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pdf
下载文档

ID:2362662

大小:11.29MB

页数:30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5-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总统 民国 另一面
001目录目录楔子/0011906 年,清政府在河南彰德举办了新军秋操,检阅南北新式陆军的编练成果。不曾想,被清政府寄予厚望的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在 5 年后成为推翻清王朝的主力军。而参加本次秋操的五位新军将领: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则连续成了民国初年的五届总统。同时,民国第一位总统孙中山正趴在东京的榻榻米上,写作革命方略,勾画共和国的宏伟蓝图第一章、孙中山:中国第一位总统/11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但在他的时代,有人叫他是“孙大炮”。在广东话中,说一个人“放炮”是批评他说大话的意思。叫某人“大炮”就是说他说的多做的少,或者说的话难以实现,脱离实际。孙中山的失败和他的个性以及时代都有关系,更和孙中山是中国“第一位”总统有关。“第一”就意味着你要在前无古人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摸索前行,凭着感觉给后人探路,难免会失利乃至犯错误。思想发轫:西方归来的革命者13革命起步:领袖是如何炼成的22总统生涯:仓促民国和空降总统30南北统一:议和与让位40北京之行:君子遭遇两面派49“多用匪类”:不靠谱的依靠力量59名垂不朽:孙中山之死与身后事68002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第二章、袁世凯:路过民主共和的门口/77袁世凯是个能臣,更是名干吏,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又是民国各个总统中名声最差的人物,差到可以用“遗臭万年”来形容。作为横跨在清朝和民国初期的主角,袁世凯心中欣赏西学和近代化器物,但根子是传统的,是旧官场的。他判断错了时局,为权力所诱惑,认为共和制不适合国情,中国需要一个新的帝国,结果酿成了悲剧无论是对于他个人,还是对于时代,这都是一个悲剧。戊戌变法:告密者还是自首者79晚清重臣:练兵与办新政85东山再起:“养病”与逼宫98宋教仁案:幕后主使?庇护凶嫌?109艰难抵抗:袁世凯与“二十一条”122洪宪帝梦:中国还得有皇帝?138后袁时代:民国从此成乱世150第三章、黎元洪:菩萨总统梅开二度/161黎元洪曾经发表通电,把自己和当时的主要政治人物相比较:“沈机默运,智深勇沈,洪不如袁项城(袁世凯);明测事机,襟怀恬旷,洪不如孙中山;艰苦卓绝,壹意孤行,洪不如黄善化(黄兴)。”但就是这么一个资质平庸、看似忠厚老实的人在大混乱时代两次出任总统,死后倍极哀荣。其中原因何在?是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后盾吗?不是,黎元洪除短期执掌湖北政权外,无兵无卒,几乎是光杆司令。湖北话“黎”、“泥”发音相近,身宽体胖被称为“黎菩萨”,暗讽他身处高位、自身难保。要理解这个菩萨总统,我们必须把历史回放到 1911 年 10 月 10 日的晚上 武昌首义:别无他选的都督163张振武案:诬陷案背后的黎袁斗法173被迫离鄂:黎元洪搬进了瀛台185府院之争:引狼入室成复辟190法统重光:尽职演员与虚假闹剧199息影津门:黎元洪的隐居时光205003目录第四章、冯国璋:典型军阀与非典型总统/209和那个时代许多出身贫寒后来显赫的人物一样,冯国璋也走了一条从军掌权的发迹之路。论年纪冯国璋比袁世凯长半岁,又是以教官身份进的小站,所以被北洋系统尊称为“四哥”,后来成了直系军阀的首领。虽然富贵加身,可还是脱不了和许多穷苦出身的人物一样的毛病,性格谨慎犹豫,缺乏宏大的政治视野,还有贪财吝啬的毛病。当黎元洪去职,大总统的宝座向当时的副总统冯国璋招手的时候,冯国璋踌躇再三,最终选择了北上就职。这一去,冯国璋蒙受重创,一年以后黯然去职。发迹之路:冯国璋的早期经历和性格211虎踞南京:军阀割据开始了217四哥快来:与段祺瑞的明争暗斗224进退两难:总统位上走末路228第五章、徐世昌:民初乱世的文人总统/235要想研究文人在乱世之中的表现,就去研究徐世昌吧!在晚清当过内阁副总理,又在民国当过国务总理和总统的徐世昌,是“文人从政”的典型。