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播存在论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刍议》发表二十周年近思_李承志.pdf
下载文档

ID:2363614

大小:1.89MB

页数:1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播 存在 视域 华夏 研究 刍议 发表 周年 李承志
传播存在论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再议 7传播存在论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再议*华夏传播研究刍议发表二十周年近思Further Discussion on Huaxia Communication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ing Theory of CommunicationReexamination on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An Introduction to Huaxia Communication Studies李承志*Li Chengzhi摘 要:传播存在论是以基础存在论观照传播学的前沿传播哲学,其基本观念是作为存在和本源的传播给出一切传播存在者,传统传播学是总结传播存在者的学问,传播存在论能够重塑我们对包括华夏传播学在内的传播学的认识。黄星民先生发表华夏传播研究刍议二十年来,华夏传播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其合法性问题尚有讨论空间,“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讨论或能为之带来启发。以传播存在论观之,华夏传播学应重回传播本源,从当今国人的生活世界出发,重建传播学。华夏传播研究的合法性建基于它的现代性与中国性:就现代性而言,华夏传播研究应是切近现代国人生活的现代话语;就中国性来说,华夏传播的中国性本源于其现代性,应以“注生我经”的诠释学方式打通它与本土思想学术传统的关联。一言以蔽之,华夏传播研究本质上应是一种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是真正的中国传播学而非传播学在中国。Abstract:The Being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frontier Communica-tion Philosophy which views Communication Studies with the Theory of Being*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2 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全球视野下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化与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化建构”(项目编号:22CXWJ0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承志,男,山东省邹城市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儒家哲学,华夏传播学。8 华夏传播研究(第十辑)(Foundational Ontology).Its basic concept is that Communication as the Being and Source gives all Communication Beings,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is the knowledge of summarizing Communication Beings.The Being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can re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including Huaxia Communication Studies.On the publication of Mr.Huang Xingmin An Introduction to Huaxia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 the past 20 years,while Huaxia Communication Studies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there is still room for discussion on its legitimacy,and the discuss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Chinese Philosophy may bring inspiration to i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ing Theory of Communication,Huaxia Communication Studies should return to Communication and re-construct Communication Studies from the Lebenswelt of Chinese people.The legitimacy of Huaxia Communication Studies is based on its Modernity and Chineseness:As far as modernity is concerned,Huaxia Communication Studies should be a modern dis-course of modern Chinese life;In terms of Chineseness,the Chineseness of Huaxia Communication Studies originates from its modernity,which should be connected with the local ideological and academic tradition by means of hermeneutics on life as source of comprehension and interpretation.In a word,Huaxia Communication Studies should be a National Expression of Modernistic Pursuit.It is the real Chinese Communication Studies,not the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 China.