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讲义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1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内部讲义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内部讲义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小学版)山香教育专用讲义山香教育专用讲义姓姓名名联系方式联系方式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教育知识和应用教育知识和应用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基础教育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岁的儿童。(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1.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2.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清末的小学教育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1878 年,所创办的上海内附设的,是的开端。1897 年,创办的,分为四院,其中的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1898 年 5 月,清政府下谕,命各省府州县设学堂,并将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也是小学教育计划见于公文的开端。小学教育制度的确立1904 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奠定了小学教育在“新学制”中的法律地位。二、我国小学教育的特点笔记整理: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3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一、学校管理概述1.学校管理是由、和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2.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3.学校管理的过程4.学校管理的过程包括、和四个基本环节。(1)学校管理的起始环节是制订学校工作计划。(2)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3)检查分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自上而下的检查和自下而上的检查、互相检查和自我检查。(4)总结一般分和两类。5.学校管理原则是人们根据学校管理规律以及教育理念提出的,指导学校管理者观察和处理学校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行为准则。(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规范性原则(6)系统性原则(7)效益性原则(8)动态性原则(9)责任制原则6.学校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一般来说,学校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方法。(3)思想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7.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8.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管理系统中的层级越高,管理工作中沟通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信息传递;(2)控制;(3)激励;(4)情感交流。学校的沟通一般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二、我国小学的组织与运行1.学校是国家为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创办的一种特殊的、正式的规范性社会组织,其目的是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适当的身心发展环境,使其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成功地参与社会生活。2.学校组织的结构模式常见的学校组织结构模式有直线型学校组织、职能型学校组织、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矩阵型学校组织、事业部型学校组织。其中,最常见的是学校组织。3.学校组织机构的基本形式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在中小学全面实行,校长领导下的“”或“”的行政性组织机构被进一步确定。其中,“两处”指、,“三处”指、;“一室”即。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4我国学校组织机构一般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行政性组织机构;一类是非行政性组织机构。4._也称“一长制”,是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指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的办学自治权包括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权等。第第三三节节课程课程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内涵1“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是用,这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能见到“课程”一词的最早使用。2.宋朝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3.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的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一文中。4.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在 1918 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5.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三)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4.课程即学习经验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课程即社会改造(四)课程的意义与作用(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才的具体表现;笔记整理: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5(四)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的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2)活动课程2.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从课程内容的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对学生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1)必修课程(2)选修课程4.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根据,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或管理层次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学校)课程。6.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为依据来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五)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1.普及性:2.基础性 3.全面性(发展性)二、课程编制课程编制是依据一定课程理论,对学校课程进行分析、选择、设计、实验、评价的整体过程。学校课程的各组成部分(如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经课程编制而产生的。课程是学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一)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1.目标模式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于 1949 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1)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2)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课程评价/评价结果)2.的过程模式(二)课程内容是 学 校 教 育 的 核 心。目 前 在 我 国,中 小 学 课 程 主 要由、三部分组成。1992 年,原国家教委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时,把“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指导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仍用“课程计划”这一术语,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1.课程计划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2)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2.课程标准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6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3.教材(1)教材的内涵教材可以是,也可以是。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组织方法有逻辑式组织、心理式组织和折衷式组织三种形式。(2)教材的编排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螺旋排列式是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不同程度,使某一科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层次地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的排列方式。直线排列式是对某一科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过渡式排列方式是为跨入新学段和升入高年级的学生学好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而适当提前安排有关奠基内容的编排方式。(3)新课程的教材观新课程将教材视为“跳板”而非“圣经”4.课程资源(1)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三)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的内涵2.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对社会的研究);(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3.三维课程目标“”“”(四)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将编定好的课程付诸实施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五)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的一种活动。它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常见的课程评价模式有: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模式、斯克里文的模式、斯塔弗尔比姆的评价模式。(六)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的内涵课程结构是指各部分有机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2.课程结构的特征(1)客观性(2)有序性(3)可转换性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7(4)可度量性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为主、初中阶段设置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第第四四节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即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三个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规划阶段(1)调查研究(19961998 年)1998 年 12 月,国务院批转发布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课程改革列入了教育部的议事日程。(2)纲要拟订(19992001 年)(3)方案颁布(20012003 年)2001 年上半年,确定了 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38 个市(县或区)为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2.实验与实施阶段(1)义务教育阶段(2)普通高中阶段笔记整理: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83.评估与改进阶段(1)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三次调研(2)校本教研的提出(3)高中实验区调研报告(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主要影响着基础教育宏观改革的理论有,如人力资本理论、终身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思潮等;主要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微观领域影响较大理念,如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多元智力理论等。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穿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1)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2)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3)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倡导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知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4)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具体如下:(1)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管理的民主化,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2)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3)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含义如下: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9(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二)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四)加强课程综合化(五)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六)课程法制化第五节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第五节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及性质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