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香山九老图
香山
九老图
唐代
文人
图像
创作
传播
苗贵松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人类记录历史和表征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语文(语言、文字等)为主要载体的线性、历时、逻辑的记述方式;另一种是以图像(图形、影像、结构性符码等)为主要载体的面性、共时、感性的描绘方式。中国有“左图右史”的文化传统,早在东晋佛经文献大正藏中就有专门的图像卷。到了唐代,随着人物画的兴盛,文人图像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题材。如白居易为了纪念香山九老(亦称“洛中九老”“会昌九老”)白居易、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李元爽、释如满集会,请画师将九老及当时(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活动描绘下来的会昌九老图就是代表。后人思慕这段风雅韵事,因而也产生了许多描绘年长贤者们燕集的系列画作北宋李公麟会昌九老图(图1),南宋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卷(绢本水墨设色,纵27.1厘米,横217.2 厘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刘松年九老图册(图2),明代谢环香山九老图卷(绢本设色,纵29.8 厘米,横148.2厘米,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周臣香山九老图轴(绢本设色,纵177厘米,横106厘米,天津博物馆藏),清代上官周、任熊以及现当代傅抱石、华三川等都有此题材的佳作。故宫博物院藏会昌九老图卷(宋,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245.5厘米),虽以人物为题材,但建筑部分不论整体还是细部都描绘得准确精微,水【作者简介】苗贵松,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审美文化传播。【基金项目】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重点课题“经典咏流传:中国题画文学文献研究整理图志”(XYN1802)。从香山九老图等看唐代文人图像创作传播摘要:中国有“左图右史”的文化传统,东晋佛经文献大正藏就有专门的图像卷。随着唐五代人物画的兴盛,文人图像成为一门独立的题材,以阎立本秦府十八学士图、白居易请画师绘香山九老图、周文矩文苑图为代表。后人思慕这类风雅韵事,产生了许多描绘文人贤者燕集的系列画作。文章在全唐诗全唐文全唐五代词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中国历代人物像传中华图像文化史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中国古代画家存世作品概览和浙江省图书馆“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基础上,整理规模适中的唐五代文人图像,做到文学史、考古史与美术史的融合,作家与图像并重,编年与系地并重,基础研究与数据开发并重,拓展新世纪文学新时代“文学图像论”新概念的多维视野。关键词:图像;香山九老图;文苑图;十八学士图;题画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05.030苗贵松(常州工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江苏 常州 213032)图1 北宋 李公麟会昌九老图(局部,绢本,水墨白描,纵30.7厘米,横215 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126Vol.248【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榭、房舍、板桥、河堤、护栏、石凳乃至屋内的陈设交代得一清二楚,可谓“咸取砖木诸匠本法,略不相背”,几乎可以按图构建。尤为重要的是,图中的建筑采用北宋的界画手法,匀细的线条有利于刻画建筑物复杂的结构和构件的细部,这种水墨白描的建筑画法延续至元代并发展到了极致。香山九老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中著名的雅集题材之一,除上述画作外,有名的还有宋徽宗文会图(亦称唐十八学士图)、王诜西园雅集图、元唐棣滕王阁图、张渥玉山雅集图、明王问建安七子图、(传)唐寅兰亭雅集图、清袁江梁园飞雪图、华喦金谷园图轴等,绵延不绝。文人图像主要是以文人画像、刻像、雕像、塑像和相关活动为题材而创作的图文作品,属广义题画文学范畴,但非常强调文与图的关系,而不是仅限制在对文学或图像的分析,而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做到文学史、考古史与美术史的整合。上古神话、画像石砖、明清插图等是文学图像研究重心,孔子、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著名文学家,是唐前研究的重点。朱鹤年(17601844)曾作香山九老图,但不见传世。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的名作文苑图(图3)描绘的是唐玄宗时期著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南唐都城)县丞时,在县衙旁的琉璃堂与诗友们雅集的故事(与会者可能有其诗友岑参兄弟、刘眘虚等人,也有人认为伏松干构思者是李白),更是不可多得的国宝。文苑图曾被认为唐代韩滉作,但据今人考证,此图乃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清摹本,绢本设色,纵31.3厘米,横126.2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的后半部,与另一幅重屏会棋图(宋摹本,绢本设色,纵40.3厘米,横70.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风格相似。唐武德四年(621),唐太宗李世民作秦王时于宫城西建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十八人并为学士。后薛收死,召刘孝孙补之。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秦府十八学士图(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图绘宝鉴全唐诗皆作此名,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作秦府十八学士驾真图)今已失传。宋以后常以“文人雅集”的方式呈现,如宋代宋徽宗、刘松年(图4、图5),明代仇英、杜堇,清代孙祐、周琨、丁观鹏、姚文瀚等人的创作与传播就是例证。除了全唐诗全唐文全唐五代词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和现代著作中国画学全史唐代文学编年史之外,30年来,可资借鉴的唐代文人图像整理研究主要成果有:大廓传统写真发展述略(1978)、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隋唐五代绘画)(1984)、王镜轮岳飞、李白图3南唐 周文矩文苑图卷(绢本,设色,纵37.4厘米,横58.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图2宋 九老图册(传刘松年,绢本,设色,纵23.8厘米,横24.