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唐风到宋韵
唐宋
桃源
变异
文化
解码
吴夏平
年第 期第 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宋韵文化 特邀主持人:吴夏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数字人文资源建设与研究”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主持人语:宋韵文化这一概念是对两宋文化内涵的高度凝炼,以“韵”字概指宋代文化的风貌、品格和气度。其本质,是后人在反复比较中形成的对宋代社会文化的历史记忆。提到宋韵,人们很自然地想起唐风。宋韵文化与大唐气象已成为对唐宋社会的普遍认知。自 世纪初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变革论”以来,唐宋文化转型问题持续为学界关注。例如,吉川幸次郎认为,唐诗是酒,宋诗是茶。内藤湖南主要从历史分期角度立论,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是近世的开端。近来有不少学者对“唐宋变革论”持怀疑态度,提出要以文化延续与演进的视角重审此说。但无论是否存在文化变革,唐宋社会确实发生了各种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用比较的方法发掘宋韵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推进唐宋文学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一期宋韵文化研究由两篇论文组成。吴夏平的从唐风到宋韵:唐宋桃源图变异的文化解码,选择了桃源图这一独特的观察角度,以唐宋桃源图考证为基础,发现唐宋以桃源为主题的绘画之间存在复与变的关联,亦即宋代桃源图朝着生活化和世俗化方向变化,但同时又保存了传统的神仙主题。这种复变关系,本质上是唐风与宋韵在桃源主题绘画中的不同体现。葛永海、刘柏良的两宋“双城记”:“包公”“济公”系列小说解读的城市文化视角,着眼于两宋城市文化,将北宋开封与南宋杭州对勘,指出两种系列小说的文本系统存在互文关系,但在塑造城市文化方面,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包公”系列小说反映了北宋首都开封的清官文化,而“济公”系列小说则体现了南宋都城杭州的和合文化。受政治形态和城市管理制度等影响,唐宋城市经济文化呈现不同面貌,由此形成不同的城市文化记忆。这篇论文为深入认识宋代城市文化提供了新路径。从唐风到宋韵:唐宋桃源图变异的文化解码吴夏平(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考证唐宋时期桃源图的创作和传存情况。初步统计,唐五代有八种,宋代有二十五种。二是分析桃源图在唐宋时期的变化,认为世俗化和生活化为其变化主流,但神仙主题并未消失。因此,唐宋桃源图之间存在着复与变的关系。三是论述唐宋桃源图之所以发生变异的可能原因。桃源图是社会和文化各要素在图像中的凝结,解开结点可以看到图像背后隐含的错综复杂的事物关联。四是从时空、有无、图文、动静、虚实这几对关系中,深掘唐宋桃源图变异现象所蕴涵的图像学价值和意义。以桃源图为特定考察对象,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和认识陶渊明及其作品在唐宋时期的图像传播和接受,而且通过比较,还可知唐风与宋韵在桃源主题绘画中的不同体现。关键词:唐宋;桃源图;变异;图文关系;图像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吴夏平(),男,江西都昌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古书籍制度文献整理及其与文学之关系研究”()陶渊明桃花源记及桃花源诗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现象,前人多从诗歌接受史和诗学史等角度进行研究。事实上,桃花源在后世的传播和接受是多元的。这是因为既有作为地理空间的桃源,同时桃源还是一种想象,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建构,每个时代各人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桃花源。