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传统
美术
项目
校园
路径
分析
彭帅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2023年第1期(总第183期)广 西 教 育 学 院 学 报GUANGXI JIAOYU XUEYUAN XUEBAONO.1,2023(Serial NO.183)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作为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历史性、活态性、生产性、艺术性等特点深受业界人士和民众的青睐。在“非遗”传承进校园的大背景下,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已经相继被引入各类中小学以及高校的校园当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习竞赛、师资培训等方式进行传承。同时在政府、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支持下,传统美术类“非遗”的传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当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下,有的民族地区学生对当地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知晓度不高且关注度普遍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有必要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入校园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进一步让学校在民族文化校园的打造中彰显特色和成效。一、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水平,加强文化自信2021年2月初,教育部发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并全科覆盖,在中小学各学科课堂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而美术作为当今中小学艺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美术是指劳动人民在传统社会创造并流传至今的各种美术形式,而具有多样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故每一类传统美术项目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征。不同地区或多或少都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入选省级甚至国家级传统美术类非遗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的路径分析彭帅(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西南宁530000)摘要: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具有文化和教育的双重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对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的路径进行梳理,得出可以通过美术课堂、文化艺术节、技能竞赛、学校社团等路径来实现。提出加强认知,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参与机制;以教学改革为契机,推进美术非遗“三进”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立足学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寻求最优路径等建议。关键词:传统美术;非遗;学校美术;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23)01-0124-04收稿日期:2022年3月25日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非遗传承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GA300)、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专项课题“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劳动育人设计研究”(2021ZJY790)的阶段性成果。-124名录。有机选取已经入选的部分项目作为学校课堂美术教育或课外艺术创作的素材,不仅可以让学生领悟传统美术项目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地方民族文化的认知,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艺术的理解,增强自豪感、自信心。(二)有利于拓宽地方非遗传承路径,使其传播面和普及面更广通过查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得知,截至2019年12月31日,传统美术类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35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共378人。从数量上看,与过去相比其存量已经不容乐观。当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任务艰巨,传统美术类非遗的传承工作也同样面临着传承人短缺、传承方式单一、传承人年龄过大且学历偏低等问题。而校园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有效的传承阵地,应当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传承的履带作用,同时应该引起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因为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科研、教学场所、学生数量等方面拥有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会机构和群体在传承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如把传统美术类非遗引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和艺术设计专业公共课程当中,就可以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人才充足、学术氛围浓厚等优势,弥补非遗文化传承路径单一、传播面和普及面狭窄等缺陷。(三)有利于创新美术课程资源,丰富美术课程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收集教学素材。美术课程资源主要由思想资源、美术课程知识资源、美术课程经验资源、美术课程财物资源和美术课程人力资源四部分组成。而非遗就蕴含了美术课程的思想资源要素、知识资源要素、经验资源要素、财务资源要素以及人力资源要素。将非遗引入美术教学当中,既符合美术课程的性质要求,也有利于扩充美术课程资源系统的容量,因为我国非遗项目不仅数量较多且各具地方特色。如将北方民间流传的剪纸艺术这一非遗项目纳入当地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系统,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使美术课程更快进入情境教学之中,也有助于美术教育的顺利实施。(四)有助于学校打造富有特色的美术教学囿于西化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无形之中影响了“非遗”在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开展,许多蕴含多重艺术知识的传统美术类非遗资源被阻断在校园大门之外,导致传统美术类“非遗”的保护和教育传承协同发展困难重重,始终无法形成有机融合。中小学、高校鲜有增设能够凸显本地民族特色的艺术类课程,甚至有些中小学通过削减美术课时来增加主科的授课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传统美术类“非遗”与教育的脱钩。传统美术类“非遗”进校园不仅有利于地方特色美术教学的开展,同时可以助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艺术在不同阶段学校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也有利于美术教学成为校园民族文化打造中的一大特色。二、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实现路径(一)以美术创作素材为载体,进入美术课堂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美术课堂,就是立足地方实际,针对美术课程教学的需要,引入富含美术教学资源的“非遗”项目,使之丰富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新颖性和吸引力。同时,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向学生展示“非遗”文化内容和制作流程等,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例如,湖北省阳新县已经把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绣活(阳新布贴)引入当地中学美术课程,引导学生领悟绣活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内涵,在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二)以大型活动为平台,进入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通常是在固定的时间内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学生艺术创作、娱乐消遣、体育健身、学术研讨等全校综合性文化盛宴,规模较大,一般需要停课开展。