关键词:传播存在论;华夏传播研究;合法性;现代性;中国性Key words:The Being Theory of Communication;Huaxia Communication Studies;The Legitimacy;The Modernity;The Chineseness一、华夏传播研究与传播存在论“华夏传播研究”的提法最早见于华夏传播研究丛书。该丛书出版后,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的黄星民先生专门撰写了华夏传播研究刍议(以下简称刍议)一文,该文畅谈了他对“华夏传播研究”这一新兴领域的学理思考。而今年恰是黄星民先生发表刍议一文的第二十个年头,这意味具有概念意识的华夏传播研究至今已及弱冠之年。若由此再上溯至余也鲁、徐佳士诸先生处,并以之作为华夏传播研究的滥觞,华夏传播研究已至不惑之年。四十余年间,尤其是 21谢清果:华夏传播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 年,“创刊词”,第3 页。黄星民:华夏传播研究刍议,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 年第 4 期。传播存在论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再议 9世纪的前 20 年,经由诸多学界前辈与同仁们朝乾夕惕、焚膏继晷的辛勤耕耘,华夏传播研究进一步发展壮大而成长为“华夏传播学”,学派内部各个层级、各种角度、各样方法的相关研究皆别开生面,不禁让学界感叹“风景这边独好”,亦令后学肃然起敬而心向往之。然而,华夏传播研究日趋繁荣的景象却也不时被“乌云笼罩”,将之置于传播学的学科大背景下观照,华夏传播研究的处境亦不免令人忧心忡忡。尤其是在传播研究实证范式一家独大的今天,偏重于阐释与思辨的华夏传播研究之落寞凄凉尤为甚矣,以至于连本领域的学术高地华夏传播研究在创刊时也不得不黯然地承认华夏传播研究“远不是传播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并且这种学科边缘甚至附庸的地位一时间并未因出版了多少学术专著,发表了多少研究论文或者举办了多少学术会议而发生太大的改变。过于缓慢而平静的发展现实无疑在提醒我们华夏传播研究仍大有“再议”之必要,“因为沉默里所透出的不是已经了然,恰是不以为然和不知何为然混杂而成的茫然”。从学理角度言之,建构成熟的“华夏传播学”的进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步骤,实际上对应着两个转化。刍议所揭示的是第一个转化,即由“经学”到“传播学”的转化已然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也不能讳言仍有争议,尚有在某些角度作出一定补充阐释的必要。但第二个转化,即由一般意义上的“传播学”再深入到“华夏传播学”则在刍议中基本尚未展开或等待揭示这正是上文所说的笼罩在华夏传播研究之上的“乌云”,也是本文“再议”的核心问题:华夏传播研究如何能够不止在一个狭小的学术或专业领域内自说自话,如何能够在更宽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反省和发掘自身独立的自觉意识与主体性,从而作为一门显学进入广阔的传播学公共话语系统。“传播存在论”(The Being Theory of Communication)是批判地以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存在论观照传播学的“前哲学”的、“为哲学奠基”的传谢清果教授在光荣与梦想:传播学中国化研究四十年(19782018)一书的总序中写道:“华夏传播学是华夏传播研究的终极指向。”实际上,现阶段用“华夏传播学”指代华夏传播研究更符合学术演变的客观现实与规律,但为了与华夏传播研究刍议文题一致,本文的题目仍沿用“华夏传播研究”的提法(但在行文中对二者不再作严格区分)。故题目或略有降格嫌疑,期冀读者勿以为怪。英 威廉 汤姆生(William Thomson):19 世纪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上空的乌云,1900年 4 月 27,参见:https:/ 年 04 月 14 日。谢清果:华夏传播研究(第一辑),“创刊词”,第 3 页。黄旦:问题的“中国”与中国的“问题”对于中国大陆传播研究“本土化”讨论的思考。见于黄旦,沈国麟(编):理论与经验中国传播研究的问题及路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36 页。这里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10 华夏传播研究(第十辑)播“存在哲学”,传播存在论的重要意图是要突破传统传播哲学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重新找到传播的源头活水。按照海德格尔“存在论区分”(Der Ontologische Unterschied)的讲法,“存在问题的目标不仅在于保障一种使科学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而且也在于保障那使先于任何研究存在者的科学且奠定这种科学的基础的存在论本身成为可能的条件”。这里的“使科学成为先天的条件”,亦即“先于任何研究存在者的科学且奠定这种科学的基础的存在论本身”,是指海德格尔所谓的“传统存在论”(Traditionelle Ontologie);而使传统存在论本身“成为可能的条件”,则是海德格尔自己的所谓“基础存在论”(Fundamentale Ontologie)。在传播存在论中,“传播”(Communication)是作为基础存在论意义上,前存在者的存在(The Being)而非传统存在论意义上的、作为形上存在者的本体(The Ontology),存在给出包括形上(本体)、形下在内的一切存在者,这恰与老子“有生于无”的观念同调。传播是一种本源性的、非分析性的、“浑沌”的存在情境,它生成包括传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媒介在内的一切存在者,而之前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学(Communication Studies)则是将传播所生成的存在者加以整理、总结并学理化的学问,是基本脱离传播本源情境的,因而是凝固化的、存在者化的。在这个意义上,仿照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史是存在的遗忘史的说法,即可以说,之前的传播学是一部传播的遗忘学。传播存在论运用现象学“解构还原建构”的方法:将传播中的主客问题彻底解构,将一切传播存在者还原到传播本源情境内,并希望以此重建传播学。故在传播存在论的视域下,不是我在传播着什么,而是传播创造了我乃至这个意义世界,换言之,传播主体与客体不断从传播中获得新的可能性或规定性。就时间观念而言,传播存在论挑战甚至颠覆了既有的、流俗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时间观念,它的时间观念是一种非时间性的、前时间概念的“当下”(Immediateness)观念。一切源于当下、归于当下,“由当下释放出过去和未来,于是历史、传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