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打破”看汉语行为器物隐喻的特点_杨海明.pdf
下载文档

ID:2363626

大小:330.74K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打破 汉语 行为 器物 隐喻 特点 杨海明
当代修辞学 2023 年第 2 期(总 236 期)从“打破”看汉语行为器物隐喻的特点*杨海明邹煜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州 510610)提要汉语“打破”隐喻的构成通常有:1)句子论元提取压缩事件六要素为 SVO 论元,构成“SV破O”框架;2)“SV破O”框架将进入的 O 器物化;3)“打破”隐喻构成取决于语言符号能否与客观世界“打破”的认知记忆形成关联。“打破”隐喻反映了汉语行为器物隐喻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既是汉语“打破”隐喻的特点,又是汉语表达精细、生动形象的表现,也是汉语发展的动力之一。关键词打破行为器物隐喻特点一、引言已有研究认为概念系统的实质大都是隐喻的(Lakoff Johnson 1980/2015:2)。其表现有直接隐喻“时间是金钱”(Lakoff Johnson 1980/2015:6;刘宁生 1992)、方位隐喻“高兴为上”和拟人化隐喻“山脚”,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Lakoff,Johnson1980/2015:3-11)。那么在交际时隐喻又是怎样实现的呢?其实隐喻的作用是在人眼扫描语言符号时,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的认知记忆,形成符号认知关联,以实现最大的交际效益。如动作“打: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现代汉语词典 2016 年第七版 232 页,下同)”与“破(不再完整)”组成“打破(235)”实现隐喻义“突破原有的限制、拘束等”,这就很有代表性(杨海明、王艺文 2021b)。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相关讨论。二、“打破”隐喻的论元提取21“打破”事件客观世界,一般“打破”事件要涉及六要素:“1时间、2地点、3人动作发出者、4行为+涉及对象、47*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境外汉语语法学史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ZDA209)资助。DOI:10.16027/31-2043/h.2023.02.0045情状1方式 2 原因 3 目的 4 工具 5 过程、6结果”。六要素经浓缩抽象后只有人、行为两要素转换为句子的核心论元“主人谓行为宾行为涉及对象”构成 SVO 框架。即使是时间、地点、情状、结果等要素也要借助 SVO 框架来呈现。如:(1)a 警方称,当地时间 26 日上午 8 点左右时间时间,一名男子人人用一块大石头方式方式击中方式方式了这名 61 岁女性的头部方式方式SVO框架1。b 后者人因面部和头部受伤后被送往医院方式方式SVO框架2。c 事发地点方式方式位于方式方式杰克逊高地(Jackson Heights)的89 街方式方式SVO框架3。(纽约 61 岁亚裔突遭男子石块袭击头部 警方展开调查 人民日报,20211129)例(1)纽约 61 岁亚裔突遭男子石块袭击头部 警方展开调查 a 整个事件、b 结果、c 地点。这表明,单独表达时间、地点、情状、结果等要素都要通过“SV打破O”框架来呈现。(2)近日SVO框架O,一男子认为父亲在工厂内被工友欺负SVO框架1,于是男子持扳手敲打工友头部 100 多次SVO框架2,致工友头部伤口达 32 处SVO框架3,多处颅骨凹陷,颅内出血等创伤SVO框架4。(男子持扳手连续敲打工友头部,2 分钟敲打 100 次,当庭狡辩让人气 网易可爱八卦菌 20211113)例(2)男子持扳手连续敲打工友头部,2 分钟敲打 100 次,当庭狡辩让人气愤 事件的六要素完整。这表明一个复杂的“打破”事件:时间、地点、情状、结果等要素都只能用“SVO”框架或被挤压在框架中呈现。22“打破”事件与论元提取“打破”事件要素被提取为句子论元大致要经历:1)概括。