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在12月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其中涉及高校管理与教学改革之窗彭 帅 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的路径分析-125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美术领域的主要有书法创作与展示、手工展示和义卖、版画展览、民族服装设计展示等项目。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是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区,该展区的美术作品主要运用壮、瑶、仫佬等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和制作,每年吸引许多学生和校外游客前来观看。学校还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借鉴仫佬族剪纸技艺(2018年12月已被列入广西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展手工课程的实操作业。(三)以艺术类技能大赛为契机,参与各类美术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6届,展演活动的项目分为四大类,其中在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艺术作品类、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三类中还细分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以此激发高校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了对接全国性比赛也会相应举办此类大赛。这些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十分有利于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借鉴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已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民族类纸版画创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艺术交流平台。(四)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宗旨,进入学校社团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学校社团,主要有以下几种开展形式:一是借助专门的美术社团积极开展美术类“非遗”项目活动,主要包括手工协会、版画协会、水彩画协会等,如广西河池部分中小学美术社团经常以当地非遗项目作为美术课堂的教学素材进行手工课创作和画展展示。二是借助少数民族学生协会穿插开展与本民族文化相关的美术创造活动,主要包括壮族文化传承协会、仫佬族文化传承协会、瑶族文化传承协会等,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瑶族文化传承协会经常开展以瑶族服饰为主题的书法展演和竞赛,并多次亮相校内各种展演活动。学生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通过以一些主题型活动为载体,为社团成员甚至其他同学提供一条接触传统美术类“非遗”的新渠道,是学生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阵地。三、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的推进策略(一)加强认知,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参与机制“非遗”项目进校园不仅有利于校园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还可以增强老师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规划“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知,在推进中不能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力量,而应该是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不同主体共同参与并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推动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首先,学校作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的总指挥,必须充分发挥组织和协调的功能,主要负责出台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的战略规划。如构建科学的制度保障体系,明确资金分配机制和奖惩机制,细化考核与评价标准等等。其次,教师作为主要负责人,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将传统美术“非遗”工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之中,在素材的选取方面应挑选难易适中、适用性强的项目,在教学形式上要提倡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先理论展示后实践演示的原则。最后,学生作为参与者,应加强自身对审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还需配合学校和老师积极参与到“非遗”校园教学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二)以教学改革为契机,推进美术非遗“三进”工作为了更好地推动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资源渗透到美术学科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传统美术类“非遗”融入校园的教育价值,借此契机开展新一轮的美术教学改革,推进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资源进入美术教材、进入美术课堂、进入学生头脑。首先,要加强美术学科理论知识研究,将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知识融入教材。如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师,应积极成立研究团队,对当地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的内-126高校管理与教学改革之窗彭 帅 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的路径分析涵、实用价值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再选取学生爱学且易学的传统手工艺并将其引入教材。其次,要以案例教学为突破点,推进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资源进课堂。如在内蒙古的部分小学中,美术教师在给五年级学生讲授书法篆刻内容时,把蒙文书写的不同板式、规格的书法作品穿插其中,以此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最后,注重思想价值观的引领,推动传统美术类“非遗”文化进入学生的头脑。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挖掘当地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中所蕴含的艺术审美元素,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师资队伍是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支点,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入手。“引进来”就是把熟悉传统美术类“非遗”技艺人才请进学校课堂,通过“传帮带”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提高;“走出去”就是让学校美术教师下基层采风,通过切身实践使教师在掌握传统美术类“非遗”技能和认知传统文化两方面同步提高。另外,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强化常规美术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外“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如通过让学生参加课外美术专业类社团和美术沙龙,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知。最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场地等方面的优越性,便于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艺术创作能力。(四)立足学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寻求最优路径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校园,路径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日后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进入校园的效果。从政策导向和学校发展整体上来看,虽然传统美术类“非遗”进校园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付诸实践还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各类学校