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经验性
设计
走向
科学化
西部
地域
建筑
人才培养
研究
叶飞
CA 2023/02 当代建筑 55从经验性设计走向科学化设计建筑设计转向与西部地域建筑人才培养研究FROM EMPIRICAL DESIGN TO SCIENTIFIC DESIGN:TUR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 TRAINING OF ARCHITECTURAL TALENTS IN WESTERN REGIONS叶飞YeFei 收稿日期:20221130建筑设计创作依靠建筑师的经验积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验既来自建筑师受到的建筑教育,又来自建筑师从业后的实践积累。在当下建筑问题日益复杂、建筑科技日新月异、建筑评价指标量化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部分善于总结、反思的建筑师有时会有设计原创力和项目把控力逐渐流失的感觉,甚至产生自信心不足、力不从心的感觉;有些不管不顾的建筑师则继续编织概念,贩卖形式,粗放前行;有些青年建筑师虽娴熟掌握现代工具,但他们的作品缺失建筑的基本法度。本文试图探讨以上现象背后的时代缘由,梳理当代建筑创作面临的前景与挑战,对建筑师的能力建构提出建议,并反思建筑教育,特别是西部地域建筑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1 经验性设计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建筑师是近乎“完人”的职业:从马尔库斯 维特鲁威 波利奥到米开朗琪罗 博那罗蒂,再到安东尼奥 高迪,以及我国历史上未曾留名的能工巧匠,他们的伟大著作和伟大作品,都显示出完整、成熟的经验。经验通过师徒关系代代传承,经过积累、扬弃,最终达到让人惊叹的高超水准。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完人”式的建筑设计模式逐渐分化,结构、环境、规划等不同方向的研究相继完成了学科独立。“建筑学”以建筑设计为核心,形成独立的学科和专业,是因其有独立的、内在逻辑组织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筑学依托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艺术学的交叉,研究与建筑相关的理论、原理、功能、空间、技术,并最终指向设计,具备稳定的知识、理论、方法体系,形成可以传授的经验系统1。专业院系的成立或在综合大学进行的专业教学,在形式上虽然突破了师徒制,但本质还是经验传承。一代代建筑师经由这种传承,继承、发扬建筑经验与理论,再进行实践,开展经验性设计创作。2 经验性设计的异化 现代建筑学自百年前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摘要 在任务转型、文化自信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设计创作要从经验性走向科学化,需要建筑师提升多维度的设计能力。面对我国西部地域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格局,为西部地域培养优秀的建筑人才,是西部建筑院校的责任与担当。关键词 经验性设计;科学化设计;西部建筑人才培养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ask transformation,cultural confidenc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if ar-chitectural design creation moves from empirical design to scientific design,it will require architects to improve their multi-dimensional design ability.Facing the unique natur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western region,the western archi-tecture colleges have responsibility to cultivate excellent architectural talents for the western regions.Keywords empirical design;scientific design;architec-tural talents叶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建筑设计界和建筑教育都基本遵循相对稳定的经典现代主义体系,讲求历史史实的呈现与辨析、建筑现象的演变与规律、建筑思潮的传承与流变,以及现代建筑体系下的功能组织、空间建构、形式表达。在这一时期,这种体系在我国是相对稳定的,演进速度缓慢,甚至基本静止2。虽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思潮在国际建筑界风起云涌,但受限于国际交流对我国建筑学基本没有影响。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10年阶段,我国建筑界经历了由对外开放、建设高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的三重冲击,传统的经验性设计也随之产生了多种异化现象。当前活跃在建筑界的大部分建筑师都是在这个时期接受的建筑教育,对此现象应该是有所感触的。2.1 三重冲击首先是对外开放带来的冲击。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信息的日益通畅,各种建筑思潮、理念和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介绍纷至沓来,泥沙俱下。国内建筑师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引进的理念,也不能及时与国际同步,完成自己的认知框架内化建构,而是多多少少生吞活剥、消化不良,甚至一知半解。随后,外国建筑师也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建筑师同台竞争,他们凭借相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以及“外来和尚会念经”的优势,让中国成为他们的“试验田”,这导致本土建筑师失去了很多设计重大项目的机会。其次是我国建设领域超大规模、爆发式增长的浪潮带来的冲击。设计任务空前突涨,不可避免地造成很多项目设计“粗制滥造”,难以保证设计质量。建筑设计人才短缺,促使国内开办建筑学专业的院校从22所(1980年)激增到218所(2010年),但也引发了建筑教师“下海捞金”和“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建筑院校激增、建筑教师流失的双向作用使建筑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由于建筑设计人才短缺,建筑学生本科毕业即可投身一线工作,因此学校的专业教学更倾向于实用的设计技能教学,这在不同程度上淡化了历史理论、设计理念、设计思辨,以及基础学科、人56 主题专栏 FEATURE THEME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最后是技术进步和工具升级带来的冲击。