行为“打”概括了“砸、击、撞、摔”等动作。“破”概括了“破裂、破口、破碎”等,“打破”也是对行为及结果的概括。2)行为化。以事件行为为中心构成“S人+V行为+O对象”框架。3)语用优先。交际目的决定句子论元的呈现。4)经验。意义“生成”于“活着”的现象经验中(龚玉苗 2020)。如:(3)a 他打破了铜门,砍断了铁闩。(SVO)b 打架用东西把头打破了怎么办?(把 OV破)c 幸福为了村民的事忙前忙后,结果却在晚上回家的路上遭到路人袭击,被人用石头打破了头。(T 被 SV破O)d 早上 7 点左右和厂里一个同事打架我用扳手把对方头打破了缝了 4 针(S把 OV破)e 我被人用扳手把头打破了,缝几针怎么判刑?(TO被 S 把 OV破)f 有一个妇人把一块上磨石抛在亚比米勒的头上打破了他的脑骨。(S 把O1V1O1V破O2)例(3)a 施事行为句、b 话题处置句、c 话题被字句(Ttopic:话题)、d 施事行为句、e 被字行为句、f 兼语行为句。这些事件中的事件要素人、行为、行为涉及对象与句子核心论元主谓宾基本重合。这表明“打破”事件要素提取句子论元是固定的,而论元的呈现则相对灵活。其制约因素57有:1)抽象。客观世界事件六要素要以行为为中心浓缩抽象构成 SVO 框架;2)准确。“SVO”框架中的 SVO 要对应事件要素,且有唯一性;3)经济。能在上下文中找回的信息就不在句中出现;4)丰富多彩与语用优先,句中的词语尽量不重复、句子结构尽量多样化且服务于语用目的;5)受个体经验制约。人们在接触语言符号时,也受到客观世界相关事件对其认知的制约(何自然 1995)。三、“打破”隐喻的器物化器物化指“打破”事件六要素转换构成“SV打破O”框架后,进入这一框架的 O 都被视为器物,即认知意象图式(image schema)对句法结构的影响(Deane 1992:205-210)。31行为的器物化这既可是客观公开的、大规模行为;也可是组织或个人的行为,因为只要进入“SV打破O”框架就器物化了。如:(4)a1 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a2 商品经济打破了自然的地域统治a3 打破了这一良性循环b1 打破教条式安排b2 打破连宋配例(4)既可是客观公开的、大规模行为:a1“打破垄断(公开的、大规模的把持和独占)”隐喻“破除了把持和操控”。a2“打破统治(凭借政权来控制、管理国家或地区)”隐喻“推翻了自然的地域管辖”。a3“打破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是客观规律导致的运动)”隐喻“破坏了有规律的运动变化”。也可是组织或个人的行为:b1“打破安排(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务/安置人员)”隐喻“调整安置顺序”。b2“打破连宋配”隐喻“破坏连战与宋楚瑜的联盟”。可见上至国力发展、经济发展,甚至是行政乱作为等行为;下到个人或组织的调配、策划甚至是破坏等等行为进入“SV打破O”框架都能器物化。这就是“打破”的隐喻基础。32认知的器物化个人行为和认知可进入“SV打破O”框架而器物化。如:(5)a 打破思想的滞后b 打破未知恐惧c 打破自恋d 打破质疑例(5)a“打破思想的滞后(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隐喻“改变落后的思想”。b“打破恐惧(惊慌害怕)”隐喻“克服惊慌害怕心理”。c“自恋”指“自己爱恋自己”,“打破自恋(爱慕虚荣,爱自夸,爱打扮,爱臭美的习惯)”隐喻“改变自恋的坏习惯”。d“打破质疑(提出疑问)”隐喻“解67答了疑问”。这表明因思想进步、信心增强、修养提升、水平提高等导致的认知在进入“SV打破O”框架后也都器物化了。因此,器物关联也是深层的认知关联(祝敏青、林钰婷 2011)。33性状的器物化客观世界人、事、物的性状大多用“很”修饰的概念进入“SV打破O”而器物化。如:(6)a 是什么打破了这份和谐美好?b 打破生活的平静c 汽车声打破宁静d 战胜魔力,打破危险例(6)a“打破和谐美好”隐喻“破坏了和睦协调良好的氛围”。b“打破平静”隐喻“造成了生活的动荡”。c“打破宁静”隐喻“破坏了安静的环境”。d“打破危险”隐喻“消除了受损与失败的可能”。这表明,疑问、判断、体验、表态等涉及的性状进入“SV打破O”框架后,也都器物化了。34名物化概念的器物化抽象概念、主观判断等,大多可用“这个”来指称进入“SV打破O”框架而器物化。