时,其引文已经不出庄子音义,或未见崔譔原本。到宋代,崔譔庄子注早已亡佚,宋人所能见到的崔譔注文已经只剩下庄子音义的引文了。二、崔譔庄子注价值研究 崔譔庄子注是迄今可见最早的庄子选注本,由于所选篇目思想纯正,训诂精深,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流行不辍,陆德明在庄子音义中共引有 509 条,仅次于 749 条的司马彪注。崔譔作为一个备皇帝询问的议郎,博览群书,熟悉五经百家之学,其庄子注也旁征博引,具有重要的价值。(一)音韵价值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因此汉字常常以音寄义,音切与训诂相表里,所以经师们在训释字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考订字音。崔譔也很重视字音的考订,专门撰写庄子音一卷,作为庄子注的一部分。崔譔音注今存 32 条,采用了 4 种注音方法,其中 3 条采用“如字”法,3 条采用“读若”法,20 条采用“直音”法,6 条采用反切法。前 3 种属于传统注音方法,反切注音法则是一种新兴的注音方法,为东汉末年经师所发现,它弥补了前 3 种传统注音方法的缺陷,使得古代的注音方法更加科学。崔譔作为曹魏时期学者,在反切注音法刚刚兴起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注音方法,这是难能可贵的。崔譔音注的价值在于其真实反映了曹魏时期的读音状况,这是研究曹魏时期音韵为数不多的珍贵材料。魏晋时期,北方流行的是以首都洛阳方音为主的洛下音,这是汉代方音向六朝方音转变的一个关键第 2 期 寇志强 崔譔庄子注价值研究 73 时期。此时我国音韵学刚刚起步,曹魏音韵学家李登曾撰写出我国第一部韵书声类,可惜该书早亡,无法窥其大概。崔譔音注是迄今所能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曹魏时期音注,对于我们考查曹魏时期的音韵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发现,崔譔音注大部分可与广韵相合,说明这些读音从曹魏到隋代变化不大,而有少部分读音与广韵不合,显示出魏晋南北朝时期该字读音的变化。如:弘胣:本又作肔,徐勑纸反,郭诗氏反,崔云:“读若拖。”11467“胣”,广韵“勑纸反”;“拖”,广韵“託何切”。在声母方面,“託”属于透钮,“勑”属于徹钮。魏晋之际,人们对音韵的认识尚不全面,透钮、徹钮尚且混在一起,崔譔音注就反映了这种现象。在韵母方面,“何”属歌部歌韵,“纸”属幽部纸韵,二者同属阴声韵部,读音接近而不同。因此,崔譔此条音注反映出此字的读音从曹魏到隋代是有变化的。又如:人卒:崔子恤反。11497“卒”,广韵“臧没切”。在声母方面,“子”属精钮,“臧”属从钮,精钮、从钮同属齿音塞擦音,精钮属清声,从钮属浊声,此处属清声、浊声相混。曹魏时期,清声、浊声尚混在一起,直到齐梁时期,随着人们音韵水平的提高,才完全把二者分清,崔譔此条音注反映出清浊声混用的现象。在韵母方面,“恤”在上古音中属质部术韵,“没”在上古音中属术部没韵,而质部与术部在两汉时期是完全合用的,而术部没韵在晋代脱离术部(质部),与屑部中月韵合成一部,并与原来的术部(质部)脱离关系。崔譔音注作于曹魏时期,没韵尚未脱离术部,与术韵同属术部(质部),二者自然可以通押,崔音就反映了这种现象。综上,崔譔音注中有些读音与广韵不同,反映出从曹魏到隋代读音的变化情况,可惜其音注所存文献太少,无法进行深入研究。(二)训诂价值 崔譔庄子注以精于训诂而著称,他很注重通过训诂还原庄子的本意,基本没有思想性的发挥。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开始提倡玄学,崔譔庄子注没有受到玄学的影响,正始玄学热烈讨论的有无、本末、名教与自然等问题,在崔注佚文丝毫见不到端倪,这说明其庄子注极有可能产生在正始之前。崔譔努力去探求庄子的本意,其篇目注就是最好的证明,如:德充符第五。崔云:“此遗形弃知,以德实之验也。”11439 应帝王第七。崔云:“行不言之教,使天下自以为牛马,应为帝王者也。”11454 篇目注是反映注者思想的重要途径,郭象就屡屡在篇目注中阐发自己的玄学思想。崔譔篇目注中看不到玄学的影子,完全是对庄子文本进行的总结,以此去探究庄子的本意。庄子在德充符篇塑造了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支离无脤等几位体残形畸却德行超众的人物,借以说明相比于形骸完整,德行的内充才是最珍贵的。崔譔篇目注云“遗形弃知,以德实之验也”,他认为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支离无脤等人之所以能忘掉形体的残缺、抛弃机巧的智慧,正是其道德充实外化的结果。崔譔的注释是合乎庄子的主旨,这是其紧扣庄子文意所总结出来的主旨,看不到理论升华之处。庄子在应帝王中认为帝王应以无为来治理天下,这样天下才能大治,而如果像儵、忽那样想要有所作为,便会给天下带来祸患。崔譔篇目注云“行不言之教,使天下自以为牛马,应为帝王者也”,做帝王者应行不言之教,使天下自为自化。“行不言之教”语出老子第二章,“使天下自以为牛马”典出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8,都是表达帝王应以无为来治理天下的思想。崔譔取此之意以解应帝王,也是认为帝王应顺物自然,不应过多干预社会,不违背事物的情理。可见,崔譔对应帝王篇目的解释也是合乎庄子本意的。综上,崔譔擅长训诂,除了对每个字词进行详细训诂外,即使是在篇目注、句意疏解等方面,也贯穿着训诂学求真求实的精神,力求还原庄子的本意。(三)目录价值 目录学起源于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记录了西汉宫廷藏书,后来的班固汉书艺文志就是在七略基础上撰成。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目录学著作迭出,然却没有一部完整保存下来,这74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就导致许多古籍在此时的流传情况不明。崔譔注中有一条关于尹文子的记载,对于我们了解曹魏时期的尹文子面貌具有重要的价值,如:尹文:崔云:“齐宣王时人,著书一篇。”11582 尹文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一篇,崔譔所见亦是一篇,这说明汉魏时期流传的尹文子只有一篇。隋书经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