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统
服饰
中的
演变
及其
文化
内涵
研究
吴希滢
6 民国旗袍旗袍自清代的旗装演变而来,受到西方思想影响,洋务运动推行“中体西用”,随后,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倡导女子参加社会生产,极大丰富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此时的女性不再是封建社会下男权的附庸,不只是摆设和相夫教子的工具,拥有了和男性对等的身份。得益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女性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她们逐渐挣脱了封建时期的束缚。此时,厚重的传统旗装变成了简约时尚的旗袍。同时,关于女子着装的流行指南杂志,如妇女杂志,鼓励女子穿着美丽、有个性的服装13。当时的女性急于抛弃陈旧的旗装,新式的旗袍由此脱颖而出。这种服装结合西方更发达的服装制版技术,加入了更多省道,胸省、腰省的使用体现了女子的身体曲线14(如图4)。旗袍门襟继承了旗装的做工考究,常用绲、嵌工艺装饰,但不再大面积装饰边缘,而是趋向于简约。另外,旗袍门襟结构的创新使得衣衬变得可拆卸,有些甚至加入西方传来的钉扣和拉链,穿脱更方便快捷,这些设计更符合日常生活需要,体现了实用性。同时旗袍的门襟形状比旗装更加多种。此时的服装不再是用于束缚女性的工具,而是女性展现自我的工具15。总结从历朝历代门襟的变化中不难看出,服装与时代思想文化息息相关。由黄帝开创的“上衣下裳”形制开创了大襟的历史,右祍和左衽的差异不仅体现了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也体现了民俗文化的不同;唐朝开放雍容的襦裙展现出唐朝社会风气的包容与经济的昌盛;而宋明对理学和礼教的奉行则体现在保守的对襟与外衫上;民国时期实用美观的旗袍体现了对女子的束缚正在被层层解开。纵观我国历史长河,服装由包裹蜕变为展现,由单一演化为独特,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一般,历史发展的进程几经波折,但总体来看,思想总是在变得更加先进。伸到下半身。这种门襟的存在修饰了人体的纵向线条,突出穿着者体型的修长。宋代服装多用丝绸面料,这种绸缎质量更厚重,因此穿着时垂感更强,不易有横向线条,质感更好的同时也给人以温婉的感受,体现了宋代人民的理性思考与追求。宋服如此强调纵向感与宋代女子崇尚窄、柔、瘦的风气有极大的关系,与唐代襦裙的大气艳丽不同,宋代的褙子衬得女子高雅淡泊,营造一种清冷苗条的柔弱之感。板正的门襟形制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这也反映了宋代礼教对女子的压迫和束缚8。4 明代大衫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有着最严格的服饰制度。在推翻元朝统治后,为了以服制教化百姓,恢复汉族服制的特点,明初服制大多继承宋制,因此宋代的理学在明代得到发展,社会礼教严明9。同时,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研究在明代达到了一种高度,延续宋代的简约审美,但又有别于单一的风格,追求孤高清傲之感。明制内衫为直襟形的对襟、立领,这种立领和现代服装设计中出现的立领也有区别,现代服装中立领外轮廓形状多样,但明代的立领则大多为方角轮廓,有时还会搭配一件圆领中衫。明代服装外衫沿袭宋制的褙子,双襟相对而下,但在胸下处有所闭合。明制外衫和内衫的双襟大多沿人体中线垂直而下,呈现对称之美。由于大多内衫都被外衫遮盖,视觉的大面积都落在素色的外衫上,这种遮掩体现出明代人的内敛。双襟在胸下闭合,又在胸口处露出内衫或圆领袍中衫的设计,由于内衫与外衫颜色大多不同,这种小面积的撞色搭配又为单一的色调增添了特点,同时,门襟边缘各有对称的条形缘饰,衣身布料通常是单色调或者印有同色调的暗纹,比较单一的色调和对称的服装结构都力在体现穿着者的端庄优雅之态,明制服装在体现艺术感的同时不失典雅,很好地体现了明代对女子礼教的要求(如图3)。5 清代旗装清代时期,满汉女性有着不同的着装,汉族女性仍然穿着明代的服装,而满族女性则穿着满族的传统服装旗装。满人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坚持保留满族传统服制并力行推广,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相比于明代的大袖衫那样宽大的袖口,满族小巧的服制更符合其生活习惯,二则是因为满族政权强烈的民族意识,这是对满文化的一种保护10。不同于竖直而下的明制门襟,旗装门襟形状多样,但大多是斜襟,以左压右,其开口倾斜至右侧,向腋下延伸,类似于大襟中的右祍,但门襟的开口与裙摆侧缝相连,并以珠扣或绳结闭合。另有一字襟、厂字襟等形状。清朝服装的衣襟边缘装饰是最为华丽的,多层的镶嵌绲边工艺缔造了层层叠叠的缘饰,且每一层的色彩与纹样都有所不同却又整体呼应,可谓是整件衣服设计最讲究的地方11。清朝女子搭配服装时经常会用到领巾、假领、压襟等物件装饰衣襟处12。领巾和假领作为装饰门襟的物件,通常在比较重大的场合出现。而压襟则是由珠玉制成的珠串,起先是为了压住门襟,防止门襟边缘翘起而悬挂在门襟上的物品,之后发展出了各种样式,成为了一种服装的装饰物。传统服饰中的门襟演变及其文化内涵研究RESEARCH ON EVOLU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PLACKET IN TRADITIONAL CLOTHING引言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化产物,以传统服饰的门襟为例,其结构、图案、色彩、材质设计往往与不同时代的衣身设计相辅相成。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王渊对大襟的左衽与右祍的起源做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吕秀君、刘建长认为唐朝女子服饰深受胡人风俗的影响;李秉宸研究了理学与宋代服饰文化的关系;唐丑末提出了宋代与明代理学的承接关系对明初服饰制度的影响;李晓暐研究了民国旗袍的服装结构,总结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旗袍的局部装饰发展和规律。本文将历朝历代与特定时期按时间线串联,着重研究社会文化变迁对服装门襟变化的影响。1 大襟在我国历代服饰中,大襟是永恒的设计。从商朝到明清时期,虽出现过特定的门襟设计,但是大襟贯穿了中华服饰的演变过程。现代普遍认为,东亚许多国家历史服饰中出现的左衽门襟或右祍门襟,大多是受到了我国服饰文化的影响,可见大襟的影响力之大,可以超越时间的洗礼和地域的广袤。最初的大襟制作是简单地将一整块布剪个洞,将头套进后,把一侧布料覆盖另一侧布料,交叠而成1。早期由于服装设计简单,并没有扣子或者绳结将门襟闭合,因此人们直接在腰间系上宽宽的布料当做腰带,防止身前的布料滑落。之后出现了袢带,用以闭合门襟,比腰带更加方便。