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272023.3(上)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和杜甫的相貌(2000)、中国历代人物像传(2002)、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2003)、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2004)、张晓雄论凌烟阁功臣画像与功臣个人的命运(2008)、陈耀东寒山子与寒山寺兼谈寒、拾画像(2010)、中国历代人物像传续编(2014)、韩丛耀主编中华图像文化史丛书(2016)、查屏球流行文化对经典文本变异的影响论白居易“七老会诗”与“九老图”九老图诗的源流关系(2018)、赵宪章主编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隋唐五代卷(2020),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图像、中国社科院形象史学研究学术专刊和赵宪章文学图像论学术专著(2022)更是集中展现。英国伯克图像证史在国内影响很大,台北师范大学佘城中国古代画家存世作品概览是集大成之作。相比先秦汉魏晋六朝和宋元明清文学家,隋唐五代文学家数量适中,文人图像资料的整理工作量不是特别大,加之学界已出版部分人物图像集,更有浙江省图书馆“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浙江大学“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和中南民族大学“唐代文学编年地图”等,尽显人工智能趋势。此外,将隋唐五代文学家图像作品进行全面整理,并进行数字化集成处理作家与图像并重、编年与系地并重、基础研究与数据开发并重。探索唐代图像文学研究新路径,由以时间为轴心转向以时空结合为轴心研究模式;拓展中国古代题跋文学新方向,阐释唐代文人图像生产、构成和传播三大场域;编制人工智能时代唐代文人图像数据库,提升研究成果的使用功能和应用价值。近年来,探索中国古典文学本体与他体文艺形式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关系,继而扩展到对整个文学史的生成、衍化问题的讨论,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被称为“跨界”研究。本文对隋唐五代文人画像、刻像、雕像和塑像作品等图文作品进行整理,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做到文学史、考古史与美术史的整合,拓展21世纪文学新时代“文学图像论”新概念的多维视野。就海外传播而言,唐代文化备受推崇,“唐人街”可谓中国传统文化典型,图像无国界,即使语言不通,也能影响世界,尤其是唐代诗人。赵宪章教授总主编的八卷本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堪称这一领域的恢宏史论,赵炎秋教授的新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则为学界呈现出极具原创性与本土化的基础理论。图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看”的历史。中国图像题画文学文献以其独特的抒写形式,承载着传统文人的艺术情感,蕴涵着华夏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想象和生命意识,极具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价值。图4南宋 刘松年摹周文矩十八学士图(绢本,设色,纵44.5厘米,横18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5南宋 刘松年摹周文矩十八学士图(局部,绢本,设色,纵44.5厘米,横18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28Vol.248【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注释韩从耀.中国图像文化史:图像论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109.唐白居易与胡杲、吉皎、刘真、郑据、卢贞、张浑年老退居洛阳,曾作尚齿之会,并各赋诗记其事。时为会昌五年。其年夏,李元爽及僧如满亦告老归洛,因作九老尚齿之会,并书姓名、年齿,绘其形貌,题为九老图。后传世姓名不一。见唐白居易九老图诗序和唐诗纪事卷四九。宋李昉慕白氏之举,适张好问、武允成、杨徽之、李运、宋琪、释赞宁、魏丕、朱昂等共九人,都年过七十,想继之为宴集,未果,见洪迈容斋随笔至道九老。后多以“九老图”为告老还乡者聚会之典,如元刘从益送仪提点西归诗:“自断平生不问天,拂衣归去任吾年。五侯鲭饱无多味,九老图成又一传。”渐含祝寿祈福之意。此图描绘内容是由会昌九老图和商山四晧图合并起来的,叙述的是两个故事:描绘秦末高士园公、用里、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人避乱隐居中商山的故事,以及唐朝时由白居易等九位七十岁以上的友人在洛阳龙门之东的香山结成“九老会”之故事。中华民族自古有尊老的传统,因此会昌九老图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国古代老人画最经典的题材之一。画幅中巨松一株,使画面中分为二。幅右二老神情专注,闲坐石桌左右两端对弈,一老者悠闲居中坐观,童子则持扇侍立。幅左六人,一老者戴花舞踊,动作十分灵活有趣;另三老者神情优雅,且行且语于舞者前后,二童子,一手捧囊物,一手持卷轴随侍在后。上方巨松又将景分为前后,坡石后二老共持一卷,相互观赏,一童子手捧画卷自竹林间来。画幅为扁圆形,布局甚奇特,设色古雅。画松与李唐万壑松风可以相连。人物画法古拙,脸部表情写实而传神,双眼用墨点珠,乃早期人物画法。通幅人物衣纹树石,线条遒劲自然,笔力老健。尤其画石极好,石上并有些许苔点,为南宋山水画一新作风。画无款印,亦无签题,旧作宋无款香山九老,观其画风近似南宋刘松年。或者可能就是刘松年真迹(见台北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宋代书画册页名品特展,1995,第269270页)。马兴祖,河中(今山西永济)人,绍兴间画院待诏。工花鸟、人物、山水、杂画。尤善鉴别,高宗每获名迹卷轴,多令辨验。有胡人击球图胡人雪猎图传世。周臣,字舜卿,号东村,明代职业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本幅无作者款印,根据图左宋徽宗瘦金体题字“韩滉文苑图,丁亥御劄”,下书“天下一人”押,遂定为唐代韩滉作。然从时代风格看,少唐画气息,最明显的是衣纹线条颤动曲折,极似五代周文矩所创的“战笔描”。另外人物头戴的“工脚上翘”的幞头形式,亦至五代才出现。同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本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图卷,后半段画面与此图完全一样,故可肯定文苑图作者是周文矩,所画内容为琉璃堂人物故事。琉璃堂人物图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的任所江宁琉璃堂与诗友李白、高适等聚会的情景。其后半段即文苑图部分,精心刻画四位诗人冥思苦想寻觅诗句的生动情态。画面中部一人袖手伏在弯曲的松树上凝神思索,旁若无人;右边一人一手握笔托腮,一手轻捧纸绢,陷入沉思,一童子俯身为他研墨;左边二人坐着共展一卷诗文,似在细细琢磨推敲,一作沉思状,一扭头回视,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人物姿态各有不同,但又统一在诗人构思的浓浓氛围中。后晋刘昫等旧唐书褚亮传,见旧唐书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