他浑身上下散发着古代中国文人的气息,里里外外沾染了清朝官场习气,和北洋军队关系密切却始终没有直接掌握军队。北洋将军在混乱的民初政局中将老资格的“老好人”徐世昌推举为大总统,看中的是他在北洋系统的资历和声望;而历史选择这么一位总统,又一次演绎了乱世文人的政治命运。艰难崛起:穷秀才的“仕途三道坎”237总督东北:在晚清政坛的短暂作为242居中调停:前清遗老和民初“老好人”248偃武修文:文人总统不如意253津门寓公:徐世昌的晚景与晚节259第六章、曹 锟:总统的诱惑力/265曹锟的崛起过程就是一个草根神话。他凭靠表面忠厚糊涂、实则精明清醒的性格,004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凭借长期经营直隶的军力和财力,更靠手中“最大的本钱”吴佩孚的勇敢善战,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军阀。独霸中原后,他一意孤行,操纵国会贿选当上了总统。总统的诱惑力就那么大吗?曹锟对于民主共和制度的理解在贿选的答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误,而是整个民国初年的错误。从贿选成为总统的那一天起,曹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贿选闹剧:“今日仍无总统”267曹锟崛起:大军阀原是小布贩276曹吴配合:最大的本钱280末年流寓:晚年不如意和保守晚节286后记:大变革时期的大人物/2931楔子一清朝末期,社会动荡,凡是当时有权势的人都和军队沾点儿关系。民初的多位总统就是行伍出身。所以要介绍他们,就要从军队说起了。这里要说的军队可不是清朝的旧式军队,而是清廷仿照西方组建的“新式陆军”。1903 年,清廷成立练兵处,在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大规模编练新军,裁汰旧营。练兵处雄心勃勃地制订了“编练三十六镇新军”的宏伟计划,计划在十八个行省各编练两镇新军,合计三十六个镇。a为此,清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还从极其窘迫的财政中挤出资金来投入新军中去,希望能就此重振国威,维护统治,对新军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但是由于各省的驻军基础和财力不同,编练新军的进度也千差万别。到清朝灭亡时,多数省份只搭起了某某镇(师)的架子,没有编练满员,少数省份只搭起了某某协(旅)的架子。其中编练成绩最出色的首推袁世凯主持的直隶新军,其次是张之洞主持的湖北新军。前者有六镇之多,被称为北洋新军,后者有一镇加一个混成协,被称为南洋新军。这两支部队一南一北,是清廷寄予厚望的擎天支柱。1906 年(光绪三十二年)10 月,秋高气爽。清朝政府为了检验“新式a清末新军的建制如下:每镇下辖两个协,每协分两个标,每标有三个营,每营管四个队,每队分三个排,每排招兵三个棚,每棚 14 名士兵,其次还有炮队、马队各一标,工程、辎重各一营,合计兵员超过 10000。这里的镇相当于后来的师,协标营队排分别相当于后来的旅团营连排。镇指挥官为统制官、协指挥官叫统领或标统、标指挥官称统带、营指挥官叫管带、队指挥官为督队或者干脆叫队长,以下分别是排长和棚目。棚目就相当于后来的班长,又分正目和副目。镇以上有非常设的“军”的监制,指挥官叫做总统,相当后来的军长。2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陆军”的编练成果,决定在河南彰德府(今河南安阳)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用当时的话叫“秋操”。a为检验新军的编练成效,清廷从 1905 年就开始举行秋季会操,各国驻华武官、中外记者和各省代表都受到清廷邀请,前往观操。1906 年,清廷扩大秋操规模,让南北洋新军聚集彰德对抗演练,检验军队战斗力。南军由湖北新军第八镇混合河南新军第二十九混成协组成,由张彪任总统官、统黎元洪为统制。北军由北洋新军第五镇和曹锟统领的第一混成协组成,段祺瑞任总统官。北军驻安阳城南,南军驻汤阴城北,全副武装,总计有马、步、炮、工、辎重各兵种人员三万三千余人。清廷最精锐的家底就在这了。10 月 21 日两军进入演习区域,翌日正式对垒。霎时间,百年不见烽火的中原大地炮声隆隆,枪声不断,人喊马嘶,尘土飞扬。新型炮兵、骑兵和步兵协同作战,依次操练冲锋战、遭遇战、防守战。工兵忙着设雷布雷扫雷,辎重兵保障后勤。这一切都是古老的中原大地第一次见到的。秋操中,南北两军棋逢对手,打得难分难解,针锋相对。后来眼看就要变成一场真实的鏖战了,南北方军官费了好大力气联络沟通,才将双方官兵劝解开。