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景观
过滤
哲学
探讨
第 25 卷 第 2 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25,No.2 2023 年 4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pr.2023 从景观到过滤泡的哲学探讨 黄 凯a,赵博文b(河北大学 a.哲学与社会学学院;b.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在当今互联网社会中,伴随着快速迭代的传媒技术,大量的景观堆叠在我们面前。并且,随着我们每个人的行为特征、喜好、审美等方面被互联网公司摸透之后,我们面前堆砌的景观,不再是曾经简单的积累,而是精细的构造。我们在互联网的过滤泡中生活,无所遁形、如同透明,在这样的过滤泡牢笼之下,我们的生活逐渐封闭透不过气来。过滤泡是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新形态、新手段,是资本主义构建的新式幻梦。认清过滤泡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可以为我们远离被异化的生活提供指导作用。关键词:景观;过滤泡;个性化趋势;互联网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23.02.011 作者简介:黄 凯,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赵博文,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B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23)02-0082-06 收稿日期:2022-04-18 1968 年,一场有关日常生活的革命悄然发生于欧洲各国。学界将此革命定义为由情景主义国际所领导的一场反对资本主义新型剥削方式的革命,名为“红色五月风暴”。法国著名思想家居伊恩斯特德波(Guy Ernest Dobord,19311994 年)为“红色五月风暴”提供了思想武器,旨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及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批判反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情景主义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一种新的形态过滤泡存在。居伊恩斯特德波,是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大师、激进左派思潮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其最著名的学术著作是发表于 1967 年的景观社会一书。在该书中,他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日常生活称为景观。他认为景观是资产阶级所构造出的日常,是当代资本主义剥削的典型代表,真实的生活已经被资本主义构造的景观所替代。伊莱帕里泽(Eli Pariser,1980),是美国互联网观察家。2011 年 3 月,伊莱帕里泽曾在 TED的演讲中提出了过滤泡这一概念,用来表示一种“智能隔离状态”。之后,他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媒介与用户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完成过滤泡一书。在书中,伊莱帕里泽分析并指出,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中,过滤泡就是个性化状态的表现形式;同时,他指出,群体的日常生活已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逐渐狭隘、封闭起来。德波提出景观这一概念时,是以 20 世纪中期的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的。然而,景观并未因“红色五月风暴”的失败而消失。德波提出的景观这一形式,随着生产技术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并且,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在量的范围内推动了景观发展,而且,在质的范围内,伴随着互联网个性化趋势的到来,景观还越发精准、隐秘且无所不在。21 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场个性化浪潮奔涌而来,将景观推向了新的高度;景观在互联网技术及个性化趋势的促进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而隐秘的程度。在景观深度发展的客观趋势下,个性化浪潮也被景观的深度发展催发起来。而个性化趋势带来了新的景观形式,即伊莱帕里泽提出的过滤泡。过滤泡这一新式情景的诞生,成为互联第 2 期 黄 凯,等 从景观到过滤泡的哲学探讨 83 网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于人群中的社会现象,并且成了现代人不可逃避的困境。一、景观的初现 要了解过滤泡现象,首先要明白德波在 20 世纪中期提出的景观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众所周知,德波提出这一理论的 20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经复兴。在更为发达的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德波意识到,此时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不同于早期发生于工厂之中的强迫与暴力的剥削形式,即包括延长劳动时间、童工问题、工人温饱的限制等,而此时,战后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已经趋向于柔和了,并且在德波看来,资本主义的剥削已经不只存在于生产之中,而是一种无孔不入、充斥于日常生活中的剥削了。德波将这种新的剥削形式称之为景观,他认为景观是真实生活的虚假倒影,而这种倒影,正是资本主义掌握统治权的关键手段。(一)景观生发的土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创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进而迅猛复苏。尤其 1968 年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摆脱了旧日的颓唐,更是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对于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张一兵曾在为景观社会一书做序时写道:“资本主义已经超出了它的生产阶段,利用饥饿来实现对被剥削阶级的统治已经是资本主义上个阶段的陈年旧事了。根据德波的描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生产阶段发展到了一个独特的景观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生活的每个细节几乎都已经被异化成景观的形式。”17由此可见,在 20 世纪中后期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迎来了全新的篇章。德波认为,伴随着生产技术的迭代,资产阶级的垄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过,最重要的是当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处的发展阶段的本质是从拥有面向显现的普遍转向,即他自己所说的社会存在表现化已突显为资本主义的主导性范式。”117 20 世纪中后期欧洲的资本主义土壤已非早期的模样。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复兴,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也更为贴近新时代,德波提出的景观便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然而,20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中的景观世界只是景观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步显现,随着资本主义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景观的广度及深度在日后的互联网社会中,以更惊人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二)20 世纪中后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景观的初现 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开篇写到:“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各个社会中,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聚。直接经历过的一切都已经离我们而去,进入了一种表现。”