传播和接受形式是多样的,既有文学方面的,亦即以陶渊明桃花源记和诗为基础,逐渐形成以桃源为主题的文学原型和母题,不断创造出与此相关的新的文学作品 如以桃源行为题的乐府诗,对陶氏作品的模拟及和作等 这是以往研究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在文学形式之外,还有以桃源为主题的绘画等图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方式。桃源图的样式多态,既有保存在地记、图经等方志中的地图,也有文人和画家等绘制的桃源图。后一种桃源图与桃花源记和诗的关系非常复杂,既以陶作为基础,同时又含有各时代不同艺术家对绘画艺术及当时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对此问题,笔者曾以神人之间:晋唐“桃源”形塑与流变为题,系统梳理晋唐时期桃源的传播接受,对桃源图亦有相关论述。但限于论题范围,拙文尚未对此问题做系统深入研究。本文拟在前文基础上,以考证唐宋时期桃源图的传存情况为基础,分析此期桃源图的变异现象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并试图发掘其图像学价值和意义。一、唐宋桃源图考 要了解唐宋时期桃源图的变化,首先应考证此期桃源图的创作和传存情况。(一一)唐唐五五代代桃桃源源图图李思训桃源图。张舜民画墁集卷五题仲芮家藏四画:“其一,大李将军桃源图。”大李将军即李思训,初唐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李昭道桃源图。吴其贞书画记卷二载“小李将军桃源图大绢画一方幅”,并云:“绢质稍有剥落,丹墨则佳。是为金碧山水,画法沉着古雅,气韵浑厚,为唐画无疑。”小李将军即李思训之子李昭道。权德舆所观桃源图。权德舆桃源篇:“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此诗题虽未直接说桃源图,但从“忽睹良工施绘事”可知是一首观画诗,所观之画即桃源图。韩愈所观桃源图。韩愈桃源图:“神仙有无何眇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钱仲联先生将此诗系于元和八年(),并考证诗中的“武陵太守”即窦常,“南宫先生”为卢汀。是则韩愈所观者,当是窦常令人所绘之桃源图,图上有卢汀题辞,故合称“文工画妙”。舒元舆所观桃源图。舒元舆寻桃源画记:“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合而视之,大略山势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鹤情闲暇,烟岚草木如带香气。熟得详玩,自觉骨戛清玉,如身入镜中,不似在人寰间,渺然有高谢之志从中来。”据此可知,舒元舆所观者是道士叶沈所藏之古画,未知是否为唐人所作,因缺少相关材料,暂系于此。荆浩桃源图。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荆浩”条,载其“善画山水有四时山水三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峰桃源天台等图传于世”。荆浩是五代著名画家,文渊阁四库全书收录旧题其所撰画山水赋笔法记各一卷。关仝桃源早行图。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载关仝“桃源早行等图传于世”。宣和画谱卷十“山水一”载五代关仝,“长安人,画山水,早年师荆浩,晚年笔力过浩远甚深造古淡,如诗中渊明,琴中贺若,非碌碌之画工所能知”。李昇桃源洞图。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中载李昇,“成都人,年才弱冠,志攻山水桃源洞图武陵溪图好事得之,为箱箧珍”。以上所考八种桃源图,前五种为唐代所绘,后三种为五代所绘。(二二)宋宋代代桃桃源源图图赵叔傩桃溪珍禽图。宣和画谱卷九“龙鱼”条,载御府藏赵叔傩桃溪珍禽图一幅。叔傩为北宋宗室,赵廷美四世孙,曾官濮州防御使,善画禽鱼。李公年桃溪春山图。宣和画谱卷十二“山水三”条,载御府藏李公年桃溪春山图一幅,谓其“善画山水,运笔立意,风格不下于前辈”。赵士雷桃溪图等。宣和画谱卷十六“花鸟二”条,载御府藏赵士雷春岸初花图桃溪鸥鹭图桃溪图各一幅,称其“以丹青驰誉于时”。曹氏桃溪图。宣和画谱卷十六“花鸟二”条载御府藏曹氏桃溪图一幅,并云:“宗妇曹氏,雅善丹青,所画皆非优柔软媚取悦儿女子者,真若得于游,览见江湖山川间胜概,以集于毫端耳。”徐崇嗣桃溪图。