负责秋操的袁世凯和铁良临时决定,将计划一周的演习提前到 25日结束。南北两军举行了联合阅兵式,尽欢而散。续安阳县志记载,本次演习“列阵数十里,错综变化,出奇制胜,极战争之能事。外宾作壁上观者,咸称赞不置。”然而,彰德秋操最大的看点不是编练齐整的新式军队,而是本次秋操聚集了清末民初的大批风云人物:练兵大臣袁世凯和铁良担任检阅大臣,王士珍为演习总参议,冯国璋为南军审判长,良弼为北军审判长,徐世昌负责秋操参谋处。对阵的南北总统官黎元洪和段祺瑞自不必说了。曹锟、冯玉祥等人当时还只是小字辈,日后的作为却不在前面诸公之下。这次秋a中国古代军事演习一般选择在秋季举行,因为秋季粮食收获,军队粮草充足;同时战马在秋天膘肥体壮,又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是两军对阵的好时候。历代军队相袭,成为传统。清朝军事演习也沿用了这一传统。历史上称之为“秋操”。3操还帮助了一个日后的重要人物登场了,他就是蔡锷。之前惯由高级军官担任审判员,但是身为下级军官的二十四岁的蔡锷,竟被袁世凯一眼看中,平地一声雷,破格提拔这位小伙子为审判员,蔡锷于是跻身于朝廷大员的行列。我们细看,本次秋操汇聚了日后中华民国的五位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如果算上临时执政的段祺瑞,那就是六位国家元首了。为什么清廷国运命脉所系的新军系统中隐藏着如此众多的民国总统呢?乱世出英雄,而乱世英雄往往是掌握军队的枭雄。盛世重文、乱世重兵,这是中国传统的政治规律。军队是乱世中最大的权力筹码,曹操、刘裕、赵匡胤、朱元璋等枭雄谁不是靠军队崛起的?乱世纷争,不是军队推着主将上权力角斗场,就是志向远大者与军队提前来个亲密接触,早作谋划。民国的五位总统就分属上面这两类角色。乱世重兵已经发展为一种历史情结,深深融入了中国的社会和百姓的心里。所以,不管政治倾向如何,全国上下多少目光注视着崛起的新军和他们的将领,对他们的命运作出种北洋军秋操4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种猜测。彰德秋操是当时舆论关注焦点。1906 年在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的年画的最时髦素材就是“秋操图”。人们用大红大绿的传统画法来描绘轰动一时的那场近代化军事演习。不管画面多么不伦不类,画中最醒目的总是那些跨马配刀、披盔戴甲的将领们。隐隐中,这个躁动不安的社会察觉了某种似曾相识的历史现象的即将到来。那将是一个军权至上、由实力说话的大混乱大变革时期。不论是北洋新军还是湖北新军,清廷都投入了巨资,希望编练成效忠朝廷的股肱之臣。不想,南北新军最终都走到了朝廷的对立面,都成了王朝的掘墓者。湖北新军首先起义,建立了中华民国;北洋新军则在袁世凯的率领下夺权逼宫,直接推翻了清朝。二细心的人会发现,彰德秋操场上,缺少了民国最著名的总统,就是开创了中华民国的孙中山。当时他在哪儿呢?原来,那时他正在日本的友人家,构思着革命蓝图呢。1906 年秋冬之间,孙中山会同黄兴、章太炎等人,制订出了同盟会的革命方略,作为将来革命热潮来临时的行动指南。站在国门之外的革命党人们正沉浸在规划国内民主共和蓝图的热情之中。这份包括军政府宣言等 14 份文件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洋洋洒洒,早作计划,保持了孙中山一贯的理想主义、整体观念、全面筹划的思想。在这些文件当中,孙中山号召国民革命,将“自由、平等、博爱”尊崇为国民革命的“一贯之精神”,重申并进一步阐述了一年前(1905 年)在民报上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还具体规定出未来的共和国要实行三期政治:第一期为军法之治,第二期为约法之治,第三期为宪法之治。与彰德秋操背后的深意不同,孙中山的言行、他的政治资源,都是近代的,是西方的。他裹挟着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政治风格和思想风潮,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权力角斗场和权斗规律。孙中山及其革命力量和袁世凯等人5之间存在着两道深深的鸿沟。正是这些鸿沟引发了民国初年革命与保守、激进与退却之间的种种矛盾与冲突。第一道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是政治理想与权力现实之间的鸿沟。聚集在孙中山周围的同盟会-国民党革命人物裹挟着理想主义的强大思潮,汹涌澎湃地扑向中国传统社会而来。他们要求建立共和国,开创宪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