如:(7)a 打破了他的信念b 打破了僵局c 打破了他们的神话d 打破长期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制度性障碍e 打破了叙事小说长期来形成的固定格局例(7)a“打破信念”隐喻“动摇了他的信念”。b“打破僵局”隐喻“结束僵局”。c“打破神话”隐喻“揭穿了关于他们的超自然的神话”。d“打破制度性障碍”隐喻“解决造城乡经济得不到发展的根本问题”。e“打破叙事小说长期来形成的固定格局”隐喻“改变这些结构”。这表明,因遇到新情况、奇特的行为、新事物的出现、改革创新等产生的判断或新概念进入“SV打破O”框架后都器物化了。这一形成器物概念而进入隐喻的过程,也就是观物取像(images abstracting from viewing)(Croft,W D A Cruse 2004:125-131;华鸿燕 2018)。总之,“打破”隐喻就是充分利用人们的认知记忆,解读抽象的语言符号,依托“SV打破O”框架,将 O 器物化从而实现最广泛认知关联。这些感知、思考、行动的隐喻,建构起了我们的日常活动(Lakoff Johnson 1980/2015:2),也体现为汉语的行为器物隐喻。四、“打破”所实现的隐喻义41摧毁类隐喻“行为、器物”隐喻侧重击打器物使之破损的视觉感知、体验与认知记忆。大多针对普遍存在的现象,重在用于隐喻器物不再完整。这是汉语的“打破”隐喻中常见的象似动因与经济77性动因的竞争(张敏 1998:153),即以最低的认知成本获取最大的认知效益。411不出现器物的隐喻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隐喻。如自然中的“镜面”轻而薄、易碎,一旦“打破”就难以恢复,要是镜面破了整个镜子就没用了。另外“想象出来的情景”是按想象者的意图构思、调配颜料、表现思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镜面一般脆弱,而幻想是不存在的情景,是虚构与主观的。这些都可以成为隐喻。如:(8)a 巡视组要出以公心,打破情面,在一些重点环节上严格把关,确保质量。b 你要打破幻想,面对现实,秦干事继续教育道。例(8)a:“情面”指“亲朋好友间的情分和面子”,这跟镜面一样一旦“打破”就难以恢复。“打破情面”隐喻“不顾及亲朋好友间的情分和面子”。b“幻想”指“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那些想象出来的画面,虚幻而空洞,是容易消失的。“打破幻想”隐喻“破除幻想”。412出现器物的隐喻出现器物的隐喻比较有代表性。因为此时指称的器物已经有了隐喻。因为当 NP 已经有了隐喻义进入“SV打破O”框架充当 O,就形成了隐喻的叠加。如“打破瓶颈”,“瓶颈”是瓶口连接瓶肚的最细处,因瓶颈瓶口的大小决定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如打破瓶子最细处就能使液体加速流出,那么“瓶颈”就隐喻了“问题的关键之处”。“打破瓶颈”就是在“瓶颈”隐喻“关键”基础上再由“打破”隐喻“解决”的结果,这就是隐喻的叠加。如:(9)a 华裔青少年学中文:如何打破学习瓶颈b 打破了一个人的饭碗c 三项制度改革初步打破了“大锅饭”d 打破了他的西洋镜e 打破她的底线例(9)a“打破瓶颈”隐喻“解决最关键的问题”,这是“瓶颈”隐喻“容易发生阻碍的关键环节”、“打破”隐喻“解决”的叠加。b“打破饭碗”隐喻“失业”,也是“饭碗”喻“职业/工作”、“打破”喻“丢掉/失去”的叠加。c“打破大锅饭”隐喻“终止平均分配制度”,是“大锅饭”喻“平均分配”,“打破”喻“终止”的叠加。d“打破西洋镜”隐喻“揭穿阴谋”,这是“西洋镜”喻“阴谋”,“打破”喻“揭穿”的叠加。e“打破底线”隐喻“超出(她所能承受的)极限”,是“底线”隐喻“极限”,“打破”喻“超出”的叠加。这是“打破”器物隐喻比较有特点的一类,也是汉语“行为器物”隐喻多样化的体现。42冲破超越类隐喻自然界中此物与彼物、此处与彼处总有不同,不同之处总有界限而且界限有明有暗,有大有小。自然界有山有水,有高山也有低谷,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会受到高处掉落的树枝、泥石的打压与封堵,从而造成伤害,这些都要避免的。这些迁移到人类社会,也相似,如人出行需要沿着道路标识以引导人们出行,办事、生产生活也需要有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章民约等等(杨海明2016)。如不遵守就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