CAD绘制工程图、电脑绘制效果图淘汰了手工绘图,2000年后又开始出现参数化设计、建筑信息模型(BIM)、虚拟仿真、数字建造等工具体系,这些技术的发展表明建筑开始走向数字化转型。需要强调的是,电脑等数字设备作为辅助工具进入设计流程,改变的不仅仅是设计效率和图纸的工整度,还深刻影响了设计方法、程序,甚至设计思维,既有正向意义,又存在负面作用。2.2 多种异化现象不可否认对外开放交流对于我国建筑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建设大发展为设计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现代技术和工具大大提升了设计效率,但在三重因素交织的冲击下,经典的经验性设计体系,在设计实践中出现了各种负面的异化现象。第一种是僵化的“国际风”。建筑师并未完全消化吸收外来理念或只对其进行片面地解读,从而僵化套用各种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形式”,出现“千城一面”的建筑现象,以及各种“欧陆风情”到处泛滥的情况。第二种是虚化的形式主义。在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建筑类型和用途更加灵活多变,这就要求建筑师针对变化研究建筑空间的适应性设计。与此同时建筑材料构造、设备技术也在快速进步,设计任务超负荷的建筑师无暇顾及,只能被迫或主动放弃空间研究和材料构造的深化设计,交由其他人完成所谓的“二次深化设计”。于是建筑创作走向艺术化、创意化设计,甚至仅仅是“造型设计”,建筑空洞无内容,只剩下虚无的外形。第三种是技术崇拜。近年来,有的建筑师对数字工具呈现过分依赖、崇拜的状态,认为先进的工具和参数化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颠覆性“革命”,并在这样的认识之下频频“炫技”,设计建成了很多造价高昂、功能极不合理的扭曲建筑。第四种是迷失自信。有的建筑师基本失去设计原创能力,成为业主方的“画图匠”,全盘照抄或拼凑设计,甚至在不正当竞争、业主意志、“网红”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驱使下,刻意追求新奇的建筑,导致各种拙劣的“网红”建筑不断出现。第五种是“谜之自信”,从公众经验走向个人经验。经验性设计是代代传承、积累的关于功能、空间、形式的公认原则或专业共识,应符合公众行为和心理特征。有的建筑师以自身的个人感知替代公众经验,甚至扭曲专业共识,建成难以使用、违背使用功能的建筑。3 当代建筑设计的科学化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到2010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比例突破 50%,这是一个拐点,标志城乡建设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期,国际局势风云突变,呈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2年起,我国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在“绿色建筑方针”“一带一路倡议”“双碳目标”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城乡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建筑进入成熟理性的发展期,建筑设计要求转变经验性,克服异化现象,加快科学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问题。3.1 建筑发展前景的科学特征1)绿色建筑方针和“双碳”战略。从最初的可持续发展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再到绿色建筑所有建筑的必要内涵,建筑不再仅限于空间和形式,而是更加强调基于空间和形式的内在机能,在满足使用者安全、适用、便捷、舒适等要求的同时,要降低能源需求,减少排放,与环境保持友好关系。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建筑师进行广泛的科学研究,研究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部品,并在建筑中科学、合理地使用。2)建设任务转型,从“规模增量”转向“存量更新”。城市更新兼顾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兼顾生态宜居,促进城乡融合式发展。这些新任务是数个复杂系统的集成,规模巨大且目标要求定量化,对其内在科学机理、机制的探索和把握,已经不是原有的经验体系所能涵盖的。3)技术集成和建筑工业化。高质量建设不再依靠“手拉肩扛”的建设模式,发展建筑工业化是必由之路。通过建筑工业化实现技术的集成和落地,不仅保证最终建筑产品的性能指标,还可以实现全流程高效、可控、降低建设损耗的目标。4)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传统智慧和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实现新地域建筑的图景。中国传统建筑包含人与资源、自然与精神价值平衡共处的传统营建智慧,而现代高新建筑科技也并非放之四海皆准。因此,实现传统智慧和现代技术的融合,需要建筑师们不断研究,并进行挖掘和实践整合。3.2 建筑设计的科学化种种经验性设计的异化现象看起来都源自外部,但根源在于建筑师自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非常多的优秀建筑,其背后是建筑师的坚守、思辨和持续的自我提升。站在新时代的开端,建筑师需做到以下四点:面对建筑发展的科学特征,掌握新的跨学科融合技能,完善科学化设计能力的建构。其一,树立科学的建筑价值观。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本土建筑师需不媚洋、不盲从、不跟风、不作秀,坚持根植中国地域的建筑价值观,提升建筑理论素养和设计思辨能力,以科学的逻辑、严谨的态度对待建筑设计创作。其二,坚持建筑师导向的设计创作。建筑师需了解、掌握新型结构、材料、设备和建造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在设计创作中通过科学分析,对这些知识加以应用。建筑师只有把控建筑设计的主导方向,才能让建设项目忠实、完整地达成设计目标。其三,掌握和善用工具体系,让数字技术成为“得力助手”。建筑师可以用参数化设计工具实现多类参数协同影响下的设计呈现,用计算、模拟、分析和优化工具对设计进行模拟分析、修正优化,以提升建筑性能,优化设计结构和材料构造。其四,注重研究性设计。建筑师需研究传统智慧,总结地域建筑应对自然条件的成功模式,而非仅仅模仿传统样式,应挖掘传统材料构造和空间格局的营建智慧,研究现代建筑科技并采用与建设项目相匹配的适宜性技术。通过双向整合、精细设计,建筑师可以建设出兼具地域建筑传承和现代科技的新地域建筑。4 西部地域建筑人才培养 经验性建筑设计的异化现象、我国建设高质CA 2023/02 当代建筑 57量发展的要求、建筑发展前景的科学化特征,在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域同样存在,甚至更加突出。西部地域因其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欠发达、不平衡的发展水平,对建筑设计科学的要求更加强烈,同时达成科学、合理的设计目标也更加艰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筑教育,因为建筑教育的变革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