宣和画谱卷十七“花鸟三”载御府藏徐崇嗣桃溪图二幅,称其“长于草木禽鱼,绰有祖风,如蚕茧之属,皆世所罕画”。燕仲穆桃花源图。董逌广川画跋卷五“书陈中玉收桃花源图”条,云:“燕仲穆平生画,皆因所见,未尝架空凿虚,随意增损。或问之,则曰出人意者便失自然。桃花源作洞穴写,林壑宫观,如见武陵山水。”仲穆字穆之,宣和画谱称其“心匠甚巧,不特善画山水,凡创物足以惊世绝人”。王安石曾为其所画潇湘山水图题诗,盛赞其品格和画艺。李颀桃源图。宋邓椿画继卷四载李颀秀才善画山,尝以两轴并诗上东坡,东坡次韵答之:“平生自是个中人,欲向渔舟便写真。”据苏轼次韵诗,推测李颀所绘之图当以桃源为题材。任才仲桃源图。范成大成都古寺名笔记载白马院佛堂,“画十六罗汉,古迹。近时周忘机画潇湘图,王逸民拟任才仲作桃源图”。第册,可知任才仲曾绘桃源图。任才仲是北宋画家,陈与义有跋任才仲画两首,诗题下原注“大光所藏”,可略知其风格。其一:“远游吾不恨,扁舟载幅巾。山色暮暮改,林气朝朝新。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因知子任子,胸怀非世人。”其二:“前年与孙子,共作南山客。扶疏月下树,偃蹇涧边石。赋诗题古藓,三叫风脱帻。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畴昔。”王逸民桃源图。据上引范成大成都古寺名笔记,可知王逸民所绘乃模仿任才仲的桃源图。李唐桃源图。厉鹗南宋院画录卷二:“旴陈明之藏李唐桃源图。”李唐是南宋画院画家,擅长山水和人物,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刘松年桃源图。南宋画院录 卷四:“刘松年桃源图,妙品,黑白石山相间,人物妙趣。”刘松年是南宋宫廷画家,长于山水、人物,师法李唐。第 期 吴夏平从唐风到宋韵:唐宋桃源图变异的文化解码赵伯驹桃源图。赵伯驹,字千里,赵宋宗室,其画学李思训、李公麟等。吴其贞书画记卷二载“赵千里桃源图绢画一大卷”,并云:“丹墨如新,画法工细,丰姿妍媚。惟山石树木全不似千里,此是画院中高手之笔也。”同书卷三又载“赵千里桃源图绢画一长卷”,并评:“丹墨鲜明,画法工致,境界幽邃,为千里生平第一名画也。卷后宋高宗书桃源赋,笔法流丽,稍有鹡鸰颂遗风。”所记重复,但评论可互为参考。清张照等石渠宝笈 卷六亦著录:“素绢本着色,画款署伯驹(字缺其半)后别幅行楷书陶潜桃花源记,无款(按:系宋高宗笔)画幅高一尺九分,广一丈四尺九寸五分,书幅广二尺二寸,高同画卷。”南宋画院录卷四:“严氏藏刘松年西湖春晓图,笔法秀美,设色古雅,堪与赵千里桃源问津卷相伯仲。”此桃源问津或即桃源图。马逵桃源图。南宋画院录卷六:“马逵画之传世者,有桃源图二。”马逵是南宋宫廷画家,工山水、人物,尤擅花鸟。马和之桃源图。石渠宝笈卷三四载马和之桃源图一卷。马和之是南宋宫廷画家,擅山水、佛像等。陈清波桃源问渡图。南宋画院录卷八载陈清波桃源问渡图一幅。陈清波是南宋宫廷画家,工山水,最擅长绘制西湖全景。钱选桃源图。吴其贞书画记卷四载“钱舜举桃源图小纸画一幅”,评云:“气色平常。效赵千里青绿山水。上有题识,后有十六人题咏。而桃源是四明,非武陵也。”按:钱选,字舜举。其题桃源图:“始信桃源隔几秦,后来无复问津人。武陵不是花开晚,流到人间却暮春。”或即此图之题诗。蒋概所观桃源图。蒋概巴东龙昌洞行记:“予旧尝阅桃源图,有渔者飏舟而来,类于今之游龙昌,但无楼居仙人,霞裾飘然,俯蟠桃,饮嘉客而已。然而异世荒诞之说,予固未可知其必胜也。”第册,冯信可所观桃源图。冯信可桃源图:“桃源东回溪转长,桃花开时春日光。幽禽出树乱红落,游鱼吹花流水香。山人正住溪之浒,屋角花开自成坞。寻源未许武陵人,隐者但作桃花主。拄杖穿花来水头,禽鱼亦解识风流。往来况有樵云叟,何惜衔杯同唱酬。一尊如出桃花色,花落尊中已无迹。醉乡泠泠白日闲,黄尘滚滚青山隔。明年此日桃花开,何人净扫溪阴苔。我亦天台约刘阮,春风一棹酒船来。”胡仲弓所观桃源图。胡仲弓作桃源图诗二首,其一:“桃源分二种,半在此源栽。向为逃秦去,今还归赵来。山川犹古昔,人物不尘埃。刘阮何为者,无言空自回。”其二:“误人仙源不记春,花间一见喜津津。可怜尘迹空遗恨,一树桃花经几秦。”刘克庄所观桃源图。刘克庄题桃源图:“但记嬴二世尔,岂知晋太康耶。一境浑无租税,四时长有桃花。”楼钥所观桃源图。楼钥桃源图诗题下原注:“曾茂昭尚书以所藏墨本题识其上,后见遗余。”诗云:“桃源初传武陵溪,靖节作记人不疑后人想像作图画,但见耋稚咸嬉嬉。人家随处成井市,畎亩颇亦分塍畦。井鬼下照坤之维,方士异人多崛奇。筠笼二版坚如铁,能刻景物穷纤微。净室给以酒盈斗,一昔图成了无亏。同寮欲求第二本,版忽震裂人已非。夷坚志怪言历历,何意今乃亲见之。未知桃源有此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