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信息
安全
测评
风险
评估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之 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 信息安全测评与风险评估 向宏 傅鹂 詹榜华 著 何德全 赵泽良 审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北京BEIJING 内 容 简 介 本书分为三部分共 13 章。第 1 部分(第 1、2 章)介绍信息安全测评思想和方法,是全书的灵魂;第 2 部分(第 3 章至第 6 章)介绍测评技术和流程;第 3 部分(第 7 章至第 13 章)介绍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全书涉及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相关的国家标准,均属于我国开展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所依据的核心标准集。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如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要求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读者读完本书之后,既可掌握国家有关标准,更能在实际工作中去贯彻执行这些标准。本书主要是针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编写的,但从事信息安全测评工作的有关读者也可从中获得借鉴。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信息安全测评与风险评估/向宏,傅鹂,詹榜华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之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 ISBN 978-7-121-07992-4.信 .向 傅 詹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风险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TP309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8)第 199121 号 责任编辑:刘宪兰 徐蔷薇 印 刷:装 订:出版发行: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 173 信箱 邮编 100036 开 本:7871092 1/16 印张:26.5 字数:606 千字 印 次:2009 年 1 月第 1 次印刷 印 数:4 000 册 定价:36.00 元 凡所购买电子工业出版社图书有缺损问题,请向购买书店调换。若书店售缺,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联系及邮购电话:(010)88254888。质量投诉请发邮件至,盗版侵权举报请发邮件至。服务热线:(010)88258888。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总 序 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信息技术对提升工业技术水平、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作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策咨询机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一直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就信息化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愈发认识到,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所具有的知识密集的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本将成为国家在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大量培养符合中国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已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紧迫需求,成为我国应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在信息时代参与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关键。2006 年 5 月,我国2006201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公布,提出“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是国家信息化推进的重点任务之一,并要求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了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一直致力于通过讲座、论坛、出版等各种方式推动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2007 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教育部、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了“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编委会,共同推动“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的组织编写工作。编写该系列丛书的目的,是力图结合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需求,针对国家信息化人才教育和培养工作,有效梳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通过高校教师、信息化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充实我国信息化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完善我国信息化教学的框架体系,提高我国信息化图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毫无疑问,从国家信息化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国家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和培养工作,加强我国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当前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个专业和不同教育层次(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的需要,以及教材开发的难度和编写进度时间等问题,“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编委会采取了集中全国优秀学者和教师、分期分批出版高质量的信息化教育丛书的 方式,根据当前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先开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高等学校系列教材,随后再根据我国信息化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发展的情况陆续开发其他专业和类别的图书。对于新编的三套系列教材(以下简称系列教材),我们寄予了很大希望,也提出了基本要求,包括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一定要准确、清晰,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教材内容既要符合本科生课程设置的要求,又要紧跟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地把新技术、新趋势、新成果反映在教材中;教材还必须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注意选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案例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实例,突出案例教学,力求生动活泼,达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等等。为力争出版一批精品教材,“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编委会采用了多种手段和措施保证系列教材的质量。首先,在确定每本教材的第一作者的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通过广泛征集、自我推荐和网上公示等形式,吸收优秀教师、企业人才和知名专家参与写作;其次,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关专家纳入到各个专业编委会中,通过召开研讨会和广泛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吸纳国家信息化一线专家、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第三,要求各专业编委会对教材大纲、内容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每一本教材配有一至两位审稿专家。如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教育部和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支持下,通过许多高校教师、专家学者及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中的三套系列教材即将陆续和读者见面。我们衷心期望,系列教材的出版和使用能对我国信息化相应专业领域的教育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俾益,对推动我国信息化的人才培养有所贡献。同时,我们也借系列教材开始陆续出版的机会,向所有为系列教材的组织、构思、写作、审核、编辑、出版等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老师和工作人员表达我们最真诚的谢意!应该看到,组织高校教师、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出版部门共同合作,编写尚处于发展动态之中的新兴学科的高等学校教材,还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其中,固然有许多的经验可以总结,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我们衷心地希望使用系列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不吝赐教,帮助我们不断地提高系列教材的质量。2008 年 12 月 15 日 序 言 人类走过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如今正处于信息社会的伟大时代,“信息社会”这个词语无疑已经家喻户晓,信息化的大潮正席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地球两端,万里之隔,人们能通过互联网与亲朋畅快交流,音容笑貌犹如就在眼前,真正是天涯变咫尺;分支机构遍布全球的庞大企业运转有条不紊,各机构协作顺畅,其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功勋卓著;分析复杂神秘的生物基因,预测瞬息万变的天气趋势,有了容量惊人的数据库系统和“聪明绝顶”的高性能计算系统,科学家们如虎添翼。总之,人类处处受益于信息化成果并正在信息化这条大道上加速前进,决不会放慢脚步。然而,阳光之下总会有阴影,人类越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就越发突显。关于信息安全的形形色色的新闻日益频繁地见诸于媒体:某银行数据库数据被窃取导致客户信息泄露,终使客户惶惶不安,银行面临信任危机;某计算机病毒大肆泛滥,无数用户系统瘫痪,让相关企业损失惨重;某国军方网络被黑客侵入,军事机密竟被人如探囊取物般轻易窃取这样的事件一再提示我们,信息安全问题是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产物,只有主动积极地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保障信息化的顺利推进,确保经济、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安全。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在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大,并纷纷推出了本国的相关标准、规范或法律,大力扶持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对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以满足本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本国的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中坚力量。特别是一些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早,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其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已相当令人瞩目。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阶段,2006 年发布的2006201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更是从战略的高度指出了推进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规划出了新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宏伟蓝图。由此可见,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上下的广泛关注。信息安全领域必须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大踏步前进保驾护航,为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大量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才成为了最急需、最宝贵的资源。康有为曾经说过:“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我们的国家要想不断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开创出我们自己富强文明的“新世界”,必须加大力度进行信息化建设。而要使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领域教育水平,特别是促进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就成为了成败的关键。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系列教材的编撰就是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信息安全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信息化水平的腾飞助一臂之力。信息安全专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学习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将系统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注重提升理论高度的同时还要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本系列教材针对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育的这些特点,同时根据其知识体系、教育层次和课程设置,规划了教材的内容,增加了实际案例,力争做到既紧跟前沿技术的发展,又不失扎实的基本理论和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本系列教材从不同角度论述和总结了信息安全领域的科学问题,有着较强的适用性,既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和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非信息安全专业的公共教科书,同时还可以作为从事信息安全工作的科研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使其了解信息安全相关关键技术和发展态势。信息安全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也将会努力使本系列教材适应和紧跟这种发展的节奏,使我们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能够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所学共筑我国信息安全的万里长城。限于作者的水平,本系列教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 2008 年 10 月 前 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诠释。面对虚拟空间中纷纷建立起来的形态各异的信息大厦,为了保证它们的建筑质量,世界各国标准化组织均出台了众多的安全标准。这就是本书撰写之前所面临的“万卷书”。如何在信息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等阶段进行安全检查,就是本书希望做到的在虚拟空间“行万里路”。作为国内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本科教材,我们将本书定位为“在国家有关标准的指导下进行信息安全工程作业的参考手册”,并希望以此弥补高校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在撰写本书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实用性”。考虑到本书的读者群主要是全日制普通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即将面临社会对他们从事信息安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的检验。因此,为了满足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对测评人员的急迫需求,我们在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众多安全标准中,筛选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这两大类标准作为本书的知识主体,同时也参考了部分已经制定完成但仍处于报批阶段的国家标准,如“应急响应”、“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以使得本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果仅仅是介绍国家有关信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