有些大襟是右侧门襟在上,有些反之,因而可以分为左衽和右祍。人一般都是右撇子,用右手解开衣襟比较方便,因此服装多为右祍。在后来的农耕与日常生活中,由于右祍更方便收纳称手的小物什,右祍的设计得以保留下来。而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却喜欢左衽服装,这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社会,资源较为匮乏,主要依靠捕猎野生动物获得食物来源。相比于右祍,左衽不牵扯拉弓的手臂布料,能够大大减小对拉弓动作的限制。这是社会生产力不同而导致的服装结构差异2。清朝末期,民间多有起义反抗清政府的无能统治。其中,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许多人就穿左衽而非大众化的右祍,以示对清政府的抗议。这种临时兴起的左衽服装体现的是一种政治诉求。2 唐代襦裙唐代的对襟襦裙极具特点,裙身从胸前垂落至地上,裙身颜色鲜艳,大面积使用印花图案,这相对于其他严格按照“上衣下裳”形制的文:吴希滢 通讯作者:翟丽娜文章编号:1007-4759(2023)01-0180-02摘要:服饰是社会形态的一种象征,各个朝代的服饰特征都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本文从商朝到民国时期的传统服饰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门襟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流传最为广泛的大襟、唐代的绳结式襦裙、宋代合领对襟、明代立领大衫、清代旗装,最后到民国旗袍,通过研究这些服装门襟在选色、印花、用料等方面的变化,梳理了门襟结构的演变,同时分析了不同时代的审美思想和意识形态对服装的影响,希望为我国传统服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门襟;文化;社会思想Abstract:Clothing is a symbol of social form,the clothing features of each dynast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This paper selects the representative placket structures of traditional clothing from the Sha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cluding the most widely spread large placket,the rope knot Ru skirt of the Tang Dynasty,the closed collar lapel of the Song Dynasty,the standing collar shirt of the Ming Dynasty,the cheongsam of the Qing Dynasty,and the cheongsa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By studying the changes of these clothing plackets in terms of color selection,printing,materials,and placket structure,the authors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aesthetic thoughts and ideology on the clothing in different times,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Keywords:placket;culture;social thought朝代而言是巨大的突破。同时,为了固定襦裙,或是在胸部处以系带相互缠绕并打上美观的绳结,或是做腰带系紧。身上披对襟薄纱,在延伸至下摆处以绳结将左右襟系上。这种薄纱质地轻柔,多为浅色半透明,隐隐露出肌肤。有时配披帛,步履之间衣裙飘荡,大气艳丽,体现出女子体态的婀娜多姿3(如图1)。与大多朝代清丽却保守的服饰相比,唐代女子服装前胸露出,臂膀以薄纱遮盖,花纹用色大胆,在装束上,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颜色搭配,都是历朝历代以来从未有过的开放。这种袒胸服装的来源说法各异,一说来自于佛教,一说来自于西域舞服,但都主张来自于异域4。唐代国力强盛,经济贸易达到了顶峰,人民富足,因而社会风气包容开放。女子喜好丰润之姿,袒胸的对襟设计更能体现女子饱满的体态,因而这种源自异域的服装被广为接受。同时选料轻盈飘逸,更显豪放安逸5。3 宋代合领对襟宋代时期的服装风格与唐代风格迥然不同。宋代,“程朱理学”盛行,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理学主张让宋代服饰一改唐朝的奢华之风,转而追求极简平淡。另外,宋朝国势微弱,物质条件比不上唐朝的丰厚,因此社会风尚追求俭约,一切从简6。同时,由于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并不如唐代安逸,因此人们更需要便于行动的服装。在理学的时代思想和社会背景的双重影响下,人民对服饰的审美一如内心一般,更加含蓄。因此,浮夸奢华的唐装襦裙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宋代时期出现的褙子,又称合领对襟7。不同于从前朝代门襟的闭合,这是一种对称而下的敞开式门襟,左右门襟之间没有任何系带,内着抹胸(如图2)。门襟裁剪修长,两侧有花纹修饰,一般为梅花、兰花等代表品节高尚的植物,一直延作者简介:吴希滢,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时装技术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服装传统文化通讯作者:翟丽娜,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时装技术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服装功能性研究参考文献:1 王 志 成,崔 荣 荣.从“新 中 装”设 计 看 传 统 服 饰 结 构 基 因 的 提 取与 持 续 J.服 装 学报,2021,6(03):271-277.2 王渊.时代思潮变迁下的服装门襟 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2(02):103-104.3 郑惠群.服装开合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D.苏州大学,2009.4 吕秀君,刘建长.求异出新解读我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