13 20 世纪中后期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对比 20 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其剥削方式是通过对生产力的占有,并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占有以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垄断的利益。我们认为,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改变:“景观并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手段,它既不是暴力性的政治意识形态,也不是商业过程中看得见的强买强卖,而是在直接的暴力之外将潜在地具有政治的、批判的和创造性能力的人类归属于思想和行动的边缘的所有方法和手段。”115 二、景观与早期剥削形式的区别 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形式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原来的垄断改成了景观,景观这一剥削形式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形式有以下几方面的区别:第一,景观作用范围更广。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仅产生于生产过程之中,在生产结束之后,剥削难以持续。而在 20 世纪中后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中,景观即是社会的表现,它突破了生产过程中剥削所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充斥在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也就是说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会面临景观的渗透。无所不在的渗透,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德波就这一点写道:“建立在现代工业之上的社会,它不是偶然地或表面上具有景观特征,而是本质上就是景观主义社会。在景观中,即84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在统治性经济的形象中,目的不值一文,发展才是一切。景观想要实现的无非就是自我实现。”17 第二,景观的意识形态功能更强化。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过程中的剥削会让无产者发起抗争,无产者对资本家的厌恨会随着生产过程中剥削程度的加深而加深。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20 世纪中后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中,景观的存在和统治是相反的,景观程度越深,越能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当性。德波就此写道:“景观的形式与内容都是对现存体系的条件和目的的全盘证明。”14资本主义社会中,景观就是整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的人无从选择、无以抗拒。人们的日常生活浸泡在景观中,一次次对景观世界的关注、对景观的消费,都构成了对景观的肯定。可见,景观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引发的不再是反抗,而是顺从,景观不断地强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第三,丰富的景观载体。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垄断生产资料、掌控生产过程的可见的剥削形式,贯穿于生产过程中。与之相反,景观就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样子。因此,在 20 世纪中后期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中,景观的载体是极为丰富的,景观通过新闻、宣传、娱乐和广告等载体而无处不在,“在广告的统治下,我们无能为力,更无处可逃”127。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的 20 世纪中后期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中,现代媒体技术垄断了传播渠道,在这样的传媒条件下,景观以之为载体,铺天盖地无孔不入,从而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加大了对人们的剥削;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技术的深化,景观程度愈发升级,对人们的剥削愈发深刻。第四,景观对资本主义正当性作出肯定。景观的出现,通过新闻、宣传、娱乐和广告等载体遍布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所生活的地方,已经变成了景观世界:“景观既显示为社会本身,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时也可充当统一的工具。”13人们生活在景观之中,不断地受到其影响,反复地被景观中堆积的图像所影响,最终,不仅不会反抗景观的统治,反而会在景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被驯服,从而认同资本主义统治的正当性,甚至支持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剥削。三、过滤泡景观互联网个性化趋势 20 世纪末,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到来。互联网的出现将时间与空间完全打破,将整个世界连接起来,所有人也联系了起来,只要你所在的地方有一个网络插口,那么就意味着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整个世界产生互动。帕里泽认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景观在数量上的快速叠加。互联网将景观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量级:“如果你记录下从远古到 2003 年所有人类交流的信息数据,大约有 50 亿 GB 的存储量。而现在,我们每两天就创建这么多数据。”29伊莱帕里泽在过滤泡一书,开篇就提到了互联网社会中,信息生产速度惊人。然而,他并没有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与景观联系起来。这种惊人数量的信息,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景观;而信息爆炸,就是景观的爆炸。只是,此时的景观相较 20 世纪中期,已经不是由部分的群体垄断生产权和传播权了。互联网以其高度的扁平化促使更多的人可以成为景观的生产者、传播者。因此,互联网社会中的景观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21 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一天的景观数量,已经远超 20 世纪资本主义社会所产生的景观总量了。景观的惊人产出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仍然具有景观的基本特征且在更高程度上发挥了这些特征:第一,无孔不入。20 世纪的景观搭载着报纸、广告、宣传和娱乐等载体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审美、喜好、厌恶等无不受到景观的影响。21 世纪,互联网社会中的景观搭载着网络这一载体,就好比从自行车换到了高铁,其传播的速度更快,更能在每分每秒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作出“指导”,“规训”每一个人:“随着必需性在社会上渐渐被人们梦想,梦想就变成必需的东西。景观就是被束缚的现代社会的噩梦,它最终只能表达社会的睡觉欲望。景观是这种睡眠的守护人。”19并且,不只是景观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景观的作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不同于工业时代,景观传播者还有一定程度的门槛限制,而在互联网时代,景观的传播者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无人不是景观的制造者、传播者。如果说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景观是暴雨,它洒落人间,如果没有精神上的雨伞就会被浇个落汤鸡的话,第 2 期 黄 凯,等 从景观到过滤泡的哲学探讨 85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景观就是超强台风,景观所到之处,无人可躲,无处可防。第二,意识形态深化。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景观的生产者、传播者,更为重要的是,人人都不得不成为景观的消费者。“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鼓励用户:用户向公司提供的数据越多,体验就会越好,反馈的内容就会越多。到了 2007 年,扎克伯格吹嘘:实际上我们在一天内为我们的 1900 万用户制作的新闻比任何其它媒体自诞生以来发布的新闻都要多”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